怪獸老闆娘,因一束花辭去銀行工作,用一種生命影響另一種生命

2021-02-17 芍藥美學筆記


今天介紹一個姑娘,她曾帶著許多花藝愛好者,手裡捧著花,一起去其他城市和國家,來一場別樣的「花旅」。Vol.1657

本文轉載授權自公眾號:花視覺(ID:TheFlowerVision2017),轉載授權請與原作者聯繫。

高考文科狀元,英語專業專八高分過,外資銀行叱詫風雲10餘年,卻因為一束花,拋棄高薪,辭職下海。

創立MonsterBento Flora花藝工作室5年,工作室登上韓國知名花藝雜誌《The Flower》封面,國內外培訓舉辦了100多場,帶著花藝師、花藝愛好者走南闖北,足跡遍布英國、法國、比利時、日本、韓國、泰國的「花花世界」。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該是時候開拓更廣闊的商業價值時,她卻花費大把精力跟基金會一起研究教育貧困地區的公益美育培訓課程,不想辜負此前一次次與孩子們的相遇。她說,創業是向內行走的過程,讓她找到更強大的自己;而花植,卻讓她領悟到真正的生命美學。

 

MonsterBento(怪獸便當)的來源是Tina爸爸的QQ暱稱:魔鬼便當。當初爸爸去世讓Tina一度抑鬱無法自拔,是朋友送的一束花將她拉了出來。她堅信花植是大自然贈與人的奇妙能量,它能治癒一切。那時候,每周末去花市的時光,衝淡了生活中所有斑駁的暗淡。她利用年假去上花藝課,去國外遊學,空閒時間插花。直到有一天,成立了MonsterBento,這個以爸爸為名的花藝工作室,一定會治癒更多的人。

所以,Tina很享受跟花打交道的每一分每一秒,她喝著酒做著花,帶著微醺時的極致浪漫,最後的作品裡便也藏著大自然的柔情似水、舒展自如。

除了自己做花,她也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研究了很多國內外的花旅行程,帶著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感受花植的魅力。

她們一起去比利時的鄉下,住在大大的古堡裡,享受歐洲鄉間的花園和陽光。

遊覽花園農場,各種品類的花想要多少就可以採多少,按照自己想做的設計就地取材,大麗花自由簡直就是每個花藝師的美夢,在這裡成了真。人自由的快樂,設計便也自由的出彩。

去當地的古董市場淘寶,總能讓大家對復古設計有新的領悟。

國際知名的花藝老師準備了插花課程,大型的晚宴花藝布置之後,老師請來了當地知名的廚師為大家入戶烹飪,於是大家成了這場豪華花藝晚宴的主人,盡享鄉土風情。

最瘋狂的一次,Tina在徵得花旅夥伴同意後,還帶上了年過半百的媽媽,一段旅程之後,她成了大家的「媽媽」,大家是似知己、如老友的一家人。Tina說,花旅最大的魅力便是,不管你帶著多少身份來到旅途,媽媽、妻子、同事、朋友,哪怕全副武裝的女強人,都會慢慢在純粹的花植間,在大自然的旅途中,變成天真爛漫的小姑娘,變成真正的「我」。

「每一次我都會安排至少兩次插花項目,沒有任何打擾,隨心而做,安安靜靜的享受插花的過程,沉靜下來的過程,每一次都會讓大家對自己有不一樣的觸動」,Tina相信大自然的力量不僅能讓花藝師找到設計的靈感,更能釋放真實的自己,治癒心底某個角落的創傷,如她一般。

除了自己的花旅,她也很享受獨自一人參與別人組織的旅行項目,與一群陌生的新朋友一起去探索世界,每一次都有驚喜。她跟著某基金會去貧困地區,本是為科學類課程教師培訓的公益活動做輔助性工作,卻在聊天中發現自己可以為正在策劃的美育教師培訓課程,貢獻更多的力量,如果說,花植曾治癒了她一個人,花旅治癒了一群人,那麼她相信,用植物中研究出的生命美學做美育課程,會治癒貧困山區的一輩人!所以,她積極配合基金會,調動一切資源去做,耗盡心力只為值得!


2020年的疫情絆住了所有人的腳步,Tina卻還想走,沒有人能估算到疫情真正消失的時刻,但是對她來說,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既然身體被困住,她便想盡一切辦法讓靈魂遠行。

▲Tina

Tina找到了住在比利時的國內年輕花藝師都喜歡的自然風格花藝師Emily Avenson,她家住在一片莊園,家裡的花園和菜園子讓Emily成了最獨特的「野生」派花藝設計師。她親手用植物原料印染出特別的絲帶,將舞蹈、音樂的節奏感和韻律加入花藝設計,讓溫柔的自然風花藝設計,充滿了力量感,搭配獨特的暗調拍攝手法,彷佛能讓這些花兒們一眼走進人們心裡。Tina喜歡她身上天然的大自然魔力,看似溫柔,卻能給人無窮的力量。

▲Emily教大家做植物染絲帶

▲Emily花藝作品

經過多番交涉,她把Emily來自比利時的聲音請到了國內,反覆研究設計,製作了內容豐富的專業花藝網課,在家裡就能聞到Emily花園的清香,不必出門,世界已帶到眼前。

為了這次「靈魂的出遊」,Tina耗費了很多精力和心血,帶著團隊一起與Emily溝通、協調、設計、製作,她想真正的讓大家能身臨其境的走入比利時的鄉村生活,感受花農花藝師的日常,體會到花和大自然帶給Emily的幸福和靈感。Tina說,放眼看世界,從大自然中尋找設計的靈感,是作為花藝師最幸福的事兒了。

如此般種種,以花為媒的旅程中,

或靜心做花,或遠行看世界。

都是Tina努力用一種生命影響另一種生命的過程,

她樂此不疲。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歡迎轉發朋友圈

轉載請到後臺回復【轉載】,按要求操作

相關焦點

  • 用生命影響生命
    我把這一段話當成我的座右銘:教育是言傳身教,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片雲去推動另一片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我們玉州區第一實驗初中的賴校長非常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他親自在校園中布置了幾個專欄:「老賴剪報」「小故事大道理」「紅色教育」「生命教育」等,深受學生的歡迎。
  • 教育,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他說,教育,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這位用心做教育的老師,就是來自臺灣新北市水源國小的教導主任——杜守正老師。  杜老師說,「作為一名老師應該要有這樣的能力:用五成的功力花在國語、數學那些基本課程上,讓學生維持基本的水平就好了。  另外,花五成功力做影響學生一輩子的事情,重要的是過程,孩子能否學到東西。」
  • 大學生陳敏媛:「用生命影響生命」
    用一個生命影響另一個  陳敏媛出生於烈士之家,爺爺奶奶都是八路軍,父親在解放軍遺孤子弟小學長大。自小受到前輩感染,陳敏媛心中萌動著一顆社會公益的種子。在考大學選擇專業時,社工專業「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理念也深刻地影響了她。於是,她以超出學校分數線30多分的高考成績,填報了華理社會工作專業。
  • 五月天郎朗合作新編曲《生命有一種絕對》,怪獸突唱《三天三夜》
    離開地球表面 talking 1 5.我不願讓你一個人 6.生命有一種絕對(新編曲版,跟郎朗合作的版本) 這次他們也找來鋼琴家郎朗跨界雲端合作,將《生命有一種絕對》加入古典鋼琴元素,郎朗深厚的琴音,重新賦予此曲生命熱力,讓現場的粉絲們聽得如痴如醉。
  • 資陽市雁江區幸福博文教師個人風採展示:教育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羅茂齊羅茂齊,女,二級教師,畢業於西華師範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和理學學士學位,2014年參加工作,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並擔任班主任。她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愛每一位學生,秉承著「不拋棄、不放棄」的教育理念,認為生活處處皆教育,堅信教育就是用生命尊重生命,用生命潤澤生命,用生命影響生命。
  • 另一種生命意志:古代神話如何影響了西方文學?
    比如,喬叟就曾用希臘神話題材寫出長詩《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彌爾頓史詩中寫到眾多的希臘神話人物和故事。英國浪漫詩人雪萊深受希臘神話的影響,喜歡用神話材料來寫詩,藉以抒發憂憤的思想感情,如《阿波羅頌》《潘之歌》。濟慈的《恩底彌翁》寫的是希臘美少年和月亮女神戀愛的故事。
  • 語文的文化魅力:用生命影響生命,以情懷化育人心。
    01無論站在語文教學的門裡門外,對文字的熱愛都讓人無法割捨語文的人文情懷;當年歲漸長,更見證了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力量。而將這兩者的有機地結合,呈現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則是一種誘人的追求。所以,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給學生創造一種希望感,讓他對自己有信心,然後對生活有希望,對學習有願望,對未來有理想。無論怎樣都不要放棄和冷漠他們,其實,哪怕是最讓你頭疼的學生,他也是有優點的,用愛心激勵他,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所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是千秋萬代的大事。
  • 讓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樂陵15歲少年捐獻遺體
    」12月9日,因患白血病離世的樂陵15歲少年周巖坤遺體告別儀式在樂陵市人民醫院的太平間舉行。現場,姐姐周真真和周楊含淚替周巖坤籤下遺體(角膜)捐獻志願書。他的遺體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接收,用於醫學教學研究事業。「有太多人幫助過巖坤,希望通過捐獻遺體,讓巖坤以另一種方式延續生命,這也算他對社會的一種回報吧!」
  • 富德生命人壽成重慶銀行第四大股東
    (為什麼用這個「又」字呢?詳見:險資為啥「搶銀行」總得手? 誰讓你股權分散「無爹可拼」!)去年12月23日,重慶銀行增發H股計劃順利完成,而在兩家認購企業名單中,險企富德生命人壽的身影也隨之浮出水面。通過參與此次增發,富德生命人壽持有重慶銀行股本比例一舉達到約6.75%,新晉成為該行第四大股東。
  • 她為五人帶去新生 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新華社鄭州12月13日電(記者王爍)「看到了嗎,媽媽,您挽救了這麼多生命,我真為您感到驕傲!我感覺您還在世界上某一個角落裡生活著,還在我身邊,希望您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更好延續。」  「我覺得媽媽並沒有離開,她在其他5個人的生命裡換了一種方式活著,也用另一種方式愛著這個世界,守護著我。」當得知母親的器官可以為5個人帶去新生的希望時,邊夢涵哽咽地說。
  • 用生命教育影響生命
    兒童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生命教育在這一階段,有其實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用生命去影響生命」,讓兒童在生命的源頭有豐富的生命體驗,感受生命的喜樂,把對生命的熱愛、尊重、理解融入心底,這需要學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場域中,抓住下面三個核心問題,幫助兒童感性地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將是兒童一生的財富。
  • 用生命影響生命 90後大學生社工樂做「開窗的斧」
    直面疫情,「用生命影響生命」90後大學生社工樂做「開窗的斧」  羊城晚報記者 陳亮每年3月的第三個星期二是世界社會工作日(國際社工日),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有這樣一群社會工作者的身影——他們在線下、線上、社區、醫院直面疫情考驗、幫助困難群體,用言語傳遞真情幫扶的生命溫暖,用行動書寫社會工作的使命擔當。
  • 對生命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的另一種解釋
    或許,在經歷了人生中更多的逆境和事件之後,你會改變主意,看到另一幅海闊天空風景。在初讀這首詩的時候,我才19歲,大一的時候,我樸實而執著,對生活、感情和未來有著無限的希望充滿著。當然,這意味著很多偏執和幼稚。
  • 高齡志願者:10年、28000小時,用生命影響生命
    每天早晨六七點鐘,她走出位於玉泉山的家,坐著公交車趕赴中關村,中間還要倒一次車,單程就得花上兩個多小時。「志願服務給了我第二次生命。」2009年,蔡秀蘭被查出罹患乳腺癌。她跟志聯請了一個禮拜假期,偷偷去做了手術,並拒絕所有放化療。而今,蔡奶奶思維敏捷,口齒清晰,常常伸出那雙纖巧白淨的手和小輩們調侃:「看我哪像80歲的人?」
  • 走近臍帶血 了解真正意義的「生命銀行」
    被喻為「生命種子」的臍帶血,含有的大量造血幹細胞是臨床抗癌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組織。可以說,臍帶血的出現和應用,讓生活中更多的癌症患者、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多了一種治療選擇和生存的希望。如果存了孩子的臍帶血以後用不到的話,那豈不是白存了麼?還浪費錢。其實對於臍帶血的儲存就像人們買保險一般,並不是一定用得上,但存了,就是對生命安全的一種保護行為,不能用能否使用得上的問題去判斷。用到臍帶血的概率確實很低,但人的一生不能保證自己不會得什麼病。    雖說臍帶血的使用概率很低,其實誰都不希望用上,因為一旦用到臍帶血治療,那說明患者的病情很嚴重。
  • 王曉霞:教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見習記者 庹展 從事教育工作近20年,開展心理團輔類活動100餘場,接受個案輔導超100小時......王曉霞在兒童心理、家庭教育等領域鑽研多年,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如今,她攜手十堰媽媽幫,為十堰媽媽答疑解惑。日前,王曉霞以十堰媽媽幫首批專家團講師的身份,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教育孩子像牽著蝸牛散步記者:王曉霞老師好!
  • 【溫嶺市方城小學】請用您的愛心,為稚嫩的生命接力
    可是——2015年3月的一個星期天,她因身上多了幾個紅點去醫院就診,沒想到被醫生確診為急性單核細胞M5a型白血病。 老天垂憐,第一次用父親的骨髓移植成功了。看著一天天康復起來的她,已傾囊而出的父母終於長舒了一口氣,以為終於守得雲開日出。可是,12月份的複查報告,卻如晴天霹靂,擊垮了全家每一個人的信念:她的白血病復發了!
  • 「用生命影響生命」的中學校長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校長吳甡
    在廣渠門中學,和小魏有類似想法的學生不在少數,在「開學恐懼症」盛行的當下,有這樣「反常」的想法,學校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夠超越放假給學生帶來的誘惑呢?  這一切與廣渠門中學的傳奇校長吳甡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育人,辦有特色,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辦學思想密不可分。他倡導要辦「好人學校」「用生命影響生命,以尊重贏得尊重。」
  • 《嗝嗝老師》:這世上最酷的事,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5其實,奈娜何止影響了這14個孩子,她身邊的人,也因為她,生命狀態發生了改變。比如奈娜的父親。奈娜和父親的關係也是影片的另一條線索。奈娜整整五年沒有找到教師工作,父親認為她的努力都是徒勞的,煞費苦心為她介紹了一份銀行的工作。在餐廳吃飯,奈娜因為發出怪聲,不能流暢地點餐,還引起其他人的注目,父親主動代勞,點的都是奈娜愛吃的。因為,在父親眼裡,奈娜是有問題的,是不正常的,所以他要幫助她,讓她看上去「正常」一些——我沒有辦法治好你的妥瑞氏症,但我想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啊。
  • 用生命影響生命,社工溫暖了社會,社工是份什麼樣的工作?
    今年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先後3次提到社會工作,社工正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nbsp&nbsp&nbsp&nbsp3月21日,江蘇省民政廳、南京市民政局等聯合舉辦「社工讓社區更美好」宣傳活動。目前,江蘇取得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人數已達37590人,位居全國第二;擁有省社會工作領軍人才20名,全國社會工作領軍人才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