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陳敏媛:「用生命影響生命」

2020-12-27 中國文明網

陳敏媛近照。(資料照片)

  每周五上午的課一結束,陳敏媛就匆匆離校了。她要花兩個多小時,從華東理工大學奉賢校區趕到閘北,為臨汾社區醫院安寧病房的老人們送去「臨終關懷」。去年5月至今,臨終關懷周末服務成為她志願選擇的一堂「必修課」。

  這個長髮及腰、笑容純淨的女生,在學習社工專業的兩個半學期裡,利用課餘時間,向農民工子弟、流動青少年、臨終病患、災區同胞等對象提供志願服務超過600個小時。如果不算寒暑假回老家的時間,陳敏媛平均每天堅持志願服務1小時。

  在最近揭曉的上海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中,陳敏媛成了一顆公益之星。

  用一個生命影響另一個

  陳敏媛出生於烈士之家,爺爺奶奶都是八路軍,父親在解放軍遺孤子弟小學長大。自小受到前輩感染,陳敏媛心中萌動著一顆社會公益的種子。在考大學選擇專業時,社工專業「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理念也深刻地影響了她。於是,她以超出學校分數線30多分的高考成績,填報了華理社會工作專業。

  入學不久,陳敏媛就參加了第一次志願服務——「同濟村」樂知課堂支教,周末為「城中村」孩子進行課業和課外輔導。此後兩年多,陳敏媛一邊學習專業的社工方法,一邊為不同社會人群、尤其是弱勢群體提供幫助……

  去年5月,陳敏媛成了春暉社工師事務所「幽谷守望」項目志願者。「『臨終關懷』並不是一個消耗正能量的過程,它帶給我的不是悲傷和絕望。」陳敏媛說,「相反,每周五恰恰是我一周中最快樂的一天,我始終堅信老人是智慧的,他們的很多言行深深打動了我。」陳敏媛並不會說上海話,但她會用紙筆和他們交流,患者甚至還會在她手心上寫字。

  在一份《生命對話》的筆記中,陳敏媛記錄了服務對象給她帶來的生命體悟。89歲的王爺爺因喉癌手術,喉管被切開。 下轉5版

   陳敏媛告訴自己「不要怕,要接納」,然後握著王爺爺的手,用冷靜而溫暖的話給他精神鼓勵。而對於75歲的陳爺爺,最大心願是回到工廠把工作經驗傳給年輕人,讓他們少走彎路。陳敏媛就提議陳爺爺口述、自己來記錄。另一個才57歲的王叔叔,則非常思念不能常來探望的女兒,拒絕與他人交流。陳敏媛因為長得像他女兒才與他建立起溝通,這也讓陳敏媛想起了自己那個不善表達、愛得深沉的嚴父……

  「想起那些已經離去的服務對象,我會欣慰自己曾陪伴他們度過生命的最後一程,我們彼此信任、彼此給予,用同樣飽滿的生命,影響對方的生命。」陳敏媛說。

  「獨公益」不如「眾公益」

  與其他「90後」大學生一樣,陳敏媛也喜歡上人人網、刷微博、發微信;但與他人不太一樣的是,她發布的社交網絡信息大多也與公益有關。陳敏媛通過公益活動的情感轉移,感染更多人一起做公益。

  最近那個暑假,陳敏媛在臺灣實踐家青少年營隊輔導志願者時,以「生命的態度」為主題分享了臨終關懷服務中自己的成長與改變,尤其是與父母關係的改善,令現場許多學員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活動一完他們就趕緊給各自父母發送了愛的簡訊。她笑著說,社會責任感與家庭責任感是一個道理,我用這份同理心和接納度回報父母。眼下,陳敏媛正作為「掘行中國」特別籌款隊成員,積極準備4月19日「一個雞蛋的暴走」活動,這條兒童領域民間公益消息經她微信一轉發,身邊就有十多人報名加入。

  「獨公益」不如「眾公益」。陳敏媛也在轉變角色,成為公益「帶頭人」。大二時,陳敏媛就成了華理五星級公益社團「微笑益GO」的社長,帶領團隊將科學實驗「送進」奉賢區的8所農民工子弟學校。如今大三,陳敏媛開始擔任華東理工學生社團聯合會副主席和上海市健康公益社團聯盟副主席,在個體志願服務基礎上管理社團、協調資源、輻射效能。

  其實,從小學起,陳敏媛就當了9年班長和5年團支書,但她從不把自己視作 「學生領袖」,「公益應該是沉穩的初心,而不是浮躁的外衣。」大三下半學期了,陳敏媛的課餘時間還是幾乎被公益活動佔滿。她很少看電視劇,偶然看一下也是反映社會問題的現實題材。她手邊常放著與社會工作、哲學、心理學相關的書,似乎註定要成為一名專業級社工,將公益進行到底。

相關焦點

  • 用生命影響生命 90後大學生社工樂做「開窗的斧」
    直面疫情,「用生命影響生命」90後大學生社工樂做「開窗的斧」  羊城晚報記者 陳亮每年3月的第三個星期二是世界社會工作日(國際社工日),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有這樣一群社會工作者的身影——他們在線下、線上、社區、醫院直面疫情考驗、幫助困難群體,用言語傳遞真情幫扶的生命溫暖,用行動書寫社會工作的使命擔當。
  • 教育,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他說,教育,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這位用心做教育的老師,就是來自臺灣新北市水源國小的教導主任——杜守正老師。插圖/杜老師現場深情演唱  國慶期間在天津舉辦的【中華醒獅】教育論壇、【中華驕子】論壇活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智慧】上,杜老師用他獨特的教育理念,讓在場所有老師和父母們不禁感慨,
  • 用生命影響生命
    我把這一段話當成我的座右銘:教育是言傳身教,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片雲去推動另一片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我們玉州區第一實驗初中的賴校長非常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他親自在校園中布置了幾個專欄:「老賴剪報」「小故事大道理」「紅色教育」「生命教育」等,深受學生的歡迎。
  • 跑者李軍:感悟二三 ▏生命影響生命 Vol.4 大學生成長心連心
    跑者李軍:感悟二三 ▏生命影響生命 Vol.4 大學生成長心連心跑者李軍:如何用生命影響生命 成長心連心在行動跑者李軍:坐在從多倫多回香港的飛機上電影中有段女主人公的臺詞:我們從事的是教育,是言傳更是身教,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 用生命教育影響生命
    兒童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生命教育在這一階段,有其實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用生命去影響生命」,讓兒童在生命的源頭有豐富的生命體驗,感受生命的喜樂,把對生命的熱愛、尊重、理解融入心底,這需要學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場域中,抓住下面三個核心問題,幫助兒童感性地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將是兒童一生的財富。
  • 學習的格局,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孩子不認識時間的話,可以用沙漏的方式,讓他對時間有個直觀的概念。三、理解力學習的方法:記錄筆記,總結關鍵詞,一周後根據關鍵詞進行回顧總結,一個月進行再回顧。理解能力不太好的孩子,可以先把不懂的記錄下來,課後有針對性的去想辦法學會,確保每個知識點都弄明白。四、朋友圈。14、15歲之後,朋友對他的影響會大於父母,所有要讓孩子有自己的人際交往關係。
  • 社工13年,用生命影響生命
    用中英雙語傳遞疫情官方權威信息,讓外籍居民第一時間了解信息,消除心中對疫情不了解的恐慌,做好預防,提升防疫意識。何珊珊(右)與深圳外籍義工宣傳防疫知識堅持用生命影響生命「紮根社區、服務社區,堅持用生命影響生命。」從事社會工作專業服務13年,何珊珊始終保持著對這份工作的熱情。
  • 上海社會力量在行動|杉樹助學:讓知識改變命運,用生命影響生命
    作為「高中助學計劃」的受益者,她始終堅信,用生命影響生命,是愛的延續、善的循環。圖說:杉樹生的留言紀念冊。楊歡 攝教育扶貧,精神補「鈣」在一些偏遠落後地區,囿於自然條件的制約,當地居民受教育水平低下,難以擺脫生活上的困境。
  • 語文的文化魅力:用生命影響生命,以情懷化育人心。
    01無論站在語文教學的門裡門外,對文字的熱愛都讓人無法割捨語文的人文情懷;當年歲漸長,更見證了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力量。而將這兩者的有機地結合,呈現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則是一種誘人的追求。用愛心灌溉教育事業,才會傳遞溫情溫暖我們的校園。用尊重和信任教育學生,才能喚起師生情感的共鳴。因為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巨大的調節作用,使後進者激起上進,失望者燃起信心,冷漠者綻放熱情,悲歡者勇氣倍增。 泰戈爾說過:「願望是半個生命,淡漠是半個死亡。」
  • 支教感悟:守望西部 用生命影響生命
    圖為曲舒萌開展《幸福來源於不斷努力》團課講座「支教是用生命影響生命」一間是廚房,地上堆著雜物,另外兩間是臥室兼會客室,只有炕和吃飯用的飯桌。想去衛生間,只能去屋外幾米遠的旱廁。」這是北京化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曲舒萌做家訪時看到的情形。
  • 王曉霞:教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教育不是說教,是一棵樹帶動另一棵樹,是生命影響生命,父母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教會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其實,教育孩子就像牽蝸牛散步,他或許走得很慢,或許努力也不能達到我們的期待,但我們應該學會正視和接受孩子,就像我們應該正視和接受自己。陪媽媽們一起帶孩子散步 記者:通過參加2019年媽媽幫舉行的兩場活動,您認為十堰媽媽幫是一個怎麼樣的平臺,對媽媽們有什麼樣的看法?
  • 「用生命影響生命」的中學校長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校長吳甡
    在廣渠門中學,和小魏有類似想法的學生不在少數,在「開學恐懼症」盛行的當下,有這樣「反常」的想法,學校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夠超越放假給學生帶來的誘惑呢?  這一切與廣渠門中學的傳奇校長吳甡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育人,辦有特色,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辦學思想密不可分。他倡導要辦「好人學校」「用生命影響生命,以尊重贏得尊重。」
  • 基督徒商人分享如何更好地傳福音:用生命影響生命
    一位工商團契的Z弟兄表示,他所認為的傳福音方式就有兩種:一.用生命影響生命。例如有一個人別人見證他為人友善,喜歡幫助別人,為什麼?因為他是一名基督徒。基督徒的特點是什麼?就是愛。用傳遞愛的方式來傳福音,用生命來吸引未信主的人去信主。Z弟兄提到,一些基督徒在剛信主的時候也是很熱心的,每天都拿著福音單張出去傳,見人就說「信上帝者得永生」。
  • 「觸摸」敬佑生命的力量——大學生志願服務裡的「生命教育」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團委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團委共同舉辦「青心互愛,傾心阜外」志願服務項目,旨在打造「志願服務+生命教育」的新模式,讓大學生以志願服務的方式體驗生命教育,同時為病患送去心靈的撫慰。    志願者吳殊玟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一位韓國留學生,她在此次活動中負責門診志願服務項目的鋼琴配樂。
  • 武漢大學生模擬人生旅程 體驗生命意義
    武漢大學生模擬人生旅程> 4月17日,湖北經濟學院社會工作者協會舉辦生命之旅體驗活動,受到大學生的關注和參與。
  • 重慶大學生辦生命體驗活動:不同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圖為大學生蒙上雙眼進行殘障體驗。 陳超 攝「媽媽,您總是『刀子嘴、豆腐心』,給了我很多關愛。未來,我會像你照顧我一樣去照顧你。」當天,由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主辦,重慶工商大學社會工作者協會承辦的「感悟生命,感恩生命—清明校園生命體驗活動」在重慶工商大學舉行。大學生們通過孕育體驗、老人體驗、殘障體驗、「死亡」體驗和遙寄思念環節,體驗模擬孕育、年邁、殘障和死亡等場景,感受不同的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 偏鄉服務學習 生命影響生命
    我給自己三個問題,來看待這些夥伴生命經驗的不同。讓我特別感動的是,這項服務學習從頭到尾,都是由學生自己組織、執行,學務處協助發公函給服務對象的校方領導,和提供課程、活動的諮詢和建議。學校理念是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能力不是教與學的對等關係,而是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才會真的學會、真的帶走。
  • 《嗝嗝老師》:這世上最酷的事,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奈娜影響了瓦迪阿老師,瓦迪阿老師又影響了他的學生。這種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的影響像湖水的漣漪,一圈圈漾開,充滿了生命的美感,也充滿了觸動人心的能量。7影片的最後,奈娜即將從中學校長的職位上退休。她用一生實現了她的志願——像那個影響她一生的可汗校長一樣,影響更多的孩子。她走出辦公室,迎接她的,是學生們一張張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還有,9F班的14個學生。
  • 生命的接力!讓愛和生命得以延續
    今日一則《19歲女大學生捐獻腦死亡媽媽器官》的新聞想必都出現在了每一個鄭州人的新聞列表中。當看到這個新聞時,內心很沉重。或許這就是正如網友所說的這就是是逝者生命以另一種方式的延續。致敬天使,平凡而偉大的人!
  • 首都師範大學本科生獲得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一等獎
    日前,第六屆北京市大學生生物學實驗設計競賽在中央民族大學舉辦。受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委員會決定,根據省賽排名評選出國賽獲獎名單。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由副教授劉良玉指導,本科生王昊澤、耿麟作為主要成員隊伍完成的「跳舞草應對環境刺激產生節律性運動規律的研究」項目獲得全國一等獎(北京市僅三項)。同時,生命科學學院在此次賽事中還獲得全國二等獎一項,全國三等獎兩項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