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疫情,「用生命影響生命」
90後大學生社工樂做「開窗的斧」
羊城晚報記者 陳亮
每年3月的第三個星期二是世界社會工作日(國際社工日),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有這樣一群社會工作者的身影——他們在線下、線上、社區、醫院直面疫情考驗、幫助困難群體,用言語傳遞真情幫扶的生命溫暖,用行動書寫社會工作的使命擔當。
蘇妍雙 樂做「開窗的斧」,為他人帶來光亮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工作專業16級學生蘇妍雙,是戰疫中的眾多社工之一。2月13日,蘇妍雙留意到武漢市武昌區心雲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招募線上志願者的信息,她立即報名參加並順利通過錄用。經過培訓後,她以實習社工的身份成為一名線上志願者。
上崗後,她每天聯繫隔離點的老人,了解其生活、心理需求,逐一登記並設法通過聯繫商家、社會愛心人士連結所需資源。「當時有一位78歲的楊爺爺想為在醫院隔離的老伴買充電器。我找到了當地店家,但充電器價格遠達不到起送價。楊爺爺很著急,因為老伴患有老人痴呆,很需要家人支持。」經過蘇妍雙多次溝通,商家終於答應免起送費。
然而,支付又是一道難關。社工組規定,開展服務時不能和服務對象直接發生經濟關係,因此需要楊爺爺親自支付費用。考慮到楊爺爺不熟悉手機支付,她就在自己手機一步步錄屏,教楊爺爺操作。雖然前後溝通花了近一天時間,但她認為很值得:「在特殊時期能讓他們夫妻聯繫上,讓爺爺不再緊張焦慮,我還挺有成就感的。」
除了個體需求,蘇妍雙所處的社工組也關注隔離老人家的共性問題,積極給予幫助。例如,聯繫當地的粥鋪、水果店、騎手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組建資源連結組,為老人提供營養補助。蘇妍雙這次的服務對象都是60歲以上,多存在心理壓力和情緒問題。她還學會了聆聽和表達同理心,針對老年人群的特點來開展心理陪護。
截至目前,蘇妍雙已經上崗33天,服務的4名老人已全部解除隔離回家。通過擔任社工,她看到「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力量是強大的。「如果把被隔離房子比做是一個四面是牆的屋子,我就像是那把開窗的『斧』,為屋內的人帶來光亮、溫暖和希望。」蘇妍雙說道。
黃敏華 禁毒社工防控「兩毒」傳送溫暖
廣東工業大學政法學院2019級社會工作專業研究生黃敏華,連續兩年榮獲「廣州市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先進個人」稱號,作為一名專業禁毒社工,她在社區參與新冠肺炎病毒防控工作的同時,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做好社區禁毒防控幫扶的服務,緩解服務對象因疫情產生的不良情緒。
期間,她了解到有一名困難戒毒康復人員Z先生(化名)要從強制隔離戒毒所回到社區,但Z先生除經濟困難外,家庭關係也非常緊張。經黃敏華等禁毒社工的多番動員、積極協調,Z先生的家屬終於答應前來接他回歸社區。
Z先生出所當天,荔灣區石圍塘街道禁毒辦聯合禁毒社工、社區民警、戒毒人員家屬共同開展「無縫銜接」。隨後,黃敏華對Z先生及其家屬開展初步家庭關係修復心理輔導,並與Z先生溝通達成社區康複目標。
社區康復人員L先生(化名)經濟困難,近期因為疫情找不到合適工作,生活窘迫,黃敏華得知後立即行動起來,聯繫了廣州市慈善會和愛心人士,為其提供口罩、運動鞋和禦寒外套,保障其在家安心防疫。
黃敏華表示:「作為一名預備黨員社工,我會兼顧好社工知識的學習與實踐,在一線服務中不斷運用自己在學校課程中學到的知識,以專業作為指引,堅定地為有需要的困難人群提供更高質量與效率的幫扶服務。」 【編輯:苑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