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育?我把這一段話當成我的座右銘:教育是言傳身教,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片雲去推動另一片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我們玉州區第一實驗初中的賴校長非常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他親自在校園中布置了幾個專欄:「老賴剪報」「小故事大道理」「紅色教育」「生命教育」等,深受學生的歡迎。我作為班主任,也用心抓好每周的「班報」出版,推行「日行一善,日糾一錯」的「成長本」記錄。學生「成長本」中記錄著每周主題班會的安全教育主題,賴校長每周一集會的講話主題,每日格言與感悟,本周總結與下周計劃等內容,這些點滴的記錄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與行為,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善於計劃與反思的習慣,不斷地謀求進步。
一個好學校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地方!優秀的校園文化讓學校的每個角落都蘊含著教育契機!這不正是一種無聲的影響生命的教育嗎?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育絕不僅僅是教學,更要以人為本,以「育人」為基本要求。在我擔任班主任那一刻起,除了做好本學科的課堂教學,很注意在平時課堂中融入情智教育,跟學生們聊華為公司的發展之路與目前的人才困境,聊我閱讀書報看到的值得分享的故事,聊聊親子溝通的技巧等。讓學生覺得老師也時刻在學習著,而且學習的認真態度不亞於他們。若一個老師有「終身學習」的思想,我相信學生對待學習也會更加認真。
即使是在假期,我也經常通過QQ和微信了解學生的動態。假期中我了解到班上有一位女生因與父母相處不好,產生心理問題,不時表露出厭世的消極情緒。我及時與該女生家長溝通,讓家長關注小孩的情緒問題,推薦家長閱讀《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9節課,教你讀懂孩子》等書籍,並觀看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的育兒視頻,提高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技巧。開學後,我經常找這位女生深入談心,可以感受到她的心結慢慢打開了,在學校過得很開心,學習上也有衝勁。
班主任的育人工作成效,不會立杆見效,需要我們有耐心等待這個「時間差」,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