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微商倆月造出一款「朋友圈」面膜

2020-12-22 新京報網


一級代理商與初級代理商的對話截屏,反映初級代理商很難賺到錢。


面膜代理商朋友圈中曬出的快遞單及待發貨物,營造出微商很忙很賺錢的樣子。


面膜代理商朋友圈中曬出的快遞單及待發貨物,營造出微商很忙很賺錢的樣子。

  新京報記者調查朋友圈「國際大牌」面膜內幕:香港註冊國內小廠生產;層層代理加價賣給消費者

  你的微信朋友圈被面膜攻佔了嗎?如果沒有,可能說明你的朋友圈太小了。近日,新京報與清研智庫聯合推出的一項調查顯示,有84.8%的人在朋友圈看到過有人賣面膜。

  朋友圈中的「面膜們」如何出爐?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通過網絡代辦公司,打造一款全新的「朋友圈」面膜,從公司註冊、產品設計到最終成品出廠上市銷售,最快的流程不到兩個月時間。一些沒聽過名字的「國際大牌」通過炫功能、造概念、搏出位、再通過層層代理加價賣給消費者。

  面對魚龍混雜的微商產品,北京市食藥監局食品藥品稽查總隊網監大隊隊長李旼建議,微信平臺方應加強對微商的把控,如實施嚴格的審核機制,制定相關規則,增加消費透明度。如果沒有有效的管理和引導,微商將難以走上正軌。

  微商之始

  「網紅」攜三無產品引爆朋友圈

  說到朋友圈微商,90後「網紅」周夢晗最富名氣,她被曝光留學回國後營造「網紅」身份,積累10萬粉絲並售賣面膜,同時也發展下線,自稱年收入近8位數。而她的三無面膜卻讓一些賣家差點毀了容。

  被媒體曝光的問題微商當然不止周夢晗一人。曾有媒體調查發現,由90後女孩王相予創立的「妃莉婭」減肥藥,不僅無批准字號、無質量認證,還涉嫌誇大虛假宣傳。而2014年,王相予就創立過另一款減肥藥「奧汀羽」。

  一年之內,「奧汀羽」被網友們發現為「三無」產品,「吃完這個月都沒來月經」、「頭暈,腰疼,臉色發黃」等買家投訴層出不窮。

  「奧汀羽」自稱是奧宇古娜生物科技(瑞士)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在亞洲的主打產品,而該公司被扒出是2014年3月在香港註冊的一家空殼公司。

  其包裝上的廠家也否認了生產過該款產品,「之前也有很多人詢問,已向相關部門舉報」。廣州市白雲區食藥監局也向消費者出具書面答覆,「奧汀羽」包裝盒上的生產地址均為虛假。

  即便如此,新京報記者發現,「妃莉婭」的多款減肥茶、面膜等至今仍在朋友圈中推廣出售。

  「網紅」如果不靠譜,其他「國際品牌」呢?近日,新京報記者拿到一款在朋友圈銷售的面膜,該品牌自稱授權自瑞士V-TALK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託方為「(香港)微語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原料產地為瑞士,包裝上並沒有寫被委託的生產廠家名稱,而是直接寫上了「分裝廠址:廣州白雲區榕樹塘南二巷2號」。

  而在面膜盒子正面,看不見一個漢字,字號較大的品牌名稱上,沒有「R或TM」,這意味著這個品牌不是註冊商標;盒子背面也基本不見漢字,記者通過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官網查詢其條形碼,在國內和國外編碼中,均查無此產品。

  而當記者掃描盒子背面的二維碼後顯示,「微語(香港)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榮譽出品V-TLAK品牌水潤面膜」30ml精華液10片裝統一售價:268港幣。

  除此之外,記者在香港公司註冊處並沒有查到這家「微語(香港)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更重要的是,國家食藥監總局的網站上也無法查到該款面膜的備案信息。

  也就是說,該款沒有中文說明、條形碼錯誤、無備案信息的面膜,根本沒有在市場上出售的資質,就是這樣一款「漏洞百出」面膜,在朋友圈正以150元每盒的價格售出。

  微商之亂

  足不出戶 倆月造出「國際大牌」

  近日,新京報記者上網體驗了一把「足不出戶造大牌」——坐在家中,不到倆月,花費兩三萬元,你為董事長的國際品牌就可以在沿海某省的某個小廠裡誕生,並且可以上市銷售。

  4月24日,在某知名網購平臺,記者輕易找到了一家位於深圳的代辦公司,對方承諾,花4000元,提供創辦人身份證和籤名掃描件,還有企業的中英文名稱,七八個工作日之後,即可幫忙註冊好一家合法的香港公司。

  「最近怎麼回事兒?好多人都跑來註冊公司。」這名已經做了五六年香港公司代辦的馬先生說,兩個月來,已經成交50多筆,「大部分都是微商,都喜歡叫『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做面膜、減肥藥、彩妝、護膚品的都有。」

  「辦好後我們會給你把全套的公司文件寄過去,包括『公司註冊證書』、『商業登記證』『法團文書』、鋼印等等。」而如果還需要商標,再交2000多元,最快一個月就能拿到商標註冊受理書,這個時候商標已經可以使用了。

  為什麼要註冊香港公司?對方解釋,一方面是為了營造一個大品牌的形象,國人普遍覺得那邊東西比較好,可以作為一個宣傳噱頭;另一方面,一般你會以香港公司的名義和代工廠家籤協議,如果有質量問題,消費者很難找你,如果真的去投訴了,責任可以推給工廠,你只是品牌所有商。

  公司辦好了,找面膜的代工廠也很容易。在網上,有不少空白包裝的面膜,賣家常常自稱是獨家配方的自製產品,而另外一些出售與自製面膜包裝的賣家則接受定做。

  新京報記者找到一款名為「玻尿酸強效鎖水補水天蠶保溼面膜」,該賣家位於廣州,並稱是自己的廠家。「你可以用自己的品牌和包裝,大於5000張1.1元每張,籤合同後再交5千元錢的『三證』(營業執照、衛生、生產許可證)使用費,和1200元左右的備案代辦費就行了。」

  對於產品本身的安全性,該賣家自信滿滿。「我們有各種證件和執照,產品肯定安全,拿去食藥監局怎麼檢都沒問題,」對方稱,包裝上的生產廠商是我們,也同時參與備案,所以產品質量「可以完全放心」。

  其實在網上,1.1元的代工成品不算最便宜,價格最低的廠家僅標價0.3元左右。

  而找人做包裝則更簡單,以市場上採用最多的規格和材質為例,每片面膜的包裝售價在0.2元左右,設計好圖案後,額外收取1000元左右印刷製版費。

  粗略計算,從一無所有到拿到自創國際品牌的面膜產品,僅需兩個月。如果以1萬張的生產量計算,各類費用平均到每張面膜大約為2.5元左右,而產量越大,對固定成本的稀釋也就越多,如果再選擇加工成本更便宜的成品,單片成本可以輕鬆降低到兩元以下。

  微商之憂

  傳銷式推廣 4塊錢面膜價翻7倍

  層層代理、級級加價的是朋友圈常見「傳銷」式銷售模式,一片出廠價4元錢的面膜,經層層代理加價,到消費者手中,價格已超過30元。

  為了一睹微商代理們的日常,新京報記者臥底了某自稱擁有50萬人各級代理微商團隊,其主打產品為一款自創品牌面膜,經調查,該品牌為香港某生物科技公司授權多個廣州廠家生產,而這家香港公司誕生於2014年8月正蓬勃發展的微商,由一名長春的80後女孩創辦。

  臥底期間,一張各級代理分銷價目表清楚地展現了上述品牌面膜代理們的團隊結構。

  該團隊中共分為四級代理,其中最低等級的為分銷代理,他們將直接面對消費者。這四種級別的劃分以拿貨量為依據,分銷代理最少拿10盒,每盒進價105元;最上層的一級代理需要拿貨5箱(300盒)、75元/盒。

  而該款面膜每盒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為158元,一盒產品有5片,這樣算來,最高層的代理以15元的價格進到一片面膜,經過層層代理到消費者手中時,價格已經翻倍超過30元。

  事實上,這些代理們賺到的可能並非這片面膜的「大頭」,新京報記者以品牌商的身份接通了生產廠家的電話,「你們幫我做一款和某某品牌一樣的面膜要多少錢?」「嗯……一公斤成品110塊,每片差不多30克,可以裝33片,算下來每片大概3塊3。加上包裝最後不到四塊錢一片。」

  如此看來,面膜的暴利早已不是新鮮事,這款面膜出現在買家的朋友圈方式,才真正讓微信好友們頭疼。

  微商之困

  變了味的朋友圈 先拉熟人再談「買賣」

  微商的廣告刷屏頻繁轟炸下,朋友圈已然變了味。儘管微商們都希望能空手套白狼,但是大多數底層微商的結果卻是「錢未賺到還賠盡感情」。

  上述品牌的代理小敏(化名),是記者在臥底期間在朋友圈最活躍的微商之一。「新手代理剛加入,一天收兩個代理!看到你們的進步才是我最欣慰的!」、「如何吸引意向代理並轉化為你自己的代理,牛到不行!」、「寶貝說幹就幹,那麼迫不及待……」

  在4月20日至29日的10天時間內,小敏一共發布了93條朋友圈,全是「事業」,作為一名二級代理,她已經很少發布客戶使用效果圖,更多的是自己下線們每天的進步和自己對代理成功學的感慨。

  一天發這麼多條朋友圈,還會有朋友嗎?有微商稱,透不透支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說已經不重要,朋友圈已經成了賺錢工具。

  「你覺得煩是因為你終究不想做微商,他們的這些」勵志帖「吸引的是那些想靠這個賺錢的人,假如你有1000個微信好友,其中200人是低級別微商,你想要吸引的就是這200人。」

  說完了大代理們的遊戲,小分銷們又是怎麼過日子的呢?

  天涯論壇裡流傳著的一首現代詩《代理》:「有的代理向我反映/為什麼我拿貨以後沒人買/我說/廢話/說的跟有人找我買似的」。

  四月初開始拿貨做分銷的小雨(化名)同時做著一款唇彩和香皂的生意,一個月下來,賣出了8支唇彩,而香皂則「沒怎麼賣」,自己用了一塊,送人兩塊。「我的體驗就是現在微商不是很好做。比如我今天搞活動,人很少,好友也煩,我猜也有朋友屏蔽我。」

  在她加入的微信群中,每天都會有培訓,但她已經沒有耐心再聽下去,加人的方法、怎麼互動、怎麼點讚,每天都是講一樣的內容。

  馮玲的經歷也代表著一些底層小分銷。從去年9月到11月,她只真正做了兩個月時間,總共進了100片面膜,賣出去50多片,還都是賣給親朋好友,其餘的不是送人試用就是自己用。

  小分銷委屈失落的經營生態,也引來了不少「微商就是變相傳銷」的猜測。

  但一位上述團隊的高級別代理卻不這麼認為,「我們大代理倒一手貨單價只賺10塊錢,而終端單品利潤是50塊,他們賣的可能慢點,但利潤高,我們壓幾萬塊的貨在手裡的時候,壓力也不小啊。零售單品賺得多,批發走量也可以,走的路線不一樣。」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是不是傳銷,並不能一概而論。區別在能不能打通終端銷售,打通不了,東西最後沒人買,就和傳銷沒什麼區別了。

  微商之問

  網絡平臺侵權 監管能否缺席?

  4月24日,中消協發布消費提示:消費者不要輕易相信朋友圈內超低價銷售和代購。呼籲社交網絡平臺和政府有關部門加大對社交網絡平臺中假冒偽劣、虛假宣傳、洩露隱私等侵權行為的監管力度。

  對於微商可能存在的種種問題,微信官方如何把控?對此微信客服稱,微信提供的只是一個聊天平臺,並非電商平臺如果產生經濟損失,建議從司法渠道維權。

  3月15日,微信發布《微信朋友圈使用規範》,其中將虛假誇大減肥、增高、豐胸、美白效果但明顯無效的保健品、藥品、食品類廣告;推廣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廣告等定義為違規內容。

  在處理上微信官方表示,一經發現,即刪除內容,並屏蔽微信朋友圈。此外,還將視情節對該微信帳號進行警告、限制功能,直至註銷。而事實上,除用戶自行舉報,微信沒有正面表達出是否會通過技術手段等進行自查。

  微商的亂象也引起了食藥監局的注意。4月30日,北京市食藥監局食品藥品稽查總隊網監大隊隊長李旼透露,近一年來北京市食藥監局的數據顯示,有關對微商的投訴較少。「但前段時間被爆出的網紅售賣三無面膜致消費者毀容事件,卻在說明,微商確實存在問題。」

  他分析,由於微商的商品、信息只通過熟人、朋友圈這樣的私密圈子傳播,所以即使微商商品出現質量問題,也很容易在熟人關係間被「消化」掉,「即使收到舉報,對於涉及微商的案件,以現在的行政手段,調查取證難度也極大。」

  在李旼看來,任何一種新興事物出現,都須有制度層面的約束,才能讓其走上正軌。「依靠商家的自律,很難消除假冒偽劣產品,真正能夠儘可能控制問題出現的環節,就是網絡平臺自己。」

  對於在朋友圈銷售產品的個人和商家,李旼稱,要銷售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都必須經過食藥監部門的行政許可,取得許可證照才能夠銷售。他建議,對於個人或商家在朋友圈中銷售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的行為,微信平臺應對此有相應規定,如果平臺能審核商家銷售資質,制定相關規則,微商的問題會少得多。

  【觀察】

  微商遇信任危機不轉型難生存

  微商塑造了很多神話式的人物,但現在,一部分沒有競爭力的產品已經逐漸被淘汰出局。微商界人士夏影認為,這種「人人做微商」現象將時日無多,這終將是場註定結束的狂歡。「微商正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大眾對微商的不良印象已經建立,一些有長期意識的團隊已開始自我轉型和淨化。」

  事實上,新京報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朋友圈確實有一些質量合格、有特色的產品,甚至一些較知名的品牌也有自己的微商團隊,它們能贏得口碑,保持長期穩定地發展。

  來自杭州微商行業的夏影以一個微商團隊舉例:團隊的高層對所有推廣的產品開始慎重選擇,往往會找那些名氣不大但初具規模的廠家和品牌,綜合考慮產品的功效、公司的經濟實力、定價是否合理、線下推廣和是否捨得在各類型媒體打廣告等因素。

  「這些價格合理,質量靠譜、特色鮮明的產品在朋友圈是有競爭力的。我們不擔心東西推不出去。」

  大環境被差評時,消費者會買帳嗎?他們怎麼知道你的產品經過了嚴格挑選?對此夏影有些無奈, 「這個消費者沒法辨別,除非自己用過,這就是我們的風險,品牌可能不被接受。」

  之所以這麼認為,是因為他覺得,微信本身就是一個自由化比較高的社群,政府監管部門的介入存在難度,雖然,他也很希望能有官方的打擊能為微商的天空掃除灰霾。

  在夏影看來,真正的微商要學會利用微信的社群,與顧客進行「零距離」的溝通,詢問買家的需求和使用體驗,把問題及時地反饋回去,這是線下實體經營,包括淘寶、京東很難做到的東西。

  「我們重點就在終端,體驗和反饋,這也是微商的優勢。」此外,微商也容易實現顧客的精細化分類,在各級別代理中挑選核心成員,將他們圈子分成學生、主婦、白領等等,了解各類人群的不同需求和體驗,會方便廠商做出更精準的產品設計。

  而對於「人人都去做微商」的現象,他覺得這只是一場註定要結束的狂歡,今後微商的發展曲線會逐漸趨於平緩。真正適合做微商的人並不多,這個需要很活躍,圈子熱鬧朋友多。「我們經常看到的大部分在朋友圈忽悠人買東西的,他們才是真正被忽悠的人。」

  採寫/新京報記者 趙力 實習生 沙璐 趙寧

相關焦點

  • 2014年最火的是什麼,朋友圈裡的微商賣面膜!
    但化妝品行業並非沒有亮點,眾多新創面膜品牌依靠微商渠道爆發出驚人的銷售力,年銷售過億的品牌比比皆是。那麼2015年,微商賣面膜還能掙錢嗎?一、2014年,面膜為何火爆微商微商,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地定義,按多數人的理解,就是在微信、微博、QQ等移動社交平臺上銷售商品的小商家。
  • 微商為何偏愛賣面膜?
    財一城 自由撰稿人 微商發展勢頭最猛的時候,全國有超過1000萬的微商從業者,其中7成左右在賣化妝品,而賣化妝品的人中9成以上都在賣面膜。 奧美集團數據顯示,大陸面膜產業在這兩年經歷了跨越式的野蠻生長,大大小小的面膜品牌兩年間增長了4倍,目前市場上至少有300多個面膜品牌。
  • 揭秘朋友圈「微商代理」:有下家的永遠不會虧
    微商最重要的一個領域,就是化妝品。  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美容化妝品業商會會長馬婭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僅其所在行業就至少有1000萬名微商從業者,佔行業的三分之一左右。  微商的造富神話,更是震驚眾人。  最早一批做微商的代表企業廣東思埠集團董事長吳召國稱,2014年3月到9月,思埠的面膜賣了五到六個億。
  • 揭秘朋友圈裡面膜微商:最火月掙5千如今僅幾百元
    北青報記者向一店主諮詢其銷售的面膜是否為正品時,店主則展示了多個買家秀截圖,以及面膜用過之後的效果對比圖,讓趕快下單,再不下單很快就斷貨。  調查顯示,朋友圈的交易大多採用微信轉帳和支付寶,很多微商店主用買家秀截圖、轉帳記錄證明自己產品火爆的銷售量,非常常見。事實上,不少是一些微商通過「微信對話自動生成器」、「支付寶、網銀交易記錄截圖生成器」等軟體做出這樣的效果。
  • 朋友圈微商廣告,浮誇到讓我害怕
    微商勢力依然很強很大,仿佛已經統治了宇宙……你永遠不知道第二天早上醒來,朋友圈是不是又多了幾個微商。連我上網都不順溜的七大姑八大姨還有二姥姥都開始賣酵素賣減肥茶了!然而,微商們最讓我害怕的還是那些逆天廣告,浮誇到讓人顫抖,智障到讓人無語。【智障微商廣告,總有一款閃瞎你】胖編總結了下,這些喪心病狂的微商廣告,基本上有這樣幾個類型:一夜暴富型阿文全款提寶馬了!下一個就是你!是不是很羨慕?
  • 揭秘:朋友圈微商是如何「月入上萬」的
    在你的朋友圈是不是時常出現那些所謂的微商,打雞血的言論,動不動曬自己的收入,曬曬自己的奢華生活……相信很多人都已知道,那些所謂的微商本質上不過是變相的傳銷。但這些傳銷是如何讓眾多人痴迷嚮往呢?
  • 微商立法 朋友圈「買賣」有規矩管了
    這兩天,朋友圈裡的微商們極其活躍,因為「微商立法」了。隨著6月19日國家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確將微商納入監管範圍之中,不僅讓原本處於灰色地帶的微商行業得到「正名」,更讓消費者未來的微商消費之路有法可依。作為社交平臺的最大產物,微商儘管相對靈活、便捷,但絕大多數存在無實體店、無營業執照、無信用擔保、無第三方交易平臺等問題,而監管和規範的盲區也讓整個行業準入門檻低、交易系統不完善、交易風險大。這些詬病核問題,無疑讓消費者對形形色色的微商產品望而卻步。
  • 朋友圈買到三無產品零食 微商套路多小心中招
    打開微信朋友圈,難免會出現幾則微商廣告。微商售賣的產品涵蓋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也成為一些人的購物途徑。但一直以來,微商售假、無安全保障、無售後等問題屢見不鮮。6月1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分組審議了電子商務法草案三審稿,微商擬被納入監管。
  • 女子用了「微商」面膜,美白變「毀容」,醫生:裡面有激素
    導語說起微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靠微商發了家,但這種狀態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因為種種緣故,許多微商賣家退出了這一行業。但目前仍有一些微商賣家在運營,另外有些朋友就喜歡購買微商產品,用著很好都讚不絕口,甚至相互推薦。
  • 揭秘朋友圈微商是如何「月入上萬」
    在你的朋友圈是不是時常出現那些所謂的微商,打雞血的言論,動不動曬自己的收入,曬曬自己的奢華生活…… GPS虛擬定位,想飛美國就飛美工,想飛韓國就去韓國的即視感!!小票就不用說了,買給熱敏印表機,輕鬆搞定啊。
  • 微商的十大經典毒雞湯語句,你的朋友圈肯定有這些微商語句!
    前五年左右的微商是挺賺錢的,而且是有人月收入過萬的,但是近幾年越來越變味了開始以毒雞湯來麻痺自己那麼小編今天來總結了一下朋友圈的微商經常發的十大毒雞湯!1、有人說:天天朋友圈裡發廣告煩死啦!我都拉黑了。
  • 在微商上賣智能硬體,真的靠譜嗎?
    這群在微信朋友圈內銷售商品,做「熟人生意」人,每天發早安晚安打雞血,曬轉帳收入和堆積如山的待發貨物,還刷屏鼓吹產品效果,其中尤以賣面膜著稱。對微商,雷鋒網編輯身邊的用戶大多持反感態度,也有評論將它跟傳銷掛上鉤。近期到來的618電商節,勾起了雷鋒網對智能硬體銷售渠道的興趣,我們驚奇地發現,微商也成了智能硬體的渠道之一。
  • 大四學生微信朋友圈賣面膜 不到一年月收入超50萬元
    「年底了,麻煩在我朋友圈開店的兄弟姐妹,該交租金了。」最近你是不是經常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裡看到這句玩笑話?同時你可能也會注意到,最近一年在你的微信朋友圈裡,多出了不少這樣的生意人,他們從前是你的朋友、同學,而今在你身邊狂打廣告。不要不習慣,這種名叫微商的營銷模式在2014年已經悄然蔓延開來。
  • 朋友圈成兜售圈,買東西心裡不踏實 微商有靠譜的嗎?
    作為社交化電商的主要模式,微商的發展引人注目,但也存在門檻低、欠規範、商品質量差等問題。微商的市場到底有多大?社交化電商能走多遠?      「微商泛濫,朋友圈還是社交圈嗎?」   個人做微商,不需要註冊審核,商品的簡介、價格、種類,都是通過朋友圈分享,形成「信息轟炸」。
  • 被央視點名批評的微商面臨哪些問題?
    官媒的介入將微商這一行業以及這個行業的群體推向了風口浪尖,尤其是如火如荼的化妝品美妝業,眾多知名品牌坦言躺著也中槍。一些微信大V,行業大伽紛紛撰文稱央視報導有失偏頗,以偏概全。至於央視的報導合不合理,暫且不予置評,筆者就央視為何否定微商及微商背後的亂象和如何規範闡釋一下自己的看法。  央視為什麼否定微商?
  • 朋友圈生了娃的女性,為啥那麼多去做微商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很多人發現,自己朋友圈裡的好友常常突然就做起了微商。曾有人因為嫌煩屏蔽了微商們的朋友圈,結果兩三年下來累積屏蔽了50多個人,其中43個是生完娃在家帶孩子的女性。還有網友表示,不久前剛剛去參加了小侄子的滿月酒,一個月後就看到堂姐開始在朋友圈買面膜了。
  • 第三種朋友圈:微商的10大問題和8個建議
    朋友圈已從最初的社交工具,變得不那麼純粹。很多人希望朋友圈對自己的生意帶來幫助,也有很多人開始反感朋友圈,但想要脫離卻脫離不掉,想要繼續又不堪微商打擾。其實,只要有流量的地方,就一定會有人想到把流量變現,這是人性,也是勢。某訊不會無緣無故的做一款公益軟體,其他公司也不會,所以不要期望你用的社交軟體那麼純粹。
  • 老公辭職做微商,喝酵素敷面膜還不管娃,她覺得說出去丟人
    都市熱報消息,隨著微信的普及,不少微信用戶做起了微商,在家裡發朋友圈發貨就可以掙錢。微商大多數以在家做全職太太的女性為主,通常是丈夫在外工作,全職媽媽在家裡做微商補貼家用。而兩個月前,餘雪(化名)的丈夫突然辭去健身房的工作,稱自己要做微商,賣面膜和美牙儀。餘雪覺得,自己和做微商的丈夫漸行漸遠。
  • 好的文案「虐人」無數,朋友圈如何打造個人IP?(以微商為例)
    八、微商通用文案一、朋友圈發哪些內容?只有解決了這三個問題,那麼你的微商做的肯定是風生水起,一點問題都是沒有的。1.如何寫出真實又有吸引力朋友圈文案?1)分享生活最簡單的就是發布自己的個人照片。微商也是一個道理,只不過沒有這樣的評價系統,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文案的方式來發布朋友圈,代替這一功能。)2)提供價值如果你是賣護膚品的微商,最好每天分享一條有關護膚的有實用價值的朋友圈文案。
  • 評論:「微商」亂象並非無法可治
    最近關於「微商亂象」的報導逐漸多了起來,大量媒體曝微商「瘋狂的面膜」:多雜牌,利潤達數十倍,消費者難以維權,銷售手段類似傳銷等等,媒體呼籲,實現「微商」規範有序而非野蠻生長,避免朋友圈成為三無產品、傳銷的「法外之地」,已成為擺在社會和有關部門面前的重要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