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個「海綿」城市公園、可以任由嬉戲的30畝草坪大公園,它們都長什麼樣?11月底,成華區將有3個「潮」公園與成都市民見面,另有2個公園將在年底揭開美麗面紗。擁有最「潮」設計理念的它們,將帶給成都市民美與科技交匯的新感受。
同時,主城區還有幾個正在規劃和打造的公園也在推進中。來,先來了解一下,詳細看看它們的別致之處——
首個「海綿」公園11月底竣工
成華區確保2017年建成的6個大公園分別為杉板橋公園、二仙橋公園、聖燈公園、和美社區公園、海濱公園(一期)、東客站中心綠軸公園,總面積約1000畝。
其中,杉板橋公園佔地面積約98畝,立項總投資約4500萬元,是成都首個以海綿型理念為主的城市公園,設計理念採用了「防禦、延遲、儲存、排出」的防洪策略,經過測算,能使該公園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在85%,即85%的降雨可以就地消納和利用。杉板橋公園已完成總進度的90%,目前部分園區已對外開放,預計11月底將全面完成公園建設工作。
另一個將在本月底完成一期建設的公園是二仙橋公園,目前已完成90%的工程量,部分園區已對外開放。該公園定位於「承載都市人溫柔回憶的綠色空間,展現成都新生態模式的公共綠地」。在設計上既保留了鐵路、火車等東郊工業元素,與對面的東郊記憶公園遙相呼應,又將「海綿城市」與「宜居水岸,活水成都」的打造統籌結合。
11個足球場大的「8」字,30畝草坪可進入
相當於11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聖燈公園,佔地面積約120畝,立項總投資約4500萬元。目前已完成總進度的98%,部分園區已對外開放,預計11月底將全面完成公園建設。
從高空俯瞰,整個聖燈公園的景觀結構將呈現出一個『8』字的形態,這也與該公園地處八裡莊片區相輝映,公園定位於「一個有記憶、促交流、能呼吸的成華創意生態之心」。
公園的新潮之處,在於將建設一塊約30畝的大草坪,栽種一些耐踐踏的植物,建成後將是城東佔地面積最大的草坪,市民可在草坪上放風箏、踢足球、自由嬉戲,開展各種親子活動等。在基地陽光大草坪內形成自循環的雨水收集與回用體系,創建雨水花園和淨水溼地等生態節點,創行「海綿城市」新體驗。
百年前巴蜀「五老七賢」等文化名人將在該公園內以雕塑、文字等形式一一得到呈現,他們中有前清狀元、進士、舉人、知府、翰林、御史,使「蜀學」在國內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以「晚清第一詞人」趙熙最為出名。在服務設施方面,公園內將設置4個WIFI熱點實現WIFI全覆蓋。
金牛建兩層島型公園,望江樓添800米「美植」河景
成華區12月將與市民見面的另兩個大公園為海濱公園一期和中心綠軸公園。和美社區公園已竣工,目前已全面開放。金牛區正在設計的新金牛島型公園很特別,有地上、地下兩層。地上分為A、C、D三個地塊,建設總面積約7.87萬平米,分別設置在A、C兩個地塊下的地下空間面積約1.84萬平方米。公園A、D地塊已基本完成方案擴初設計,公園C地面部分正在加快推進方案擴初設計。
去年以來,錦江區望江樓公園北大門沿河一線至南大門完全「變臉」,形成了一條長約800米的「美植」長廊,栽植花樹990株,花灌木5085株,有杏梅、芙蓉650株、三角梅、迎春花,形成了以杏梅、芙蓉花帶貫穿整個河岸線的風景線。望江水岸,春觀杏梅花紅、夏看三角梅火紅垂吊、秋賞芙蓉盛開,河岸花木與水中倒影相映成景的美麗景觀。公園同步完成了對生態河堤2000平方米的改造,累計換花4次、栽植草花20萬餘盆,為市民又提供了一處遊玩賞花的美景。更多詳情,請關注今晚18:00《成都全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