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呵護眼睛,從小做起」。日前,微信圈一則帖子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人眼睛中有一塊很重要的區域叫做黃斑區,而手機強光在黑暗中直射眼睛30分鐘以上,就會造成眼睛黃斑部病變,導致視力急劇惡化,患上不可逆的黃斑病。」
帖子中還說,一旦得了黃斑病,就等於患了「眼睛癌症」,現代醫學根本無法治療,最終會導致失明。那麼,關燈後長時間玩手機會得「眼癌」,是真的嗎?
黃斑病變到底是什麼?
如果把眼球比做一架照相機,那麼通常說的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而視網膜就相當於照相機的底片,黃斑則是視網膜上最重要的區域,它的直徑僅有1.5mm,是視覺最敏銳的地方。
之所以叫「黃斑」,是因為這個部位凝集了大量的葉黃素,外觀顏色比周圍視網膜深。我們的視力好壞主要取決於黃斑的功能,黃斑區的視神經細胞一旦被破壞,視力便永久受損。隨著年齡增加,黃斑區可以出現退行性病變,此時稱為「黃斑變性」。黃斑變性最主要的症狀是:視物變形,眼前固定黑影,閱讀困難,無法識別細節及無法駕駛等。黃斑變性治療一定要早期進行,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儘早就診,否則將出現不可逆的損害。
長期關燈玩手機孩子視力變模糊
對於微信圈的這則傳言,長春愛爾眼科醫院眼底病科專家、主任醫師謝英教授對記者回應說:「在臨床檢查中,確實有發現因為關燈後玩手機時間太長導致黃斑區病變的病例。」
在謝英接觸的患者中,一名十一二歲的孩子成為典型病例。據介紹:「這名小患者晚上經常躲在被窩裡玩手機。持續了長達一年半的時間,最後因為視物不清到醫院檢查。經過黃斑區檢查,發現了孩子的黃斑區細胞病變。」「眼底黃斑區可以說是眼部最敏感、脆弱的地方,導致黃斑病變的原因有很多,關燈在黑暗中玩手機也的確可能導致黃斑病變。」謝英說,在黑暗環境中,手機光線與周圍環境形成光線差,再加上手機色差大,容易造成視覺疲勞。長時間受手機強光照射可導致眼部黃斑區病變,而手機的輻射本身也會對黃斑區有一定影響。不過謝英表示,除了手機,紫外線、紅外線光波以及老年人衰老性黃斑都可能導致病變,也不能因發現了一些病例就確定說「關燈後玩手機一定會導致眼睛黃斑部病變」。
關燈後玩手機對眼睛肯定不好
江蘇省中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魏偉表示,從醫學角度來說,驗證一種病因所需的時間要達數十年之久。他告訴記者:「不能因為出現的零星病例就認定關燈後玩手機會導致眼睛黃斑部病變,目前來看,眼睛黃斑部病變的主要人群還是老年人,要認定黃斑部病變的新病因,需要大規模臨床病理實驗。」不過魏偉認為,關燈後玩手機對眼睛肯定不好,這對眼睛的刺激非常強烈,極易導致視力下降等。為了眼部健康,最好不要在關燈後玩手機。
在床上玩手機一般都是側臥,醫生指出了其中一個危害:每個人的兩隻眼睛都有一隻主導眼一隻非主導眼,正常情況下經過大腦控制,雙眼用眼是平均的。但側躺後,一隻眼睛不得不擔負更重的用眼任務,久而久之平衡打破,視力就會左右眼不一致了。對成年人來說,側躺玩手機,時間一長會造成睫狀肌痙攣,引起短時間度數加深。
手機重度使用者
易患「電腦終端性眼病」
我們一開始說的智能型手機重度使用者易導致黃斑病變的情況,是不正確的。因為黑暗中手機再明亮,也不像白天的光亮那麼刺眼,所以不至於導致黃斑病變發生。但夜間使用手機由於黑暗的環境與明亮手機之間反差過大,很容易引起視疲勞及「電腦終端性眼病」。
在平日的眼科接診中,年輕人患上「電腦終端性眼病」的不在少數。主要表現為眼脹、眼痛、畏光、重影、眼乾澀、視力下降、近視、眼壓升高、角結膜炎等。這部分患者多為智慧型手機、電腦長期使用者。所以對於「電腦終端性眼病」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預防「電腦終端性眼病」
醫生怎麼說
「電腦終端性眼病」是可以預防的。電腦族在用電腦及手機時,注意不要長時間注視屏幕。出現眼睛不適、有灼熱感和異物感、磨痛等,應當立即讓眼睛休息,可輔助進行眼部按摩,必要時可使用人工淚液眼藥水。
預防「電腦終端性眼病」的根本首先是注意保持正確姿勢與注視距離:注視距離太近或姿勢不正確、過度靠近螢光屏都容易受到輻射線的傷害,尤其是使用筆記本電腦及手機時,由於熒幕小,使用者必須近距離工作,頭部向前傾或躺著看,頸肩部肌肉過於用力,很容易形成工作勞累,加重眼睛疲勞。因此,電腦操作不宜長時間,每使用1~2小時休息15分鐘,閉目或遠視;其次,電腦操作應與屏幕保持60cm 以上距離,視線向下約30°;再次,調整顯示器的高度,讓眼睛的肌肉處於比較鬆弛的狀態。還需注意的是保持環境的溼度,必要時可使用人工淚液眼藥水。今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