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推文我講了標題的4大特徵
《》,
主要是框架的東西,所以這一篇,相當於是做詳細補充,做具體的標題套路說明,直接套上就能用的那種。
用戶判斷是否要點開閱讀一篇文章,只需不到1秒鐘,所以要想提高閱讀率,那標題是關鍵。
你的標題要在1秒內快速抓住用戶眼球、吸引用戶關注,才有可能帶來更多閱讀,讓內容變得更有意義。
所以我們也常常會看到一些10W+爆款的標題:
《月薪3000與月薪30000的文案,差別究竟在哪裡?》
《放棄了高薪、嬌妻、大House,跑去深山當野人是一種什麼體驗?》
《李彥宏,周鴻禕,馬雲等10位大佬犯過的最致命錯誤》
PS:以上標題來源於網絡爆文
在做幾年文案期間,我根據各個不同平臺和需求起過各種不同的標題,有10W+、100W+的,也有慘澹無人問津的。
寫過那麼多文章,對標題也算是有所研究和積累,所以我整理了11種爆款標題套路,並結合案例進行說明,直接套上就能用。
如果你也常苦惱不知道該怎麼起標題,這篇文章值得讓你一看。
符號是標題中的萬用法則,最簡單也容易能用得上。
符號能給人強烈的感官刺激,一般?!……等都能引起強烈情緒並帶入,更容易引起注意和關注。
比如:
騰訊下狠招:這類的QQ號全部都要封號!
微信又出新功能!快看你的更新了嗎?
太遺憾!又一國產手機巨頭徹底倒下了!
微信好友問「在嗎」,怎麼回答最機智?很有用!
這幾個標題相通之處,都是用?、!號來表達強烈的情緒,給予讀者強烈的感官刺激。
有明顯的情緒起伏,就像是故事衝突,自然更容易引起用戶關注,從而想要打開一探究竟。
不然我們試著換符號,大家感受一下看看有什麼區別:
案例一:
用符號:太遺憾!又一國產手機巨頭徹底倒下了!
不用:太遺憾,又一國產手機巨頭徹底倒下了
案例二:
用符號:微信又出新功能!快看你的更新了嗎?
不用:微信又出新功能,快看你的更新了嗎?
是不是發現,一旦把能刺激感官情緒的「!」符號替換掉後,整個標題就顯得很平?完全看不出有什麼情緒了?
數字識別度高,所以大腦往往會先識別出來,因此使用數字能有效增加標題的辨識度。
數字也更容易給人信息含量高、專業度強的感覺,且自身具有敏感性,給人帶來直觀感受更容易引起好奇心,激發用戶點開並一探究竟的欲望。
比如:
原標題:
採訪了無數大學生,我們整理了追女神的最全攻略
優化後:
採訪了3000個大學生,我們總結了追女神的7條方法
前面的【3000人】讓讀者了解到具體,顯得更有說服力;
而【7條方法】讓讀者對內容和閱讀時間有一個大概判斷,也大大降低了讀者的理解成本。
再比如:
原標題:
頭條號都有都有哪些變現方式?
優化後:
普通人在頭條寫作如何月入5000?有9種變現方式,微頭條也有收益
爆款標題往往都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儘量降低用戶大腦識別成本,讓用戶快速通過閱讀篩選,所以相同通情況下,越簡單、越具體,讓用戶有「操控權」的標題越願意點開。
這就是數字式標題的目的。
主要以某些差異為基礎,通過數字對比、矛盾對比、與常識相違背等製造衝突、矛盾,更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心。
當你的正反對比越強烈,大家點擊的欲望往往就越高。
比如網上流傳的最經典的那個對比標題:
《月薪3000與月薪30000的文案區別!》
當然你不是文案,那可以改一改:
《月薪3000與月薪30000的程式設計師區別!》
這樣的數字對比,是不是瞬間讓你產生興趣?
程式設計師還可以改成設計師、運營、HR等不同職業,一套就能用。
再比如:
《我年薪60w,渾身沒有超過100塊的衣服:存錢,才是最頂級的自律》
60W年薪和100塊的衣服強烈的數字對比,讓人忍不住好奇,為什麼一個年薪60W的人,他用100塊錢就像普通人用幾塊錢,但是他卻還是捨不得?
還比如:
《「我寧可養一條狗,也不養父母」本以為不孝,卻獲眾人支持》
這個沒有數字對比,屬於常識對比。
我們常識中贍養父母是必須的,但這裡卻說「不養」,這是第一個常識對比;
本來這種「不養」的觀點就是被人唾棄,但這裡又說「獲得眾人支持」,這是第二個常識對比。
兩個強烈的常識對比和矛盾,造成巨大反差,也就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強烈好奇心。
所以不管是數字對比、常識對比或是其他形式的對比、衝突,造成巨大反差,往往都能更容易引起讀者注意。
抱大腿熱點借勢,比如帶上名人、KOL、熱門事件、熱點話題等,使標題帶上熱屬性,從而提高點擊率。
如:
老公出軌,那些罵原配的人,到底有何居心?
↓
淘寶總裁出軌網紅被處分:罵原配的人,到底有何居心?
再如:
成年人的生活,遠比你想的更難過
↓
28歲李佳琦病倒,採訪痛哭:成年人的生活,遠比你想的更難過
還有:
程式設計師必看的十本好書
↓
馬化騰、張小龍推薦程式設計師必看的十本好書
對比之下,是不是不管哪一個案例,利用抱大腿型的套路優化後的標題,都更容易吸引你?
這就是因為名人效應大大提升了標題受眾面,名人熱點也更容易引關注,所以這類標題往往點擊率也更高。
描繪細節、表明場景,提供足夠多的細節讓讀者更快速判斷識別引起好奇,或引發讀者的感同身受;
如:
「我離異,還拖著仨孩子,你確定娶我全家?」他的回答讓我淚崩
94年女孩月薪4600,攢了2套房:存錢上癮,有多可怕?
這兩個標題都是提供了足夠多的細節,讓你可以快速判斷這大概是個怎樣的故事,忍不住好奇想要對詳細的「故事」情節去一探究竟。
第一第二人稱視角往往顯得更真實,也更容易增加讀者代入感,仿佛說的就是自己。
如:
「決定離婚那晚,我發了1條朋友圈,收到29個未接來電」
你拿不到offer的樣子真的好失敗
孩子小你不能讓這點嗎?不能!
當你看到和自己類似的經歷、共同的喜好、遇到的相同問題等等,是不是更容易產生共鳴?從而增加代入感?讓你更願意去點開?
所以多用你、我的人稱起標題,也是更快的增加收入感最快的方式。
以標籤來表明某一波人、某些地方、某些事物等,引起共鳴。
思考你所寫的內容和哪些人有著什麼樣的關聯,他們身上都有哪些標題,然後把這些標籤拎出來,讓有著相同標籤的人自動對號入座,引起關注。
比如愛好、群體、性別、愛好等。
如:
沒見識的窮女孩,100塊的口紅也發朋友圈!
朋友圈背LV的女孩,改做微商了
金牛座的人有什麼別的星座沒有的優點?
第一個標題,100塊口紅也發朋友圈的人,勢必會引起一波女孩對號入座,想要去看看為什麼這樣發朋友圈就是沒見識;
第三個標題也是同理,金牛座已經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標籤,把帶有這個標籤、和身邊有金牛座的人都調出來了。
直擊痛點,刺激情緒,產生共鳴,加上問題解決更容易引發關注和點擊。
這類往往更適合乾貨類內容,提出痛點/癢點問題、解決問題,獲得讀者認可。
如:
90%初創企業都死在了這一步,初創期如何通過新媒體獲得第一批客戶?
手機文件管理英文名是什麼意思?怎麼刪除手機沒用的文件?
前面一個標題,創業失敗是眾多創業者的痛點,標題指出了痛點引發共鳴,後面再說「如何獲得第一批客戶」給予痛點解決方案,從而引起更多關注。
後面標題也是如此,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煩惱:手機裡莫名其妙各種亂七八糟的英文文件名,很佔內存又不敢亂刪,標題直指出這個痛點,後面「如何刪除」也同樣給出了解決方案,也就獲得更多關注和認可。
疑問式標題比較好理解,就是提出問題,多用「為什麼」「如何」等。
疑問式標題可以分為2種。
一種是純疑問。
通過提問來引導讀者的好奇心、解決問題的疑惑等。
如:
應屆生如何調整心態,找到心儀工作?
新手小白如何寫出10W+的文案?
為什麼有的人明明比你有錢,卻總向你哭窮?
還有另外一種是自問+自答+懸疑的方式。
也就是提問之後自己回答,但不說具體原因,需要你點開文章看才知道,也就是去引起人們的好奇。
「
如:
孩子小你不能讓這點嗎?不能!
反正你那麼有錢,借我一點不行嗎?不行!
「我又沒說不娶你,你憑什麼嫁別人」?「我年紀大了,等不起」
懸念式和疑問式標題看起來類似,但其實有所差異。
疑問式標題往往較多是我們日常所見,只是不明所以才會有疑惑,往往都是疑問句式;
而懸念式標題往往是一些新奇、奇怪、看似不合常理的東西,可能是疑問句式也可能不是。
一般是會拋出問題或留白,給予遐想空間,吊人胃口、營造緊迫氣氛各種方式來製造懸念,從而吸引人關注查看。
「
如:
我驚呆了!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神奇的職業!
為什麼有時話到嘴邊瞬間就忘了?萬萬沒想到,"罪魁禍首"竟是…
鐵皮石斛又又又被曝光了!原來它.....還不懂的趕緊看看吧!
第一個標題製造了一種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懸念,很想立馬點進去看看到底說的是什麼職業;
第二個說話說一半,吊人胃口,所以讀者自然也好奇想要點進去看看,後半句到底想要說什麼。
強調式標題的最大特點,就是喜歡用肯定的語氣。
比如最好、必須、千萬不要等等,會給人一種強迫的感覺,從而產生恐懼+好奇,引起點擊。
「
如:
注意:手機裡最好不要再存這幾種圖片!
已婚的人,最好不要經常和異性聊天
文案人,你必須知道的2020新廣告法禁用詞
11種標題套路各有特色,其實很多時候,爆款標題往往都不會只用其中1種,而是多種標題套路結合使用。
比如:
《卡裡只有10萬的我,用90秒下單了600萬的房》
這個標題就用了數字型+強烈對比型套路,來引發讀者好奇,提升點擊率。
《全網粉絲1800萬,直播帶貨上千萬,這位旅遊博主如何玩轉頭條系流量?》
這個則是用了數字型+場景營造型+疑問型標題結合。
所以其實很多標題都不是只用單一套路,多個結合更容易成為爆款。
若你每次寫文章也總是不知道該怎麼起標題,分享一個起標題5步法:
「
1. 提煉文章主題;
2. 一句話概括主題,最好帶有關鍵詞;
3. 把這句話再精簡變成標題;
4. 套上這11個標題套路,看哪種套路更適合;
5. 寫出1-3個標題,並做最終確認;
看完這11個標題套路,不知道有沒有給你帶來一絲絲的靈感?
或者你又有哪些更好的標題套路呢?
歡迎留言區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