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柴鈺豐
圖片來源於網絡
挑不出一個可以幹報導員的人、提到新聞報導就沒有興趣、現任報導員勁頭不足……類似情況在基層報導員隊伍中層出不窮。今天,幹了11年基層報導員的我,想來衝鋒號「吐個槽」,廢話不多說,直接開始!
一、盼決心持久,怕朝三暮四
人才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特別是在新聞報導這個崗位上,一個未經相關培訓的「門外漢」成長為一個好的新聞報導員,兩三個月的幫帶是少不了的。我就是其中比較笨的一個,用了半年時間才勉強上道。
可是大多數官兵,特別是新同志,從下連到退伍,刨除掉各種集訓任務後,又能有幾個兩三個月呢。倉促的時間,使得大多數報導員都要面臨一個矛盾——是在專業上成才還是在新聞報導上成才。(當然全能的強人應該也有,但我11年來沒遇到過)
隨著部隊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福利待遇越來越好,我們必須要為戰士將來在部隊的發展考慮。道不可輕傳,如果帶領某個戰士走上了報導員這條路,就要一任主官接著一任主官去把人給帶好,讓他們的辛勤付出能夠收穫成長進步的豐碩果實。
所以,如果單位主官不能下決心持久地重視新聞報導工作,只是朝三暮四地抓報導,應付上級要求草草了事,不但耽誤了報導員成才的寶貴時間,更寒了其他人的心。
二、盼成長空間,怕進步受限
一旦幹起了報導員,在部隊發展的前路就會變窄。選了報導員的崗位,基本你就和三等功提幹這樣的事情無緣了,立功受獎更是機會偏少。要知道,每年70%的立功受獎名額要向軍事訓練傾斜。評功評獎名額越來越少,分下來後,你所在的班能有一個名額就不錯了。你長期搞新聞,班裡的活幹得不多,自然很難有戲。想當初以前基層報導員上解放軍報就是一個三等功,現在……醒醒吧!
立功受獎少也就罷了,咱來說說進步空間!你數數連隊的編制崗位,有新聞報導員的崗位嗎?沒有!從制度上來講,你在連隊想憑藉報導工作的成績轉士官,還得靠主官幫你塞到另外一個崗位上才行。
還有另一條路也可以考慮下,就是請主官將你推送到機關的宣傳口。現在很多宣傳部門裡的戰士,大都是基層報導員出身。不過,到了科裡,你沒點真本事,還真不一定能留得下來。
再說到主官能否帶好新聞骨幹的問題。主官交接的時候,會不會專門給下一任主官交接新聞骨幹的情況,給他講講這個人才該怎麼用、怎麼培養?這可能不是大家的責任,但卻是一個領導的擔當和單位好樣子傳承下去的基礎工程。曾經就有一個報導員,一年幹到頭、累死累活,結果年底老指導員升職走人了,新指導員又不太關注新聞工作,倆人沒有新聞報告工作的情況交接,最後竟出現了評功評獎時,沒有一個人為報導員講話的現象,著實讓人寒心。
三、盼專項經費,怕自掏腰包
墊錢這件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小到5塊錢一張的可擦寫DVD、多到幾千上萬的電腦和相機……由於報銷不易,渠道不夠正規,不少想投身報導員崗位的人因此望而止步。經費問題看似小事,但是一旦遇到戰友不理解、領導不重視、上級翻臉不認人的時候,報導員就會非常痛苦。一旦自己墊錢幹新聞的事多了,自然也就沒啥人願意幹新聞報導了。
當然了,我們單位就很給力。教導員給配備了單反、錄像機、無人機、運動相機、手持雲臺等大件設備,讓報導員們直觀地少了一項後顧之憂。
四、盼領導關心,怕戰友誤解
老大難、老大難,老大重視就不難!主官每天問一次新聞報導員的工作進度,就會讓小兄弟幹起來很有動力。有時候首長和領導們一句發自內心的問候,就是小夥子們撒丫子往前跑的不竭動力啊!
當然,領導關心之餘,最好再能營造一個好的報導工作輿論氛圍。報導員屬於白天一身汗和土、黑了加班到半夜的工作崗位。大家看到的是你掛著相機飄來飄去的身影,聞不到你滿身的臭味、看不到你加班的身影、嘗不到你退稿的苦果、體會不到上不了稿的折磨。
站完第一崗後繼續寫稿到一兩點的報導員你見過沒?我見過很多!這樣的同志對報導工作非常熱愛,可是大部分戰友卻看不到。特別是這樣拼搏的報導員同志,晚上熬夜後,白天精神就會不好,再加上較少參與連隊公差勤務,一旦輿論引導不好,就會出現關於報導員的風言風語。民主測評投票票數偏低、背後說三道四之類的問題就會出現。
當然,咱們報導員也要自己做好本職工作,儘量別在戰友忙的時候晃來晃去。如果要採集素材,規劃好時間後再去,速戰速決。換位思考一下,或許能做得更好。
五、盼制度扶持,怕工作受阻
公差勤務經常是基層報導員的最大阻力。站崗、坐班、連值、幫廚等任務,主官不明確分工的話,報導員一個都跑不了。有的新聞報導員還要當通訊員,這下可就真是撞車了。有那麼幾個崗位不適合幹報導員:班長、文書、通信員、副班長、司務長、炊事員、衛生員等。
報導員都很期盼連隊可以在分工上給予支持。畢竟在哪裡幹,都是在建設連隊。報導員寫稿子到深夜,相當於每天都站一崗半,很辛苦。其次,就是演習、駐訓等各項事務,希望可以給新聞報導員留個加班的位置,讓他們有地方去奮鬥。
六、盼人才興旺,怕傳承斷代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常常會出現,剛剛培養好的新聞骨幹,一轉眼就退伍了的現象。新聞報導工作,最害怕後繼無人。空有一身本領,卻傳承不下去,這是新聞報導員的悲哀,又何嘗不是單位的損失呢!所以,及時甄別出適合幹新聞報導且有興趣的人來接棒,同時短期內沒有考慮退伍最好,至少要留2個月的時間交接,顯得尤為重要。解放軍報說,人才一斷,通常就是好幾代,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報導員是基層單位一個「非同一般」的存在。他打開了一扇窗,可以直觀地看到官兵豐富多彩的生活、樹立軍人鐵骨柔情的形象、傳播國防教育知識,傳遞軍營正能量!但同時,他又面臨著沒有編制、失洩密隱患等種種隱憂。他就跟武器一樣,既可殺敵、也可坑友,關鍵還要看我們的指戰員如何用好這把利劍,破解「網絡時代關」的制勝密碼。
報導員們,寫到你們心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