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那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2020-12-22 齊魯晚報網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整理|劉文清

冬至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冬至為啥要吃餃子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遼寧大學文學院教授楊太說,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傳說一

冬至是嚴冬季節,人們以食取暖,以食治病,經過數千年發展,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節令美食傳統,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狗肉羊肉等都作為冬至節令食品。而伴隨著冬至食俗,還有很多漢族民間傳說。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此俗由來已久。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祈求平息戰亂,安享太平。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後來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在南宋時,臨安人也在冬至吃餛飩,也包含著對異族的憎恨和對太平的嚮往。

河南人在冬至有吃餃子的風俗,稱為吃「捏凍耳朵」。說是冬至吃了餃子不凍人。據說這種習俗,就是文章上面已講到的,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而且混身發熱,頭上冒汗,於是稱讚冬至吃狗肉真好。狗肉性熱,冬天吃了確能暖身壯陽。從此在漢族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狗肉羊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在冬至至大寒的節令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補益身體,以求來年精神抖擻身強體壯。

在江南水鄉,則有冬至之夜吃赤豆粥的習俗。這也緣於古代傳說,南方的部族首領共工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因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所以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粥,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後來這種赤豆粥也稱為「冬至粥」,其中除了赤豆以外,也加入紅棗、核桃肉等,補益身體。

傳說二

吃水餃主要是希望往後的日子財源滾滾。

為什麼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有人說,吃水餃主要是希望往後的日子財源滾滾。「餃子形狀像元寶,有發財寓意,這是我個人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所以說,這吃水餃取得就是個希望發財的意思。」

北方習俗

冬至,是山西漢族民間在農曆十一月的重要節日,俗稱「冬」節。

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實質上相當於今天的春節。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稱之為「亞歲」。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漢族民間歇市三天,歡度節日。其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

冬至節,仍然保留著許多歷史的遺蹟。從冬至之日起,即進入了數九寒天。漢族民間保留有塗畫「九九消寒圖」的習俗,形式多種多樣。

有畫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盡而九九出,稱為九九消寒圖。

有的是橫十畫、堅十畫,製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塗抹一格、九盡格滿,稱為九九消寒表。

有畫幾個中空的格子,選好幾個字,每字必須是幾劃。每日寫一筆,最後成為一句話,如「亭前屋後看勁柏峰骨」等語,稱為九九消寒句。

最雅致的是作九體對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

各家具體採用什麼形式,往往根據主人的愛好和文化素質而定。漢族民間還留有九九消寒圖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

冬至節,漢族民間習慣贈鞋,其源甚古。《中華古今注》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曹植《冬至獻襪履表》亦有「亞歲迎樣,履長納慶」的句子。後來,贈鞋於舅姑的習俗,逐漸變成了舅姑贈鞋帽於甥侄了。主要體現在孩童身上。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繡。送給男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繡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繡多為花鳥。多數是從集幣購買,形式緊跟著時代的潮流。每逢節日,大人們總喜歡抱著小孩串門子,誇耀舅姑贈送的鞋帽。

冬至節,晉北地區的男孩子習慣玩打崗遊戲。各持一塊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規定的成套動作,依次序擲擊瞄打。打倒對方所立的崗時,繼續往下進行。失敗後即與對方交換擲打。先完成全部程序者為贏。女孩子們則習慣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種各樣。人人們往往也要湊熱鬧參加玩耍。

冬至節,舊俗也要由學董牽頭,宴請教書先生。先生要帶領學生拜孔子牌位。然後由學董帶領學生拜先生。山西漢族民間有「冬至節教書的」的諺語,說的就是這種尊師風俗。至今漢族民間仍有冬至節請教師吃飯的習俗。晉西北習慣用燉羊肉招待教師,其情盛濃。

過去為人傭工扛活的,習慣在冬至節與東家結算工錢,準備回家。東家按傳統要設宴招待夥計,並且相互商議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農村個體戶企業,還保留此俗,在冬至節設宴共飲。

南方習俗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圓時,經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櫃床燈的後面,都要分別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後才能烤食。如果這時家裡有孕婦的話,冬至圓發了,就會生男,否則就會生女。吃冬至圓時入口必須成雙成對,以求吉利。吃到最後只剩兩粒,已婚的人將會萬事如意,剩下一顆,單身未婚者將會凡事順利。還有些家庭在傍晚,用應時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這一天"曬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過,在這天的陽光下曝曬後收藏起來,留給日後有病的人煮粥吃。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漢族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

冬節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後,都要吃一碗「冬節丸」,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節夜,囉囉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其實,每年到了冬至這一天,夜的時間最長,冬至過後,才逐漸變短。昔時潮汕城鄉在冬至日還有以甜糯米丸拜「司令公」,備三牲祭祖和掃墓的習俗,冬至掃墓叫「過冬紙」。人去世未滿三年,後代掃墓應在清明節「過春紙」,以後才「過冬紙」。冬至掃墓,因為冬天少雨,陽光充足,在山野舉行祭祖較為方便,也藉此郊遊,起娛樂身心作用。

冬至節,全省大部分地區習慣吃餃子,傳說冬至節吃了餃子不凍耳朵。山區傳統是吃糕。晉南地區興盛熬油菜根米湯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餛飩,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南方有些地區冬至吃湯圓,據說是從赤豆糯米飯發展而來的。

四川地區冬至吃餛飩(抄手)。

廣西地區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個空心的,把肉放進去,蒸熟。

壹點號河南王豫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冬至餃子夏至面,餃子是誰發明的?不同的餃子餡有什麼寓意呢?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北方在冬至這天有吃餃子的習俗,而且還有一種說法是「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說的就是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否則的話,冬天會凍壞耳朵的。但餃子是誰發明的呢?張仲景看到這些人心裡很難受,他就把一些藥材混上羊肉、胡椒等剁碎了,裹上麵皮包起來,用熱湯煮熟了,送給那些窮苦的老百姓吃,老百姓吃了以後覺得身上都暖和了,身上的凍傷也不疼了,於是都問張仲景這寶物是什麼呀?張仲景告訴他們,此乃嬌耳湯也!這種嬌耳慢慢的就演變成了我們現在吃的餃子。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諺語及順口溜
    「立冬」到,「立冬」峭,立冬來了吃餃子。轉眼間又到了「立冬」節氣的開始,每到這個時節,就意味著,冬天就要到了。為什麼冬至大家都要吃餃子呢?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有關冬至的諺語俗語順口溜。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 2020冬至吃餃子祝福語說說一句話短語 冬至吃餃子文案句子
    工作再忙,學業再累,也不要忘記冬至吃頓餃子,還不要忘記喝口湯,餃子排成排,幸福好運接力來,餃子堆成山,財源滾滾等你搬,關於餃子的祝福語有很多,下面帶來2020冬至吃餃子祝福語和文案句子。  2020冬至吃餃子祝福語帶圖片  熱騰騰的水餃,是冬至裡最動人的溫暖;白茫茫的大地,是聖誕節最溫馨的浪漫;喜洋洋的笑臉,是元旦裡最幸福的團圓。
  • 冬至吃餃子丸子說說心情文案 發朋友圈句子最新問候語
    2020年12月21日,冬至到了,這一天北方人要吃餃子,南方人,如閩南人要吃冬至丸,那麼冬至吃餃子湯圓說說心情文案,發朋友圈句子最新問候語有哪些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供大家參考!  1、今天又是冬至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悄然到來。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盤點一年來的工作午餐,竟然大多是一盤餃子或者一碗麵吃過來了!
  • 今兒冬至!數九開始,北京人一定要吃餃子!
    您問我為什麼? 北京人,今兒冬至,咱又該吃餃子了! 要說一到冬至, 小編有件必做的事, 那就是去頤和園看「金光穿洞」。
  • 冬至吃啥有講究,你家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呢?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是節氣中比較受老百姓重視的一個日子,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網上一直有關於冬至節吃什麼的爭論:是吃餃子呢,還是吃湯圓呢?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這是有緣由的。
  • 「冬至」除了吃餃子,不同省份還有這些冬至習俗?
    冬至也標誌著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的到來。 據歷史學者介紹,3000多年前,周朝以「日影」最長的一天作為新一年的開始。從這個意義上說,冬至就是曾經的年。所以中國有句古話說:「冬至大如年」。 在隨後的朝代,如唐、宋、元朝,冬至這天要進行祭神祭祖。
  •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的傳統美食1、吃餃子:餃子是北方的傳統麵食,在很多傳統節日中北方人都會吃餃子,冬至日也不例外,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所以,北方在冬至日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並且民間還有冬至日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2、吃湯圓:上海地區冬至日都會吃湯圓,因為湯圓寓意著「團圓」「圓滿」,冬至日吃湯圓是個好兆頭。
  • 冬至節氣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圖)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冬至吃一口餃子就分開了天地那麼問題來了,作為大吃國,古人過冬至吃啥?吃餃子唄!關於餃子的起源,民間最為喜聞樂道的版本是:張仲景為了給人驅寒治病,發明了「嬌耳湯」。這是個美好的故事,然而事實並不如此。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新疆吐魯番地區阿斯塔那村的唐墓、重慶市忠縣的三國古墓、山東滕州春秋墓葬中都發現了餃子。所以,從出土文物的角度來看,餃子源於我國己有兩千多年歷史了。但是,餃子以前並不叫餃子,而是餛飩。
  • 冬至吃餃子
    俗語講「立冬補冬,不補嘴空」,我河北省中南部這次流傳立冬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古文曰:立冬, 立者,建始也;冬,萬物收藏也 。古人的立冬,是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而在農耕社會平民的世界裡,迎冬就是利用這一天,犒勞一家人一整年的辛苦。
  • 冬至將至吃啥餡餃子好?此肉菜搭配包餃子,很多人不知道,太鮮了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這句話是說兩個節氣的習俗,說的是冬至要吃餃子,夏至要吃麵。夏至,冬至即是兩個節氣,又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我國的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其時令美食。當然,這句話應該是代表北方地區吧,畢竟是北方人愛吃麵食。馬上就要冬至了,您打算今年冬至吃啥餡的餃子呢?
  • 「冬至」用英文怎麼說?除了吃餃子,不同省份還有這些冬至習俗?
    本文來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aChinadaily_Mobile)文章已獲授權天時人事曰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都說「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有人在冬至這天必須來一份餃子也有人對冬至習俗一無所知,什麼好吃吃什麼
  • 冬至吃什麼餡餃子 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冬至不能錯過的一大美食就是餃子,餃子餡的寓意多,那麼冬至吃什麼餡的餃子呢?從健康養生的角度來看,適合自己食用的就是最好的餃子。具體冬至吃什麼餡的餃子?小編為您介紹。冬至吃什麼餡餃子蝦仁餡  蝦仁、火腿、青菜末配適量鮮肉調製成餡,中醫認為,蝦具有補腎壯陽、通下乳汁的作用,其中富含蛋白質和微量元素以及不飽和脂肪酸,易消化,有利於促進孩子生長發育。適合兒童以及年齡偏大、血脂異常的人群。
  • 冬至吃餃子,這餡兒脆嫩多汁,花樣包法,比韭菜白菜還好吃
    明天就是冬至了,按照北方的習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在我老家,冬至這一天一定要吃餃子。餃子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象徵著團圓美滿幸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不在家包餃子了,要麼買速凍水餃,要麼外面飯店吃。但在我看來還是在家吃餃子最香,尤其是節日了家人圍坐一起包餃子,邊包邊嘮嘮一年發生的事情,其樂融融的非常溫馨。吃著自己勞動成果,那餃子是格外的香呢。
  • 冬至丨除了餃子還吃啥?
    冬至飲食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冬至養生,我國各地吃餃子成了最大的習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釀酒的習慣。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附:和面、調餡、煮餃子的小技巧,趕緊收藏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在很早以前冬至就已經成為我國一個古老又重要的節日了。在北方,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那麼為什麼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這不僅蘊含了對來年興旺的美好祝願,更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舍藥救人的恩情。那麼為什麼要紀念張仲景呢?
  • 錦州冬至當天餃子熱銷!各大餃子館內高朋滿座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每年農曆冬至這天,餃子是家家戶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昨天,無論是超市,還是餃子館,與餃子相關的食品全都迎來熱賣。昨天中午,記者在一些生鮮超市門口看到,某品牌的餃子正在做促銷,活動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購物者多數購買了三四袋速凍水餃,一位工作人員說,這個原價十三四元一袋,現在促銷價不到10元,買的人挺多的。走進該生鮮超市,店主告訴記者:「前兩天就進了很多韭菜等做餡料的蔬菜,今天冬至,肯定有不少家庭包餃子吃。」記者了解到,當天韭菜價格變動不大,價格每斤在3.7元左右。
  • 冬至包餃子比賽規則 玩得開心吃得盡興
    >冬至包餃子比賽規則 玩得開心吃得盡興2016-11-29 11:07:2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冬至,在北方有俗語「冬至餃子,夏至面」。由此可見,北方冬至那天一定要吃上餃子。為了讓冬至能吃上餃子,又能讓吃餃子變得好玩,於是乎一些冬至包餃子比賽規則油然而生,大家玩得開心,吃得盡興。
  • 冬至要吃餃子嗎?吃餃子的寓意是什麼?吉祥如意哦
    轉眼又到了一年歲尾,今年的冬至如期到來,不過今年我家這邊天氣一直還挺暖和,只在半月多前下了一場小小的雪花,之後氣溫一直徘徊在20多度,快臘月的天了,田間的油菜花甚至都開花了……不過不管天氣怎樣,到了冬至我們還是像樣的過一過的。
  • 冬至到,吃水餃,為什麼一過節就吃餃子?
    冬至,標誌著全年最漫長的黑夜來臨,也是白晝逐漸伸展的起點。 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新年將近,二是表示這個節氣的重要性。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是時候吃點熱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