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傳統家教家風家規家訓二代縣楊家將

2020-12-20 騰訊網

核心提示:在山西省代縣城裡,有一座頗有氣概的鐘鼓樓。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別懸掛著「威震三關」、「聲聞四達」兩塊巨大的題匾。傳說這是人們為紀念楊家將不朽功勳,而流傳到今天的一處珍貴遺蹟。

提起楊家將,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楊業。歷史上,這位名震千裡的一代名將,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漢政權,受到北漢皇帝的信任,任侍衛新軍都虞候。當時,宋太祖趙匡胤已經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大宋王朝,全國統一大局已定。楊業向北漢皇帝劉繼元提出了「奉國歸宋」的建議,遭到反對。但他深感劉氏厚遇之恩,並未變心投宋,而是捨命保衛北漢政權。後來,北漢戰敗,楊業卻仍在城南與宋軍苦戰。宋太宗早就聽說楊業是一員勇將,便派北漢亡國皇帝劉繼元的親信前去勸降。見到劉繼元派來的勸降使者,楊業悲憤地大哭了一場,投降了宋朝。宋太宗因他「老於邊事,洞曉邊情」,任命他為左領軍衛大將軍,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與河東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擔負起了山西防禦契丹的重任。實際上,潘美只是掛了個虛銜,重擔全部壓在代州前線楊業的身上。

楊業不負宋太宗的重託,在契丹軍出入的各個要道口,連續修建了陽武寨、崞寨、西陘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縣、繁峙境內)6 個兵寨。

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公元 980年)三月,契丹十萬軍馬來攻雁門,楊業率部用堵截和奇襲辦法,大敗契丹軍,殺死他們的節度使、駙馬、侍中肖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從此,敵兵一見「楊」字大旗,便嚇得心驚膽戰而不戰自退,稱楊業為「楊無敵」。朝廷由此提升他為雲州觀察使,仍知代州。楊業駐守雁門關八年之久,契丹軍始終不敢侵入一步。

楊業的顯赫戰功,使得一些心胸狹窄的同僚妒火中燒。一些人給宋太宗寫匿名信,詆毀楊業。宋太宗沒有輕信,而是把這些謗書封好交給楊業,表示了對他的信任。

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正月,宋太宗為了徹底解決契丹對邊境的騷擾,執意全面進攻契丹,下詔分兵三路進行北伐:東路由大將曹彬、崔彥進率主力從雄州出發北攻幽州;中路由田重進統率,由定州攻飛狐;西路由潘美、楊業統率,出雁門關,攻朔(今山西朔縣)、寰(今山西朔縣東)、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等四州,最終目標是三路大軍會師幽州,與契丹進行決戰。三路大軍同時前進,東路軍剛出擊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擊,大敗於歧溝關;中路軍聞聽東路敗北,也就不戰而潰;只有潘美、楊業的西路軍,出師僅兩個月,便戰果纍纍,收復了朔、寰、雲、應四州之地,兵鋒直抵桑乾河。但是,由於東、中兩路守軍的潰敗,他們卻成了孤軍深入。契丹在打敗東路和中路兩路宋軍後,調集十萬精銳,全力向潘、楊部佔領的寰州壓來。朝廷命令潘、楊率軍護送朔、寰、雲、應四州百姓立即遷回代州。在當時大兵壓境的時刻,要完成這一任務非常艱巨。楊業經過周密思考,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雲、朔等州守將,等我軍離代州北上時,令雲州民眾先出,我軍到達應州時,契丹必定會派兵迎戰,這時,命令朔州民眾再出城,同時派騎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這樣百姓就可安全內遷。

對於楊業這個切實可行的方案,監軍王先和主帥潘美卻堅決反對。他們為了爭功,硬要楊業率兵去打寰州。王先說:「你有幾萬精兵為什麼還這樣膽怯?應當直接出雁門關北上!」楊業說:「不行,這樣做,只有失敗。」王先陰險地說:「你不是號稱『楊天敵』嗎,為什麼不敢與敵人正面交鋒,難道你還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楊業氣忿地說:「我這樣做不是怕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完成好皇上交付的使命。你既然這樣責問我,那好吧,我現在就遵命前往。」出發時,楊業流著眼淚對潘美說:「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漢降將,蒙皇上大恩,我願以死報國。」他又用手指著陳家谷(今山西朔縣南)說:「你們務必在兩翼布置強有力的弓箭手,我轉戰到這裡,你們就出兵夾擊,不然我們將會全軍覆沒。」說罷,楊業就率兵出發了。經過兩場惡戰,因寡不敵眾,楊業戰敗。退到陳家谷時,王先、潘美卻率軍早已離開了谷口,楊業得不到接應,陷入重圍。雖然他奮不顧身,英勇作戰,終因寡不敵眾,身負重傷,墜馬被俘,最後不屈絕食而死。他的兒子七郎也在這一次戰鬥中犧牲。史書上記載,楊業的兒子除延玉外,還有延朗、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和延彬。

楊延昭雕塑

楊延朗後改名延昭,人們稱他為「楊六郎」。他智勇善戰,號令嚴明,也是北宋王朝的名將。楊延昭兒童時代受到父親的薰陶,十分愛做軍事遊戲。楊業常對人說:「這個孩子最像我。」每次打仗總要帶他上陣。戰爭中,楊延昭很快鍛鍊成為一名驍勇善戰的大將。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楊業率軍北伐應、朔,派楊延昭任先鋒,與契丹軍在朔州城下激戰。延昭被亂箭射穿了手臂,但他毫不介意,更加講拚命地與敵人廝殺。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 999年)冬天,契丹軍又一次向宋朝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宋軍節節失利。這時,楊延昭正守衛遂城(今河北徐水縣西)。在契丹圍攻之下,遂城城小無備,人人危懼。楊延昭泰然自若,率士兵登城固守,毫不慌亂。他讓士兵在城牆上澆水成冰,使城牆變得又堅固又光滑。契丹軍攻城不下,只好繞道去攻打別處。在楊業死後,楊延昭守衛北方20多年,屢敗契丹軍隊,繼承和發揚了楊家「忠心報國」的優良家風。

楊家將的第三代是楊文廣,他是楊延昭的兒子,也是宋代一名邊防名將。在宋仁宗時期,他先後在河北、陝西邊境做過鎮守將軍。他鎮守陝西時,主要是防務西夏國對中原地區的騷擾。

楊門女將

楊家將正是這樣一代接一代地為保衛祖國恪盡職守。他們的事跡不斷走入傳說、故事、戲曲舞臺和影視劇創作。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稱讚楊業、楊延昭「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裡兒野豎,皆能道之。」宋元之際,民間藝人把楊家將的故事編成戲曲,搬上舞臺。到了明代,民間文學家又把他們的故事編成《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用小說評書的形式在社會民間廣泛傳播。這些傳說和故事,把楊家將英勇戰鬥、犧牲的過程,敘述得十分詳細和感人。他們還把宋代功臣潘美描繪成大奸臣做陪襯,使楊家將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家風更加高大和完美。七郎八虎闖幽州、血戰金沙灘、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徵西、佘太君百歲掛帥、楊排風……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愛國者形象,在世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演義和傳說。

楊忠武祠

對於楊家將忠心報國世代相傳的優良家風,對於一個家族前赴後繼捍衛祖國既忠又勇的行為,人們傳誦他們,緬懷他們,熱愛他們,崇敬他們,以各種形式,為他們豎起一座座豐碑。

雁門關下,有一個以楊家祠堂而聞名的鹿蹄澗村,村裡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楊家後代。

楊家祠堂始建於元代,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楊家祠宇。因楊業死後被追贈為「太尉」,諡號「忠武」,他的後代以此題祠名為「楊忠武祠」,俗稱「楊家祠堂」。

祠堂大殿前,有一塊鹿蹄石,形狀奇特,雕刻秀美。傳說是楊業十四世孫楊友,鎮守代州時一日外出打獵,射中一隻梅花鹿。這隻鹿帶箭逃走,楊友緊追不放,追到現在的鹿蹄澗村,梅花鹿突然鑽入地下。楊友命人挖掘,挖出奇異的一方石頭,上面雕刻著梅花鹿帶箭圖案,並有明顯的鹿蹄印。後來,人們將這塊奇異的石頭搬回祠中存放,鹿蹄澗村由此得名。

多少年以來,為緬懷先祖精忠報國的高尚情懷,鹿蹄澗村年年都舉行村祭,年年村祭必定唱戲,唱戲必唱楊家將戲。

金沙灘

「血戰金沙灘」是楊家將傳說故事中,楊家將打得最悲壯、最慘烈的一仗。在這場惡戰中,楊家將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戰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整個一個楊家戰死一大半。戲曲《金沙灘》演的就是這件英勇悲壯的事跡。但鹿跨澗村民什麼戲都看,唯獨不看《金沙灘》這齣戲。

據說,有一年的春天,村裡正唱戲,點戲人就點了《金沙灘》。說也怪,開戲前,天氣晴朗,風塵不動。戲開後,契丹兵向楊家將猛烈進攻,這時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黃塵滾滾,攪得天昏地暗,臺上臺下,頓時亂作一團,臺上的「契丹兵」也只好鳴金收兵。風沙過後,觀眾稍稍坐定,臺上又緊鑼密鼓敲打起來,楊老令公披掛上陣,領兵迎敵。演到二郎、三郎慘死疆場時,突然從西北方向滾過一團烏雲,剎那間,風雲過後,就是電閃雷鳴,瓢潑大雨鋪天蓋地從天而降,整個場子裡成了風雨世界。

風雨過後,人們說:這是祖宗對咱們的報應,老祖宗不想讓咱們再提那些傷心的事。咱們鬧紅火,別讓他們不高興,好吧,從今往後,演楊家喜慶的戲,咱再不演《金沙灘》了。後來換了別的戲,說也奇怪,一連幾天全是風和日麗。

《金沙灘大戰》劇照

當然,這只不過是一個民間傳說,人們也沒有必要追究它的真實性。不過鹿蹄澗村人從來不看《金沙灘》這齣戲倒是真的。因為他們不願回憶祖先悲傷的往事,更不願讓這慘烈的場面再去攪擾祖先的在天之靈。他們期望的是沒有侵略,沒有戰爭,只有和平與安寧的世界。

凝聚在楊家將傳說故事中的前僕後繼、忠心報國的偉大精神,是千百年來中國人面對外族侵擾和西方列強欺凌,反抗侵略、保家衛國、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種寄託。為了追求這種希望,楊老令公戰死了,楊六郎、楊文廣繼承遺志繼續戰鬥;男人犧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繼承遺志繼續戰鬥;主人戰死了,楊排風等家丁、丫環也要繼承遺志繼續戰鬥。在中國歷史上,凝聚著這種忠烈家風的事例絕非楊家將一家。僅在山西,還有薛仁貴、薛丁山、樊梨花的薛家將和呼延贊、呼延灼的呼家將。這些家將的傳說和故事,相互輝映,充滿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閃耀著璀璨的理想主義光芒。

雁門關外楊家將徵戰過的那個叫做金沙灘的古戰場,昔日的刀光劍影。硝煙烽火,早已隨著歷史前進的車輪而蕩然無存。今日的金沙灘,放眼望去,滿灘皆樹,枝繁葉茂,碩果纍纍,成為十裡飄香的果園。

當我們乘坐北同蒲的火車經過這裡時,列車播音員或其他知曉這個地方的人,總要手指窗外,說:「快看,這就是楊家將戰鬥過的金沙灘。」聽者無不轉頭注目車外,看著這片早已面目全非的舊地,想起有關楊家將的事績,心中升起崇敬之情。

楊家將以及薛家將、呼家將已遠遠走出歷史的範疇,而升華為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勵精圖治,振興中華。

▲ 文章來源/忻州網

▲ 圖片來源/網絡

▲ 編輯/ 忻州市婦聯 陳宇慧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人民要論:從傳統家訓家規中汲取優良家風滋養
    我們今天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可以合理吸收中華傳統家訓家規的精華,並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形成新時代的良好家教和家風提供豐厚滋養。   傳統家訓家規是傳承家風的重要依據   「家風」一詞較早見於魏晉南北朝,唐以後大量使用。東晉玄學家袁宏提出「有家風化導然也」之說,認為家風的作用是「化導」,即教育引導。
  • 廉潔家風進校園 家規家訓記心間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教是人生第一堂課,家風是社會風氣的基礎。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涵養良好家風,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涵養良好家風,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為切實發揮家庭家教在廉潔家風建設中的作用,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廉潔家風·書香校園」主題活動在欒川縣實驗中學拉開帷幕。此次活動包括家風教育主題班會、講述家風故事、家規家訓展示、書畫作品展及家規家訓書法寫贈等。  活動現場,一幅幅精妙的書畫作品、一個個感人的家風故事,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師生觀摩聆聽。
  • @全區家庭 「好家風好家訓好家規」徵集活動!
    」截止時間由2020年2月底順延至2020年5月底區婦聯、區教育局聯合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好家規」的徵集活動,自疫情發生以來,各級婦聯組織更是牢牢抓住疫情防控主動權,積極開展家庭家教家風相關工作,不僅為基層戰「疫」構築家庭防線,也為我區講好「家風家訓家規」故事注入戰「疫」元素。
  • 樹家規 立家訓 揚清正家風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市紀委、市委宣傳部將在全市開展「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活動,旨在促進幹部群眾守初心,樹家規,正家風,在全社會營造崇廉尚德、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每個人夢想啟航的港灣。家是最小國,居家要立規。市民群眾應傳承一個好家規,樹牢好家風,傳遞家庭新風尚。
  • 【家風家訓】優秀家訓家規、最美家風故事展播(四)
    【家風家訓】優秀家訓家規、最美家風故事展播(四) 2020-05-16 0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惠州積極推廣優秀家規家訓 以清廉家風涵養黨風政風
    「作為紀檢監察幹部,我們一定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在繁忙的紀檢工作中不忘家風建設,以身作則,管住家人,教育子女尊崇家規家訓,爭作家風建設的表率。」在機關廉政教育黨課上,一位紀檢監察幹部如是說。
  • 家風家訓要不要傳承?天波楊府給出答案
    天波楊府給我們答案啦~ 家風、家訓是我國傳統文化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家規,是一個家庭或民族的傳統風尚;家風、家訓也是一個家族代代傳承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行為準則。 為更好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廣大家庭傳承良好家風家訓,推動形成崇德向善、互助友愛、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
  • 《古今家風家訓》閱讀徵文頒獎儀式暨家風家教座談會舉行
    12月13日,「萬和杯」《古今家風家訓》閱讀徵文頒獎儀式暨家風家教座談會在石家莊舉行。《古今家風家訓》閱讀徵文頒獎儀式為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深入有效開展家庭文明建設,省民俗文化協會會長袁學駿、省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溫鴻亦等編選了《古今家風家訓》。書中有自周代以來關於家風家教的名言警句解說,有耳熟能詳的家風故事,有歷代名人和當代普通人的家訓家規,可謂豐富多彩。
  • 正品行 立家規 嚴家教 樹家風
    10月18日下午,合肥市七裡塘小學二年級兩百多位家長齊聚學校多媒體教室,參加一場題為《解讀<錢氏家訓>,傳承優良家風》的家庭教育講座。講座特邀合肥市家教委員會的張明柔老師擔任主講。
  • 天水市婦聯優秀家風家訓家規活動火熱徵集中!
    天水市婦聯優秀家風家訓家規活動火熱徵集中!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深化家庭道德文明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群眾、家庭傳承和踐行良好家風家訓,推動全市形成家風好、民風純、黨風正、政風清的良好氛圍。
  • 安財學子家風家訓家規個人社會實踐
    主要深入調查了自己家族的家風家訓家規。通過此次調查,旨在進一步深入了解感受家族的家風家訓家規,感受家族文化,弘揚傳統文化。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調查,後期進行數據處理,更好地了解了家風家訓家規的意義。
  • 南京:啟動"好家風,伴我行"傳統家訓文化體驗活動
    原標題:南京:啟動"好家風,伴我行"傳統家訓文化體驗活動   近日,南京市「好家風,伴我行」傳統家訓文化校園、社區體驗活動正式啟動,與此同時,江蘇省首家社區家訓文化體驗場館——南京市建鄴區莫愁湖街道水西門社區的「家風家訓教育基地」也在當天正式向市民開放。
  • 感受傳統家風文化 傳承中華優秀家訓
    感受傳統家風文化 傳承中華優秀家訓 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科創社區赴賀麟故居參觀學習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 楊金祝)「詩書傳家遠,廉潔繼世長。」這十個字是賀麟家的家訓。
  • ...之路——肇慶市組織開展「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傳統文化教育
    用傳統文化之光照亮社區矯正對象自新之路——肇慶市組織開展「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傳統文化教育 2020-01-15 23:1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2018.03:家規家訓與生活滿意度研究(王琪延等)
    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然而當下,家規家訓的指引和約束作用逐漸被弱化,面臨著失衡與斷裂。社會上諸如「攀比驕奢」「啃老拼爹」等不道德行為屢見不鮮,雖不能全歸罪於家教的缺失,但如果這些孩子能受到父輩的諄諄教誨,這樣的現象是不是會少一點?家規家訓同時有益於形成良好的家風。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 「童」樣精彩丨「好家風、好家訓、好家規」伴我成長吟誦微視頻...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建陽區婦聯與區教育局、南平市武夷厚生眼科醫院聯合開展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主線,在區幼兒園小朋友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好家規」伴我成長吟誦微視頻活動,挖掘傳統文化和良好家風,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全社會充分認識開展家風建設的重要意義,切實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帶頭樹好家風、做好家訓、立好家規。現在請讓我們一起觀看小朋友吟誦的微視頻。
  • 好家風好家訓好家規⑧: 我的家風家訓之勤儉節約
    編者按:家風家訓家規,到底是什麼?每個家庭,都有一個不同的答案。它們的含義包羅萬象,似乎就在嘴邊卻很難說清楚,但它所表現出來的又是清晰可見的。為更好地繼承傳統文化、弘揚美德家風,即日起,大眾網日照頻道將陸續刊發由山海天紀工委主辦、山海天宣傳統戰辦公室協辦的「好家風好家訓好家規」優秀徵文,向優秀的傳統文化致敬。
  • 鄱陽:洪氏家規家訓家風天下傳
    為增強文化自信,弘揚賡續洪氏家規家訓家風8月18日上午,鄱陽「四洪」文化研究分會在饒州飯店舉辦學家規傳家訓暨洪門莘莘學子助學表彰活動。今年鄱陽文理科狀元洪巖、洪睿及36名洪門學子參加學習家規家訓家風活動,來自縣內外洪氏家親二百餘人參加共襄盛世。
  • 故事傳家訓,多彩繪家風,念好「和諧清正」育兒經
    為了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好家風家訓,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促進家庭和睦,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11月9日至13日,太原市迎澤區三晉幼兒園開展了「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
  • 銅陵:家風家訓融入生活 讓百姓"觸目即知 觸手可及"
    「比如一年級的孩子,你和他說家訓家風家規他不理解,我們可以教育他走好一步路、說好一句話、掃好一片地等,從好的家教開始。  「中國有很多很好的家訓家風家規,比如我們展出的中國好人事跡,就是好家風的直接體現。」孫長江說,傳承這些優秀的、美的東西,就要不拘一格,用文化創意的方式,讓文藝和好家訓家風家規實現美與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