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消費者10大消費習慣 環保最為重要質量可其次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2月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消費市場與時俱進,全聯整理2016年民眾消費習慣,發現10個特點,包括重環保、重質量、重推薦、重單純、重養生、重便利、重祭祀、重體驗、重機能、重獨特。

    據報導,全聯福利中心表示,根據2016銷售情況與廠商調查報告,找出2016十大消費趨勢,希望從中可以窺見臺灣消費者的消費動態,甚至是生活型態的改變。

    全聯指出,第一,2016年環保觀念持續發燒,訴求環保天然的產品也因此持續受到消費者青睞,以洗衣精類別來看,強調天然的產品銷售額佔整體的38%,較去年成長5%,遠遠高過位居第二名、銷售佔比27%的「強效」產品。

    第二,在經濟大環境不好、薪水凍漲的情況下,高價品的銷售情況反而持續成長,這是2016年的消費趨勢中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第三,因為媒體越來越分散,消費者注意力越來愈無法集中,要接觸品牌訊息也愈來愈不容易,因此善用新媒體並結合通路活動的廠商,反而有不錯的銷售成長率。

    第四,在食安問題後續影響下,2016乳品市場小量生產、質量有保障的小農乳品異軍突起。去年全聯新增8支小農鮮奶商品,銷量逾150萬瓶,較前年成長超過1倍。

    第五,營養素商品朝向預防醫學及健康保養的概念發展,從保健食品的銷售上,去年推出「全聯健康美麗節」,即因保健食品業績連續2年成長超過40%。

    第六,超商與超市的界線已經模糊化,像超商強項食品飲料品項,去年在超商的銷售僅成長3.8%,超市則大幅成長13.4%。

    不過在家庭食品類別,便利店反倒成長近20%,超過超市15%,推估是因單身或小家庭越來越多,忙碌上班族會以離家近、且有販賣小份量食品的通路為優先,推升超商在家庭食品品類業績。

    第七,全聯帶動的中元商機,目前已延伸到清明節及初一十五,其中銷售的品類以零食飲料為主,水果及熟食次之。根據廠商的調查,零食類商品又以鹹零食最受青睞。

    第八,民眾重視實際體驗,現場試吃活動已成為業績重要推手,全聯透過年菜兩波百店試吃,創造單日成長5倍的銷量,顯示消費者對實際體驗過的東西更有願意購買。

    第九,在飲用水市場重視單純也要機能性,廠商推出新品朝大瓶化方向推移,從品項來看,2016年是由鹼性機能水獨領風騷,全聯銷售年成長超過2成。

    第十,各大零售通路商品結構重疊,業者須有獨特商品刺激消費。像桂丁土雞,成為熱賣生鮮品類,去年共創造了逾億元新臺幣的銷售佳績。

 

責任編輯:侯哲

相關焦點

  • 洗衣液正式替代洗衣粉成消費者最愛《衣物洗滌用品消費行為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人們的消費習慣已經改變,不同於幾十年前只能選擇洗衣皂和洗衣粉,現今,接近80%的消費者會選擇洗衣液作為衣物洗滌用品,成為人們洗滌用品消費的第一選擇,以往吃香的肥皂和洗衣粉則屈居二三位。而且,17.82%的消費者會選擇更為新奇高端的洗滌用品——洗衣凝珠。
  • 廚房用品品類消費者畫像及2020消費趨勢
    消費人群: 以家庭主婦、工薪階層、白領為主,他們消費力中上,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追求,所以在乎產品的性價比,同時也追求品質和個性化消費頻次: 歐美消費者購買廚房用品的頻次比較高,經常會每季度重複購買 > 給賣家的建議:- 食物儲物是消費類產品,質量一定要嚴格把控,說明書中要詳細標註適用溫度高低的臨界值- 若適用微波爐應重點強調注意事項避免發生危險- 密封圈材質確保環保並質量可靠- 實際重量比較重,建議海運或者鐵運更經濟實惠
  • 臺灣主婦聯盟:主婦消費力量改變社會
    ,同時也是一個家庭消費的守門員,決定了家庭消費的質量和品質。在臺灣,主婦們走出家庭,走向公共,她們聯合起來,為社會的改變貢獻力量。臺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簡稱為主婦聯盟)是一群臺灣的主婦們組合在一起共同消費的合作社。主婦聯盟是少數從團結消費者出發,以共同購買的方式,致力於共同守護環境、支持臺灣本土、友善小農的合作社組織。
  • 餐飲消費者一般的消費心理是什麼
    二、求價廉物美的消費心理    對於大多數人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大的餐飲消費者來說,在購買餐飲食品時,總希望能買到價廉物美、經濟實惠又合口味的食品。這種價廉物美的心理,在餐飲消費者收人水平較低時顯得尤為強烈。比如,顧客今天是想來嘗海鮮的,那麼他就會特別注意你所提供的海鮮質量、品種。
  • 《2019中國可持續消費報告》:消費者眼中的可持續消費是多元的 |...
    當天,商道縱橫合伙人兼可持續發展案例中心主任發布了《2019中國可持續消費報告》。報告顯示:當前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續消費行為的踐行度較高,超過八成的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會踐行可持續消費理念。 消費者眼中的可持續消費是較為多元的,由可持續消費聯想到的詞彙基本覆蓋了消費者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多個方面。
  • 餐飲消費者一般的消費心理有哪些
    做出來的「滋味成雞」皮酥脆並呈金黃色,雞肉很嫩滑,雞骨也頗有滋味,真是色、香、味俱全。其售價為80 元/只,40 元/半隻。開始時顧客看著菜牌,卻不知何謂「滋味鹹雞」,且按餐飲食品的習慣價格心理,覺得「滋味鹹雞」的售價顯然較高。這個酒家的服務人員便熱情向消費者推薦。顧客一嘗試,感覺果然不錯。至於價格呢,自然也認同了「價高質必優」的理念。「滋味鹹雞」就這樣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同。
  • ...生活方式:消費者選擇購買高效環保的產品和服務的障礙因素分析
    消費者選擇購買高效環保的產品和服務的障礙因素分析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也是擁有最高能耗水平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可持續消費行為有所增加,特別是在城市中。最近的研究表明,考慮到產品信息的完整透明度,消費者願意為產品支付一定溢價。
  • 麥當勞稱,疫情期間消費者習慣已經發生改變,或將改變消費格局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當地時間28日指出,餐飲巨頭麥當勞原本期望隨著針對新冠疫情的封鎖措施有所放鬆,部分消費者能夠恢復到疫情前的消費習慣,即堂食等線下消費。但現在,包括疫情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顧客仍將大量地選擇外賣作為主要消費的方式。
  • 廣州首份「幸福大民調」消費報告發布
    通過對這些案例的進一步分類及分析,發現質量不過關、消費遭欺詐、服務態度差及售後維權難這四類「不愉快消費」最為普遍。   4.2維修保養消費:專業的原裝配套市場更受消費者青睞。   目前國內乘用車維修保養相關的後市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原裝配套市場,主要通過4S店或連鎖維修機構銷售,質量有保障但價格較貴。另一類是獨立售後市場,如路邊維修店等,在零部件質量和維修技術方面水平參差不齊。
  • 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消費者選擇購買高效環保的產品和服務的障礙因素...
    然而,由於消費者的可持續消費的消費動機和價值觀念的改變較為困難,鼓勵消費者向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場所的方向改變變得十分複雜。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工作時的講話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消費者選擇購買高效環保的產品和服務的障礙因素分析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也是擁有最高能耗水平的國家之一。
  • 駐馬店市消費者協會發布2017年度10大投訴熱點和消費提醒
    從實踐來看,服裝、裝飾等商品色差明顯,消費者要仔細辨別後再到網上購買。五、交易憑證要保存。妥善保留交易記錄,索取購貨憑證,便於作為今後維權依據。網購後要保留好購物電子訂單,確認簡訊及聊天記錄,儘量保留有網站消費內容的頁面及快遞單號,以便發生糾紛時有據可依。六、消費維權要主動。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可根據相關證據,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家具行業環保建設勢在必行,「嚴選」或成消費市場新需求
    而伴隨著消費升級和健康意識增強,中國家具產品已經從功能驅動消費轉入追求品質、注重環保的階段,消費者對於環保性家具的需求空前增強,對產品質量的「嚴選」,才能滿足他們的消費安全感。    綜上所述,推動整個行業環保制度規範化、優化產品質量標準,不僅是企業自身對社會效益的追求,更是整個消費市場需求端倒逼供給端的結果。家具行業的環保建設任重道遠,逆流而行的企業註定將會被時代淘汰。
  • 京東大數據看網際網路家裝:消費者注重高品質、環保等
    》顯示,網購已經成為家居家裝的重要購買渠道,且各項指標都反映出市場的一些新特徵。  在購買上,女性在挑選商品時受感性因素影響比較大,質量和顏值是女性評價家居家裝用品的兩大因素,同時家庭歸屬感也使女性用戶在購買產品時將家庭成員的意見和喜好考慮其中。  比如,在女性用戶消費時,對商品的評價大部分都集中在「顏色好看」、「圖案漂亮」、「非常美觀」等關鍵詞。當然,「質量不錯」和「經濟實用」也名列前茅。
  • 首份化妝品消費認知調查報告發布 七成消費者建議立法公開化妝品信息
    人民網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李昉)昨天下午,2014-HB全球美妝峰會在京舉行,會上發布了中國首份《化妝品消費認知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顯示,質量安全是中國消費者選 購化妝品最為關注的因素,七成消費者建議立法強制公開化妝品功效信息。
  • 淨味漆≠環保塗料-中國質量新聞網
    但是,消費者對淨味產品的了解程度卻與消費熱度形成了強烈反差:雖然不知道淨味產品效果到底如何,但很多消費者堅信淨味產品的環保效果一定要比普通產品更好。記者在北京某建材城看到,不少消費者在購買前都會反覆諮詢商家塗料是否環保。消費者張先生表示,淨味漆讓人第一感覺更環保一些,但現在品牌太多,反而不知道哪個產品更環保。
  • 大自然環保家裝總裁楊偉明:產品質量和消費體驗是關鍵
    此次峰會圍繞家居家裝產業創新展開,超過二十位行業大咖以及多位知名投資人進行了精彩分享。房天下有幸採訪到大自然家居集團副總裁、大自然環保家裝總裁楊偉明先生,向我們分享了大自然家居關於本次主題「趁勢·上岸」不同的理解。【房天下】:楊總您好,今天峰會的主題是「趁勢·上岸」,在您看來家裝界可趁之勢是什麼?大自然家裝又會如何改變策略來趁勢呢?
  • 環保家居大調研:心理溢價達30%,油漆、人造板成雷區?
    「環保」是一個非常宏大的詞,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一件家具要考慮的因素有太多——價格、尺寸、風格、安裝等等,而環保往往成為一種隱性認知和要求——沒有人會當面質疑賣場或門店銷售的產品是否環保,但這種隱性要求往往對購買決策有著重要影響。
  • 疫情改變食品消費習慣 七成多消費者減少外出用餐
    近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聯合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開展的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消費調查顯示,受訪者最擔心生產加工環節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最擔心的是有毒有害物質殘留。近五成受訪者增加網購頻次關於疫情對食品消費帶來的變化,調查結果表明,最大變化是消費者減少了外出用餐頻次,其次是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增加網上購買頻次以及選擇大型超市或平臺消費等。
  • 臺灣網購體驗差 大陸電商改變臺灣民眾消費習慣
    大陸電商京東在臺灣招商。  現如今,大到裝修材料,小至油鹽醬醋,從最普通的日常必需品,到有創意的特別小物,大陸人早已習慣了網購。而海峽另一端的臺灣,電子商務的規模和滲透力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究其原因,除了支付方式的技術支持不足之外,臺灣獨有的文化、民眾的消費習慣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 3.15消費者如何維權,暢享消費?
    服裝鞋帽投訴仍居高不下,質量問題層出不窮2014年,我省各地消費者協會受理服裝鞋帽類投訴560件,其中服裝類投訴224件,鞋帽類投訴220件,分別佔總投訴的2.3%,2.2%,質量、價格、售後服務分別佔了服裝鞋帽類投訴的73%、10%、3%。問題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質量問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