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約在一個陰雨綿綿的下午,張齊娥和她的同事已經在位於外灘的羅斯福公館裡準備接受媒體採訪了。正在進行連續十幾天去各地出差的她稍稍休息了一會兒,走出休息室時可以看出身上的疲憊,簡單寒暄後,直入正題,開始了我們的對話。話題的中心當然是圍繞著她和丈夫一手創辦的悅榕酒店集團,一說到這個,她疲態全無,關於自己以及悅榕集團的故事也向我娓娓道來。
悅榕集團董事會主席張齊娥
張齊娥祖籍中國海南,生於新加坡,曾就讀於新加坡人文學院,又在香港大學和新加坡大學任教,從事教育行業十多年。先生何光平出生於香港,曾在泰國、臺灣以及美國斯坦福求學,回到新加坡後做了「遠東經濟評論 Far East Economy」的記者。兩人曾在香港南丫島的榕樹灣生活過一段時間,那裡有沙灘、有大海,生活寧靜安逸。愛旅行的他們還在那個時候跑遍了歐洲和東南亞,感受各地民俗風情和美景,他們的人文學背景和浪漫的生活方式為後來的悅榕集團定下了基調。
普吉島悅榕莊
1994 年,悅榕莊這個品牌正式設立,全球第一間悅榕莊在普吉島的邦道灣開業,在接下來的二十幾年中,成立了包括「悅榕」、「悅椿」、「悅苑」、「悅槤」四個品牌,陸續在全球 27 個國家開業了 40 幾家酒店。隨著中國中產階級消費能力的升級,集團也將目光重點投向中國大陸,根據集團2015年報顯示,正在籌建的 30 幾個項目裡,有 24 家在中國,足跡遍布北京、上海、重慶、雲南、四川等地,選址「獨」且「精」,既有文化底蘊,又有上好自然風景,交通上也能完全保證客人出行便利。
跟一些歐美大集團在華的大幅度擴張相比,這個速度並不算快,在業內卻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即便類似的度假品牌在中國越來越多,悅榕的知名度仍然很高,它的模式更是業內經典案例。
仁安悅榕莊
將當地風情融入酒店,自己也能獨立成景,還能為原來的景觀增色,因此有著「到哪就是哪」的評價。黃山悅榕莊選址在黃山腳下,建築裡外都是濃鬱的徽派特色;麗江悅榕莊就在古城當中,傳統寬廣的屋頂和黃褐、金色為主的內飾色調都是當地納西族文化的顯現;仁安悅榕裝將藏區人家用到的民族風裝飾物都植入屋內,地毯、屋梁以及家私用品都彰顯當地人的起居特色。
黃山悅榕莊
私密、舒適,室內有文化風情,室外有完好清靜的大自然,讓來自繁忙都市的客人居住期間能在當地獨有的文化體驗中擁有寧靜致遠的放鬆,這就是品牌一直所堅持的「浪漫奢華」的定位。今年 12 月,中國第 11 家悅榕莊將在九寨溝開業,沿襲了品牌一貫的調調,選址在九寨溝一座山巔的臺地上,抬頭低頭都有雲霧繚繞的山巒景色,當地 3000 年的羌族文化也從每個設計細節體現出來,至於這個新成員將如何施展它的魅力,業內人士都非常期待。
上海外灘悅榕莊
創始人是企業的靈魂,他們的成長、教育背景和人生經歷深深影響著從企業內部滋長出來的文化。悅榕莊是如何成為業內金字招牌的?也許從以下對話中就能找到答案。
界面:你曾經在新加坡大學人文學院就讀,後來又在香港大學拿到了社會學的碩士學位,之後又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在關心女性勞工等社會問題上,是什麼契機讓你決定踏入商業領域?又是為什麼選擇酒店行業?
張齊娥:社會學本身就是以人性為基礎,是以「以人為本」的一種思路去研討社會跟經濟是如何表現的,而且你能夠去理解社會經濟政治可以如何最好地配搭來為人群造福,最終做生意是為誰辛苦,做社會做政治又是為誰去爭取最好的的優勢。太過單一地去想作人,不見得是最好的。並非你是做商的,就不去關心社會,或者你是社會系的就不會去理解商業。所以很多商場的總裁是讀心理學的,很多非常優秀的文學家也當了大公司大集團的總裁,因為最終商業是以人為本。
在建國期間長大起來的我們,帶著一種要寵自己的理念,想要一種奢華,一個秘境,有一個浪漫的空間能讓我們放鬆,享受二人世界。於是就想到別墅、私人泳池、私人花園,悅榕莊就是在那種理念下打造出來的。
當時我們倆去普吉島玩的時候找到一片地,覺得是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將我們的理念通過這個舞臺搬弄出來。後來又在北方一個非常貧窮的村落遇到個做三角形背墊的老年人,這個背墊都是手工的,當中有很多婦女的勞作和辛酸,覺得如果做這個生意,就可以幫助他們的生計。
界面:大的酒店集團在發展過程中很難做到對環境完全不破壞,悅榕集團在開發各個項目的時候,如何做到開發的同時又保護好當地的生態環境?
張齊娥:開發必定要把當地的一個環境改造掉,但是這個改造有它的尺度,要發展,要為民生做生計的話必定要開發,開發的時候必定有某種限度的破壞。但是,你把這棵樹砍掉造房子,你可以在那個地方種十棵樹,我們現在的酒店每年每家都要種 2000 棵樹。既然已經從自然生態中奪取了一部分,就要放歸另一部分。我不反對開發,我是反對那種沒有責任地開發,所以如果能夠疏導一些非常適當的理念和紀律,是沒問題的,而且還為這個土壤增補。比如普吉島那塊廢地,我們進去後,就把土壤完全改造過來,放進很好的土壤,投資了很多時間和金錢,形成了現在 4000 多個員工的生計,又產生了一個小鎮,讓它從有毒的土壤變成今日鳥獸魚類都會來的地方。
界面:當時那塊地有什麼特點吸引了你們?
張齊娥:夕陽,樹林,藍色的湖,其實那是有毒的廢水,所以無知吧,如果當時有做 MBA 那種專業的考量,估計就不會進去了。喜歡當時的情景,買下這裡是一種衝動。有時候做生意成功也是靠一種激情和衝動形成的。這塊地當時的成本不高,沒想到之後其實有更多的投資。我們把這個土壤削掉又再造,建了七個湖,整個重生過程非常昂貴。可是到了 2003 年大海嘯的時候,這幾個湖把海水都吸去了,救了我們。生活就是如此微妙,我們「救了」這片廢墟,海嘯發生後,它也救了我們,這也是一種回報吧,是一種 Karma(因果報應)。
界面:為什麼不放棄?
張齊娥:沒有選擇,因為定了下來,是一個挑戰,是一個問題,那就去找解決方法,所以我們從建築上發揮創意。市場需要私密,那就建別墅,不造公寓;遊客想要寵愛自己,就做 SPA;既然看不到海,那就把水引進來,私人遊泳池因此就產生了,悅榕莊這個讓人矚目第一個產品,其實幕後是逼出來的。
界面:悅榕莊在中國十多家,有人會覺得和其他酒店相比發展相對緩慢,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張齊娥:從 05 年到現在,畢竟只是 11 年時間,我倒覺得在 11 年有 十幾家是蠻快的。在中國人的眼裡可能這個速度不快,但在選址上我們的門檻蠻高。除了找到有山有水的地方,交通是否便利也需要考量。生態、可以放鬆發呆、有文化底蘊,能同時滿足這三點很難找。這十年來年我撤了 300 多個項目,如果遷就的話,今天可能就有 400 間酒店了。我不批評方程式的運作,它非常有效,比如「悅槤」以後可能會走這個方向,但還是會定製一種特有的風格。我們會把當地藝術家的作品放進來,用當地的花草煉製精油,不管怎樣都會把那個地方的精粹通過一個渠道發揮出來,不會去做一個複製性的樣板。之所以「慢」,是因為我們很用心去做。
界面:對於其它酒店模仿或者說是學習你們的模式,你怎麼看?
張齊娥:酒店跟酒店大家都在互相看著,別人在做什麼我要跟上。我們的 SPA 是一個創新,所以別人才會學習。選址上,別人也會借鑑。有人曾質疑我們為何選址仁安,那邊 3000 多米高原,藏人不會做事,又不會講英文,可能做成嗎?但我發現,藏人不但會做事,而且做得非常投入,英文講的比很多大學生都好。這種對市場的無知,對一個地方的無知我們都需要去糾正。
界面:第四品牌「悅苑」在設計和風格上同其它三個品牌比會非常不同,更加活潑出挑一些,針對的人群是否更加年輕化?
張齊娥:是的,比較偏向更加年輕時尚的客戶群。我們用比較時尚的設計作為焦點把這個空間夠了出來,給人一種驚喜的感覺。它就像一個可以讓大夥一起玩的小巢,是你睡覺的小窩。
界面:為什麼「悅苑」首站選在在博鰲這個會議城市,而不是其它旅遊資源更多的城市?
張齊娥:時機,機緣。當時我們要把第四品牌搬出來,但是覺得博鰲不符合悅榕莊,悅椿也不太適合,畢竟是一個會議的場所。「悅苑」是比較俏的風格,正好當我們把四個品牌擺出來給業主看的時候,看到「悅苑」時眼睛一亮,說「我要這個」。所以這個磨合有時候也是看業主和我們雙方的感覺,看久了悅榕有些人就覺得這個出挑的第四品牌能夠做好一個配搭,會有一系列多元化的市場。
界面:旅遊其實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尤其如果想要擁有悅榕推出的這種旅行體驗的話,成本不低,有很多人希望得到這種享受,但支付不了,對此你怎麼看?
張齊娥:(旅遊的人群)必定有他一定的經濟條件,但我們現在的旅客有許多 90 後,在馬爾地夫的酒店有很多都是在 30-40 來歲的中國旅客。我們還有很多 promotion(活動優惠),不是每一個季節都那麼昂貴。許多人會做儲蓄,不買包包,不買化妝品,不去整容,不買貴的衣服,然後找到一個能夠寵自己的一個空間,一個回憶。我們的價格並不超天,各色個樣、各個年齡的人都有。
界面:可以向我們說說悅榕集團「向善而為」的這個理念嗎?
張齊娥:我和先生是在國家建造期的孩子,所以沒有像現在你們已經把它當成理所當然的條件。我們新加坡缺水,缺資源,所以要省,要節,在這方面我們滿清晰的。企業運作的時候很注重保護環境和回饋社會發展,(造酒店前)就請 EarthCheck (「綠色環球」)國際認證體系來審核,怎麼用水,怎麼用電,哪裡有古樹不能破壞,採光怎麼用,在總體規劃的時候哪些可以開發哪些不能,這二十幾年來都是這樣做。不是去假為,而是商業這個角色應該要做的,「善」字不是簡單的慈善,而是一種「大慈」。以人為本,把地方建設好,以「真」、「善」、「美」的追求去做好事。
圖片來源:悅榕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