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琴與杜威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是教育學常考的一個考點,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呈現。陳鶴琴是杜威的學生。他以畢生精力奉獻於教育事業,為世界教育事業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杜威更是進步主義教育的代表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全面地學習一下陳鶴琴與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陳鶴琴生平及教育活動
陳鶴琴創立了中國化的幼兒教育和幼兒師範教育的完整體系。他從事的幼教事業是全面的、整體的,從託兒所、嬰兒院開始手,到幼兒園和小學;在師資培養方面創辦了中等幼師和高等幼師專校。陳教授為了配合幼兒教育與兒童教育的需要,創辦了兒童玩具、教具廠,根據兒童心理的發展程序,製作了多種型式的玩具與教具。陳教授為了豐富兒童的知識,編輯出版了不少兒童課外讀物,如:《中國歷史故事叢書》、《小學自然故事叢書》等。他所編輯的兒童讀物。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語言活潑,圖文並茂。他還為幼教、小教界主編了多種輔導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兒童教育》、《小學教師》、《活教育》與《新兒童教育》等。陳教授為了推廣與普及關於幼兒教育和兒童教育,創辦與領導了中國幼稚教育社、中華兒童教育社,通過學術團體的活動,對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和教育研究者進行了輔導。
二、教育思想
1.教育實踐
1923年,創辦中國第一所實驗幼稚園——鼓樓幼稚園,形成系統的、有民族特色的學前教育思想,主張「活教育」活教育四個步驟:實驗觀察(直接經驗)、閱讀思考(間接知識補充)、創作發表(加工整合)、批評研討(共同研究)
2.活教育思想體系
(1)活教育的目的論
陳鶴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他從"做人"開始,把教育目的劃分為依次遞進的三個層次。這樣的人應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條件:要有健全的身體,要有建設的能力,要有創造的能力,要能夠合作,要有服務精神。
(2)活教育的課程論
鑑於傳統教育的嚴重弊端,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尋找"活教材"。 陳鶴琴所謂的"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會的直接的書,即讓兒童在與自然和社會的直接接觸中,在親身觀察中獲取經驗和知識。 他把活教育的內容具體化為"五指活動"。即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和文學活動,其目的是培養兒童理想的生活。
(3)活教育的方法論
活教育方法論的基本原則,是"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他認為"做"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因此也是「活教育」方法論的出發點。陳鶴琴在強調做的同時,還強調思維的作用。他把活教育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步驟:一是實驗與觀察;二是閱讀與參考;三是發表與創作;四是批評與研討。這四個步驟是教學過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機械的、割裂的,它們同樣體現了以「做」為基礎的學生主動學習。
杜威的教育思想
①三中心論:「兒童中心(學生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
②教育的本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或改造(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礎與核心);為此,他強調教法與教材的統一,強調目的與活動的統一,主張「在做中學」,在問題中學習。
③學校即社會;
④五步教學法:創設疑難情景;確定疑難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種種假設;推斷哪個假設能解決這個困難;驗證這個假設
好了,以上是今天老師跟大家分享的關於陳鶴琴與杜威的內容,大家有沒有被這兩位教育家所感動呢?接下來做一些練習小試牛刀。
練習題:
1.以下哪一個是陳鶴琴的方法論( )
A.藝友制 B.兒童中心主義
C.教學做合一 D.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1.【答案】D。本題考察的是陳鶴琴的教育思想,是識記類的選擇題。答案中,A選項和C選項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其中C的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的方法論,B選項是杜威的方法論,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是陳鶴琴的方法論。選擇D選項。
2.下列屬於陳鶴琴教育思想的是( )。
A.活教育 B.產婆術
C.學不躐等 D.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2.【答案】A。解析:「活教育」的目的論是陳鶴琴教育理論的基本出發點。他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在於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B產婆術是蘇格拉底的思想;C學不躐等是《學記》的思想;D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孔子的思想。因此本題答案為A。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