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琴與杜威

2020-12-09 中公教師網

陳鶴琴與杜威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是教育學常考的一個考點,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呈現。陳鶴琴是杜威的學生。他以畢生精力奉獻於教育事業,為世界教育事業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杜威更是進步主義教育的代表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全面地學習一下陳鶴琴與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陳鶴琴生平及教育活動

陳鶴琴創立了中國化的幼兒教育和幼兒師範教育的完整體系。他從事的幼教事業是全面的、整體的,從託兒所、嬰兒院開始手,到幼兒園和小學;在師資培養方面創辦了中等幼師和高等幼師專校。陳教授為了配合幼兒教育與兒童教育的需要,創辦了兒童玩具、教具廠,根據兒童心理的發展程序,製作了多種型式的玩具與教具。陳教授為了豐富兒童的知識,編輯出版了不少兒童課外讀物,如:《中國歷史故事叢書》、《小學自然故事叢書》等。他所編輯的兒童讀物。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語言活潑,圖文並茂。他還為幼教、小教界主編了多種輔導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兒童教育》、《小學教師》、《活教育》與《新兒童教育》等。陳教授為了推廣與普及關於幼兒教育和兒童教育,創辦與領導了中國幼稚教育社、中華兒童教育社,通過學術團體的活動,對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和教育研究者進行了輔導。

二、教育思想

1.教育實踐

1923年,創辦中國第一所實驗幼稚園——鼓樓幼稚園,形成系統的、有民族特色的學前教育思想,主張「活教育」活教育四個步驟:實驗觀察(直接經驗)、閱讀思考(間接知識補充)、創作發表(加工整合)、批評研討(共同研究)

2.活教育思想體系

(1)活教育的目的論

陳鶴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他從"做人"開始,把教育目的劃分為依次遞進的三個層次。這樣的人應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條件:要有健全的身體,要有建設的能力,要有創造的能力,要能夠合作,要有服務精神。

(2)活教育的課程論

鑑於傳統教育的嚴重弊端,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尋找"活教材"。 陳鶴琴所謂的"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會的直接的書,即讓兒童在與自然和社會的直接接觸中,在親身觀察中獲取經驗和知識。 他把活教育的內容具體化為"五指活動"。即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和文學活動,其目的是培養兒童理想的生活。

(3)活教育的方法論

活教育方法論的基本原則,是"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他認為"做"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因此也是「活教育」方法論的出發點。陳鶴琴在強調做的同時,還強調思維的作用。他把活教育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步驟:一是實驗與觀察;二是閱讀與參考;三是發表與創作;四是批評與研討。這四個步驟是教學過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機械的、割裂的,它們同樣體現了以「做」為基礎的學生主動學習。

杜威的教育思想

①三中心論:「兒童中心(學生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

②教育的本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或改造(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礎與核心);為此,他強調教法與教材的統一,強調目的與活動的統一,主張「在做中學」,在問題中學習。

③學校即社會;

④五步教學法:創設疑難情景;確定疑難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種種假設;推斷哪個假設能解決這個困難;驗證這個假設

好了,以上是今天老師跟大家分享的關於陳鶴琴與杜威的內容,大家有沒有被這兩位教育家所感動呢?接下來做一些練習小試牛刀。

練習題:

1.以下哪一個是陳鶴琴的方法論( )

A.藝友制 B.兒童中心主義

C.教學做合一 D.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1.【答案】D。本題考察的是陳鶴琴的教育思想,是識記類的選擇題。答案中,A選項和C選項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其中C的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的方法論,B選項是杜威的方法論,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是陳鶴琴的方法論。選擇D選項。

2.下列屬於陳鶴琴教育思想的是( )。

A.活教育 B.產婆術

C.學不躐等 D.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2.【答案】A。解析:「活教育」的目的論是陳鶴琴教育理論的基本出發點。他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在於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B產婆術是蘇格拉底的思想;C學不躐等是《學記》的思想;D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孔子的思想。因此本題答案為A。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活教育」:從杜威到陳鶴琴
    杜威是對中國現代教育影響最大的教育家。作為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教育哲學簡而言之就是遠離教條,回歸生活。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陳鶴琴與杜威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陳鶴琴與杜威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陳鶴琴
    一、陳鶴琴先生的生平事跡陳鶴琴(1892-1982),中國幼教之父。浙江省上虞人,15歲入杭州蕙蘭中學。1911年2月(清宣統三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同年秋轉入北京清華學堂(1928年改名清華大學)。1914年(民國3年)8月畢業。
  • 杜威的教育本質
    一、杜威的教育本質杜威是20世紀上半期兒童中心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從心理學、教育學和實用主義哲學的不同角度,論述了教育的本質。提出了「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連續不斷的改造」三個重要論點。(一)教育即生長杜威認為教育的本質和作用就是促進兒童本能生長的過程。它有三個從低到高的層次。
  • 杜威VS陶行知你知道多少
    杜威是美國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理論家和心理學家。他構建了完整的教育體系,十分重視兒童教育,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主張「從做中學」。杜威在世界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期間,正是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黃金時期,世界各地的學者慕名前往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於他,也包括中國的不少留學生,這些人後來都成為聞名海內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比如郭秉文、蔣夢麟、胡適、陶行知、陳鶴琴、張伯苓、李建勳等。
  • 杜威&陶行知&杜威教育思想的比較
    可以看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培養目標不僅與杜威大相逕庭,而且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陶行知與杜威在道德教育上都主張與社會生活相聯繫,主張在行動中獲得道德知識,培養道德品質,但他們所採用的方法以及內容卻南轅北轍,毫無共同之處。
  • 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
    陳鶴琴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是教育學常考的一個考點,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呈現。他是毫無保留的為人民奉獻的教育家,也是杜威的學生。他以畢生精力奉獻於教育事業,為世界教育事業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來全面地學習一下陳鶴琴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及教育活動陳鶴琴創立了中國化的幼兒教育和幼兒師範教育的完整體系。
  • 杜威與陶行知教育思想對比
    教師招聘考試中人物的教育思想一直都是相對困難的部分,常考判斷題以及單選題、多選題,同學們容易將杜威的教育思想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混淆,讓同學們感覺難以把握,因此在這裡就為同學們梳理杜威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 35年前的今天,拿兒子做實驗,推行活教育的教育家陳鶴琴逝世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陳鶴琴小傳:拿兒子做實驗,在家創辦第一個幼稚園的兒童教育聖人【1982年12月30日】35年前的今天,拿兒子做實驗,推行活教育的教育家陳鶴琴逝世陳鶴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上虞人,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是中國現代兒童心理學和幼兒教育學研究的開創者
  • 2019年山東教師招聘教育學備考:杜威的教育本質
    2019年山東教師招聘教育學備考:杜威的教育本質 2019-03-01 14:40:11| 一、杜威的教育本質杜威是20世紀上半期兒童中心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從心理學、教育學和實用主義哲學的不同角度
  • 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國
    100年前,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不遠萬裡來到中國,正值中國的「五四」運動蓬勃發展之際,在身居要職的杜威中國弟子們——郭秉文、胡適、蔣夢麟、陶行知、陳鶴琴、鄭曉滄、李建勳、張伯苓等的簇擁下,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廣州等地舉行了數百場學術演講,把現代教育思想直接播種在中國。
  • 杜威的個人經歷及思想小結
    杜威,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有名的實用主義者,著名的實用主義思想,在幼兒教育實踐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被譽為20世紀影響最大的教育家。他所提出的「做中學」、「兒童中心主義」思想更是現在幼兒教育的指導思想。杜威誕生在一個中產社會階級的雜貨商家中,他的家鄉在新英格蘭的伯林頓。
  • 國立幼稚師範學校——教育聖人陳鶴琴在贛州三、二事
    中國現代教育史上有「四位聖人」,有學者這樣評價他們:陶行知是鄉村教育的聖人,晏陽初是平民教育的聖人,黃炎培是職業教育的聖人,而陳鶴琴,是兒童教育的聖人。陳鶴琴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被譽為「中國幼教之父」、「中國的福祿貝爾」。
  • 師道 | 杜威:教育即生活
    這個時代造就了杜威。他的一生著述甚豐,而以《民主與教育》影響最大。在英美學者的眼裡,這本書可以與柏拉圖的《理想國》、盧梭的《愛彌兒》相提並論。杜威把理念與實踐貫穿起來,對美國教育的巨大影響無論怎麼估計都不過分。杜威之所以能夠引起這麼大的反響,是因為他抓住了美國傳統教育的核心問題,一曰脫離社會,二曰脫離兒童。
  • 百年回首:杜威與中國教育現代化,看有哪些經驗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也是對杜威思想的吸收和轉化。以實驗主義教育理論為指導的各種教育實驗活動,如設計教育法和道爾頓制在全國各地小學風行一時。
  • 教育基礎中赫爾巴特與杜威之別
    赫爾巴特和杜威是教師資格考試中非常重要的兩個人物, 兩位教育家都處於教育學創立時期。在觀點上有一定的對立成分。各位考生在備考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混淆。今天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兩位教育家之間的教育理論之爭。與赫爾巴特不同,杜威並不重視教師的中心地位,他更關注學生的興趣、能力,學生的生活及經驗,因此提倡現代的三中心理論,既:「兒童中心(學生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並因此被譽為是現代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
  • 「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不惜拿兒子做「實驗」,奔波63年只為解密「幼兒教育」
    因此在1917年,陳鶴琴又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學和心理學,師從克伯屈、孟祿、杜威等名家,美國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對其影響頗深。1919年陳鶴琴受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東南大學)校長郭秉文的邀請回國任教,立志改變國內幼兒教育事業一片空白的現實。1920年12月26日陳鶴琴大兒子陳一鳴出生,兒童教育的相關研究也正式開啟。
  • 杜威:「西方孔子」在中國(上)
    杜威在中國的影響深遠  沒有一個外國學者在中國思想界的影響有杜威這樣大  在教育界,西方著名學者中最熟悉中國的人當首推杜威,中國學者最熟悉的以及對近代中國教育影響面最廣、程度最深和時間最長的西方學者也當首推杜威。
  • 2019教師資格小學教育基礎中赫爾巴特與杜威之別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19教師資格小學教育基礎中赫爾巴特與杜威之別,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與赫爾巴特不同,杜威並不重視教師的中心地位,他更關注學生的興趣、能力,學生的生活及經驗,因此提倡現代的三中心理論,既:「兒童中心(學生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並因此被譽為是現代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
  • 【教育雜談】陳鶴琴的幼教思想
    陳鶴琴( 1892—1982) ,浙江上虞縣人,我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我國現代教育史上第一位把家庭教育實踐與科學理論緊密結合的先軀。1914年赴美留學,獲霍普金斯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攻讀教育學和心理學,受教於克伯屈(教育哲學)、孟祿、(教育史)和桑代克(心理學) 等3位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