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病毒
1
1721 年,美洲城市波士頓爆發疫情,在當時約為 11000 人的總人口中,超過半數居民被傳染——5980 人得了天花,其中 844 人死亡,病死率高達 14%。
面對天花病毒,不僅當時還被殖民的美洲人束手無策,他們的「宗主國」也沒什麼辦法。兩年前的 1719 年,英國倫敦有 3229 人死於天花,其中大部分是兒童。
那一年,英國人已經發明了蒸汽提水機和紐科門大氣式蒸汽機,在其後的幾十年裡,蒸汽機不斷得到改良和推廣,英國人開啟「第一次工業革命」,並在之後的歲月裡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即使在成為工業化國家之後,英國人依舊沒有特別有效的辦法遏制天花病毒的傳播。1863 年到 1865 年,英國再一次爆發天花,20059 人丟掉了性命。幾年後的 1872年,英國又經歷了最慘重的天花大流行,44840 人因此喪生。
不管是歐洲,還是美洲,在很長的時間裡,面對天花,多數人都只能聽天由命。
也有例外。
在大洋彼岸的中國,1721 年是為康熙六十年。那年冬天,紫禁城內喜氣洋洋,所有人都在為康熙即將舉辦的第二次千叟宴做著準備。
康熙便是不畏懼天花的「例外」。60 年前的 1661 年,順治皇帝被天花奪去生命。在順治的幾個兒子中,年幼的愛新覺羅·玄燁因為已經得過天花,除了臉上留下了幾個麻點,沒有其他後遺症。這意味著玄燁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了終身免疫力。他因此脫穎而出,成為了帝國的繼承者。玄燁登基後,定年號為康熙。
《康熙王朝》|現實中,得過天花的康熙,臉上是有麻子的,沒有電視劇中這麼帥。
因為有過慘痛的經歷,康熙對天花的防治格外重視。他大力推廣人痘預防天花的做法,並將有關幼兒種痘的方法列為欽定醫學教科書。
所謂人痘接種,是在與天花病毒相伴的歲月中,人們發現,把一個健康人有意暴露給天花病患者身上的生物體時,有可能因此獲得免疫力。在唐代,人們就已經把天花患者皮膚上的結痂弄乾、碾碎,然後用細長的管子吹進健康人的鼻孔裡,以此讓健康人獲得對天花病毒的抵抗力。到宋代,接種人痘預防天花的辦法開始被當時的官府所採用。有資料顯示,最遲到明代中期,中國已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
2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古代中國人通過鼻孔接種人痘的做法顯然是有科學性的,因為天花病毒的感染正是從上呼吸道開始的。
按照現在的分類,天花病毒屬於痘病毒科,呈磚形,尺寸為 100nm * 200nm * 300nm,可以在人羊膜細胞、猴腎細胞、牛皮膚組織細胞和雞胚培養基中生長。天花病毒在體外的存活能力很強,耐乾燥、抗低溫。常溫下在痂屑內或附著塵土和織物上,可存活 18 個月之久。低溫環境下甚至可以存活數年。
天花病毒傳染人體的過程,首先是附著在呼吸道黏膜上,而後滲入附近的淋巴結和血管,接著隨著血液擴散到脾、肝、肺等臟器和全身淋巴結系統,此後再擴散到皮膚系統並進入表皮細胞中形成凸起且充滿液體的皰疹。皰疹中的液體被細菌感染而變成膿皰,天花病毒在隨後的膿皰破裂、結痂、脫痂過程中散發出病體之外,汙染病人接觸過的環境,繼續感染他人。而在這個過程中,天花病毒迅速而無休止地大量繁殖,並以極快的速度傳播。
被天花病毒感染的人,起初並不會感覺到不適。潛伏期過去之後,突然發作,緊接著兩三天時間裡便會全身發疹。很多人在皮疹尚未出完就死去,僥倖生存下來的人,皮膚,尤其是臉上會留下麻斑,也有人因此雙目失明。
3
天花病毒傳染力強、致死率高,困擾了人類幾千年。
有研究者認為,天花病毒起源於西亞「新月沃地」一帶。當地的古人最早完成對山羊、綿羊、豬和牛的馴化。極有可能是在對牛的馴化時,寄生於牛身上的痘病毒在同人類的漫長接觸中,「突變而衍生」成後來為人類專有的痘病毒科屬天花病毒。
現在發現的最早的天花病例,來自於毗鄰「新月地區」,並與之有著頻繁人員往來的古埃及。考古學家從公元前 1157 年去世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木乃伊的臉部、脖子和肩膀上,都找到了患過天花所造成的外形醜陋、皮疹發作過的印記。考古學家和病理學家認為,這是人類到目前為止能找到的最早的天花病例。他們據此推斷,可能早在公元前 1161 年的時候,天花就開始襲擊埃及了。
據推測,大約在公元前 1000 年,天花又傳入了印度。公元前 430 年,雅典爆發過一場由埃及傳入的大瘟疫,研究者們認為,這場瘟疫就是天花。
在中國,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出現於晉代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書中描述了天花的症狀及流行情況。研究者們根據書中的記載「以建武中於南陽擊虜所得,乃呼為虜瘡」,推斷天花在公元 1 世紀左右傳入中國,因戰爭俘虜帶來,故名「虜瘡」。
研究者們統計,在至少 3000 年的時間裡,天花是給人類帶來痛苦和死亡的最大製造者。
天花的殺傷力甚至超過了戰爭與槍炮。
11 世紀,羅馬教皇組織十字軍遠徵,因為天花的傳播,十字軍幾乎全軍覆沒。
1519 年,600 名西班牙人在墨西哥海岸登陸,企圖徵服擁有幾百萬人口的阿茲臺克帝國。天花病毒隨著西班牙人進入新大陸。墨西哥人從未面對過天花,因而也沒有抵抗力。在此後的 3 年裡,天花導致約 300 萬墨西哥印第安人死亡。接著,天花傳入南美,更多數量的印第安人因此死去。
據歷史學家們估計,16 世紀,美洲有超過 2000 萬人感染天花。但是到 16 世紀末,生存下來的人口估計僅有百萬人。
相較於美洲,歐亞大陸也好不到哪去。根據估計,16 至 18 世紀,歐洲每年有 50 萬人死於天花,亞洲的死亡人數是 80 萬。
18 世紀末,天花傳入孤懸海上的澳大利亞。1789 年,與新近到達雪梨港的英國人為鄰的土著居民中爆發了天花,並向內陸擴散。據英國人的統計,當時這場天花殺死了 50% 的土著。此次天花大流行可能是澳洲土著遇到過的最大一次「人口地震」。
4
在與天花病毒抗爭了幾千年之後,人們終於逐漸找到了對抗病毒的有效辦法。
在中國的人痘接種被證實有效之後,18 世紀,這一方法逐漸傳到了歐洲。早在 1700 年,有關中國的人痘接種預防天花的消息就被人寫成報告,送給了英國倫敦的皇家學會。之後,部分歐洲人開始接受人痘接種。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在一封信裡寫到:種人痘是「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
當然,種人痘也存在風險。1722 年,北美麻薩諸塞波士頓的牧師科頓·馬瑟為 242 例志願者種痘,其中 6 人因種痘死亡。
他據此寫了一份報告,認為種痘的死亡率為 2.5%,而不種痘而患天花的自然死亡率為 15%-20%,相比之下,種痘雖然有風險,但值得推廣。因為風險的存在,種人痘的辦法也遭到部分人的懷疑而得不到最大範圍的推廣。
到了 1796 年,英國一個名為愛德華·詹納的鄉村醫生把一名擠奶少女手上的牛痘漿液接種到一個 8 歲未患天花的男孩手臂。6 個星期後,詹納又把天花病人的痘漿,接種到這個小孩身上,結果男孩安然無恙,表明他對天花具備了免疫力。
之後通過反覆試驗,詹納證明,接種牛痘預防天花遠比接種人痘更有效更安全。此後,牛痘接種法被逐漸推廣開來。
在消滅天花的過程中,社會和政府的努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 19 世紀中葉開始,英國政府開始推行強制天花接種。尤其是在 1863 年之後英國爆發了 2 次天花疫情,奪去數萬人生命後,英格蘭通過法令,規定所有 2-50 歲的人都必須接種牛痘,逃避者將面臨司法起訴。
之後的一個世紀裡,世界各國紛紛頒布法令,推行強制接種。1948 年,世界衛生組織成立後,更將其早期工作集中在對天花的防治上。
中國自上世紀 50 年代開始,便在全國開展種痘,國家規定新生兒必須進行牛痘接種,並執行了每隔 6 年複種疫苗的制度。經過努力,到 1961 年,中國便全面消滅了天花。
雖然牛痘技術和強制接種意味著「天花的消滅」。但這一目標真正實現,還依賴於另一項技術的發明。到 1950 年,隨著強制接種的廣泛推行,氣候溫和的地區,人們已基本不受天花的威脅。
但熱帶的的大多數地方還有天花橫行。專家分析,這些地方由於溫度太高,疫苗很容易失去活力。好在科學家們及時發明了疫苗生產的冷凍-乾燥技術,這一問題才得到真正的解決。
進入 1970 年代,全世界的共同努力終於得到了大家所期待的回報。
1970 年,歐洲和美國幾乎每一個人都接種了抵禦天花病毒的疫苗。
1972 年,天花從南美消失。
1974 年,天花在印度、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得到了控制。
1975 年 10 月,亞洲出現最後一例天花。
1979 年 10 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人類歷史上最後一名天花病人,來自索馬利亞的牧民阿里·毛·馬林在 1977 年被治癒。
1980 年,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宣布天花被完全消滅,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只有美國和俄羅斯的實驗室還保存著最後的樣本。
就這樣,這個困擾人類幾千年,帶來無數死亡和恐懼的病毒被我們打敗了。而伴隨著預防天花的研究,人類發現了自身的免疫系統並由此建立了免疫學。
回顧這一艱難的歷程,不難發現,唯有醫學和科技的不斷發展,政府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才能把這看不見的敵人徹底消滅,然後最終宣布:我們人類贏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