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vs美的:一部空調,一條岔路-虎嗅網

2020-12-16 虎嗅APP


上周末,兩大家電巨頭格力、美的的年中財報出爐,以往齊頭並進的雙寡頭,今年卻是冰火兩重天。格力上半年收入706.32億元,同比下降28.21%,淨利潤63.62億元,同比下降53.73%;美的收入1397.19億元,同比下降9.47%,淨利潤139.28億元,同比下降9.29%。


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淨利潤,美的都是格力的兩倍左右,即使同樣受到疫情影響,格力的業績降幅也要比美的要大得多。


市場的反應很靈敏,兩者的市值差距越拉越大。截止到2020年9月1日,格力市值3279億元,美的市值4953億元,相差1700億元左右。美的比格力領先了一個海爾加一個海信,而僅僅在2019年底,兩者市值相差不過百億元。


在冷冰冰的數字對比之下,從製造到銷售,兩個家電巨頭已經不在同一維度上競爭。格力還是一艘需要時間轉身的巨大航母,美的已經轉型為更靈活快速的驅逐艦。


一、神秘的T+3


在2005年至2013年的八年時間內,國內洗衣機的產銷量均實現了翻番,產量從2674.6萬臺增至5702萬臺,銷量從2741萬臺增至5593.5萬臺。但進入2014年後,由於補貼政策的陸續退出、地產黃金時代的遠去,洗衣機市場開始出現了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而且,由於電商的迅速崛起,線上銷售對線下產生了很大的衝擊。


危機之下,美的、小天鵝的管理層開始對傳統的產銷模式進行反省。他們意識到,過去十多年的那種大規模製造、渠道壓貨、淡季返利的傳統營銷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家電市場特徵。


隨後,美的開始在小天鵝推動T+3實驗,意在改變過去由總廠匯總省級經銷商的訂單組織生產,然後再從主機廠到省代、到零售商層層壓貨的傳統產銷模式,轉為直接匯總零售商的訂單,多批次小批量的柔性生產模式。


具體來說,T+3要求每個產銷周期只有四個步驟:第一個是搜集客戶的訂單,交付給工廠(T);第二個是工廠採購原料(T+1);第三個是生產(T+2),第四個則是發貨上門(T+3)。



這意味著生產製造要加快,發貨時間也要壓縮。T+3模式實施後,小天鵝的供貨周期從原來的23天壓縮到12天,渠道庫存積壓現象明顯改善,從而帶動美的存貨周轉率由2012年的6.06提升至2015年的14.28。


下遊經銷商也因渠道庫存良性循環,資金壓力減弱,付款積極性提升,資金周轉速度加快。2012~2015年,小天鵝應收帳款周轉率由8.36提升至13.22。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T+3曾經幫助美的、小天鵝在2015年打贏了跟海爾的洗衣機戰爭。


2015年,洗衣機的主要原材料,例如塑料,價格出現大幅下降。美的和小天鵝利用T+3帶來的快速響應機制,抓緊時間大幹快上生產低成本洗衣機,然後利用這批成本更低的洗衣機,在市場上發動「價格戰」。



跟普通的價格戰不一樣的是,美的因為成本低,洗衣機賣得便宜也沒有少賺錢,反而打了其他品牌一個措手不及。當時的洗衣機龍頭海爾,手上拿著一堆高成本、高價格的洗衣機,也不得不跟進美的的這場價格戰。



這種「趁你病、拿你命」的策略,讓美的、小天鵝在2015年的「家電寒冬」中取得輝煌勝利。小天鵝2015年營收131.3億元,同比增長22%,淨利潤9.2億元,同比增長32%,既搶了市場份額,同時還保持了毛利率的穩定。



在2015年以後,原材料價格回升,洗衣機市場也重新回歸穩定。即使手握T+3,美的、小天鵝的份額增長也更多是靠擠掉小企業,海爾在價格戰後逐漸恢復了元氣,份額也重新增長。


因此,從洗衣機的案例來看,T+3更像是一種「戰時機制」,它通過壓縮產銷周期,把美的變成可以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快艇,一旦出現擴張機會,就能快速跑贏競爭對手,搶到更多市場份額。


二、亂世梟雄


2018年,美的把T+3用在了空調領域,而空調領域的產銷習慣跟洗衣機完全不同。


家用空調銷售的季節性強,在暑期來臨前的6月,商家便開始促銷,在暑期結束後的9月,銷售開始回落。對於企業來說,不同季節下產能不受限制,如果只是按照需求來定產,企業在三四季度淡季產能利用率會下降,造成生產成本平攤後升高。


為了平滑不同季節的生產周期,格力開行業先河,在90年代就採用了「淡季返利」和「打款壓貨」的模式,鼓勵經銷商在淡季打款購入產品,平滑不同季節下企業的產能。


「淡季返利」是指銷售淡季的價格低於銷售旺季,經銷商淡季打款旺季提貨有優惠價格。淡季的6個月中,9月價格最低,然後逐月上升,直到3月執行旺季價格。「淡季返利」優點是平衡了淡旺季的生產周期,在銷售旺季備貨足,會加速激勵經銷商提更多貨,把盈利做大。缺點是銷售淡季會造成庫存積壓。


「打款壓貨」是指提前吸收了經銷商的資金,生產整機企業用這筆資金在淡季完成產品生產,以避免到了旺季來不及生產,經銷商來不及備貨,導致有效需求沒有滿足從而造成的銷售缺失。


「淡季返利」和「打款壓貨」幫助格力在90年代就打敗了原本佔了全國一半市場的春蘭,坐上了國產空調的王座。但沒有永遠有效的模式,空調的產銷環境在近年發生了變化。


一方面,隨著購買便利度的提升,空調購買時點有所分散,空調的季節性需求在逐漸削弱而非加強,「人工造節」所帶來的節慶促銷也從一定程度上平滑了需求;另一方面,空調產品普及進入尾聲,行業規模擴張放緩,利用經銷商資金槓桿擴張的優點基本消失,而商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反而使得高庫存、多層級運轉模式的弊端充分暴露。


格力是舊模式執行得最好的空調企業,成就了格力在空調領域的輝煌,但這也成了格力的桎梏。在2015年家電寒冬中,格力空調收入下滑程度高於美的空調和海爾空調,模式弊端初露苗頭。


2018年,美的把T+3用在了季節性變弱的空調領域後,很快迎來了機會。


2018年上半年,銅、鋁價格上漲,美的比格力額外少生產了248萬部空調;而當2018下半年銅、鋁價格下滑,美的開足馬力,比格力額外多生產了457萬部空調。也就是說,短短一年,美的就比格力多了705萬部成本低得多的空調,具備了降價的基礎。


囤了一年便宜貨的美的,一踏進2019年,就拿出當初打海爾的招式,率先大降價,對準了格力。



在同等能效的情況下,美的比格力便宜1000塊錢,消費者當然用錢投票了。美的在線上、線下市場的份額迅速攀升。



後知後覺的格力發現自己開始掉隊。2019年「618」前夕,格力突然實名舉報奧克斯產品不合格,產品的質量嚴重不符合國家標準。火花四濺的背後體現的是格力的焦急,只能通過敦促奧克斯漲價的方式,來側面推動美的漲價,縮小价格差距。


在生產速度上打不過,董明珠只能用降價來還手。2019年雙11前後,她親自上陣帶領格力打了一場百億補貼的價格戰。


雙寡頭打架,死的是小商家。格力在2019年10月後線上零售份額上升至35%,接近美的的38%。價格戰中,失去線上份額的是海爾和奧克斯。只不過,在這場價格戰中,只有格力在流血,而美的還在保持賺錢。


三、寡頭之戰


從歷史經驗來看,空調等白電行業賺錢靠壟斷格局,行業低谷時一定要拼命擠掉競爭對手。


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空調第一品牌還不是格力,而是春蘭。但春蘭跑去了造車,在1996年的價格戰中,被手握經銷商資金、糧草充足的格力一把拉下王座。


2020年,疫情暴發、地產低迷,又是一個擠掉對手的好時機。疫情暴發之後,美的憑藉海外市場、多品類產品和T+3的快速應對能力,率先加大出口力度,保住了規模,外銷收入佔了上半年收入的一半。而在海外疫情加重後,又加大了在電商渠道的銷售。


而倚重國內市場、產銷周期更長、線下門店更多的格力,就比較難受了,上半年空調產品營收413.33億元,同比下滑47.89%,被美的的640億元大幅反超。


但從來不服輸的董明珠,顯然不會束手就擒。從二季度開始,在全國巡迴直播帶貨,6場直播賣出超過200億的空調,甚至等于格力一個季度的收入了。


這場空調寡頭之戰的背後,是整個家電行業的無奈。


2018年,中國家電市場規模8104億元,同比增幅只有1.9%;2019年,家電市場規模甚至發生了收縮,回落到8032億元。


這意味著,隨著近些年國內GDP增速放緩、經濟築底、房地市場熱潮退去,國內空調行業進入了存量博弈時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格力、美的雙寡頭要保持增長,以後只能吃掉對方的地盤。


            

相關焦點

  • 格力空調與美的空調哪個好 格力空調與美的空調對比
    導讀 空調在我們現如今生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夏季,我們使用空調的頻率更是極高,但是說到空調,自然而然會想起格力以及美的。那麼,格力空調與美的空調哪個好呢?
  • 格力空調與美的空調哪個好?格力空調與美的空調介紹
    導語:炎熱的夏季中, 空調 是人們在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電器之一。在很多 酒店 、 餐廳 、咖啡廳或者是ktv,都會安裝空調。在空調的市場上,每一個品牌都有它獨特之處。在我國國內,空調的 龍頭 要數格力和美的這兩個大品牌。格力和美的也是我們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兩個品牌,那麼到底這兩個品牌,哪一個品牌會比較好呢?
  • 除了空調 美的格力在這個品類中纏鬥
    撰文/藍科技美的格力是一對冤家。除空調以外,在其他家電品類上,雙方一直在明爭暗鬥。只不過,格力在其他產品方面的表現弱于格力空調,這給美的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在電暖器行業,美的格力仍然是最大的對手。來自奧維羅盤數據顯示,今年1-11月,電暖器線上銷量前五位的分別是美的(22.05%)、格力(11.58%)、先鋒電器(7.57%)、艾美特(7.57%)和TCL(4.19%);同期線下銷量前五位分別是美的(47.58%)、艾美特(20.15%)、先鋒電器(10.1%)、松橋(9.97%)及格力(6.62%)。
  • 真正的國產空調老大,造出中國第一臺變頻空調,格力美的都是小弟
    在今年上半年家電市場出貨量的排行榜上,我們可以看到格力、美的、海爾這些耳熟能詳的老品牌,也能看到小米、奧克斯這種新進的空調品牌。小米算是支線做空調,格力和美的主打製冷,走到今天這一步也是花了很多年的培育和心血。
  • 格力空調 哪個型號好?與美的空調空調比哪個更好一點?
    格力和美的已經成了空調界的兩大巨頭。很多人在買空調時,都會將這兩個品牌作為目標對象,倒不是說這兩個品牌的廣告做得有多好,主要是因為口碑好。大家在購買空調時,要是選擇這兩個品牌的話,可以結合靜音,能耗,APF值等一起看,因為影響空調使用的,主要就是這些方面。
  • 格力空調與美的空調哪個好 2019空調品牌最新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
    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空調的使用是比不可少的,初次購買空調的消費者可以根據居室面積大小選擇匹數和品牌,以免選錯匹數影響正常使用。格力空調與美的空調哪個好呢?2019空調品牌最新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格力空調與美的空調哪個好1、製冷和噪音美的:美的一直主打靜音,循環風量也夠大,但製冷一般。
  • 家居寧靜更舒適 美的、格力家用中央空調對比評測
    編輯點評:從室內機和室外機尺寸來看,美的KFR-51T2W/BP2DN1-TR與格力FGR5Pd/Ena中央空調的室內機感覺同樣輕薄,而美的TR系列室內機的深度更小,更加節省室內空間;採用隱藏式電輔熱的美的KFR-51T2W/BP2DN1-TR安全性能也更高。
  • 聚焦的格力 vs 多元的美的:哪個模式更好些
    1、聚焦空調的格力 vs 多元化發展的美的。據界面新聞報導:回顧兩家公司歷年營收和淨利潤,美的集團一直在營收上保持領先,其營收在2017年突破2000億元,領先格力電器近1000億元。但美的的淨利潤一直不如格力,2017年格力電器淨利潤為225億元,美的僅為186億元。
  • 美的與格力空調差距這麼大,原來玄機在這裡……
    文/劉步塵2017年,美的空調板塊實現營收953.52億元,比格力空調營收少了280.6億元;到2018年,美的空調板塊實現營收1093.94億元,比格力空調少了600多億元。二者的差距不僅沒縮小反而拉大許多,究竟發生了什麼?
  • 蘇寧雙十一悟空榜:美的格力battle爭空調王位
    空調可謂是現代家居舒適生活的締造者,冬天取暖,夏日納涼,實用全能。消費者趁著雙十一銷售福利期購買空調,無疑是最划算也最聰明的選擇。因此,悟空榜家電系的雙十一空調之爭從打響的那一刻起,戰火硝煙便從未停歇。
  • 格力美的海爾掛機空調哪個比較好?
    格力:國內一線品牌,有自己的品牌壓縮機凌達,品控方面還不錯,做工、焊接等方面都是很不錯的,目前在售的一級能效空調都搭載電子膨脹閥,沒有閹割的1.5匹一級都是雙排細管。主要問題就是售後被詬病比較多,安裝多數外包。
  • 格力空調醞釀推大松子品牌 應對美的多品牌矩陣
    奧維雲網(AVC)12月9日發布空調市場預測報告透露,格力空調2021年可能會推出子品牌大松,滿足細分市場競爭需求。奧維雲網總裁郭梅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格力有這個意向,但沒確定。空調業資深分析人士張彥斌認為,格力推出大松空調的可能性很大,以應對美的多品牌矩陣。
  • 疫情下的中央空調,美的、海爾、格力都如何應對?
    而縱觀目前國內主流中央空調品牌,特別是剖析格力、美的、海爾這三家企業的動作後,我們得出了這三點:一是市場環境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嚴峻;二是傳統中央空調賽道不夠用了,變軌或多軌將會更加常見且頻繁;三是危情之下小企業求生不易,大企業方有能量謀篇布局。  狂熱的線上昂貴的流量,比拼的是轉化率  家裝零售是一處化整為零的好戰場。
  • 裝修房子,想買空調,格力空調和美的空調哪個好點?
    在空調行業來說,格力和美的都是屬於國內品牌的第一集團,也是一直佔據著「龍虎榜」的企業。那麼說,格力空調和美的空調哪個好點呢?接下來暢談裝修就來聊聊這個事,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家用空調品牌在自己心中的地位。格力空調和美的空調哪個好點?
  • 山東格力全軍「反水」美的?還原真相
    我們先看山東盛美卓越電器銷售有限公司的股權結構和管理層人員。天眼查工商資料顯示:山東盛美卓越電器銷售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7月28日,註冊地址為青島萊西經濟開發區,股東為苗培遠(持股70%)、馬兆學(30%),監事為王建。公開資料顯示,苗培遠曾為山東格力空調銷售總監,王建則為山東格力空調濟寧辦總經理。
  • 格力PK美的哪家強?董小姐:我空調第一!美的:我全品第一!
    、美的也先後發布銷售數據。 根據官方社交帳號公布的數據,格力電器11月11日當天全網全品類銷售額超41億元,銷售同比增長200%;空調品類第三方平臺銷售額突破36.4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178%,全網銷售額第一。董明珠的自有平臺店,全品類銷售額3.63億元,同比增長48倍。
  • 格力和美的,你更看好誰?
    2,美的這家公司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併購史,通過併購不斷地開拓新的領域。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就實施了五樁併購,包括庫卡機器人, Servotronix智能控制公司,德國中央空調企業Clivet,引入了德國的高端家電品牌AEG等。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美的是一家很不安分的企業。
  • 為什麼格力的空調售價要比海爾、美的貴?選擇哪家更好一些?
    為什麼格力的空調售價要比海爾、美的貴?選擇哪家更好一些?空調現在是人們夏天需求,南方的朋友冬天也需求的"神兵利器"。在購買空調的時候現在絕大數人依舊會在比較有實力的品牌之中選擇。這其中最有名的空調品牌當屬格力。
  • 11.11京東家電格力美的海爾空調三強直降你選誰
    尤其是在空調品類中,格力、美的、海爾、空調三強的競爭更是激烈。在大眾對空調更節能、更舒適的期待中,格力、美的、海爾不約而同在京東家電舉起了「打折直降」的利器。例如海爾先行者3匹新一級能效櫃機,原價6599元,在11日當天的京東家電僅售5299元。
  • 格力空調1-11月內銷份額超過美的,渠道變革開啟新增長
    全年13場直播砍下476億元銷售額之後,格力空調在內銷市場超過美的,在上半年落後的情況下依然保住了空調老大的位置。 根據產業在線數據,2020年1-11月格力空調內銷出貨超過美的300萬臺,市場份額36.2%,和2019年持平,美的份額提升5.7個百分點至31.9%,海爾提升0.8個百分點為10.1%,奧克斯份額6.3%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