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耶魯大學: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和帶娃家長有關,要陰陽平衡

2020-12-25 茉莉媽咪育兒日記

「文/茉莉媽咪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望子成龍、望子成鳳,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期許。從小天使們排隊降臨在父母身邊的那一刻,父母就無時無刻不在關注孩子的成長教育。

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注重胎教和嬰兒健康,在孩子出生以後,想為孩子尋找各種「靈丹妙藥」提高孩子智商發育,孩子上學以後,期待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績優秀。可你知道什麼樣的孩子才聰明嗎?

01美國耶魯大學: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高,長大後是學習的料

一提到爸爸帶娃,媽媽吐槽最多的就是不靠譜!畢竟爸爸帶娃的黑歷史比比皆是……

事實上,爸爸們帶娃除了日常的搞怪、喜劇、災難場景,還能促進孩子的智商發育,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耶魯大學研究表明由爸爸陪伴成長的孩子智商會更高,在學校的學習成績也會名列前茅,未來走向社會更容易收穫成功。耶魯大學的這項研究的包括嬰兒到十幾歲的青少年,對各個年齡段的孩子調查12年得出的結論。

為什么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高?這是因為媽媽和爸爸在生活中角色不同,承擔的責任也不同,爸爸帶孩子和媽媽帶孩子各有優勢。對於孩子來說,母愛如水細膩溫柔,父愛如山氣勢磅礴,兩者缺一不可。

因此,由爸爸帶大的孩子性格更完美,情緒度更高,這些細節都會滲透到孩子成長發育的過程中,不僅能培養出孩子的好心性,還能影響孩子智商,讓孩子長大後成為學習的料。

02孩子優秀與否重在父母,家庭教育的「陰陽失衡」,孩子容易缺少陽剛氣

調查研究,有50%的家庭主要由媽媽教育孩子成長,有30%的家庭由爸爸對孩子成長教育,而僅有20%的家庭父母是平分秋色。可見,中國家庭帶娃,爸爸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不怎麼過問,出現「陰陽失衡」的問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倘若媽媽承擔教育的主要責任,會對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產生影響。

有個男孩子膽子特別小,遇到問題自己特別沮喪,平時上課回答問題聲音也特別小,班級整體活動從來不敢表現自己,成績始終平平

經過了解發現,原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對孩子的任何事情都很上心,生怕孩子磕著碰著,而爸爸從來沒有為孩子操過心

這是典型的「陰陽失衡」,在家庭教育中,好媽媽始終不能代替好爸爸,爸爸的自強自立、豪爽性格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失。

03誰帶孩子關係到孩子的學習和智商,要細節調控

一、媽媽教育孩子更有耐心

媽媽在生活中更注重細節,可以幫助孩子把日常生活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條。可以及時地察覺到孩子情緒的變化,及時地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疏導。

媽媽溝通更有耐心。在孩子教育過程中,媽媽更具有包容心,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可以耐心地和孩子溝通。這樣的耐心會讓孩子更願意和媽媽進行交流,有助於孩子學習和成長。

二、爸爸教育孩子更有陽剛氣

爸爸傾向於自立自強,因此會教育孩子獨立地完成自己的事情,面對問題獨立地去解決,而不是過度地溺愛孩子。

爸爸一般比媽媽更具有運動天賦,可以陪孩子參加滑冰、踢球、遊泳、攀巖,在運動的過程中鍛鍊孩子堅強的意志,讓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擁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

爸爸喜歡冒險,因此會教育孩子學會勇敢,遇到挫折可以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而且,爸爸的動手能力比較強,可以帶著孩子去摸索,在實踐中提高學習能力,開拓視野。

爸爸講話更有哲理性,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讓孩子學會理性地思考問題。父親有一種特殊的力量,無形之中影響著孩子。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好媽媽永遠不能代替好爸爸的角色,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爸爸要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生活中,這才是提高孩子學習和智商的「靈丹妙藥」。

相關焦點

  • 活潑的孩子學習好?李玫瑾:娃是不是學習的料,不看性格看眼神
    文/麗麗育兒達人每個孩子是不同的,有些孩子活潑,有些孩子安靜,不過學習這件事,可不是看孩子活潑還是安靜的。李玫瑾教授曾說:娃是不是學習的料,不用等十年後,從眼神就能看出來。,不用等10年,從眼神就能看出來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裡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娃的眼睛裡就能看出來。
  • 誰帶孩子長大後智商不一樣?耶魯大學研究告訴你,誰帶的娃更聰明
    孩子聰明不聰明,遺傳因素是一方面,後天養育更重要。孩子剛出生時一樣聰明可愛,可一到上學,就顯出差異,有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在上幼兒園時,基本上就能看出來孩子的智商高低。我家有兩個女兒,大寶小時候我帶的時候比較多,孩子她爸忙於工作,我帶一個孩子,那時候還年輕,精力和體力還都行。有二寶的時候已屬於高齡產婦,帶倆娃實屬筋疲力盡,爸爸也適時地參與到帶娃的責任中。
  • 不同人帶的娃智商不同?耶魯大學研究告訴你,誰帶的孩子更聰明
    這一點,是有科學依據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誰帶的孩子更聰明。不同人帶的娃智商不同,爸爸帶的娃明顯更聰明一般來說,現在帶娃的人,主要就是寶媽和家裡的老人,即:奶奶和姥姥。有條件的,也可能是保姆。但不管怎麼說,大多數情況下帶娃的都是女性,而家裡的男人們卻很少包攬帶娃的重任。
  • 孩子被誰帶大智商不同?耶魯大學研究結果告訴你,誰帶的娃更聰明
    現在帶孩子的主要人員往往是媽媽,輔助的人是奶奶或者姥姥,亦或是保姆,都是女性帶娃,男性帶娃的少之又少。雖說母親的情緒影響孩子的智商,母愛能使孩子產生明顯的神經效應,變得聰明,尤其是7歲前的母愛對孩子智力產生的積極影響最為重要,但是爸爸對孩子智力的影響卻不容忽視!
  •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巨大
    自從電子產品出現之後,很多家長發現不管怎麼哄都不聽話的孩子,只要把手機遞過去、電視打開,孩子立刻就安靜了,自此「電視帶娃」成為新型育兒方式。所以總是能看到很多還不到3歲的孩子,趴在沙發上、躺在床上看動畫片,玩手機。甚至有的孩子還沒到1歲,就已經知道抓電視、手機玩了。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塊學習的料,看眼神就知道了
    李玫瑾老師觀察了上課的學生,發現了,愛學習的孩子和不愛學習的孩子,看他們上課的眼神就知道了。總有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不是學歷的料,實際上,這些家長沒有找準教育孩子的方法。專注力是學習力很重要的一點,孩子的成績和學習有關,學習的效率和專注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李玫瑾:不用等他長大,看眼神就行
    學習成績好自然學歷就高,以後就業的門檻就高,就能輕而易舉地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中國的家長都渴望孩子成才,所以學習是他們非常注重的一件事。為了孩子上最好的小學跟十多年沒聯繫過的老同學敘舊;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能提高不怕辛苦地數次轉學;為了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直接全款買了學區房。
  • 到底要不要阻止孩子看電視?耶魯大學的研究,值得家長一看
    很多家長只能看到表面問題,而沒有看到更遠處在哪裡,今天我就帶父母看看孩子專注力差的原因。 那麼我們到底要不要阻止孩子看電視呢?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值得父母一看。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家長別糊塗
    孩子不愛學習,父母做再多投資也是白費力氣堂姐家只有一個兒子,夫妻倆為要這個孩子吃了很多苦,所以在教育上對孩子期望很大。孩子出生後,堂姐給他報早教班、啟智班、興趣班,甚至為了孩子乾脆辭職全職帶娃,為的就是幫孩子把關好每一步。孩子從小學到初中,上的都是學費高昂的私立學校。
  • 中國家長在耶魯大學種地:荒地長滿韭菜香菜
    據中新網報導,美國耶魯大學北部一處原本雜草叢生的荒地,在過去十年間逐漸成了長滿「異域香草和蔬菜」的園地。而這一變化源於來自中國家長們的辛勤耕耘。  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人來常春藤學校學習和發展,他們的父母跟隨他們來到耶魯,照顧孫輩,閒暇時,將中國傳統的農業和作物帶到了耶魯校園,在這片荒地上種上了韭菜、西紅柿和香菜等中式蔬菜。  「種地」很快讓這些中國父母成了朋友,填充了他們在異國他鄉的閒暇時間。在學校社區內開墾菜園,這一舉動不僅得到校方的支持,也獲得了美國網友的稱讚。耶魯校方還為他們提供化肥。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家長別糊塗
    很多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很多,也很關心孩子的學習,結果孩子還是學的一團糟。孩子不愛學習,父母做再多投資也是白費力氣堂姐家只有一個兒子,夫妻倆為要這個孩子吃了很多苦,所以在教育上對孩子期望很大。孩子出生後,堂姐給他報早教班、啟智班、興趣班,甚至為了孩子乾脆辭職全職帶娃,為的就是幫孩子把關好每一步。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看眼神就知道,和智商無關
    孩子的成績永遠是父母最不釋懷的難題。孩子上小學後,父母的心與他們的成績密切相關;雖然有些父母知道成績也許沒那麼重要,但卻不能放鬆希望孩子讀好書的那種心情。所以,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成為家長圈最受歡迎的話題之一。
  • 科學研究:爸爸帶大的孩子更聰明,媽媽要學會放手
    在我們周圍,許多家庭中,媽媽往往負責帶娃,爸爸則經常缺席,所以有個名字叫喪偶是式育兒,爸爸雖然在,但跟不在也沒什麼兩樣。其實真的應該改變這種做法,因為根據科學研究: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美國耶魯大學一項調查研究表明:由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高,在學校裡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在社會上也會更加成功。這項調查研究持續了12年,從嬰兒到十幾歲的孩子,對各年齡段進行跟蹤調查後得出的結果。實踐證明,在日常生活小事上,孩子往往依賴媽媽,但是在人生關鍵時期、重大問題上則更依賴爸爸。
  •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巨大
    自從電子產品出現之後,很多家長發現不管怎麼哄都不聽話的孩子,只要把手機遞過去、電視打開,孩子立刻就安靜了,自此「電視帶娃」成為新型育兒方式。所以總是能看到很多還不到3歲的孩子,趴在沙發上、躺在床上看動畫片,玩手機。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看眼神就能辨識一二,你娃是哪種?
    孩子小時候的表現其實很大程度上暗示了孩子將來的發展,特別是在孩子的學習方面。為了孩子的學習,父母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但最終的效果大多都不盡如人意。實際上,孩子到底適不適合學習,從孩子小時候的生活細節就能看得出來。孩子要是有這些特點,根本就不是學習的料。
  • 耶魯大學潛力自查表:孩子潛能在哪裡?別埋沒了孩子的天賦
    在娃還小的時候,如果寶媽寶爸知道孩子擅長什麼、興趣愛好是什麼,對大人和小孩來說,是件非常幸運的事。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來自耶魯大學給家長做的孩子潛力自測表。通過這份自測表,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孩子的潛能在什麼地方,往哪個方向培養孩子。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眼神就能看出來,不用等10年後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眼神就能看出來王女士在為兒子的小升初而到處奔波,就是想要自己的兒子能上最好的小學,不在起跑線上就輸給別人。王女士聽說如果兒子通過入學考試就能進那所最好的小學,所以王女士在那個假期就開始督促兒子準備入學考試,王女士每次都得哄著兒子看書,可是兒子一讀書眼睛就開始流淚,好像對他來說讀書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不用等十年後再看,從眼神就能看出來了。
  • 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主要看是這三方面,不是看學習成績
    文|文兒現在的家長普遍看重孩子的學習,為了孩子考出好成績,不計代價地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學習班,恨不得讓孩子一天不休息,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當然,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很能理解父母的做法,誰不希望孩子有更多學習資源,一開始贏在起跑線上,未來考出一個好成績,上一個好大學,有一個光鮮的學歷步入社會?但是,說一句不太好聽的話,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學習的料。
  • 最佳帶娃人選竟然不是親媽?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根據調查顯示:在一孩家庭中,59.68%都是由老人帶娃;25.81%的家庭都是由媽媽帶娃。糖媽生娃之前總聽大家說「生娃容易,養娃難」,寶寶出生後需要家長的悉心照顧。對於多數的家庭來說,媽媽是照顧寶寶的最佳人選。一來是因為小寶寶離不開媽媽的母乳,二來是男性的經濟收入較高。
  • 爸爸帶娃智商會更高嗎?耶魯大學:是的,還有有這幾大好處
    也許這就是爸爸帶娃和媽媽帶娃之間的區別吧!美國耶魯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從孩子的嬰兒階段一直到成年,持續長達12年的跟蹤調查。爸爸往往更喜歡和孩子一起冒險,教育孩子獨立、果斷。很多時候都是在與孩子遊戲中潛移默化的教育孩子,這樣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