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廣州南站板塊的 「懸浮體驗館」著實紅了一把。據統計,周末兩天時間,這個「浮」在空中的「盒子」接待人數達萬人次。隨著體驗館的亮相,萬科在廣佛打造的首座天空之城也掀開了神秘面紗。眾所周知,天空之城是萬科打造的TOD頂級IP。當億級流量擔當廣州南站遇上了天空之城,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廣佛全域同城時代——南站導流升級 引領廣佛高質量融合發展
今年,廣佛向高質量融合邁開了一大步。今年8月,廣州、佛山兩市攜手編制《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建設總體規劃》(以下簡稱廣佛融合總體規劃)提出合力建設包括「1個先導區和4個片區」的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推動兩市在各個領域實現全面互聯和深度融合,逐步實現廣佛全域同城化。其中,「1」指的就是「廣州南站-佛山三龍灣-廣州荔灣海龍」這一先導區。
在這個先導區內,廣州南站將發揮重要的引擎作用。目前,廣州南站是全國流量第一的交通樞紐站,去年到發旅客量近2億人次。如何將巨量人流轉換為區域發展的動能?為此,廣佛融合總體規劃指出,將轉變廣州南站單一的樞紐功能,由單一的交通流集散樞紐轉向人才流、信息流、資本流、創新流的綜合集成樞紐城區。通過南站發揮連結港澳、輻射內地的雙向開放優勢,整個先導區將共建廣佛科技城、文化新紐帶和雙向開放的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新極核,從而奠定廣佛極點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引擎地位。這一定位,讓南站片區站在了一個全新的發展平臺之上。
三龍灣南海片區提速——多條交通接駁南站、廣鋼廣佛融合再升級
三龍灣南海片區處於荔灣、番禺、禪城、南海、順德多區交界處,是廣佛交界的幾何中心。在以廣州南站為核心的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先導區的推進過程中,三龍灣南海片區與廣州的交通銜接被擺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目前,三龍灣南海片區已有海怡大橋與南站銜接;南海、番禺兩區開建的第二座「牽手橋」番海大橋也順利完成了封頂,預計將於今年年底通車。另外,連接廣州廣鋼新城、佛山三龍灣南海片區的玉蘭路-港口路過江通道工程也進入到了招投標程序,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從廣鋼新城銀沙路可快速接駁到三龍灣港口路。
廣佛交通一張網,更體現在軌道交通的銜接上。根據規劃,三龍灣南海片區共有4條在建和近期啟動的軌道交通,分別是南海新交通試驗段、佛山地鐵2號線、佛山地鐵4號線和佛山地鐵11號線,再加上規劃中的佛山地鐵7號線、佛山地鐵10號線、廣佛江珠城際3條軌道交通,該片區將實現10分鐘對接廣州南站、20分鐘直達廣佛核心、60分鐘直達灣區城市。其中,進展最快的是南海新交通和佛山地鐵2號線,前者預計今年年底將開通,起點是千燈湖蟲雷崗站,終點設在林嶽西站,途徑三山新城北等6個站點。最新消息,南海新交通未來將東延至廣州南站,目前東延工程的研究規劃方案已對外招標採購。
通過交通賦能,促成產業升級。三龍灣南海片區已布局40多個產業重點項目。季華實驗室、三山科創中心、國際創智園、粵港澳科技展示交流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電競文創產業中心等各類創新創業資源加速向三龍灣南海片區集聚,為廣佛的高端高質高新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天空之城驚豔亮相——65萬㎡微縮城市塑造廣佛理想家園
重要的區域定位、密集的交通網絡、快速成長中的戰略型新興產業,三龍灣南海片區的發展被寄予厚望。在這片廣佛融合的核心區域裡,萬科攜天空之城而來,通過TOD開發模式,實現集約化利用土地,實現交通、產業、生態的充分整合,從而優化城市格局,塑造城市之芯,為廣佛融合發展賦能。
萬科天空之城選址在三龍灣南海片區文翰湖科創小鎮。該小鎮佔地面積約5平方公裡,首批省級實驗室季華實驗室落地於此,未來將聚集5000名科研工作者。萬科天空之城,就位於季華實驗室的隔壁,一條連廊聯通了天空之城和季華實驗室。天空之城的另一側就是文翰湖公園,該公園總面積規劃總面積達到1000畝,煙波浩渺、鳥語花香。作為TOD項目,軌道交通是其天然的優勢。天空之城在南海新交通三山新城北站(在建)側,項目一條連廊可直通三山新城北站,通過該站點可聯通廣州南站、南海千燈湖,真正實現廣佛暢通,同時,還可與佛山2號線(在建)接駁,在南站,又可換乘廣州地鐵2號線與7號線。
天空之城打造站城人一體化的生活工作空間,其建築面積高達65萬㎡集商業、辦公、教育、醫療、居住、生態於一體,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微縮城市」,下個樓,就能享受到活力商業、港式教育、港式醫療;上個樓就能享受家庭生活、舒適辦公;走出小區,可以到文翰湖跑步,去高鐵公園放風箏。目前,佛山萬科天空之城首批推出11層低密小洋房,1梯2戶,低密度空間,可享受恣意人生。
億級人流的廣州南站,遇到了建築面積65萬㎡的微縮城市,廣佛人居新格局由此翻開新篇章。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陳鈺鳳 通訊員:鄭誠圖片由通訊員提供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