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進入>>>2011年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考試輔導信息匯總專題
點擊進入>>>英語四六級頻道
大學英語四級寫作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英語寫作是體現英語運用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各類英語考試的必考題型之一。但是從歷年考試的情況來看,寫作作為主觀題型一直是考生的薄弱環節。
為了提高大學生英語寫作水平,從1997 年6 月起,四、六級考試採用"作文最低分制"來計算成績。按規定,考生寫作成績若為0 分,無論其總分是否高於60 分,均按不及格處理;若成績高於0 分,低於6分,計算成績時,需從總分中減去6 分,再加上實得作文分,也就是說,要從總分中減去實得作文分與6分之間的差額部分。
舉例來說:若前邊85 總分得分65 分,但是作文得分為0 分,那麼最後成績評為不合格;若前邊85總分得分59 分,作文得分為5 分,那麼最後成績不是64 分,而是59 + 5 - 6 = 58 分。
這一評分原則體現了國家對提高大學英語水平的高度重視,也反映了英語教學正在向重視培養語言應用能力的方向發展。因此寫好一篇文章對參加四級考試的學生來說可謂至關重要,不容忽視。縱觀歷次四級考試作文閱卷的情況,普遍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考生作文拿不到高分的關鍵所在。
第一,英語底子太薄。主要表現為對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及對基本詞彙記憶不清。它包括定冠詞和不定冠詞的濫用,主謂不一致,單複數搞不清楚(例如:a people 等) ,時態和語態混亂及詞語的各種形式掌握不牢。許多考生的寫作仍停留在句子水平上,還沒有上升到語篇,因此寫出的文章不流暢很生硬,雖篇幅很長,字跡也很工整,但是讀完之後只覺得思路紊亂,支離破碎,沒有一個完整的句子,只能得兩三分。還有一些學生,中學所學的語言基礎知識在大學裡沒能夠得到鞏固。
第二,詞彙量太小,且對已學詞彙記憶不清。比如1999 年1 月的作文,題目是"Don't Hesitate to say No",大部分學生能夠領會題意並能按給出的漢語提綱作文,但有的學生連Hesitate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更不用說在此基礎上再作發揮了。另外有的學生雖然對題目及要求非常清楚,但是因為自己所掌握的詞彙所限,無法用一些合適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於是只有繞著題目翻來覆去亂說一氣,再加上這次出的作文提綱就象一道繞口令:
1.別人請求幫助時,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會說"不";
2.為什麼有些人在該說"有"的時候不說"不";
3.該說"不"時不說"不"的壞處。所以在看過一個又一個的"No"再加幾個"Yes"之後,閱卷考師也給搞得雲裡霧裡,頭腦發脹,最後也只得酌情給個兩三分罷了。還有的一寫到紙上就是錯別字滿篇,有些詞彙的用法也走了樣。其中最典型的是將for example 寫成example for ,for instance 寫成for a instance ,illegal 寫成unlegal ,而such as ,in spite of 等許多短語則是亂用一氣。詞彙的有限導致許多學生有口難言,欲說不能,對他們來說,用英語作文實在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
第三,母語幹擾的痕跡非常明顯。例如,1998年1 月的作文題目為"Harmfulness of Fake Commodities"。有一位考生要表達"別人賺錢有人眼紅"這樣的意思,他不會使用"envy"或"envious"等詞語,而是直接把眼紅翻成了"red eyes",使人感到費解。另一位考生想要講述自己買了一雙假冒皮鞋不久鞋上開了一個洞這樣的意思,就寫出了"There was a cave in the shoe"這樣的句子。這些雖然都是極端的例子,但也反映了母語幹擾的一個方面。
第四,缺乏思想,深度不夠。很多學生雖然已是大二,甚至是大三大四,但是他們在作文當中所表現出的智力水平與閱歷似乎只相當於一個初高中生。寫出的文章著眼點低,視野狹窄。作文著眼於同學之間的關係,反映同學之間的幫助,這並不為過,但是這種幫忙不能僅僅限於在考試當中的幫忙,而且對這種幫忙都是一句話"Don't hesitate to say'No'"。與在校考生比較起來,社會考生應多一些社會閱歷,也多了一些見解,但是舉出來的例子也是範圍太窄,大多是講老闆或領導讓幹的事只能答"Yes"而不能回答"No"。其實可舉的例子很多,關鍵是要抓住實質,有思想,有深度。
第五,缺乏應試技巧。主要表現為有些學生在篇首或篇尾有喊口號傾向(如Dear Friends, let's not hesitate to say"No"),或畫蛇添足,本來文章該結束了,卻偏要羅羅嗦嗦再來兩句多餘的話;另外一些學生字數把握不準,不是寫得太短就是寫得太長,即使內容好,卻得不到應得的分數;還有一些學生的筆跡(尤其是用純藍墨水綱筆和出水太淺的原子筆寫的),讓閱卷老師難以看清楚。
以上是四級英語考試中常見的幾個問題,更是我們平時英語作文當中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要寫好一篇英語文章,關鍵要在平時下功夫,打好牢固的基礎,同時注意寫作技巧。
寫作的技巧很大程度上不能從分析考試題目本身來得出,需要通過對大量英文文章的學習和總結得來,即功夫在題外。筆者在英語寫作中有幾點心得。
一、要善於模仿
對大多數學習英語的學生來說,英語的詞彙量、句式的積累還極其有限,遠不能達到用英文流暢表達、揮灑自如的境地。在這一階段進行創作是不合時宜的,如果非要創造,只能寫出"long time no see"這樣的文字來。因此,模仿是這一階段的必要手段。
談到模仿,一些學生的辦法就是背一堆範文,然後再到考場上進行一個"剪切"、"粘貼"的工作,效果可想而知。這不是真正意義的模仿,充其量算是默寫課文。如何模仿呢?
首先,模仿的目標要明確。模仿的重點永遠在一定的句式結構上,而非個別的詞彙。道理很簡單:一個詞,隨著文章內容的變換,可能就不能用了;而句式結構是放置四海而皆準的,適用的範圍廣,學來對寫作的幫助也就明顯。
其次,模仿的材料要地道。像新概念英語這樣的教材就提供了很多原汁原味的英語表達法。盲目選擇文章學習,記一些不中不洋的句子,只能是以訛傳訛,浪費時間。
最後,模仿要體現在實際動筆上。比如說,新概念第三冊有一個句式:"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表示某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如果將其用在大學英語考試我們對解釋為什麼自行車在中國如此流行時,就可以表達為:"The bicycle is very popular in Chi2na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然而,很多同學經常背了這些句式不用,一談到原因仍然是"because",等等。
二、要靈活變通
在批改英語作文的過程中,經常能發現一些將中文生硬地翻譯成英文的表達法。由於中英文之間的差異和詞彙量、表達法積累的不足,出現難於表達的情況是十分正常的,關鍵問題在於如何處理。有一句話叫做"立志如山,行道如水",套用在這個問題上就很合適。寫作遇到問題時要靈活,能像流水一樣變通解決問題。
有個翻譯界的故事說:在某大型國際會議的招待會上,一道菜是用雞蛋做的。與會的客人問翻譯:"What is it made of ?"本來是非常簡單的一個問題,結果翻譯太緊張,忘了"egg"這個詞,但是他急中生智,回答:"It is made of Miss Hen'son. "這就是一個靈活變通的範例。繞道表達,是寫作中應該常常運用的一種方法。
三、要細心觀察
要寫好英語作文,還要帶著敏銳的目光細心地觀察,注意英語中一些表達上的習慣。
比如,在正式文體的寫作中,很少用"it isn't"這樣的縮略形式,而往往是一板一眼地寫作"it is not"。同理,在正式文體中的日期一般不縮寫,阿拉伯數字一般會用英文表達(特別長的數字除外)。
再比如,在新概念第三冊所有的課文中,凡是文章的段首句出現轉折時,轉折詞However都放在句子結構中的第二部分,以插入語的形式出現。分析原因,是因為段落一開始就用轉折詞,會顯得較生硬、突兀。
最後,許多同學在寫作文時,習慣於把"since""because""for"這樣的詞放在句首引導原因狀語從句。事實上,在我們見到的英語報刊雜誌文章中,這樣的從句一般都是放在主句之後的。另外",and"也常常被誤放在一句話的開頭,表示兩個句子之間的並列或遞進關係。其實,經常留心地道的英語文章能發現,如果是並列關係,完全可以不用連詞;如果是遞進關係,用"furthermore""what is more"更為普遍。
四、要心有全局
英文寫作十分強調形式上的嚴謹性,特別是全局的絲絲入扣。如果寫作時結構意識良好,應試寫作就簡化成為一個填空的過程了。框架萬變不離其宗,適當地填加觀點、素材,文章就自然而然地立起來了。
掌握了這些英文寫作中的練習技巧,會使提高英文寫作水平的努力有更大的收益。
(責任編輯:郭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