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發起了猝不及防的「閃電戰」!這次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工作蒙上厚厚的「陰霾」......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下,在各級政府的嚴格落實中,在這場與疫情、與生命、與時間賽跑的「戰場」上,我們有幸成為武漢雷神山醫院萬千建設者中的一分子,這將是我們一生的榮幸!同時,我們爭分奪秒,24小時輪班鏖戰,10天10夜高標準高質量圓滿完成武漢雷神山醫院醫氧氣體管道焊接任務,沒有辜負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和十六化建公司領導的囑託,這將是我們一生的驕傲!
因為使命,所以堅定逆行;因為責任,所以義無反顧。
踐行初心使命,在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含義。在危難時刻,在危急關頭,挺身「國家使命」,義無反顧衝鋒在前、擔當大義,中國化學勇士用實際行動作出響亮的回答!
兵貴神速,無懼逆行,集結!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2月2日,當十六化建接到雷神山醫院建設指揮部和央企兄弟單位緊急求助後,火速集結三批政治堅定、技術精湛、作風優良的管道焊工突擊隊,派往武漢馳援雷神山建設。十六化建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諾言。面臨無法確定的疫情,一紙請戰書,滿滿的紅手印,生死線上方顯你的深情……「我們自願為抗擊疫情、支援武漢、守護湖北做出應有的貢獻!」十六化建勇士們請戰的聲音至今還聲聲在耳。
面對疫情,挺身而出,是57名突擊隊員的決定,可是在他們的身後卻是57個家庭的牽掛。
當我們包的專車於凌晨抵達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時,作為突擊隊的「管家」,張丙新手裡的電話就沒有消停過。連夜四處奔走辦好各項手續,確保參建職工的衣食住行,保證防護到位,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正忙得腳不沾地的時候,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丙新,你的微信步數怎麼突然變成幾萬步了?」「媽,我在家跑步呢……」為了不讓年邁的父母擔心,他沒有告訴老人到武漢的決定,「瞞」也是一份愛。因為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更是一名黨員,他向黨旗宣過誓,現在就是兌現承諾的時候,怎能退縮!
我們同事徐景的女兒正在讀初中,他這次毅然投身雷神山醫院建設,給女兒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徐景妻子受他影響也報名參加了公司的志願者服務隊,經常要去值班,留下女兒一個人在家學習。因為擔心,女兒每天都會給他打電話,反覆叮囑他注意身體,按時換口罩。徐景說,雖然很累,但來自「小棉襖」的暖心提醒讓他充滿了力量,女兒也好像突然長大了,懂事了不少。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這,是一場建設大會戰,更是一場疫情阻擊戰、家園保衛戰!舍小家保大家,因為心中有大愛,所以我們義無反顧,我們相信「小別離」必將換來「大團圓」!
阻擊疫情,刻不容緩,挺住!
勇者逆行,因心懷大義。一聲聲鏗鏘有力的錚錚誓言,一個個突擊隊員奮戰身影……收穫了無數人的由衷點讚。但對於57名突擊隊員人來說,最大的願望就是「儘早把醫院建好,讓病人快點住進來」「為了更多人更好地享受親情」。
這裡被外界稱為「宇宙最拼工地」,進度不是以天計,而是以分鐘計。近萬人的工地,各工種之間都在爭分奪秒地穿插作業,公司突擊隊長於智忠要同時指揮協調好現場3個區域的施工,談何容易!面對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要求嚴的施工現場,他一刻不停地奔走在地面、樓頂和各施工區域指導協調,嗓子喊啞了,衣服鞋子被雨淋溼了,他的腳步卻不敢絲毫放慢。
「誰說年齡大就不能奮戰在一線了?」在50多歲的葉菲眼裡,年齡大代表著經驗豐富,他用多年實踐磨練出的精湛技術,在施工過程的重要環節中破解難題,持續發力。
突擊隊員王偉在切割管道時,手指被蹦出的砂輪片割傷,鮮血直流。他簡單包紮傷口後迅速回歸到緊張的工作中。有人催他去工地醫療站處理一下,他說:「能提前1分鐘交工,就能提前1分鐘救治一個病人。」樸實的話語卻讓人動容。現場成為了戰場,共產黨員在攻堅,突擊隊員在衝鋒……譜寫出一曲與疫情爭分奪秒的生命讚歌!
2月8日,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元宵節」,這個元宵節註定不平凡。為確保氧氣管線如期進行全面調試,突擊隊員們通宵達旦奮戰在施工現場,送來的盒飯已經涼透了也沒顧得上吃。累了,就隨地而坐;困了,就和衣而臥。統一指揮、密切配合、一鼓作氣,終於搶通了A12感染病區的全部氧氣管線。
急難險重,戰必能勝,衝鋒!
打贏這場極限競速的硬仗需要「硬核」隊伍。10多天裡,突擊隊員日均工作18小時,連軸作戰也從不抱怨,在短暫的休息後,立馬精神百倍地投入下一場戰鬥。
在寒冷的冬天和無情疫情面前,57名突擊隊員用「大義」點燃戰鬥激情,照亮通往勝利的道路。有一天晚上,雷神山黃家湖畔寒風刺骨,天空不時飄起小雨,最低氣溫只有3℃。由於出發匆忙,突擊隊沒有準備充足的雨具,加上作業面在屋頂,風大雨大,地面溼滑,一次性雨衣根本無法遮風擋雨,然而所有人都果斷爬上屋頂,冒雨施工。直到深夜,已連續工作16個小時的突擊隊員們終於準備乘車返回駐地。
此時「滴滴滴」的聲音響起,雷神山醫療氣體工作微信群裡響起了求援信息:「我們現在急需一支突擊隊,搶通南區外圍新增醫療氣體3條管線的鋪設。」突擊隊長於智忠看到消息後,當機立斷回復了5個字:「十六化建上」。隨後立即對車上的突擊隊員們說:「緊急任務,需要同志們接著再戰,辛苦了。」
沒有動員沒有號召,一個個突擊隊員迅速下車,有的搬氬氣,有的搬焊機,有的聯繫電工接電源,有的組裝管線……大家打起精神又投入到了激烈的戰鬥中。
在連續奮戰24小時,克服醫療管線拼裝難、放樣難、焊接難等難題,以及時間緊任務重、現場作業環境差、專業設備少等諸多施工難點,突擊隊員們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打通了雷神山醫院南北隔離病區的「生命線」,受到了總包和參建單位的高度讚譽。在大家驚嘆建設速度的背後,是57名突擊隊員同舟共濟的凝聚力,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氣神。
這是一場與疫情賽跑的時速挑戰,這是一次向病毒出擊的生命保衛戰。在雷神山的戰鬥故事裡,在熱火朝天的工地上,有一種身影,叫做逆行出徵;有一種感動,叫做有召必回;有一種力量,叫做眾志成城。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眾志成城的中國力量,感受到了守望相助的溫暖,更看到了戰「疫」必勝的信念。
以擔當詮釋使命,以行動淬鍊初心。十六化建秉承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特別敢擔當」的鐵軍精神,在「大疫」面前書寫「大義」,57名突擊隊員用責任和擔當作筆,以熱血和激情為墨,書寫著哪裡有需要就在哪裡頂上去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