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熱議:《大分流重探》帶給我們哪些啟發與認知?

2021-02-08 格致出版社
按 | 2020年8月上海書展開幕前夕,《大分流重探:歐洲、印度與全球經濟強權的興起》終於付梓與眾人見面,在此之前,學界已有不少同仁對其開展熱議,並在豆瓣上標記了「想讀」。該書宣稱,其顛覆了加州學派的大分流敘事,以堅定的定量數據給出解釋。有議論道,這對於一本嚴謹的學術著作來說會不會過於「浮誇」?但通過閱讀,讀者是信服的,學界是認可的。臺灣清華大學經濟系榮休教授、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員特聘教授賴建誠為本書中文版做了推薦序,通過這篇精彩的序言,可以讓我們一窺《大分流重探》所傳遞的理論價值和突破性的學術意義。


大分流這個議題,在學界熱論將近20年,還在糾纏不清,我對此事的態度一直是冷眼旁觀。人類和黑猩猩的DNA差異不到2%,人猩對比更證實一句老話:差之毫厘,繆以千裡。拿張飛和嶽飛對比,能得出什麼啟發?還有人用長三角部分城鎮的零星數據,對比倫敦的生活水平,得出結論說17—18世紀的中國,發展水平不低於英國。

這類手法基本上是用極端證據,得到以偏概全的結論。若我用各國最窮(或最富)人口的0.01%來對比,得出各國經濟水平的排序,這種結論能信麼?也有人以中國和歐洲為單位,互比發展階段與成熟度。這兩個對比的單位未免太大,單是波蘭與荷蘭就很難相比,猶如雲貴與東北難以並論。

本書是作者博士論文的修訂版,當時他在牛津大學,接受著名經濟史者羅伯特·艾倫(Robert Allen)指導。作者原先協助艾倫建立長期資料庫,他延伸出印度的數據,對比印歐糧食市場的長期整合趨勢。雖然此書名為「大分流重探」,但書中對大分流的爭辯,並未預設明顯立場或評論。這是我欣賞的手法:讓數據說話,觀棋不語。作者的分析手法,是先解說印歐的自然地理條件差異、政治架構的歧異、行政效能的高低,然後呈現印歐諸多城市間,糧食市場整合趨勢的迥異型態。

他的目的不在對比歐高印低,而是以堅實的數據,呈現市場整合的跌宕歷程。這種態度與手法,是大分流論者應學習的:十分證據說七分話,一步一腳印,不操弄理論與術語。山川異域,各有苦難要克服。表面性地對比哪國在哪時期,曾比某國某地好,基本上都是空話。有用的分析,是找個好樣本,建立各項長期資料庫,呈現史實的DNA,判斷哪些段落有過哪些結構問題。長時段的史實最雄辯,表層的對比總是淺。希望此書會成為大分流論述的分叉點。

賴建誠

臺灣清華大學經濟系榮休教授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特邀教授

2020年7月

Jan de Vries,美國經濟史學會前會長:彭慕蘭《大分流》的核心論斷是:歐亞大陸的主要經濟體,在1800年之前,經濟表現大體接近。如果該論斷成立,那麼小麥、稻米等基本商品市場的價格行為,也應該顯示出類似的市場整合水平。施圖德於是利用歐洲和印度的市場價格,來檢驗這一命題。運用經濟學家的統計技術,施圖德得出了清晰有力的結論:直到19世紀中葉以前,以任何指標度量,印度糧食市場都顯示出很低的整合水平。因而,歐洲與印度之間大分流的時間,「至少要追溯到17世紀或更早」。將宏大的歷史論斷轉化為可檢驗的命題,然後收集所需證據,運用相關統計方法進行合理檢驗——《大分流重探》是做到這一切的典範。施圖德這本書是重大的貢獻,應該引起歷史學家的重視。▌ Cormac Ó Gráda, 美國經濟史學會前會長:東西方經濟體之間的大分流發生於何時?這是現代經濟史中的大問題。羅曼·施圖德建立了一個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理論框架,結合最新數據和前沿分析,巧妙而讓人信服地證明:在工業革命之前很久,西方世界商品市場的整合,就已經孵育出了高於東方的經濟增長率和生活水平。▌ Barry Eichengreen,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施圖德提醒我們,加州學派考察的中國並不能代表亞洲。他的分析發現,在18世紀和19世紀,印度各地的糧價差異要大於歐洲。而地理特徵是造成這種差異的重要因素,因為水運成本只是陸運成本的十分之一,而歐洲有便利貨運的可通航河流和天然港口。鐵路的修建的確促進了印度各地的市場整合,但那要等到19世紀中葉才會發生。施圖德對數據的處理十分細緻,也運用了合適的計量方法,他的結論完全令人信服。而他對歐洲和印度的兩個內陸山地地區(瑞士和普納)的對比分析,再次顯示出了歐洲的優勢,表明地理因素雖然重要,但也並非唯一的決定因素。《大分流重探》聚焦於市場整合與貿易成本,將國際經濟不平等的起源之爭,導向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羅曼·施圖德論述老練,統計分析嚴密,得出的結論讓人信服。這是無可爭議的大作。▌ Gregory Clark,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亞當·斯密的核心論點是,經濟增長產生於有效率的市場。這本新銳著作復興了斯密的傳統,指出有效市場創造了增長,但有效市場僅局限於前工業時代的歐洲。這本書是重要的貢獻,幫助我們理解工業革命為什麼出現在西方。《大分流重探》的論述始於亞當·斯密的一個直觀洞察:市場整合促進了經濟增長。基於這個洞察,施圖德比較了1600—1900年之間歐洲和印度的市場整合。施圖德有力地指出:體積大、價值低的商品價格,在不同地區之間的趨同,能夠反映市場的整合水平。施圖德研究的是糧食市場,他運用一系列統計技術,考查了市場之間的價格聯動,以及當衝擊發生時,不同市場間的價格比率回歸至長期水平的速度。全書證據確鑿地表明:早在工業革命開始之前很久,印度的市場整合水平就落後於歐洲。現代經濟增長為什麼發端於西方?施圖德的《大分流重探》是對解答這個歷史之謎的一個重大貢獻。基于堅實的經驗證據和嚴謹的統計技術,施圖德有力地證明:更有效率、更加整合的商品市場,是歐洲領先的原因。本作毫無疑問將會對大分流之爭產生持續影響。任何對這一爭論感興趣的人,《大分流重探》都值得一讀。這本書文筆優美,條理清楚,是進入市場整合文獻,以及從大分流角度探討歐洲和印度經濟史的文獻的窗口。▌ Bishnupriya Gupta,華威大學:施圖德的研究對象,是亞洲兩大經濟體中的印度,試圖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歐洲和印度之間的大分流,能夠從市場整合中找到起源嗎?基於這兩個地區糧價的全新數據集,以兩個市場間的距離作為解釋因子,施圖德對不同市場之間價格的相關性進行了統計檢驗。這樣的經驗分析表明:早在17世紀,歐洲就有了更大面積整合的區域性市場;而印度各地的市場一直是相互割裂的,價格之間的相關性,也僅僅局限在短距離的市場之間,這一狀況一直延續到19世紀晚期鐵路時代的到來。這本書是對大分流和市場整合文獻的重要貢獻,也是第一本將印度納入大分流之爭的學術研究。加州學派認為歐亞之間的大分流發生得相對較晚,且是由生態和地理上的偶然因素造成的。但最近一些學者,利用印度次大陸的數據,挑戰了這種觀點。施圖德的《大分流重探》是其中的代表作。施圖德對歐洲與印度的糧食價格,包括印歐內部各地糧價的相對趨同,進行了定量分析,據此比較了歐洲和印度的市場整合水平。施圖德的分析證明,瑞士與歐洲糧食市場的整合度,分別要高於西高止山脈地區與整個印度次大陸的整合度,因而瑞士享有越來越大的經濟繁榮,而西高止山脈地區「市場的特點是規模小且相互隔絕,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中葉」。


《大分流重探:歐洲、印度與全球經濟強權的興起》


▌以堅實的定量數據,顛覆加州學派的大分流敘事

▌運用計量史學方法,還原300年歐亞經濟演進史


— 果如加州學派所說,19世紀之前,亞洲與歐洲發展不分伯仲嗎?

— 歐洲興起的「大爆炸」假說,能夠得到定量證據支持嗎?

— 市場力量何時取代地理環境,成為塑造人類經濟活動的核心因素?

— 民族國家及其疆界,對貿易和經濟發展有多重要?


基於豐富的微觀歷史數據,講述大分流的宏大故事,本書是經濟史「用數據說話」的典範。與學術界的流行看法不同,本書認為,歐洲興起成為世界經濟的領導者,並非源於工業革命,更不能用煤炭和殖民來解釋。運用17—20世紀的最新歷史數據,作者令人信服地證明:大分流應該追溯到17世紀之前甚至更早。工業革命給歐洲帶來了影響深遠的結構變遷,確立了歐洲的世界霸權,但早在工業革命之前,歐洲已經具備明顯的優越特徵:更強大的交通系統,更大的貿易流,規模更大、運轉更好的一體化市場,更高的生產率,以及更高的生活水平。本書主要對比的是歐洲與印度,但結論和研究方法具有普適性,也適用於其他地區。

作者簡介:羅曼·施圖德 曾先後供職於學術機構和私營企業,現為瑞銀集團瑞士政府事務部主管。曾任牛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倫敦經濟學院講師。博士論文獲2009年度美國經濟史學會「格申克龍獎」,這是授予國際經濟史年度最佳論文的獎項。曾任蘇黎世大學瑞銀社會經濟學研究中心營運長。






相關焦點

  • 近年來的商業變化,帶給我們普通人哪些啟發?
    昨晚死活睡不著,爬起來打開電腦,一瓶牛欄山,一盤花生米,寫了一點心得:近年來的商業變化,帶給我們普通人哪些啟發?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今天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變化莫測,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行業,都必須對社會發展有個大概的了解。
  • 探界者的優劣勢有哪些?14450公裡後,車主詳細說了一些感受!
    探界者的優劣勢有哪些?14450公裡後,車主詳細說了一些感受!【最滿意】首先要數的肯定是他的外觀了,外觀是打動我最主要的原因,整個車子紅黑搭配造型,非常炫酷。【最不滿意】新車內的氣味有點重,剛提車兩個多月的時候,基本上天天都開窗,除了下雨天,但是氣味還沒有消一點,還是和新車一樣,還有就是啟停功能,感覺有點麻煩,不是很喜歡這個功能。
  • 從德國的10歲分流制度,我們能學到什麼?
    一個馬上要參加高考了,因為壓力大,不想讓家人知道,因一直關注我們的內容,就想到了我。一個讀了一年大專,處於實習期,雖給自己規劃了大體方向,但找不到路徑與方法,對未來充滿了迷茫與無助,恰好看到了我們的文章,想到來諮詢。收到他們消息時,我內心是震撼的。
  • 探界者的優缺點有哪些?14550公裡後,車主掏心窩說了用車感受!
    探界者的優缺點有哪些?14550公裡後,車主掏心窩說了用車感受!【最滿意】最滿意的是外觀和空間了,自己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了,以前那輛卡羅拉已經完全不能滿足我家庭用車的需求了,所以換車就早就是我們家的首要問題了,空間首先必須要大,才能讓我排在我考慮的車型裡面,而且我個人在動力速度和外觀顏值方面也有所要求,而我經過今挑細選選擇了探界者這款車,第一眼看到探界者真的被它的外觀給吸引住了
  • 別克昂科威與雪佛蘭探界者怎麼選擇?修車師傅:開3萬公裡差距大
    現實中也確實如此,別克英朗在大優惠力度扶持下,銷量也是大增,回到了銷量前5的行列。最近,美系車可謂是「大行其道」,各種優惠讓人難以拒絕,幾萬的降價讓不少車友為之心動,別克昂科威與雪佛蘭探界者也不例外,15萬左右就能入手一輛中型SUV,性價比確實高。那麼,兩款車該怎麼選擇呢?
  • 春秋大義帶給我的啟發
    春秋大義帶給我的啟發張珂隨孔陽先生學儒12年孔陽國學工作室執行長博洛尼亞大學法學碩士本文為張珂學友在孔陽國學堂活動「春秋大義與中國人精神討論會」上的分享稿。全文共3487字,預計閱讀時間為6分鐘。我聽過很多遍儒家講的春秋大義,第一次聽的時候很震撼,我是個文科生,對歷史知識掌握得還不錯,可第一次聽到春秋大義時,給我帶來的第一個啟發就是:原來歷史也是關於生命的學問。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歷史也可以是一種生命的教育,可以和人發生深切的連接,使一個不耿直的人變得耿直、正直。這對我來說是個顛覆性的狀態,這是春秋大義帶給我的。
  • 我為探界者代言,探界者DAY第二季我來了
    之所以選擇探界者這款車,主要是看上了雪佛蘭的血統和探界者的外觀。目前行駛了5000公裡,探界者給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安全性能很高,80碼轉彎底盤也不晃非常的穩。而且油耗方面給我很大驚喜(日常駕駛九個油)探界者前排座椅寬大,空間寬敞,老爸一百八十斤的體重坐副駕駛完美沒問題,不會有擁擠的感覺。後排寬度妥妥的夠用,而且後排中央沒有凸起部分,這讓整個後排空間顯得更加寬敞一些。
  • 數學試題傳遞出哪些信號?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發?
    今年的數學試題傳遞出哪些信號呢?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發?體現了哪些新理念、新特點?重點考查考生哪些能力?給老師們未來的教學帶來怎樣的啟發?筆者主要從三個方面給大家予以解讀:一、最熱議的三個數學題的打開方式。二、對最有爭議性話題的個人見解。三、聽命題專家如何說?
  • 認知科學給教育工作者的啟發
    另一類是低效或無用,但學界依然有人支持的高級錯誤。這類包括多元智能、思維導圖、學習風格等等。我們嘗試檢索中文學術論文庫,你會發現,「多元智能」泛濫成災,然而,無論從心理測量學角度,還是從認知神經科學角度,多元智能壓根不成立。一個簡單的思想實驗就可以發現多元智能有多麼不靠譜,試看認知科學家斯坦諾維奇在《超越智商》一書中的批判:讓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實驗。
  • 20萬適合家用七座SUV推薦丨柯迪亞克和探界者_易車網
    在我們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也變得原來越好了。不少家庭都把買車提上了日程。那麼20萬左右的適合家用的SUV有哪些值得購買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推薦兩款20萬適合家用七座suv,柯迪亞克和探界者。
  • 阿普說創業:抖音網紅「流浪大師」帶給我們哪些啟發?自媒體人必看!
    相信大家也看到過關於西瓜和黃瓜的短視頻,就有人這麼做的,就是用形狀比較奇怪的瓶子套在剛長出來的黃瓜上面,或者用比較大的瓶子套住西瓜,然後在瓶底放一個雞蛋。說完了「流量大師」走紅的原因之後,再來說說帶給作為自媒體人的啟示,。我們研究一樣事物,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既然探究了其原因,就應該要了解我們該怎麼做。「流浪大師」給自媒體人的啟示1.
  • 雪弗蘭探界者,你和別克昂科威是什麼仇什麼怨?
    消息顯示,探界者將於3月正式上市,簡單梳理下目前探界者的消息不難整理出以下幾個關鍵點:其一、探界者定位於一款中型SUV,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652/1843/1661mm,軸距為2725mm,略小於別克昂科威;其二、雪弗蘭品牌歷來較別克第一個層次,相比於別克雪弗蘭品牌的定位更年輕化,所以探界者的售價將低於別克昂科威,設計風格也更趨年輕化一些;
  • 《認知心理學》-高效學習的一點啟發
    我們的學習,也正是知識和技能、認知習得的過程。02認知是信息加工的過程認知心理學的主流,是用信息加工觀點研究人的認知活動。某種程度上,人腦可以看作是類似於計算機的信息加工系統。寫文章和費曼學習法(以教促學)都是促進輸出的好途徑。當我們能熟練用文字或語言形式,說清楚一個問題,說明對問題本身的理解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03我們是如何學習的?
  • 試駕丨低調務實派 北美銷冠探界者為何水土不服?
    這次,我們就借了一輛2021款雪佛蘭探界者頂配版試駕車,來找找這款實力派座駕「水土不服」的原因何在。經典美式設計試駕車為2021款550TRS四驅智能捍界版,在車頭進氣格柵以及車尾等部位,都能看到紅色「RS」標識。2021款探界者相較於老款車型,在外觀部分有了肉眼可見的變化,最直接的感受,來自於重新設計的前大燈組。
  • 【路試】第一答案 雪佛蘭新探界者RS系列
    經過重新設計的尾燈還映出了飛翼形狀的光紋,「RS」系列車型在車尾露出的大口徑四出排氣更是拉滿了氣勢(同時也製造出了更有彈性、聲音更大的排氣聲響)。對了,還有輪轂,最大尺寸已經來到了19寸,輪胎規格也相應提高到235/50 R19(老款產品最大只能選擇18寸輪轂和225寬度的輪胎)。
  • 「雪佛蘭探界者 1.5渦輪增壓」提車作業,朋友們看看決定對嗎?
    後車燈策劃的異常帥氣,車子開出去回頭率也是比較高的,大輪圈的構型也十分的有視覺張力。總之,這一代版本比以前都越發新穎。雪佛蘭探界者的內飾不會讓人掃興,中控屏雖然看上去不大,但是功能一應俱全,而且用起來很順手。車裡面的內飾大部分都是搪塑和軟包內飾,整體顏色比較簡單大氣,耐髒,打算買個坐墊套裝束一下,應該更愜意。基本上沒什麼味道,從車買回來我就沒除過味。
  • 面哥選車 「居中卻不中庸」的選擇,雪佛蘭新探界者
    換句話說,新探界者擁有比奇駿和CR-V更寬裕舒適的乘坐體驗,當然1505L的最大行李箱空間也為用戶提供了充足的使用保障。綜合看來,新探界者在外觀、內飾都比奇駿和CR-V這類老牌SUV更具激情,而在空間尺寸方面,定位於中型SUV的新探界者更是具有絕對優勢。
  • 出國黨必看:留學都帶給我們哪些好處?
    你有了解過出國留學可以給你帶來哪些好處嘛?小菁給你們羅列了一些出國對你會有怎麼樣的幫助,希望能給正在迷茫的你一點啟發。 對不同國家的文化都能有深刻的體會和認知,你知道哪個區的人最友善,哪裡的西餐最好吃......
  • 翻譯界的革新——把語言能力帶給每個人
    洋務運動以「中學為本,西學為用」為宗旨,洋務派在輸入外國工業,製造船炮的同時注意改革教育,培養外語翻譯人才,引入了不少國外的科學書籍。本著翻譯強國的思想,洋務派希望通過向外國學習救中國,他們非常重視翻譯活動,於是出現了許多譯述外國作品。從中國歷史上的三次翻譯浪潮可以看出,語言連接著歷史,翻譯推進著歷史。
  • 奉「均衡」之命 雪佛蘭探界者靜態體驗
    [搜狐汽車 新車]你可能很陌生「探界者」這個名字,但一提科帕奇,你總會有些印象,是一臺雪佛蘭的中型SUV,在中國市場賣了將近10年(2008年進口引入),卻只在2011年進行了一次不疼不癢的中期改款,時間太久了,況且那臺2.4L發動機也總被人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