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動漫作品當中,大家往往會在很多女性角色的身上看到比較固定的屬性。而「青梅竹馬」就是比較常見的設定之一了。但相信不少人也已經注意到:青梅竹馬的妹子最終大概率會成為敗犬。簡單來講就是:「自古天降系吊打幼馴染。」為什麼???
其實,這個是有科學依據的!
韋斯特馬克效應
這個詞在學術上叫「消極性性銘記」,由芬蘭人類學家愛德華·韋斯特馬克在他的著作《The History of Human Marriage》(人類婚姻史)中提出。
這個效應一開始進化出來是防止物種近親結婚的,簡單來說就是人對一起長大的對象會產生更少的性吸引。
然後這個效應背刺了幾乎所有的青梅竹馬。
舉個例子:在我國早期的童養媳制度中,年齡較小的女孩一般會被帶到家裡和未婚夫一起撫養長大。韋斯特馬克的研究發現,童養媳長大後通常都很抗拒此類婚姻,就算勉強結婚,他們的婚姻也很少見得會美滿,而且女方生育率下降,可能是因為雙方發現彼此沒有性吸引力的緣故。
然而動漫裡面是不存在這種效應的,動漫都是人為創作的,劇情走向都是以作者的想法來進行的。
那麼為什麼還是青梅竹馬多敗犬呢?
首先從故事的展開來看,一個好的故事講究的是劇情的跌宕起伏,故事的發展需要變化,講一個故事的時候一成不變多半會讓人覺得厭倦。
青梅竹馬往往出場就是好感度MAX,所以過多的描寫凸顯不出故事的前進,那麼這個時候來一個天降系,在故事的發展期間與主角慢慢刷滿好感度,就凸顯出了故事在進步(當然像《名偵探柯南》這樣一開始不是主打戀愛的番例外)。
然後每一個角色的出場都有其道理,青梅竹馬這種角色的出場目的往往就是鋪路,用自己的感情來充實這部番前期的情節,因為這個時候天降系沒有好感,故事可能索然無味,所以通過青梅竹馬的嬌羞來挽住觀眾並給天降爭取時間,等天降好感上來了再慢慢路人化,最後成為敗犬。
最後就是青梅竹馬多是女二,女二搶了女一的戲,那怎麼可以呢,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青梅竹馬多敗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