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標題中看這個人好像非常糾結,他為了掙錢捨棄自己的官職去下海經商,好不容易賺到錢了,又把這些錢都拿去建博物館,這人總覺得有點問題,也難怪他在當地有個外號叫「樊哈兒」,這可是傻子的意思,不過大家這麼稱呼他還有另外一種含義。
樊建川,1957年出生在四川宜賓,剛剛成年後他就去參軍了,後來靠進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畢業後又去到重慶三醫大任教。短短的幾年時間,樊建川已經體驗過當兵,當醫生,當老師的感覺了。1987年,樊建川轉業到了宜賓地委上班,火來擔任宜賓市常務副市長。沒想到他覺得自己體驗過的這些人生都不是很滿意,為了賺錢他乾脆辭掉市長職務,和朋友一塊下海經商,研究起房地產。沒多長時間,他就因為自己的創業賺到了不少錢,他的身價也突飛猛進,多次進入胡潤富豪榜。
錢是賺到了,但樊建川卻不怎麼花,從他的外表來看根本看不出他是個大富豪,一件衣服要穿好幾年,形象也懶得打理,不知道的還以為他破產了呢!樊建川畢竟是當過兵的人,他希望在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的戰役能夠永遠被後人看到,因此他想要通過建博物館來實現這個想法。他的博物館收藏的大多是近代抗戰時期比較有意義的藏品,比如當年日本軍隊使用的警報器,美軍汽油桶,飛虎隊失事飛機的座椅等等……
為了建博物館,樊建川可以說是傾其所有,除了自己公司的收入外,因為他個人也非常喜歡歷史文學,寫過不少這方面的書,比如說《抗俘:中國抗日戰俘寫真》等等,他曾說自己靠賣字來給他的員工們發工資。除過維護公司運營之外,就如我們上面說到的,他在自己身上很少花錢,幾千萬直接投進博物館中,修建二十多座,就是為了記錄曾經的歷史。除博物館外,他也經常四處奔波去收集藏品。
2003年,他曾得知四川在一次施工中挖出了一塊刻有英文的飛機殘骸,他立刻趕往現場收購。天津有位先生收藏著整套的「鬼子戰地日記」,據說是其父親留下的,除了文字外還有很多老照片,都是日軍當年留下的證據。王先生本想將其賣給博物館,但雙方一直因為價錢談不攏。後來這位先生聯繫了樊建川,兩人很快商定後完成了交易,樊建川說,自己不希望這麼珍貴的東西流浪到別的地方去。
樊建川說,自己最後悔的是沒買一架私人飛機,不是買不起,只是覺得這種自己這種個人滿足還是不如多建博物館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