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拍品精品稀少 華人藏家:異國淘寶看比買重要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在海外淘古董,大多是兩條路:拍賣行和古玩市場。過去我們通常認為,華人買家在海外淘寶,淘的多半是國貨。而今,越來越多的洋古董商也將目光投向了華人。

  2011年5月,在蘇富比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名畢卡索的超級畫迷以2140萬美元買走了《Femmes lisant》,而此買家據說是一名中國人。同年7月,另一中國買家在佳士得以320萬英鎊成功競得了米開朗基羅的黑粉筆畫。香港佳士得亞洲藝術主席Jonathan Stone預測,「中國買家將進入國際領域。」

  有媒體報導,在西方尋求藝術品和收藏品的中國億萬富翁數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新興的中國收藏家活躍在海外拍賣行,各大藝博會以及畫廊上也同樣能看到他們的身影。這一切都讓人聯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買家不惜代價在全球搜羅沃霍爾、畢卡索甚至雷諾瓦的作品。儘管一些人堅信,中國收藏家將步日本買家的後塵,在海外大舉收購西方頂級藝術家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對此深表懷疑。

  屢創天價 流失海外的國寶必屬精品?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國外的華人古董愛好者,都以回購上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的中國外流文物,如瓷器、字畫等為目的去拍賣行參與競拍。

  2011年,蘇富比在紐約的一場春拍創出一個奇特的紀錄。一件估價僅為800美元左右的粉彩開光錦上添花紋瓶,標明是民國仿清乾隆瓷器,卻在拍賣現場意外受到中國買家熱炒,價格節節高升,最終竟落槌在1800.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億元),以高出估值2萬多倍而創下春拍紀錄。

  價格相差如此懸殊的原因很簡單,儘管紐約蘇富比專家將這件拍品定為民國仿古件,但參與競拍的中國買家卻都一致認為,這件藏品是乾隆時期的真品。同時,無論其器形、紋飾,還是其所採用的工藝,都為當前市場上特別追捧。聯想到去年年底,中國一位買家在英國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拍賣行裡,以5.5億元價格拍得一件清乾隆粉彩轉心瓷瓶,如今這個拍價便不足為奇。

  最終,這件拍品究竟是個噱頭還是蘇富比專家鬧出的笑話,並未得到官方解釋,但華人買家的一個普遍觀念——流失海外的國寶一定是佳品——卻再次得到印證。對此,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上海工作站主任陳海波認為,國力和經濟實力增強、藝術品市場火爆、民間文物保護意識空前高漲肯定是「海外回流熱」的主要前提。在國際市場上誕生的一個個"天價",也為這個板塊虛構了一個標籤,造成收藏者和投資者產生一種印象:海外回流藝術品就意味著珍品、精品。這個「標籤」對逐利的資本而言非常奏效,同時還在不斷地吸引更多的新資本湧入市場。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越來越多的華人收藏家不惜重金輾轉各地,通過各種渠道回購文物古玩,盡顯出資本的逐利性。儘管海外尋寶之「集結號」已經吹響,但專家們也提醒,海外回流藝術品,並非就可與「珍品、精品」畫上等號。

  陳海波介紹道,在海外回流藝術品中真正的精品,比如各種皇室用品,以及那些存世量少、知名度高、傳承有序,或具有特定歷史價值的藝術品,其升值潛力必然大於其他藝術品投資。2007年,中國嘉德從日本回流了一件清雍正朝瓷器,當時的估價僅為50多萬元,最後被中國買家以2300多萬元拍走。「這個買家很有眼光。這件藏品如果當時在西方拍賣市場拍賣,就已不止這個價格。如今,這件藏品的市場價格已經升至8000萬元到一個億。」

  對於淘寶的人來說,不盲從、不跟風而是理性考慮文玩本身的藝術價值和藏家需求,才是讓繁若星辰的中國藝術品「衣錦還鄉」的最好通路。

  悄然興起 西洋古董漸入華人藏家「法眼」

  每周二下午,位於倫敦西郊的切斯維克拍賣行都會擠滿前來競拍的古董愛好者。拍賣品從古董家具到字畫首飾,名目繁多。在為這些古董狂熱著迷的人中,也不乏華人面孔。

  尤其在過去的5-10年內,英國拍賣行掀起了一股華人在海外回購中國古董文物的熱潮。現在,一些中產階層的華人也漸漸將注意力轉向西洋古董。小到一個喬治風格的菸斗、大到一個維多利亞時期的五鬥櫥,對西洋古董的鑑賞、收藏和投資,開始吸引華人的注意,甚至有拍賣行負責人誇張地將中國人稱為「英國古董家具的救世主」。

  據當地媒體的報導,英國三大拍賣行之一佳士得拍賣行公關部門負責人漢娜表示,除了對大量中國古董的回購,近期華人對西方古董尤其是英國古董的收藏熱潮正悄然興起。

  漢娜隨後提供了近年的幾組數據:2008年6月5日,在倫敦佳士得拍賣行維多利亞時期古典畫拍賣會上,出價最高的三幅西洋畫「茉莉花」、「凱旋的愛情」以及「睡美人」,被三位華人分別以4777250鎊、457250鎊和433250鎊的高價買入,其中茉莉花的價格打破了世界藝術品拍賣價格的記錄。2011年7月,在倫敦佳士得舉行的英國老油畫展賣會上,賣價最高的兩幅畫「裸體男性」、「背後的雙眼」,也皆被華人以3177250鎊的高價購得。

  漢娜同時表示,佳士得2011年銷售額為36億鎊,但僅僅香港一個分部就創造出超過5億鎊的市場價值,相比2010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中國市場的潛力很大,華人對西洋古董的購買力相當驚人,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市場對於英式家具的需求還會增加,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國人喜歡英式古董家具的一個原因是,「它的異國情調和典雅的風格以及做工,不像一些義大利或者法國的家具,顯得有些誇張」。

  「中國買家很有錢,但很多時候,他們高價拍下的英式古董家具並非都具有如此之高的價值。」倫敦伯罕斯拍賣行中國部門負責人Asaph說,「中國客戶在倫敦伯罕斯拍賣行佔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在競拍會,很多英國當地的參與者常常驚訝於華人如此強大的購買能力。但令他們不解的是,在當地人看來很普通的英式二手古董家具,常常被華人以高出幾倍的價格競拍。」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憂慮。他們認為,這些看似升溫的收藏熱,其實並不理性,建議中國藏家保持冷靜,不要冒太大的風險去收藏別國藏品。

  精品稀少 小心海外拍品回國「鍍金」

  對於很多富豪級的華人藏家而言,能到海外尋找長久以來流失的國寶級文物,或者擁有一件中國新興藝術家的當代藝術作品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此外,一些華人買家抓住海外藝術市場的投資機會,特別是當美元相比其它貨幣疲軟之時,他們在國際藝術市場以較低的價格吸納知名中國藝術家的佳作,並在回國後以高價轉手,以此獲得豐厚的利潤。

  海外購買藝術品讓不少收藏家「漲」了面子,也吃了一顆「定心丸」。中國國內藝術品複製的泛濫常常讓人難以辨別真偽,缺乏「安全感」。而在海外一些國家,如美國,藝術品的來源是有跡可尋的,這也成為一些藏家幾經周折到海外購買中國藝術品的原因之一。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這些藏品中沒有「雷區」。

  「根據我的了解,從藝術品交易上來說,目前單件超過50萬元以上的藝術品,絕大部分通過拍賣市場交易,其次則是古玩市場上的私人店鋪,然後再到地攤市場。」上海收藏協會會長吳少華說。

  而要在市場上真正淘到精品,則需要投資者「多做功課練好眼力,不要輕易聽信拍賣公司擺出的噱頭」。

  陳海波也告訴記者,由於海外回流藝術品在拍賣市場上「吃香」,各地的拍賣公司都在打著這一旗號舉辦各種專場。

  「在一些規模較小的拍賣公司,號稱海外回流藝術品專場的拍賣會我去看過幾次,但大部分缺乏精品,相對比較低端,收藏價值不高。事實上這幾年在拍賣市場,回流精品越來越少見,有一個不完全統計數據,目前市場上回流精品數量僅佔全部回流文物的5%-10%。更多的是像股票市場炒板塊、炒概念一樣,人為痕跡很重。」

  除了缺乏精品,由於中國藝術品拍賣業尚未形成一套鑑定家、買家、賣家、拍賣公司共同擬定遵守的職業道德、信譽規範和行業規則,在這個市場上,尤其是海外回流藝術品部分,弄虛作假「埋地雷」亦不少見。

  據業內人士介紹,有不少次品輾轉到國外「鍍」層金,再以「回流」名義重返國內拍場圈錢。亦有很多現代仿品「出口轉內銷」,由民營企業大批仿製古玩,作為新制工藝品出口國外,然後在海外找到古玩商定點經營,回流國內市場。甚至有一些外國人用「編故事」的方式宣稱自己藏有祖上流傳下來的中國古董,很多拍賣行在海外徵集中有時也會「踩雷」。

  「藝術品投資市場動輒幾十倍上百倍的回報率,吸引了很多新進入的藏家和投資者。2010年的拍賣市場,我看到了一批新面孔,他們大多很年輕,有海外留學背景。」陳海波說,「正是他們中的很多人特別『迷信』海外回流藝術品,在這一塊砸下重資,他們認為這些藝術品至少都是真的,或者抱著撿漏心態。事實上藝術品投資水很深,不能一味跟風,更不能迷信故事。」

  經驗

  歐美淘寶,看比買重要

  程庸浸淫古玩多年,跑遍歐美各大古玩市場,被稱為搜集海外流失文物的「軍師」。十年前他去海外淘寶時,還是可能用比國內便宜兩三成的價格買到一些古董。因為外國古董商不可能有我們對中國古董的那種肌膚相親的感覺,研究上也缺乏參考。這些古董他們收藏了一輩子,留給下一代,下一代也不懂。加之他們不知道這些東西在中國國內的價格,出價相對就比較低。

  現在情況不同了。世界上最頂尖的兩大拍賣行佳士得和蘇富比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支機構,中國古代藝術品因為量大,所以佔據了兩大拍賣行拍品中的重要位置。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古代藝術品一個個天價紀錄的誕生,讓外國人也嗅到了中國藝術品的價值,因此海外中國文玩的價格比起十年前也上升了不少。

  要說明的一點是,去海外淘寶,逛美術館、博物館也是很重要的。因為要鍛鍊眼光,多看博物館藏品是一個好辦法。巴黎的美術館著名的有羅浮宮、凡爾賽宮、吉美博物館等。

  淘寶的途徑大致分成拍賣行、古玩市場兩塊。拍賣行一年除了春秋兩季外,平時拍賣沒有確定時間。巴黎的古玩市場位於塞納河南岸,凱旋門和巴士底獄附近,東西多、檔次高。但法國人特別是中老年人一般不說英文,這是一個麻煩。

  英國倫敦有世界著名的大英博物館、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等和位於查林十字街附近的華萊士典藏博物館等。倫敦最有名的古董街是位於諾丁漢區的波特貝羅街。當然,倫敦還有著名的蘇富比、佳士得拍賣行總部。

  美國紐約除了世界著名的大都會博物館外,弗利爾美術館也是收藏亞洲古代藝術品的重鎮。紐約的拍賣行除了佳士得和蘇富比之外,朵爾拍賣行也很有名。紐約的古玩跳蚤市場比較多,一般在周末舉行,地點多數在停車場附近。

  提醒

  海外淘寶也須防偽

  海外淘寶的途徑大致分成拍賣行、古玩市場兩塊。古玩專家陳庸給各位華人買家的建議是:參加拍賣會,心裡事先要有個預設價位,不要盲目跟風;在古玩店買東西不要聽故事。

  海外古董店與國內一樣,既賣真品也賣假貨。特別是一些表面誠樸憨厚,看上去也很熱愛中國文化但又不怎麼懂的人,更具欺騙性,須嚴密提防。而且也不能排除中外古董商勾結串通的可能。有人從國內攜帶贗品出境,放在老外的店裡當真品出售,專等那種揮金如土、又不懂裝懂的中國遊客來買。因此去歐洲淘寶者,務必小心謹慎。(周佳)

相關焦點

  • 華人海外淘寶:跳蚤市場小精全 拍賣行高大上
    華人海外淘寶:跳蚤市場小精全 拍賣行高大上 2014-10-26 13:05:08不過,這些拍賣行價格不菲的寶貝不是普通藏家所能問津的。其實,歐洲也有幾家歷史悠久,適合普通藏家的拍賣行。  專家歸納海淘者心理  拍賣行的專家講述,大概六、七年前,它他們碰到過一位先生,專門到歐洲來淘寶的,其淘寶的重點是歐洲各城市的跳騷市場。而且這位先生一句外語也不會說,持一多語言功能翻譯器闖蕩各國。
  • 好拍品在手才是王道
    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張益修表示,愈來愈多新晉本地及海外買家參與競投,足見跨地域的交流更加頻繁,也希望在未來呈現更加多元的藝術門類,促進市場的繁榮發展。   蘇富比的春拍於6日落幕。在最後一天的拍賣中,連創佳績,當日早上舉行的「賞心菁華——琵金頓珍藏重要工藝精品」拍賣創出佳績,總成交價逾5.028億港元,遠超2.02億港元的總估價。
  • 天貓618火到海外,1天210國海外華人上淘寶剁手
    天貓618火到海外,1天210國海外華人上淘寶剁手 iwangshang / 網商君 / 2020-06-03 摘要:
  • 海外華人淘寶辦年貨:燈籠、火鍋底料賣瘋
    1月8日,天貓海外發布的年貨節數據顯示,共有730多萬海外華人上淘寶置辦年貨,鼠年利是封、米老鼠紅包袋、中國風裝飾掛飾,和中國傳統禮品禮盒買的最多。美國、澳大利亞的華人過年喜歡包紅包,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人則手巧一些,更熱衷於剪紙貼窗花營造過年氣氛。
  • 730多萬海外華人淘寶囤年貨:紅包袋、火鍋底料賣瘋
    1月8日,天貓海外發布的年貨節數據顯示,共有730多萬海外華人上淘寶置辦年貨,鼠年利是封、米老鼠紅包袋、中國風裝飾掛飾,和中國傳統禮品禮盒買的最多。
  • 730多萬海外華人上淘寶置辦年貨:燈籠、紅包袋、火鍋底料賣瘋了
    1月8日,天貓海外發布的年貨節數據顯示,共有730多萬海外華人上淘寶置辦年貨,鼠年利是封、米老鼠紅包袋、中國風裝飾掛飾,和中國傳統禮品禮盒買的最多。美國、澳大利亞的華人過年喜歡包紅包,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人則手巧一些,更熱衷於剪紙貼窗花營造過年氣氛。
  • 淘寶怎麼寄國外?淘寶買東西郵寄海外全攻略
    身在海外的遊子,留學生,華人,華裔久居海外之後,是否在想念家鄉的美,家鄉的好,家鄉的味和人呢?在國外,各種不熟悉以及各種不習慣導致本來生活質量更高的資本主義國家過得並不愉快,沒有香噴噴的懶人火鍋,沒有熟悉的衛龍辣條,沒有合身的東方美感設計的服飾,買不到今年崛起的華為手機,小米手機。是否在為此而感到焦慮呢?
  • 有一種鄉愁叫淘寶,豆芽機;麵條機風靡海外華人圈
    楊沐想過自己動手,且不說擀麵等一系列流程,光買齊小蔥、蒜末、黃豆醬……等配料就十分不易。澳洲不缺黃豆,但很難買到新鮮豆芽,超市裡的冰凍豆芽要6澳元一包(約合人民幣30元)。豆漿機、雨傘、手機殼……淘寶成為楊沐與祖國之間最深的羈絆,最便捷的紐帶。澳洲版天貓APP淘寶已徹底改變了澳洲當地華人們的生活。自去年7月,「天貓出海」進入澳洲,從最開始能夠購買衣服、辦公用品、各類食材等小件商品。
  • 【重磅拍品搶先看】保利拍賣15周年慶典拍賣會
    八大板塊 重磅拍品搶先看 【古代書畫】 古代書畫部分分為古代書畫日場、古代書畫夜場和十面靈璧專場及古籍文獻專場等,涵蓋拍品數量近千件。
  • 上海2018春拍哪些拍品值得關注?
    朵雲軒2018年春拍的中國近現代書畫板塊中,眾多藏品皆為數十年來首度面世,並有多件朵雲軒舊藏及歷屆拍賣精品回流。現任溫哥華華人藝術家協會創會會長。《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第8卷第51頁,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版。《金農書畫編年圖目》(上)第99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版。著錄:《揚州八怪書畫年表》第215頁,江蘇美術出版社1992年版。《流失海外的國寶》文字卷第249頁,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本件拍品出自日本藤井有鄰館舊藏,且國內外權威書藉及著錄。
  • 天貓海外年貨節:海外華人1天買走24萬套紅包袋3萬套剪紙窗花
    一天買走24萬套紅包袋、3萬套剪紙窗花、9000多副春聯、4萬件禮品禮盒…海外華人過年很有「中國味兒」。1月8日,天貓海外發布的年貨節數據顯示,共有730多萬海外華人上淘寶置辦年貨,鼠年利是封、米老鼠紅包袋、中國風裝飾掛飾,和中國傳統禮品禮盒買的最多。
  • 業內談收藏:香港「生貨」多 淘寶有「著數」
    </p><p>  「香港生貨(在市場上出現頻率不高的精品)多,買家買回來後就算即刻轉手也有賺頭。」一個廣州行家告訴記者,這就是香港拍賣會成為內地買家「蓄水池」的緣故。然而,也有行家認為,到香港「淘寶」未必一定有所得,因為現在已經不是拼大膽、勤奮的階段,而是看眼力和見識了。</p><p>  「未來十年是藏家的黃金十年。」
  • 從乾隆御題佳構到實業家舊藏生貨,重磅拍品看這裡
    此季拍賣東京中央呈獻了多幅重要的古代書畫佳作:乾隆御題文徵明畫作,支那名畫集載錄張瑞圖山水、澄懷堂舊藏張風畫達摩像、萱暉堂著錄錢選西旅進獒圖卷等,尤以乾隆御題文徵明畫《林徑微吟圖》為珍。大阪市立美術館藏張瑞圖《崇山飛瀑》、東京男爵巖崎小彌太氏藏張瑞圖筆《群峰百泉圖》,其畫山水、用筆、意境,頗為相近。從畫面整體風格看應與此幅年代相去不遠,都是表達山林隱居的淡泊心境,與此畫有甚多相合之處。
  • 12大專場,重量級拍品集中亮相,日本美協秋季大拍即將揭幕
    基於海外重要藏家無法到達現場,日本美協上半年更多採用線上拍賣的方式進行,在這種模式的適應和探索期間,很多重量級拍品塵封於庫房,甚至一些原計劃推送春拍的重要拍品都累積了下來。日本美協2020秋季拍賣會將於12月7日-8日舉行,沉澱的重磅拍品也將集中亮相。
  • 天貓海外:澳洲華人兩個月上淘寶網購口罩200萬隻
    自2019年11月澳洲森林山火等級提高,火勢一直未受控制,澳洲華人也因此遭遇史上最嚴重的空氣汙染。連續4周,天貓海外澳洲站的空氣淨化器和口罩補了數十次貨。1月15日,天貓海外聯合菜鳥國際發布的數據顯示, 2019年11月以來,澳大利亞華人上淘寶購買的空氣淨化器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2%,空氣濾芯增長324%,口罩更是買了將近200萬隻。澳洲當地媒體《坎培拉時報》5日報導稱,當天坎培拉的空氣品質為世界最差,許多公共場所都關門停業。
  • 讓華人翻譯家為中國文學國際化加速(文學聚焦·海外華人作家看中國...
    正是因為有了出色的外文翻譯,作家莫言、曹文軒、劉慈欣才能在世界上斬獲文學大獎;正是因為有著出色的外文表達,海外作家哈金《等待》、戴思傑《巴爾扎克和小裁縫》、裘小龍《紅英之死》、歐陽昱《東坡紀事》才能在非華人讀者群中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由此可見,用外文在國際上傳遞中國文學信息是多麼重要。
  • 德國華人雙11買嗨了,老外同事紛紛求代購華為、小米
    德國華人雙11買嗨了,老外同事紛紛求代購華為、小米 iwangshang / 翁菲 / 2017-11-11 摘要:天貓雙11,遠在德國的華人80後吳先生用半小時搞定了全家購物清單
  • 從澳洲買龍舟也能包郵!海外華人國內網購14米龍舟解鄉愁
    為了做出正宗的家鄉美食,開車跑遍各大超市找材料的事情,海外遊子們都幹過。不少人專程從驅車百公裡去吃肉夾饃,深深的感到,決定你身份認同的東西,就是不爭氣的胃和舌頭。隨著淘寶天貓也能賣到澳大利亞,胃的問題倒也解決了。但對生活在雪梨的王嬌嬌來說,更難的還有文化認同和那絲鄉愁。
  • 對話書玉:海外華人文學應提供新的經驗和思考
    作為研究海外華人文學的學者,書玉長期關注其發展。「在海外,在北美、歐洲、澳洲等地,華人數量不斷增加,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大的讀者群和消費群,他們需要自己的文化產品。」 圖為書玉。(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作為移民文學的一部分,海外華人文學包含形式多樣的寫作,與作家不同的經歷和興趣有關。」 書玉認為,海外華人文學的本質不應僅僅是提供中國國內沒有的經歷,這些只是依託和載體。「你肯定有在國外的經驗,肯定跟中國的不同。
  • 看淘寶小店主如何做海外生意
    相信各位親周圍也有不少朋友就是淘寶店主,或許自己就是其中之一,對於網店店主這種新興職業一定不陌生,看到題目就知道筆者要和大家聊一聊有關淘寶開店的那些事,只不過這次更想多說些有關小店主如何跨進海外市場做海外生意的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