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腸氣」年手術量逾百萬 專家籲早發現早手術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國「小腸氣」年手術量逾百萬 專家籲早發現早手術

2017-02-24 13:25:4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歡

    第五屆東方疝論壇24日開幕,來自印度、新加坡、印尼、泰國和中國等亞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疝學界領軍人才匯集申城。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2月24日電 (記者 陳靜)老百姓俗稱「小腸氣」或者「疝氣」的疝是常見病、多發病。隨著社會日益老齡化等,疝的患病率不斷增加。在24日開幕的第五屆東方疝論壇上,記者獲悉,中國每年疝的手術量超過百萬。必須通過手術才能治療的疝病越早發現、越早手術,創傷會越小,才能避免出現壞死等不良後果。

  由華山醫院外科和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的第五屆東方疝論壇暨第一屆亞太疝協會Hernia Essential項目期間,來自印度、新加坡、印尼、泰國和中國等亞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疝學界領軍人才匯集申城。這些國內外疝學界頂級專家就疝學科的現狀及發展展開對話與交流,以期提高疝病的治療效果。

  據悉,疝多數發生在腹壁,是由於各種原因使腹壁組織薄弱,導致腹腔內臟器(如小腸等)從薄弱處突出,在腹壁上形成腫塊。大會執行主席、亞太疝學會的執行委員、華山醫院疝與腹壁外科學術帶頭人姚琪遠教授當日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在疝病種,除了腹股溝疝和食道裂孔疝等原發性疝病外,不少外科手術的切口、腸造口都會形成疝。這位專家說,僅以腹股溝疝為例,60歲以上人患病率約30%。姚琪遠表示,近20年來,在疝與腹壁外科專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疝與腹壁外科事業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術式廣泛開展,手術量成倍增長,手術技術日益完善,機器人疝修補術已不再新奇。但是,技術日益精湛的專家們依然困惑於復發、感染、慢性疼痛、腹壁功能欠缺等問題。

國內外疝學界頂級專家就疝學科的現狀及發展展開對話與交流,以期提高疝病的治療效果。 芊燁 攝

  據了解,本次論壇主辦方之一——上海華山醫院疝與腹壁外科早在2000年就在中國率先地開展了腹腔鏡下的腹股溝疝修補術和腹腔鏡下的切口疝修補術等微創手術。對腹壁疝中治療最為棘手的造口旁疝,經典的手術方式存在復發率高、手術效果差強人意、術後外觀及造口功能恢復不佳等問題,姚琪遠教授團隊在積累大量臨床經驗的基礎上,創新發明了造口旁疝的新術式,復發率、患者的腹壁外觀、造口功能恢復等都有較大改觀,在國內外引起極大關注。

  當日論壇上,「男人的腹膜前間隙要留給泌尿外科醫生嗎?」「腹股溝疝組織修補技術過時了嗎?」「網塞技術應該被淘汰嗎?」「誰是疝修補術後慢性疼痛的罪魁禍首,技術、補片還是病人?」「切口疝修補的未來是術式改變還是材料改變?」等疝病診療前沿話題為國內外專家們聚焦和爭鳴。

  雖然疝的患病人數眾多,但事實上,很多人並不知曉,有人把疝當做難言之隱,還有人不知道怎樣正確就醫。姚琪遠說,疝都需要手術幹預,越早幹預效果越好。雖然疝是外科醫生入門培訓的「四大金剛」項目之一。但是,姚琪遠坦言,目前該手術仍缺乏嚴格的技術規範和標準化培訓。(完)

相關焦點

  • 平時不痛不癢的「小腸氣」嚴重起來也會要人命
    專家門診時間:周五上午。  王海明: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臨床主攻胃癌、乳癌、大腸癌等腫瘤外科疾病的診治。  專家門診時間:周二上午。  記者 陳玲    人體如同一架精密設計的器械,要想正常運轉,每個零部件都應該待在它被安排好的位置上。
  • 抽菸也會導致「小腸氣」!老年人群發病翻倍
    原標題:抽菸也會導致「小腸氣」!老年人群發病翻倍  腹股溝疝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俗稱「小腸氣」。由瑞金醫院、華東醫院、楊浦區中心醫院聯合主辦的2018東方疝論壇上傳來消息,目前我國年手術量據保守估計已超過100萬例。
  • 疝氣手術將推行個性化治療方案
    在我國,有兩三百萬病人需要手術治療。  市醫學會第四屆疝和腹壁外科研討會日前在市二醫院召開,全國專家聚在一起討論疝修補術新技術,並為10位病人做了手術。專家拿身上穿的衣服比喻,100塊錢買的,穿兩年不成問題;穿10年,可能會破;穿50年,早變形了;穿100年,肯定會破。疝也是如此,只不過衣服可以換,肚子卻不能。
  • 小腸氣拖著不治很危險 做個小手術當天能出院·都市快報
    記者 張姝 通訊員 王雪飛 本報訊 浙大兒院普外科黃壽獎副主任醫師昨天提醒家長,孩子一旦出現疝氣(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小腸氣),拖著不治容易發生嵌頓,最近就有一個患兒因延誤治療導致險情。 5歲的小宇玩耍後,左側腹股溝出現突起的塊狀腫物,媽媽帶他到浙大兒院,確診為腹股溝斜疝。
  • 中國兒童肝移植手術存活率接軌國際先進水平 手術量創世界紀錄
    中國兒童肝移植手術存活率接軌國際先進水平 手術量創世界紀錄 2017仁濟醫院也由此成為近6年來全世界完成兒童肝移植手術最多的醫院。  據悉,中國每年大約有近三千名兒童由於各種先天性疾病導致嬰幼兒終末期肝硬化,死亡率超過90%。其中,最常見的先天性膽道閉鎖,由於膽管「實心」、膽汁無法排出,造成患兒不可逆的肝損傷。如果沒有積極有效的治療,他們中的90%會在1歲以內因為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 「小腸氣」不是生氣是淘氣!
    生活中經常遇到「小腸氣」,發現自己大腿根部或肚子上冒出了一個「包」,用手按這包就自動縮回去了,很多人都不太在意。等到這個凸起的包已經開始影響到正常生活了,再去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得了常說的「小腸氣 」——疝氣。但是如果拖得時間太長,很容易拖成了可能致命的「疝氣嵌頓」。
  • 兩天25臺手術累出「大象腳」?地縣醫院產科醫生年住院手術量排第一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11日電(記者 楊月)據揚子晚報4月9日報導,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張春花的一則朋友圈寫道,「全部手術終於結束了,腳腫得連鞋子都穿不進去了……」兩天時間裡,張春花和同事一共做了25臺手術,累計工作時長超過26個小時,長時間的站立使得她的腳嚴重腫脹
  • 小腸氣只會長在小腹部嗎?
    疝,俗稱疝氣,或者小腸氣。是指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最常見的疝有腹股溝疝,即在雙側腹股溝區出現的疝;還有切口疝,即做了手術之後,手術切口深處的筋膜層裂開或未癒合所致,而表面的皮膚和皮下脂肪層已癒合。其他還有臍疝,即肚臍眼處薄弱所致。而少見的還有白線疝。所以說,小腸氣並不是只發生在小腹部,切口處或者上腹部等都有可能發生。
  • 愛爾眼科搭建全球百萬級大資料庫 推動屈光手術進入「全程定製化...
    5月27日,「共享全球智慧,定義近視未來——愛爾眼科全球近視手術技術發展成果發布會暨國際近視矯正專家對話論壇」在上海舉行。從會上獲悉,愛爾眼科將依託全球化連鎖優勢,通過電子病歷系統打造全球屈光手術大資料庫,依託自身積累的百萬級屈光手術病歷和全球數百位手術專家的會診能力,致力於為患者提供「全程定製」的屈光手術解決方案。藉助智能化和數位化,屈光手術將進入「全程定製化」時代。
  • 廈門眼科中心白內障復明手術量全國前十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3月22日,國家衛計委發布《2016年中國白內障復明手術報送情況排名》,廈門眼科中心2016年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10960例,在全國6300家手術醫院中排名全國前十,這也是廈門眼科中心自2012年以來,連續五年白內障復明手術量排名全國前十。
  • 百歲老人大如蘋果的小腸氣手到病除,就問你服不服
    2019-01-23 14:4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波 通訊員 徐晨燕「俞丹松是我心目中的神醫,把拖了這麼多年的小腸氣治好了。」102歲的寧波老壽星傅大爺讓兒子代筆寫了一封感謝信給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俞丹松醫生。
  • 鄭大一附院半年手術35萬臺!居2020中國綜合醫院手術量排行榜第一!
    近日,由醫學界智庫發布,2020年中國綜合醫院手術量排行榜出爐!  鄭大一附院以35萬臺手術(半年)高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手術量比鄭大一附院少了10萬臺以上。排名第三的是河南省人民醫院,手術量為23.6萬臺。河南排名前兩位的醫院手術量分別佔據全國手術量的第一名和第三名。
  • 老年人疝氣,一定要手術嗎?
    這可能就是老人常見的疝氣,又名「小腸氣」。   很多老年人怕承受不了全麻或腰麻手術致疝氣加重,甚至因嵌頓導致腸壞死、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陝西省第四人民醫院微創疝氣外科專家表示,雖然疝氣是良性病,但卻會帶來致命的後果。很多懼怕手術的患者會選擇打針、吃藥,或是局部注射膠等方式進行治療,收效甚微。手術才是目前治癒疝氣的唯一方法。
  • 女子右臉腫痛發現上頜竇癌,頂級專家聯合手術免「毀容」!
    泮女士去年右臉發現上頜竇良性腫瘤,術後定期檢查未有異常。然而半年後右臉再度腫痛,專家懷疑已經惡變。若按傳統手術切除,代價不僅僅是毀容:眼球下塌、半邊臉嚴重變形、口齒不清、進食易嗆到鼻腔,身心皆苦。這可怎麼辦?
  • 哈醫大二院「全國愛眼日」專家雲直播瀏覽量破百萬
    6日9時,哈醫大二院的專家雲科普直播間裡異常火爆,持續2個多小時的直播,總瀏覽量達到102萬人次。哈醫大二院的專家還梳理出了網民最關注的眼健康問題。直播間瀏覽量超過100萬人次,留言區反響熱烈。I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一般5年內會累及眼底,II型一般是10年。早發現、早治療和堅持隨診是最關鍵的。因為該病進展緩慢,隱蔽性強,切勿粗心大意。建議「糖友」們每次來院做內分泌治療時,一定做眼底的相關檢查,抵禦「甜蜜炮彈」對眼睛的傷害。哈醫大二院眼科專家進行雲端科普講座。
  • 博士課堂丨我們俗稱的「小腸氣」是什麼?怎麼開刀連條疤都沒找到!
    腹外疝,俗稱「小腸氣」、「疝氣」,是普外科臨床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最經典的一個比喻就是:汽車輪胎的外胎破了個洞,內胎鼓包了。很多人以為疝氣只是小病,實際它卻可能給生活帶來巨大麻煩。輕則影響體育活動,中則影響日常生活,重則要了命!所以千萬別誤以為疝氣是小病,及時治療才是正確之道。
  • 日間手術即可輕鬆搞定
    楚天都市報9月11日訊記者 劉迅 通訊員 馬遙遙 實習生 劉玉專家名片姓名:段鑫職務:武漢市中心醫院疝與腹壁外科副主任醫師擅長:擅長腹壁疝外科診療,包括腹股溝疝、切口疝、臍疝、造口旁疝、腹壁包塊等,尤其擅長腹腔鏡下的腹股溝疝、切口疝及食管裂孔疝的治療
  • 近視眼告別眼鏡 中國全飛秒SMILE手術量佔全球50%以上-角膜,中國...
    東方網通訊員孫國根、記者劉軼琳3月27日報導:記者從近日在泰國曼谷召開的第34屆亞太眼科學會年會暨亞太SMILE手術高級學習班上獲悉,國際眼科界公認我國近視全飛秒SMILE手術無論是技術,手術量、論文發表數,還是質量,均已走在世界前列,引領國際眼科界。  全飛秒手術即微小切口基質透鏡切除術,英文縮寫為SMILE(微笑),因手術中確實有一個看上去很像是「微笑」的切口。
  • 高考放榜後扎堆做近視雷射手術?太學眼科近視手術專家有話說!
    正因如此,高考後扎堆做近視雷射手術儼然成為一股熱潮。太學眼科近視手術專家董媛針對此現象提醒:近視雷射手術並非人人可做,它也是很「挑」人的!太學眼科近視手術專家董媛太學眼科近視手術專家「拍了拍」你,近視雷射手術這些小知識一定要知道!
  • 唐健雄:疝病手術治癒率已提升至99% 但遠期併發症不容忽視
    央廣網上海2月5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韓曉餘)近日,「2018東方疝論壇」在上海召開,全國各地專家共論疝和腹壁外科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前景。不少專家表示,雖然人工智慧飛速發展,或將搶奪包括醫務人員在內的人力,但是,外科醫生一定是最後被機器人取代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