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1月28日訊 日前,全球教育機器人頂級盛事——世界教育機器人大賽(WER)2017賽季世界錦標賽在上海開賽,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小選手齊聚一堂,上演精彩絕倫的巔峰對決。昨日,記者從市科協獲悉,經過激烈PK,本屆比賽上揚州多個參賽代表隊獲獎。隨著機器人教育的火熱,揚州的機器人教育也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
WER最高規格比賽
揚州多個參賽隊伍獲獎
WER由世界教育機器人學會發起並主辦,是主要針對全球4歲到18歲少年兒童的國際性教育機器人比賽,旨在培養少年兒童的科技素養及團隊協作精神,訓練少年兒童的成功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WER世錦賽是WER最高規格、含金量最大的競賽,每年舉辦一屆,全球各國近萬名青少年選手參加。
「2017年的WER,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萬多名選手參加了各級WER選拔賽。」揚州市科協普及部副部長汪建飛介紹,今年的比賽選手人數創下歷史之最,比賽難度也大大增加。
「揚州的孩子們上場都很拼,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他們獨立完成裁判設定的比賽任務,並在規定時間內賽出成績。」揚州佰特機器人俱樂部指導老師顧正洪告訴記者,家長和老師不允許進場,選手在開賽前兩小時才能拿到比賽題目,全靠選手現場分析任務、創意方案、編程調試,比賽更加公平,也更具挑戰。
今年世錦賽的主題是「工業時代」,要求參賽選手們通過積木搭建和編程設計,打造出專屬於自己戰隊的機器人,並且讓這些機器人化身工業革命時期的礦工、建築師、工人,力爭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開採礦石、建造鐵塔、修建鐵路、冶鍊金屬、運輸貨物甚至改進蒸汽機等一系列的模擬任務。
揚州維揚實驗學校北校區科技指導老師顧衛華告訴記者,今年既有來自中小學的代表隊參賽,如揚州維揚實驗學校北校區、揚州維揚實驗學校、新華中學等;也有機器人培訓機構代表隊,如佰特機器人俱樂部和樂高科爾俱樂部參賽。
「揚州的孩子們表現很優異,在WER能力挑戰賽電教賽制、工程創新賽、積木賽等多個項目上獲獎,共獲得了一等獎17個(包含小學和初中組)。」顧衛華告訴記者。
5歲選手登上賽場
機器人培訓市場很火爆
記者了解到,今年的WER世錦賽機械創新賽新增小齡段比賽,參賽選手為5歲幼兒園大班及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5歲選手參賽,創WER世錦賽史上年齡最小選手紀錄。
汪建飛介紹,隨著家長和學生對於科技創新熱情和興趣的上升,我市如今的機器人大賽不管是規模、參賽人數還是規範程度,都在全省名列前茅,在蘇中地區穩居第一。
「機器人培訓機構數量大增,開設機器人興趣小組的學校也越來越多。參加比賽的人數也在不斷增長。像維揚實驗學校北校區、新華中學、儀徵真州小學佰特機器人俱樂部和樂高科爾俱樂部等,都組建了在全國都有競賽能力的機器人社團或戰隊。」
在揚州的教育機構內,學習機器人的選手也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很多3歲左右的學齡前兒童家長,開始爭相報名讓孩子學習機器人。」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機器人老師告訴記者,儘管花費不菲,但是家長樂於投資。
業內人士透露,機器人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京華城附近就至少有六家機器人俱樂部。如今機器人大賽的成績,也被不少高中、大學認可。像WER世界錦標賽的成績,被部分大學作為錄取的重要依據。
記者了解到,揚州機器人培訓學費每年6000元到8000元,在不少家長看來,機器人培訓就是自己孩子進入名校的加分項,也願意讓孩子學這門課程。
培養動手和團隊精神
機器人教育應循序漸進
「機器人教育熱潮的掀起,也催生了教育機器人產品的熱潮。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面對兒童的機器人「玩具」,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積木機器人,這也是在機器人教育中廣泛用到的教具。」揚州鳳凰機器人昌建校區負責人劉女士告訴記者,機器人教育對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很有幫助,可以推動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
劉女士表示,機器人教育應當循序漸進,不同的年齡段具備不同的學習能力,不要拔苗助長。幼兒階段機器人教育重點,是提高孩子們的手眼協調和手部精細動作的鍛鍊,刺激左右腦平衡發育。到了小學階段,學習各種傳感器工作原理,運用電腦程式設計,實現機器人智能自動,並設計可運用到生活中的智慧機器人。中學階段,學生們可以完成創意機器人的規劃設計與組裝,可以自己設計、完成部分部件的製作,用高級語言的簡單編程,對機器人進行綜合測試與調整。
她表示,不同階段孩子,有不同的學習節奏,家長們不要拔苗助長,也不要將孩子們對機器人的興趣和升學壓力所掛鈎。
通許員 劉悅 記者 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