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關村標準化協會發布了國內首個智能測溫標準——T/ZSA 76—2020《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技術規範》團體標準。該標準由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久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格靈深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必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天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質信標準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技術發展產業協會、北京國檢信泰檢測認證有限公司十二家單位共同起草,並於4月11日正式實施。
標準中規定了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以下簡稱系統)的通用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適用於公共運輸、商超、學校、社區等場景利用智能人體溫度篩查與智能告警,實現發熱人員的篩查區分。
該標準對體溫篩查系統性能提出了具體要求:
體溫篩查檢出率
a)對於單目標體溫篩查系統,體溫篩查檢出率應不低於98%。
b)對於多目標體溫篩查系統,體溫篩查檢出率應不低於95%。
註:體溫篩查的目標包括正確佩戴口罩的受篩查人員。
實驗室測溫誤差
在校準模式下,實驗室測溫誤差最大值應不大於±0.3°C。
溫度測量範圍
系統支持的溫度測量範圍為28°C到40°C。
平均測量時間完成體溫篩查的平均測量時間應不大於1s。
最大測溫距離
對於單目標體溫篩查系統,最大測溫距離應不小於1.5m。
對於多目標體溫篩查系統,最大測溫距離應不小於3m。
最大並行篩查人數
對於多目標體溫篩查系統,支持最大並行篩查人數應不少於6人。
人臉檢出圖解析度
人臉檢出圖應滿足水平解析度應不少於1280像素,垂直解析度不少於720像素。
佩戴口罩檢測準確度
當系統支持檢測受篩查人員是否佩戴口罩時,佩戴口罩檢測準確度應不小於90%。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曠視、中電科11所、百度、格靈深瞳、久譯、千方、同方威視等企業,推出了雙光測溫系統、非黑體測溫系統、AI測溫安檢門、測溫閘機、AI多人體溫快速檢測智能系統等多款紅外智能測溫產品,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如果標準跟不上,限制相關技術產品化推廣速度的同時,也會導致因技術及應用較為分散、產品差異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相關技術的深入研究。因此,制定統一適用的標準顯得尤為重要。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