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準媽媽來說,妊娠期臨床甲減可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如早產、流產、胎盤早剝、低體重兒等,同時,還會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神經反應能力及運動能力等。
在妊娠的各個時期,母體的甲狀腺素一旦減少,即便是輕微的或短暫的減少,也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到胎兒的腦部發育,且這種損害多是不可逆的,表現為日後兒童期患兒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即俗稱的「呆小症」。
所以,孕期甲狀腺功能異常導致胎兒智力低下,是真的!
孕期為何容易出現甲狀腺功能異常?
甲狀腺激素需求量變大
妊娠時,母體中的甲狀腺激素不僅要供給母體使用,還需要給胎兒使用,孕前一人份的需求量足夠使用,懷孕之後,雙份的需求,很容易出現不足,造成甲減。
碘需求量變大
碘是製造甲狀腺激素的原材料,如果孕期對碘的攝入量不足,也容易引起碘不足造成的甲減。
甲狀腺結合蛋白(TBG)的增加
妊娠期血雌激素水平大幅上升,引起肝臟的甲狀腺結合蛋白合成增加,妊娠時血清甲狀腺結合蛋白(TBG)達到非妊娠時的2~3倍,並持續妊娠的全過程。TBG水平升高使血中甲狀腺素大量被結合,游離甲狀腺素減少,造成甲減。
調查顯示,10位孕婦中約有1個有甲狀腺疾病,並且超過八成孕婦漏診。孕媽媽什麼時候進行甲狀腺功能篩查?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狀腺素參與身體的生長發育和各器官系統的代謝調節,其中,也是胎兒腦神經發育所必需的激素。
妊娠20周前是胎兒第一個腦快速發育的階段,而又因胎兒的甲狀腺素至孕12周才開始分泌甲狀腺激素,20周以後甲狀腺功能才開始完全建立,因此,在妊娠20周以前,胎兒生長發育所需的甲狀腺激素幾乎完全都是靠母體輸送的,所以準媽媽要確保自身的甲狀腺功能正常。
我國出臺的《妊娠和產後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2012)》建議,有條件的醫院和婦幼保健部門對妊娠早期婦女開展甲狀腺疾病篩查,篩查指標為血清TSH、FT4和TPOAb,篩查時機應選擇在妊娠8周以前。最好是在懷孕前就進行甲狀腺指標篩查,一旦確診患病,可在懷孕前經有效治療後再擇機懷孕。
妊娠伴甲亢孕婦自發性流產比率比正常人高兩倍左右,建議患甲亢的女性控制病情後再準備懷孕。一旦妊娠後才發現病症且比較嚴重,最好在胎兒4~6個月內手術切除甲狀腺。手術一定要找專業的內、外科醫生配合。
不少「準媽媽」由於擔心藥物會影響胎兒健康,所以即使診斷出甲狀腺出了問題,也不肯進行藥物治療。「事實上,針對妊娠期臨床甲減的藥物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使用了很多年,屬於孕婦可以使用的安全藥物範疇。」專家說,相反,如果因為害怕藥物副作用拒絕治療,從而使甲狀腺疾病沒有得到控制,這樣給胎兒帶來的危害要遠遠甚於藥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