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一種罪孽

2020-12-22 林說圍城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為您帶來情感解惑

01

有些人會有這樣的困惑,不喜歡自己的父母,究竟是不是一種罪孽?

就像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乖巧懂事型的,總有一些熊孩子是上天派來虐父母的一樣。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讓孩子仰望的模樣。總有一些父母的所作所為,令孩子難以理解,也無法喜歡。

每當遇到這樣的父母,身為兒女就會深感痛苦,明明那是自己的父母,然而,卻從內心深處無法喜歡他們。時常會讓自己覺得有一種罪惡感。想要去喜歡他們,可是內心總有一種聲音在告訴自己根本就無法喜歡。

被這種感覺折磨久了,內心會很分裂。會不由自主的捫心自問,到底自己這種感覺是不是太不正常了,是不是自己不應該這樣做?心裡像是住著兩個小人,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上演大戰。一個想要去想方設法喜歡,另一個卻又深感力不從心。兩個小人和平的時候大概就是,眼不見心不煩的時候。

02

久而久之,就會想辦法遠離父母。逃一般地離開他們的生活,比如,想去外地上大學。平時沒有什麼要緊的事能不回去儘量避免回去。畢業工作了,也會渴望留在外地打拼。在日常的接觸中,也不會像其他子女那樣和父母經常打打電話,聊聊天。總之,和父母的關係很疏遠。

攤上這樣的父母,為人子女者,不喜歡他們,這究竟是不是一種罪孽?

我可以肯定的說,這不是,這再正常不過了。

是的,我們可以光明正大地承認自己不喜歡自己的父母,這不是罪孽。我們不必為此折磨自己,但是雖然我們可以不喜歡自己的父母,然而,這不應該成為我們不愛他們的一個理由。

03

父母的性格,待人接物的方式,相處的模式,一些生活習慣,我們通通可以不喜歡,但是,那是他們長久以來養成的固有的模式,連他們自己都無力改變自己,更遑論我們了。

如果我們試圖努力去改變他們,希望他們按照我們喜歡的方式來生活。我們不喜歡自己的父母本身就已經夠讓自己痛苦的了,如果還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他們,就更加重了這種痛苦。而且,我們越是努力,越會發現自己的無力。導致我們和父母之間本就劍拔弩張的關係更加雪上加霜。到後來變得越來越無法調和,這和我們的初衷越來越背道而馳。

既然改變不了,我們只能接納和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承認和接納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自己擁有一對自己並不喜歡的父母。一旦選擇接納,我們的內心就停止了內耗,我們不必再和自己的不喜歡去對抗。

順其自然的接納了這個事實後,我們就有更多的力量轉而來改變自己。畢竟我們能做的,也只有改變自己。改變自己雖然也很難,但比起改變別人來,還是相對容易一些。

04

父母也許不是好的合格的父母,但是,我們可以努力讓自己成為好的合格的子女。所謂。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孝順在心,我們只要有一顆強烈的愛父母的心就已經足矣。

龍應臺曾說,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今生今世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你躲在歲月的一角,告訴自己,不必追。

父母在目送我們漸行漸遠的這個過程裡,我們對他們的婚姻也只能是尊重,我們不必求全責備,不必牢騷滿腹,不必嘗試改變。儘管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並不喜歡父母,但是這一點也不妨礙我們愛他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愛他們。那種融入血脈裡的親情,是割裂不開的。

我們可以不斷說服自己,對他們那些令人反感的言行舉止選擇性屏蔽就好。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盡兒女的本分,就夠了。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侵權立刪

The end

今日話題:你喜歡自己的父母嗎?你有過不喜歡自己父母的困惑嗎?你是怎麼應對的?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使徒彼得是不是注重罪孽?
    因文章中寫到,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篇 66:18 和合本)這位讀者就責問小編說:「照作者這麼分析,那彼得豈不是注重罪孽」?於是他就引用經文,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
  • 在佛道中,這幾種行為會加深你的罪孽,克制自己,最好別做!
    而在佛道上來講,世界上的善與惡往往只在一念之間,只有一線之隔,很多人總是抱著僥倖心理,自欺欺人,做著會加深自己罪孽的事,實在是愚昧至極。而很多人之所以會犯錯,其實就是因為自己內心的心魔,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一次又一次挑戰底線,一次又一次壯大自己的心魔,最後犯下不可寬恕的罪過。
  • 音頻全集《天上法庭--罪孽處理禱告手冊》
    點擊閱讀神告訴你五件當作的事,用以保護自己! 點擊閱讀祂說:「另一股強風很快就要橫掃全球。」 點擊閱讀我們必需要震動天界,你要來震動這個天堂!正版書籍:微店有售微店客服 利百加姊妹 微信:13564436070使用需知預備心撥出時間,找一個與主安靜獨處的地方,你自己
  • 荔枝軍事:軍人上哨時不與路過的父母打招呼,是不是一種冷漠?
    上哨時不與父母打招呼,    是不是過了一點?   也許,有人會說:我理解你說的軍人的愛,但連聲招呼都不能打,是不是有些過了?打個招呼又有什麼大不了的?  看待一個問題,一個要在具體的時空、特定的背景下去考察。脫離特定條件去泛泛而論甚至作出判定,很容易斷章取義,以偏概全。
  • 相親女說自己慢熱,是不是不喜歡的意思?
    9月份的時候父母託人給小羅介紹了老家的一姑娘夏某,夏某小他三歲,從照片中看長得甜美乖巧,是小羅喜歡的類型,所以在聊天方面小羅挺主動的。這不趁國慶放假的時候,他還專門回了一趟老家,和姑娘見了一面。兩個人感覺都還可以,算是默認繼續相處吧。然而就在上周末,小羅覺得經過兩個月左右相處,是時候該把關係確定下來了,就和夏某告白了,問她願不願意做自己的女朋友。
  • 看完的人都認為人流是一種罪孽
    媽媽連吃3天流產藥,迫使子宮劇烈收縮,不給寶寶提供營養,最終導致寶寶死亡。 第三種,引產 媽媽妊娠12周後,不想要寶寶了,只有用人工方法誘發子宮收縮而結束妊娠。
  • 《廢都》揭露物質主義的罪孽與鞭撻精神文化的墮落
    寫《廢都》之時,賈平凹四十歲,正值不惑之年,家中變故多,自己感染肝癌不愈,母親動手術,父親因癌症離世,他的心裡鬱悶至極,還身纏官司,沒完沒了,被痛罵被指責。他於是把一切訴諸筆端,因為他寫作技藝已成熟一年就完稿,他要把物質主義的罪孽與人性的弱點與罪惡,病態的精神世界進行揭露與鞭撻。
  • 書摘|罪孽的報應:國家以什麼理由來記憶?
    雙方都很反感被人當成幫兇,且都感到自己是受害者,這也從一個角度解釋了要日本人承認他們的戰時問題記憶是有選擇性的,就在日本人選擇了「受害者」記憶的同時—也因為他們選擇這一記憶—他們消除了自己作為對亞洲其他國家人民「加害者」的記憶。這是日本人歷史短視和拒絕承認戰爭罪行的主要原因。
  • 家長是不是很難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對自己基因的一種盲目自信
    但是我不能接受我的孩子不努力。懶散,墮落,在超市坐扶手電梯的時候我給她說,電梯和父母老師一樣只是輔助你達到目標,想早一點達到目的還要自己積極的往上爬。所謂失之東隅的概念也莫過於此,平庸的家長,很容易接受,不平庸的家長,很難接受。我是前一種情況。
  • 媽媽你是不是喜歡工作,不喜歡我了
    媽媽:媽媽的加班,下次吧有這樣得事情是不是在你們身上也經常發生,特別是最近受疫情影響,很多人都在家辦公,雖然在家辦公,但是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多,有時候還怕孩子打擾到自己。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說:孩子今天問我喜歡工作,還是喜歡她?我當時真不知道怎麼回答孩子,我也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為何孩子會問這樣的問題?
  • 吞噬豬頭帝的罪孽又是什麼意思
    豬頭帝的罪孽有多少?單純從動畫黨的角度來看,豬頭帝不僅僅吞噬夥伴,而且連給自己取名的魔人(父親)也吞噬了,可見豬頭帝的殘暴,而史萊姆殺豬頭帝是大義所在,矛盾的是,在史萊姆讀取豬頭帝的記憶的時候,豬頭帝是知道自身的罪孽的,並且為了夥伴和種族的延續,願意承擔那一份飢餓。
  • 再看「辱母殺人案」|我們是不是也在傷害自己的父母?
    父母發微信,我們假裝沒有看見,父母打電話,我們編著理由急著掛掉,父母關心我們,我們卻不領情。沒錯,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生活圈子,父母確實要從我們的生活中體面地離場,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好好地溝通過,就直接默認父母應該跟我們保持距離,就開始光明正大地對他們冷淡。像極了戀愛裡的渣男渣女,明明嚷嚷著和平分手,接著就是把對方晾著,一聲不吭。
  • 自己和男朋友交往了幾個月,只有牽手,是不是他不喜歡我了?
    第一種就是這個男人具有同性戀的傾向,第二種情況就是他根本不喜歡你,僅僅是因為家裡催著要結婚,而你的條件剛剛符合做人老婆的標準而已。現在很多同性戀會有著騙婚的行為,偽裝著自己喜歡女人,但是卻可以發現他們在生活當中接觸的全是男人。此外,女人在主動和對方有肢體接觸的時候,這類男人的全身都會僵硬,並且肢體接觸時間不會超過1分鐘就會將女人推開。
  • 王小波黃金時代:陳清揚在交代材料中所寫的「罪孽」究竟是什麼?
    後來陳清揚竟然下山去找他,想讓他幫她證明自己不是「破鞋」。陳清揚之所以偏偏會去找王二幫忙,她有自己的理由:事實上,很多去找她看病的人都沒有病,是故意來看「破鞋」的。而王二是唯一一個真正來看病的病人。她想讓王二證明她不是「破鞋」,然而王二卻讓她失望了。
  • 給父母洗腳是不是愚孝?
    時下大興國學教育,父親節、母親節等節日中小學還喜歡組織學生給父母洗腳,學習感恩。此現象招致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的反對:「小學生給父母洗腳,不就是把我們推倒的東西又撿起來了嗎?
  • 孩子總喜歡「摳鼻子」,這多半是一種「病」,父母千萬別忽視!
    有個詞語叫做「人無完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會有著一些壞習慣,尤其是小孩子,小時候養成的習慣如果不加以改正,有時候會跟隨一個人一輩子,比如說小孩子的多動症、有些小孩子喜歡挑食、有些小孩子特別沒禮貌、有些小孩子喜歡哭鬧等。
  • 選自己喜歡的專業還是父母喜歡的專業?
    在為考生提供諮詢的過程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考生喜歡一個專業,非這個專業不去,但父母覺得這個專業不好,覺得另一個專業更好,那麼該怎麼辦呢?到底是選自己喜歡的專業,還是選父母喜歡的專業?這裡和大家分享幾個我在學校工作時的案例,看完大家會有答案。
  • 有些父母,經常給孩子買定型玩具,因為他們自己也喜歡這些玩具
    有些父母經常給孩子買定型玩具,因為他們自己喜歡這些玩具,並努力使孩子對技術感興趣。人們經常把玩具分為兩種:男孩子玩的和女孩子玩的。其實,這種分法是沒有多大根據的。學齡兒童不僅渴望有玩具,對其它物品,如書籍、體育用品(球、冰鞋、滑雪板、雪概),手工工具,學生日常用品等,也同樣感興趣。
  • 孩子變得不喜歡說話是怎麼回事?父母應該找準原因
    然而第二個原因就是孩子在家裡不受重視,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的話,那麼家長有可能就會偏心另外一個孩子而另外一個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沒有重視他,所以他就不喜歡說話了。第三就是總是會被父母責罵,因為父母太過於在乎成績了,所以如果孩子的成績不夠好的話,那麼父母很有可能就會責罵孩子,這樣的話孩子也有可能就會變成一個不喜歡跟別人說話的孩子。
  • 抱怨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娃,不如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別人家的父母」
    這種願望本身沒有錯,但是有的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本意是想要讓孩子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但長期如此只會起反效果。再者說了,「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能夠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與他的父母給予的優良教育是脫不開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