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視頻,裡面的對話深深地吸引住我了,雖然只有簡單的幾句話:
孩子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吃飯呀
媽媽回答:媽媽可能要加班
媽媽在加班
媽媽加班呢
孩子:媽媽講故事
媽媽明天周末,我們出去玩好嗎?
媽媽:媽媽的加班,下次吧
有
這樣得事情是不是在你們身上也經常發生,特別是最近受疫情影響,很多人都在家辦公,雖然在家辦公,但是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多,有時候還怕孩子打擾到自己。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說:孩子今天問我喜歡工作,還是喜歡她?我當時真不知道怎麼回答孩子,我也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為何孩子會問這樣的問題?
U
一般問這個問題的孩子都在6歲以下,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獲得他人的關注。
例如:有的孩子不會直接問這樣的問題,他會在爸爸媽媽工作的時候,一會問一個問題,一會問一個問題。這些都是孩子想要獲得關注和表現的證據,都是在無聲地告訴家長:你們陪陪我。
有些孩子可以理解爸爸媽媽要去公司上班,但可能不太理解在家辦公是什麼意思,就會對家長產生誤解,問出這樣的問題。根本上來說,還是安全感的缺乏和父母的有效陪伴時間太少。既然知道了問題的根源在哪,解決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如果家長只是馬上擠出一個大大的笑臉,捏一下孩子的臉蛋說:「當然是更喜歡你啦!」接著一轉身又繼續工作了。
那麼你,又離孩子遠了一步。
與其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家長可以以此開始和孩子進行溝通,深層次地了解孩子問出這個問題的動機和孩子內心的需求。
僅僅回答一個問題,很快就把溝通的門關上了。
那怎麼與這個問題開始溝通呢?
最簡單的,「寶寶,你為什麼會這麼問啊?「
或者,「你覺得媽媽應該更喜歡哪個呢?」
還有就是溝通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多引導孩子表達內心的感受,多問問為什麼,多耐心聆聽。
「為什麼寶寶會這麼想啊?「
「是媽媽做的什麼讓寶寶這樣想了呢?「
「媽媽怎麼做,寶寶會開心一些呢?「
與此同時,也是一個教育的機會,告訴孩子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也讓孩子學會體諒父母。
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高贊的回答:
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圓代表親子陪伴時間
空白代表非親子陪伴的時間
很多人的都會認為,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那就是增加親子陪伴的時間(從左圖到右圖)。
但如果家長特別忙呢?
其實另一方法就是增加孩子的核心記憶:也就是當我們陪伴他時,同時觸達了他的聽覺、觸覺、視覺,更重要的是觸達了孩子的心,就會讓孩子感到不一樣。
比如平時我們對孩子的陪伴是照本宣科讀繪本半小時;
這次我們改改形式,讀10分鐘繪本,角色扮演10分鐘,再留10分鐘把繪本故事畫下來或者做成親子小手工,在這個過程中,也不忘給孩子一些肯定、親吻和擁抱,那麼就會成為讓孩子記憶深刻的愛的陪伴。
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合理規劃好自己的時候,不要讓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候,「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