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十大最勤勞生物,你都知道嗎?
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人生存的必要條件,是人致富的鋪路石,是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而對於動物也是如此,下面小編帶您去了解一下這些勤勞又有毅力的動物們吧。
河狸
大自然最傑出的土木工程師之一
河狸是河狸科、河狸屬的動物。頭短鈍,眼小,頸短,四肢短寬,前肢短,足小、具強爪,後肢粗壯有力,尾大、扁平。河狸夜間活動,白天很少出洞,善遊泳和潛水,不冬眠,自衛能力很弱,膽小,喜食多種植物的嫩枝、樹皮、樹根。河狸是動物世界中勤勞工作的一員,莉斯說:「它們通過使用樹枝和泥土能夠築造出河壩,從而改變河流方向。」
座頭鯨
海洋中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
座頭鯨為熱帶暖海性鯨類,身體較短而寬,性情溫順,棲息於世界各大洋,有洄遊習性,但遊泳速度較慢,主食為小甲殼類和群遊性小型魚類。它每年遷徙12874公裡,但是隨著人類海洋活動的頻繁性增強,對於駝背鯨生存構成一定威脅。同時,碳氫化合物勘探與生產、船運和其它近海人類活動,對駝背鯨長途遷徙構成威脅。
大馬哈魚
以生命為代價的繁衍
大馬哈魚是鮭形目其中一種,屬鮭科魚類,是鮭魚的一種,是著名的冷水性溯河產卵洄遊魚類。大馬哈魚的祖輩原本生活在寒冷地區的河流中,但是那裡食物缺乏,為了覓食和種族繁衍,它們不得個順河而下,一直遊到海洋中去覓食成長。它們都是在淡水中出生,然後到海洋中長大,成年後再溯河洄遊重返故鄉生殖後代。
北極燕鷗
動物中遷徙路線最長的一種候鳥
北極燕鷗是屬於燕鷗屬的一種海鳥。棲息於沼澤、海岸等地帶。成群活動。以魚、甲殼動物等為食。它們是候鳥,每年經歷兩個夏季,從其北部的繁殖區南遷至南極洲附近的海洋,之後再北遷回繁殖區,全部行程達40000多公裡,這是已知的動物中遷徙路線最長的。
黑脈金斑蝶
地球上唯一的遷徙性蝴蝶
黑脈金斑蝶前足相當退化,短小無爪。生活史包括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期,幼蟲一般群集生活,幼蟲以有毒植物馬利筋為食,是一種食毒以防身的特殊物種。黑脈金斑蝶有的習性,是地球上唯一的遷徙性蝴蝶。黑脈金斑蝶會在每年進行遷徙。在北美洲的黑脈金斑蝶會於8月至初霜向南遷徙,並於春天向北回歸。
切葉蟻
螞蟻家族中的楷模
切葉蟻屬於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和其他螞蟻一樣,其一生包括卵一幼蟲一蛹一成蟲4個不同的時期。切葉蟻除了完成螞蟻日常工作之外,還會採集一些葉片。它們將樹葉切成無數個小片帶回蟻穴裡種植髮酵,直到上面長出小蘑菇,然後用蘑菇餵養幼蟲。切葉蟻堪稱螞蟻家族中的「楷模」。
美洲鰻
倫敦菜的代表菜式之一
美洲鰻主要產於美國、加拿大等國。成年美洲鰻將進行英勇的大遷移,從河流抵達大西洋中部,期間並非是快樂的旅行,它們會產卵和死亡。對於新孵化的美洲小鰻魚而言,它們必須隨著洋流穿越半個海洋,抵達濱海河流,之後它們在河流中生活20-30年。
高山雨燕
連續飛行時間最長的鳥類
高山雨燕屬於雀形目燕科。高山雨燕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空中,這個令人驚奇的物種,在從瑞士的棲息地前往西非的過冬地時,能夠連續飛行超過200天。研究人員為六隻雨燕做上特殊標籤來測定它們的速度,結果發現它們在整個遷徙過程中都在不斷的移動。它們唯一的休息時間就是在瑞士的繁殖期。
織巢鳥
善於建造的鳥
織巢鳥是一類會使用草和其他東西編織巢穴的鳥,屬於雀形目文鳥科。這類鳥大約有145種,主要生活在非洲、澳大利亞和南亞。雖然織巢鳥體型較小,但是它們非常勤勉,這些體型微小的鳥類能構築複雜的『社區巢窩』,這些巢窩使用草、細樹枝和樹葉纖維構成,一些社區巢窩能夠容納300多對鳥。
裸鼴鼠
相信勤能補拙的動物
裸鼴鼠屬於哺乳綱、齧齒目、豪豬亞目哺乳動物,它是哺乳動物的傑出代表,其種群生活方式和螞蟻、蜜蜂一樣有組織。但是,裸鼴鼠比它們個頭更大,長得也更難看。裸鼴鼠表麵皮膚上幾乎無毛,並完全沒有疼痛感。但事實上,裸鼴鼠這種地下嚙齒類動物,能夠建造複雜的洞穴和隧道,它們在這一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艱辛。
作者:15544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