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十大基因突變生物盤點 獨角獸真實存在?

2021-01-11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12月10日消息,在動物界中,極個別的動物也會有基因突變的情況發生,導致它們形態各異,而且,顯得與族群格格不入,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一下吧。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1、白象

&nbsp&nbsp&nbsp&nbsp白象患有白化病,但是除了這個名字,它們不是白色的。白象是粉色或者紅棕色的,亞洲象發生的這種變異比非洲象更加普遍。在亞洲國家,比如緬甸和泰國,傳統認為白象是神聖的,不能用來做任何工作。人們相信看見白象標誌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領導統治有方,國家有福。英語中的「white elephant」指中看不中用、沒價值的東西,白象也是這句熟語的來源。據說暹羅(今天的泰國)國王過去常常將白象作為「禮物」送給任何他們想懲罰的人。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2、塞內加白鹿

&nbsp&nbsp&nbsp&nbsp紐約塞內加的軍隊補給站曾是二戰和海灣戰爭的武器儲備地,直到2000年停止使用。1941年幾隻白色的鹿拔腿逃跑時被困在補給站的圍牆內。多虧警察的努力,捕獵受到限制,現在這裡大約生活著800頭鹿,其中白鹿佔25%--是世界上一個獨立環境中基因變異動物數量最多的。塞內加白鹿沒有形成一個單獨的種類。它們是北美棕色白尾鹿的變種。這些白鹿的毛髮不含色素,但是眼睛與其他鹿一樣是棕色。這種變異沒有白化病那樣極端,白化會讓鹿的眼睛變為粉紅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3、粉紅色巨型蛞蝓

&nbsp&nbsp&nbsp&nbsp一群科學研究者在迷霧蒙蒙的MountKaputar國家公園發現了這麼一個神奇的生物。它有20釐米長,是一種巨型的蛞蝓,它全身粉紅且能發出螢光,是肉食動物,專吃蝸牛為生。公園管理員說:這些東西一般晚上出來,有時候上百,趴在苔蘚上面,看上去極為不真實。當地人又時候會報導看見這種神奇的生物,但只有最近它才被確認為是蛞蝓。但奇怪的是,正常蛞蝓的顏色多是灰色,和蝸牛的顏色差不多,但是這次發現的確實粉紅色,實在是不多見。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4、半色的美國大蝦

&nbsp&nbsp&nbsp&nbsp美國大龍蝦(也叫緬因大龍蝦)一般是棕色的,煮過之後變為橘黃色。2006年7月,緬因州出現一隻看起來「半生半熟」的大龍蝦,它右半部分是斑駁的棕色,左半部分是橘黃色。美國大龍蝦外殼的顏色由黃色、紅色和藍色色素混合而成。這一隻有一半外殼因缺少藍色色素而呈現橘黃色,另一半不受影響,因為美國大龍蝦身體兩邊是獨立生長的。兩邊顏色不一樣的大龍蝦的確很罕見--機率大概為五千萬分之一。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5、白化的東部灰袋鼠

&nbsp&nbsp&nbsp&nbsp東部灰袋鼠是袋鼠的一大種類。它們身高可達210釐米(7英尺),體重可達54千克(119磅);一步可躍出8米(28英尺)遠,1.8米(6英尺)高,奔跑速度可達每小時56千米(35英裡)。在野外很難見到白化袋鼠,但是坎培拉西南部的納瑪吉國家公園(Namadgi National Park)出現過一隻。遊客相信它是雌性的,叫它「瑞妮」(Renee)。與其他灰色袋鼠不同,瑞妮全身雪白,眼睛呈粉紅色。野生動物專家認為,患白化病的袋鼠在野外存活的機率比較低,因為它們很容易成為野狗和狐狸的獵物。它們也更容易患皮膚癌,更容易被烈日灼傷,而且很可能在視覺和聽力上也有障礙。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6、金紋斑馬

&nbsp&nbsp&nbsp&nbsp黑色素太多讓斑馬的條紋過大,黑色素太少則讓黑色條紋轉而變成了金色。你也許在網上看過夏威夷斑馬佐伊(Zoe)的照片,它的條紋是淺淺的橘黃色。這些照片被處理過,但它真實的樣子仍然很驚人。因為缺乏黑色素,佐伊有金色的條紋和藍色的眼睛——基因紊亂的表現。它體內缺乏酪氨酸酶,這種酶能通過氧化產生動植物體內的黑色素。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7、白色烏鴉

&nbsp&nbsp&nbsp&nbsp俗話說:「天下烏鴉一般黑」。我們經常看到的烏鴉,都有一身烏黑的羽毛,所以我們習慣性的認為,世界上的烏鴉都是黑色的。其實不然,1987年5月25日,一個日本人在外出散步時,在路旁的草叢中發現了一隻白烏鴉,他捉住了它並把它帶回家。這隻烏鴉的體型和人們通常所見的黑烏鴉沒什麼兩樣,只是它全身羽毛雪白,眼睛、嘴和兩隻爪子均呈粉紅色,樣子非常可愛,這可能是由於它的遺傳基因發生變異而造成的。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8、維納斯花斑貓

&nbsp&nbsp&nbsp&nbsp維納斯是一隻花斑貓,它有一半臉是黑色,另一半是橙色,看上去像一隻虎斑貓。黑色臉一邊的眼睛是綠色,橙色臉一邊的眼睛卻是藍色。沒人知道它怎麼是這樣的,但是很多人認為它是一隻喀邁拉。喀邁拉貓是由子宮裡的兩個胚胎融合形成的,這樣的貓兒其實很常見。實際上,大多數喀邁拉是雄性花斑貓,雌性的要少很多。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9、大熊貓只有一個亞種,就是棕色大熊貓。它們也被叫做秦嶺大熊貓,因為生活在秦嶺大山裡。普通熊貓皮毛上呈現黑色的地方,秦嶺熊貓則呈現深棕褐色,白色的地方呈現淺褐色。科學家說這些顏色異常的熊貓很可能是正常大熊貓經過多次近親繁殖產生的。1985年就有人看見過棕色熊貓,但直到2005年科學家才將它們單獨列為一個亞種。人們對秦嶺大熊貓的數量有各種不同的揣測。可能山裡面藏著幾百隻,但是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實際只見過5隻。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10、黑色企鵝

&nbsp&nbsp&nbsp&nbsp地球上至少生活著17種不同類別的企鵝,它們的外貌差別很大。企鵝的一般形象是背部黑色,腹部白色;但是個別企鵝可能羽冠顏色比較鮮豔,或者有橙色的喙、白色的腳掌,抑或有亮黃的眼睛。有的企鵝就是黑色的,前前後後全身都是黑色。2010年《國家地理》一位攝影師看見了一隻這樣的企鵝,一位鳥類學家把這稱為「兆分之一的突變概率」。這隻企鵝患有黑色素沉著病——過量產生黑色素,即染黑皮膚的色素太多。比起黑色素過量,鳥類當中黑色素不足的問題更為常見,而企鵝黑色素過量幾乎是聞所未聞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課後習題及答案 5.1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第5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第1節 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一、概念檢測我國大面積栽培的水稻有粳稻(主要種植在北方)和秈稻(主要種植在南方)。研究發現,粳稻的bZIP73基因通過一系列作用,增強了粳稻對低溫的耐受性。與粳稻相比,秈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個脫氧核苷酸不同,從而導致兩種水稻的相應蛋白質存在1個胺基酸的差異。判斷下列表述是否正確。(1)bZIP73基因的1個核苷酸的差異是由基因突變導致的。
  • 統編人教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冊《第1節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教案
    人和動物細胞中的DNA上本來就存在與癌變相關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資料五:基因突變對生物體究竟好不好?有害的基因突變:畸形的雛鴨、人類的並指、唇裂(5)大多數突變是有害的為什麼?因為任何一種生物都是長期進化過程的產物,它們與環境已經取得高度協調。如果發生基因突變就可能破壞這種協調關係。因此基因突變對於生物往往有害,但也有少數有利的。
  • 近段時間,貓成為了動物界的網紅生物,來盤點幾種高貴貓種吧!
    說起世界上的生物,可能和多人說人類是這個地球的主宰生物,其實我並不認同這種說法,畢竟在地球上的生物中,人類的數量只佔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而地球上真正的主宰是動物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地球山的生物種類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數量是人類數量的幾十萬倍,這樣看來,人類只是非常渺小的一部分,可能我們從電視上可以看到世界上有很多的珍惜保護動物
  • 【必修2教參】第五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
    通過前4章的學習,學生對基因是什麼、基因在哪裡、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等問題,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那麼,基因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會發生哪些變化呢?這些變化對生物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除基因突變外,還有哪些變異?這就是本章的主要內容。因此,本章既是前4章內容的延續,又是學習第6章《生物的進化》的基礎。
  • 基因突變導致顏色變異的十大動物盤點
    多虧警察的努力,捕獵受到限制,現在這裡大約生活著800頭鹿,其中白鹿佔25%--是世界上一個獨立環境中基因變異動物數量最多的。塞內加白鹿沒有形成一個單獨的種類。它們是北美棕色白尾鹿的變種。這些白鹿的毛髮不含色素,但是眼睛與其他鹿一樣是棕色。這種變異沒有白化病那樣極端,白化會讓鹿的眼睛變為粉紅色。
  • 難題突現:單鹼基基因編輯技術存在RNA突變效應
    近期發表在 Nature 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導顯示,單鹼基基因編輯存在脫靶效應,會導致 RNA 突變。這顛覆了科學界原來的認識,即單鹼基基因編輯的編輯效果更為精準,在應用過程中也更為安全。該研究結果一發表,立即在生物科研領域引起軒然大波,研究者不得不重新考慮單鹼基基因編輯系統的安全性問題,這給這一技術的進一步應用帶來一定的障礙。近幾年,關於基因編輯的研究與應用在幾乎所有生物醫學領域飛速發展。基因編輯是一組技術,使科學家能夠改變生物體的 DNA。
  • ...年基因編輯療法盤點 | 人類成功「敲除」突變致死基因,並向蚊子...
    這些患者的病因是體內 LAMB3 基因存在功能性故障,無法產生能固定住內外層皮膚的特殊蛋白質。此前,SCID 患者無法根治,只能將其隔離在無菌環境中,儘量減少細菌病毒對他們的傷害。但現在,義大利摩德納實驗室的科學家通過基因剪輯,成功治癒了一位罹患 SCID 病症的德國小男孩。
  • 【盤點】基因編輯胚胎將何去何從?
    研究人員利用最近很火的CRISPR/Cas9系統來剪切受精卵中人的HBB基因(β-globin gene),因為HBB基因突變會導致β地中海貧血症。他們注射了86個三核受精卵,其中71個受精卵存活。在做檢測的54個樣品中,有28個受精卵的HBB被剪切了,而其中只有更小一部分被重組修飾了。不僅如此,非靶向的突變也出現了。【6】盤點:基因編輯胚胎?
  • 世界範圍內的十大神秘生物,真實存在嗎?
    所謂的神秘生物指得是世界範圍內的未知動物、隱匿動物、未被確認的動物,這些動物在民間有很多的傳說或者說目擊記錄,但幾乎沒有任何影像資料的證據,大多數都是目擊者的自述。而其中尼斯湖水怪也算是最著名的神秘動物了,這種在傳言中類似於蛇頸龍的動物出現在英國蘇格蘭的尼斯湖中,在歷史上有過很多次的目擊事件,也有過較模糊的影像資料,目前為止仍然無法確認這是什麼動物,甚至無法確定是否真實存在。
  • 點突變、無義突變、外顯子……都是什麼鬼?生物老師告訴你
    編者按:本文作者系7歲DMD小朋友的家屬,高中生物老師。在這篇長文中,他系統介紹了基因檢測報告上一些常見的、讓大家困惑的名詞。他自稱為「熱心的擺渡人」,願以所學為病友和家屬擺渡。感謝他向七色堇投稿,我們希望能結識更多的「擺渡人」,各獻所學,同舟共濟。
  • 動物界十大奇特的交配方式
    目前,美國媒體列舉了自然界十大奇特的交配方式,其中包括:企鵝爸爸當專職保姆、大熊貓為了完成交配,工作人員讓它們觀看「色情片」、獼猴也存在著「性交易」等。                                          1、企鵝有具體的求愛交配方式,雄性當孵蛋「保姆」
  • 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日前,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的最新研究中,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的研究人員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中加入自然界中存在的罕見基因突變,從而使這些基因能夠在成人患者身上表達。這一發現有可能產生治療因為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的基因療法。
  • 白化基因突變 江蘇一年連續成功繁殖白狒狒(圖)
    《現代快報》供圖中國動物園協會理事、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教授田秀華表示,白狒狒屬於白化基因突變,是狒狒近親繁殖的一個變種。出現連產白狒狒現象可能是物種基因純合造成的。狒狒體內可能存在白色隱性基因,只是以前沒有發現。
  • 動物界的十大奇聞,interesting!
    動物界的十大奇聞,interesting!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而動物界更是充滿神秘色彩,許多動物行為古怪,既令人嘆為觀止,又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接下來,小編為你介紹動物界十大不可思議的奇聞趣事。科學家一直認為,裸克分子鼠不能識別光的存在,主要利用眼睛感知周圍氣流的變化。海狸迷糊睡覺有好處河狸,是河狸科、河狸屬的動物。河狸軀體肥大,雌、雄無明顯差異,頭短鈍,眼小,頸短,四肢短寬,前肢短,足小、具強爪,後肢粗壯有力,尾大、扁平。每到冬天,海狸便將自己關在家中,足不出戶,依靠之前儲存的食物或獨特的尾巴堆積的脂肪禦寒過冬。
  • Nature:吸菸導致基因突變致癌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香菸中的致癌物直接導致脫氧核糖核酸(DNA)突變,估計菸民平均每吸15支煙,DNA就發生一次突變。研究結果刊載於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譯癌症基因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分別對肺癌患者和惡性黑素瘤病人的腫瘤組織進行基因解碼。
  • 基因突變除了白化病,還有「黑化症」!
    因為祖先的基因突變,它們體內出現了纖維色素增生的現象,這才導致了它們全身烏黑。如果在強陽光下仔細觀看,它的毛色甚至會出現黑得發綠的錯覺。雖然說印尼是西馬尼烏雞的老家,但這種雞在當地也並不是很常見。據飼養者描述,他從小就從大人那裡聽說過有一種全身烏黑的雞,但從未見過真容,直到長大後才第一次見。見到它的第一眼這位小夥就被它一黑到底的外表給震驚了,於是他開始了養殖西馬尼烏雞的職業生涯。
  • 5種假想的生物 可能是受到了地球上真實存在的生物的啟發
    事實證明,所有這些神秘的生物可能離現實並不遙遠。這5種假想的生物可能是受到了地球上真實存在的生物的啟發。1、尼斯湖水怪尼斯湖水怪的傳說起源於蘇格蘭高地,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傳說。傳說中有一種生活在尼斯湖深處的巨大生物,它有一個突出水面的長脖子和一個駝背,尼斯湖水怪的故事已經流傳了1500多年。
  • 基因突變數量揭示人類壽命長短
    據《新科學家》報導,一個人在生殖細胞中累積的基因突變數量或許能夠揭示他能活多久。而這些生殖系細胞的突變比例較低也可能會影響女性生育能力開始下降的時間。 美國猶他大學的Richard Cawthon和同事分析了此前收集的61名男性和61名女性的基因信息。他們都是祖父母輩的人,除兩人外,大部分在2018年前已經去世。這些人的數據是三代之家遺傳資料庫項目中的一部分。
  • 盤點中國十大醫療器械獨角獸 誰更具投資價值?
    那除了邁瑞醫療,國內還有哪些醫療器械的獨角獸呢?當前的「獨角獸」主要分為兩種:以資本驅動的獨角獸和以技術創新驅動的獨角獸。過度依賴資本的企業往往通過燒錢贏得市場,很難建造屬於自己的護城河,容易被競爭對手超越,而通過技術創新成長起來的獨角獸才能真正實現基業長青。
  • 啪啪啪還能減少基因突變?!
    這些預測中的突變個體的缺席對一種理論提供了支持:有害突變和性行為的進化意義是相互影響的。人類,作為尚未出現數量銳減徵兆的物種,卻擁有著出奇高的基因突變率。我們每個人出生時都攜帶著父母所沒有的大約70處新的基因錯誤。這比粘液菌或細菌中的突變情況還要厲害。變異很有可能會降低個體的健康狀況,這種雪崩式的變異如果在我們繁衍的每一代中都大量湧現,對人類將是致命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