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2020-12-23 健康一線視頻網

鐮刀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anemia)和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都是由於編碼成人血紅蛋白β亞基的HBB基因上出現突變而導致的遺傳性貧血症。這些疾病患者可能終生需要接受輸血或者其它療法的治療。已有研究表明,在成人中重新表達胎兒血紅蛋白可以起到緩解貧血症狀的作用。但是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在胎兒出生之後就停止表達了。日前,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的最新研究中,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的研究人員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中加入自然界中存在的罕見基因突變,從而使這些基因能夠在成人患者身上表達。這一發現有可能產生治療因為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的基因療法。

鐮刀細胞貧血症或β-地中海貧血患者體內的血紅蛋白因為HBB基因上的突變而無法正常行使攜帶氧氣的功能。但是少部分患者體內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上攜帶著自然發生的基因突變。這些基因突變讓原本在出生後就停止表達的胎兒血紅蛋白在成人階段仍然能夠持續表達,從而緩解貧血症狀。當研究人員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將這些自然界中出現的基因突變加入到表達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上後,他們發現經過基因編輯的胎兒血紅蛋白基因在血紅細胞中的表達量顯著提高。

進一步研究發現,名為BCL11A和ZBTB7A的基因編碼的蛋白能夠直接與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的啟動子區域結合,從而抑制胎兒血紅蛋白的表達。而那些讓胎兒血紅蛋白持續表達的基因突變會破壞BCL11A和ZBTB7A蛋白與啟動子區域的結合,從而解除對胎兒血紅蛋白表達的抑制。

「在過去的50年裡,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胎兒血紅蛋白基因被關閉的原因,從而開發出重新啟動這些基因的方法,」這項研究的負責人、UNSW生物技術和生物分子科學學院的Merlin Crossley教授說:「我們的研究解開了這個秘密。」

「我們的創新手法可以說是『有機基因療法』的先驅,」Crossley博士補充說:「之所以說它有機是因為我們沒有向細胞中引入任何新的DNA,我們只是通過基因工程,引入了在自然界中已經存在能夠改善患者症狀的良性突變。」

「我們預計它應該是一種安全而且有效的療法,而且可以用於治療包括地中海貧血和鐮刀細胞貧血症在內的一系列常見遺傳血液病。」

基於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高胎兒血紅蛋白表達量的基因療法已經進入臨床階段,去年12月,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已經向FDA遞交了使用CTX001治療β-地中海貧血的臨床試驗申請。CTX001療法收集患者的血紅細胞,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提高胎兒血紅蛋白的表達,然後將這些經過基因工程改良的血紅細胞注回患者體內達到治療效果。檢測CTX001療法安全性和療效的臨床1/2期試驗將在今年開始。

參考資料:

[1] Solution to 50-year-old mystery could lead to gene therapy for common blood disorders

[2] Natural regulatory mutations elevate the fetal globin gene via disruption of BCL11A or ZBTB7A binding

[3] CRISPR Therapeutics Submits First Clinical Trial Application for a CRISPR Gene-Edited Therapy, CTX001 in β-thalassemia

原標題:解開50年謎團,基因療法有望治療經典遺傳病 

相關焦點

  • Nat Med:基因療法新突破!成功治療線粒體基因突變疾病
    2018年9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 /——線粒體基因組突變(mtDNA)是導致線粒體疾病很重要的原因。到目前為止,由於外顯率、表現和預後的異質性,這些線粒體疾病仍然無法治癒,也很難有效治療。
  • ...年基因編輯療法盤點 | 人類成功「敲除」突變致死基因,並向蚊子...
    1953 年,科學家沃森和克裡克發現了 DNA 雙螺旋結構,自此之後,人們知道了遺傳信息是由基因構成和表達。1963 年,基因雙螺旋論被提出十年後,新一代科學家正式提出基因編輯療法——通過敲除或替代某部分基因,讓基因表達發生改變,增加或減少某些細胞功能,以治療、治癒某些疾病。
  • 基因替代療法有望治療鞘沉積病等一系列溶酶體貯積症
    根據致病基因和疾病症狀和患者體徵,人們將NPD主要分為4種類型:A型(NPD-A),B型(NPD-B),C1型(NPD-C1)和C2型(NPD-C2)。NPD-A是一個由編碼酸性鞘磷脂酶(ASM)的基因發生功能喪失性突變引起的,其中酸性鞘磷脂酶可將鞘磷脂水解成神經醯胺。患者出現精神發育遲滯,早期運動技能明顯喪失,認知能力下降和早逝。
  • 科學家有望利用CRISPR-Cas9基因療法治療快樂木偶症候群!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Cas9 gene therapy for Angelman syndrome traps Ube3a-ATS long non-coding RNA」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利用基因編輯和基因療法等技術或有望恢復人類神經元培養物中UBE3A基因的功能並能有效治療Angelman症候群模型的缺陷,相關研究結果或為後期科學家們治療
  • 血液系統腫瘤治療實現新突破,基因檢測受益
    中美科學家通過多年研究發現,低氧誘導因子α(HIF1A)是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發生的關鍵分子,這一重大發現有望給這一惡性血液系統腫瘤的治療帶來突破。據研究者介紹,通過2測序技術在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患者中共發現有40-60個基因突變,科研團隊通過轉錄組學和表觀基因組學分析,在帶有不同基因突變的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患者的骨髓細胞中發現一種叫做低氧誘導因子α(HIF1A)為一共同作用分子,影響了其信號通路下遊的代謝和免疫效應分子,從而導致了造血細胞癌變。
  • Nature:吸菸導致基因突變致癌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香菸中的致癌物直接導致脫氧核糖核酸(DNA)突變,估計菸民平均每吸15支煙,DNA就發生一次突變。研究結果刊載於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譯癌症基因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分別對肺癌患者和惡性黑素瘤病人的腫瘤組織進行基因解碼。
  • 全球首款基因療法治療遺傳性視網膜疾病的療效似乎打了折扣,然而又...
    FDA批准了美國Spark Therapeutics公司的Luxturna基因療法,用於治療由RPE65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性視網膜疾病(Inherited Retinal Disease,IRD),包括Leber先天性黑曚(LCA)和RPE65突變導致的視網膜色素變性。
  • CRISPR療法可用於治療特殊血液疾病:一次性擺脫輸血和疼痛
    在接受一個試驗性的基因編輯治療後,10名嚴重形式的血液疾病患者(鐮狀細胞或β地中海貧血)都發現自己的狀況有了明顯改善,表現出了一致和持續的反應和可控制的副作用。在周六舉行的美國血液學學會虛擬會議上,科學家們展示了這些結果。
  • 今日《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戈謝病基因療法!美國FDA授予腺病毒基因療法AVR-RD-02孤兒藥資格和...
    2020年02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Prevail Therapeutics是一家致力於為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開發潛在疾病修飾AAV基因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其基因療法PR001治療戈謝病(Gaucher disease,GD)患者的孤兒藥資格認定(ODD)。
  • 我們為什麼需要基因療法
    因此,基因療法作為一種可以實現治療性蛋白的長期表達和組織特異性表達的治療方法應運而生,以實現治療傳統藥物不能治療的疾病,或大幅改善治療疾病的方式。同時,由於可以靶向異常的基因,在一些疾病中,基因療法也被看作能從根源上治癒疾病。
  • 綜述| 盤點基因治療最新研究進展
    由於癌變及遺傳性疾病等是因體內某種基因缺乏、缺陷或突變引起的,因此對這種基因進行替代、修復和增補,就能治療這些疾病,從而控制這些疾病的發生,故稱基因治療。他們的最終目標是找到有效的治療骨髓纖維化的方法。該研究發表在《血液》上。
  • 兩篇Nature證實基因沉默藥物有望治療兩種致命的神經疾病
    2017年4月15日/生物谷BIOON/---在兩項針對小鼠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證實一種經設計抵抗導致脊髓小腦共濟失調2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2, SCA2)的基因突變的藥物可能也被用來治療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 科學家發現LHCGR基因突變女性不孕症患者IVF-ET治療策略—新聞...
    科學家發現LHCGR基因突變女性不孕症患者IVF-ET治療策略
  • 罕見基因突變或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為幹預提供首個候選基因
    研究人員分析「Christchurch」基因突變。《自然·醫學》 圖科技日報北京11月5日電 英國《自然·醫學》雜誌5日發表的一項案例研究發現,一名女性體內的一個APOE3基因的罕見突變或幫她預防了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症狀。這項個例是在一項對1200名哥倫比亞人的研究中發現的,這些人極易因遺傳易感性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大部分阿爾茨海默病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確。
  • 基因治療方面的核心技術及產業前景
    一、 基因治療:基於遺傳操控的疾病治療方案基因治療是指用正常的基因導入人體細胞,以糾正或補充因基因缺陷和異常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種根本性的治療策略。導入的基因可以是與缺陷基因對應、在體內表達具有特異功能的同源基因,也可以是與缺陷基因無關的治療基因。
  • SCID-X1體外基因療法顯示驚人療效
    Jude科學家設計、將由Mustang Bio推廣的體外基因療法利用一個可以防止癌變的獨特病毒載體將患者的細胞發生變異的IL2受體gama單位用正常基因替換,然後回輸給患者。8位嬰兒患者平均跟蹤16.4個月沒有發現嚴重副作用,7位患者的CD3+、CD4+、NK細胞三、四個月後正常,第八位患者也在追加一個劑量細胞療法後恢復正常。這個療法使用前只需低劑量的化療藥物白消安處理。
  • 基因治療展現治療罕見致命疾病的新希望
    2016年10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小鼠模型上證明基因療法可能是對單個錯誤基因進行更正治療尼曼匹克病的最佳方法。通過基因療法將具有功能的NPC1基因拷貝插入到患病小鼠體內,隨後小鼠患病症狀得到減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Human Molecular Genetics上。尼曼匹克病是一種罕見致命疾病,目前仍然沒有治癒方法。當一個負責清除細胞內脂質和膽固醇的管家基因發生錯誤,會導致膽固醇等物質在脾臟,肝臟和腦部累積,引起智力和運動功能發生逐步惡化。
  • 肌肉萎縮症的基因療法
    圖片來源:Pixabay研究人員用基因療法治療患有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的狗。也許有一天,這種療法也能應用於人類身上。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是一種危及生命的肌肉萎縮症,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肌肉萎縮症,主要發生在男性身上,每3500名男孩中就有1名會患有這種疾病,他們的肌肉在童年時期就會開始萎縮。
  • Science新年發文:基因療法時代即將到來 挑戰不容忽視
    大約五十年前,科學家假設,外源DNA的遺傳修飾可能對遺傳性人類疾病的治療有效。基因療法通過將遺傳物質導入細胞補償或糾正異常基因,引入的正常基因拷貝能夠幫助恢復必需蛋白質的功能。這種「基因治療」策略為後續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即通過一次治療就可以獲得持久且有效的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