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症的基因療法

2020-12-20 中國科學技術館

圖片來源:Pixabay

研究人員用基因療法治療患有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的狗。也許有一天,這種療法也能應用於人類身上。

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是一種危及生命的肌肉萎縮症,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肌肉萎縮症,主要發生在男性身上,每3500名男孩中就有1名會患有這種疾病,他們的肌肉在童年時期就會開始萎縮。這種疾病通常會導致患者在青少年時期就不得不依靠輪椅生活,並且常因心臟或呼吸衰竭而早亡。目前還沒有治癒這種疾病的方法,但最近一項在狗身上進行的試驗給我們帶來了希望。

圖片來源:Pixabay

這種疾病是由於患者出現基因突變,導致肌肉細胞無法產生足夠的抗肌萎縮蛋白(dystrophin)而引發的,抗肌萎縮蛋白可以保護肌肉在受到牽拉時不被損壞,也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流失。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提高了4條患有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的狗的肌肉蛋白水平。在狗身上取得的這一進展,可能有助於推進人體臨床試驗。

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領導的研究團隊,用患有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的小獵犬進行了此項試驗。科學家對這些狗的肌肉細胞進行基因編輯,以敲除限制這種蛋白生成的關鍵障礙——一段有問題的編碼蛋白的DNA片段,患有此病的犬科動物和人類都擁有這個基因片段。此後約兩個月內,這些狗體內產生了更多的抗肌萎縮蛋白,骨骼肌中的抗肌萎縮蛋白達到了正常值的90%,具體數字根據肌肉類型和所用劑量而有所不同(其中有些狗體內的抗肌萎縮蛋白產量明顯偏低)。治療的關鍵目標——心肌中的此類蛋白含量達到了正常值的92%。相關研究已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研究人員稱,他們在基因組的其他區域並沒發現有所改變(也就是沒有基因脫靶問題),這是基因編輯領域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沒有證據表明這項技術會使實驗狗患病。 

圖片來源:Pixabay

為了對狗的肌肉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分子生物學家、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埃裡克·奧爾森(Eric Olson)及同事使用了基因工程病毒作為輸送裝置。研究人員敲去病毒自身的一部分DNA,為裝載基因編輯工具騰出空間。一些病毒攜帶了Cas9酶,它負責像分子「剪刀」一樣,將阻礙肌肉細胞中抗肌萎縮蛋白生成的DNA序列剪斷。另一些病毒則攜帶了引導分子,負責幫助Cas9識別應該在何處進行剪切。

奧爾森的團隊之前已經證明,CRISPR可用於治療嚙齒類動物和實驗室培養的人體細胞的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新研究是這項技術在大型哺乳動物中取得的首次成功。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只測量了蛋白水平的恢復,並未探索這種幹預是否改變了狗的行為及日常生活。

為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患者注射一次攜帶有CRISPR基因編輯工具的病毒,效果究竟能持續多久還未可知。奧爾森及同事希望,單次劑量就能維持足夠久的療效,但在得出這一結論前,他們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美國西北大學遺傳醫學中心的遺傳學家及心臟病專家伊莉莎白·麥克納利(Elizabeth McNally)表示,如果患者需要在較長時間裡進行多次治療,他們可能無法使用相同的病毒載體,「患者體內可能會產生抗體,所以在病毒傳送裝置方面會存在很多問題」。麥克納利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不過他是奧爾森創辦的公司的科學顧問,這家公司的目的就是要把這項技術推向商業化。

目前,由Sarepta Therapeutics公司製造的一種需要持續注射的藥物,是美國市場獲批的針對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的唯一治療方法,可以將抗肌萎縮蛋白水平提升不到1%。與奧爾森的方法不同,這種目前在臨床上並沒有什麼效果的療法主要作用於RNA(DNA最終轉錄成的分子),並未改變異常的DNA序列。

哈佛大學幹細胞生物學和再生醫學教授、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研究人員艾米·韋戈斯(Amy Wagers,未參與上述任何一項研究)認為,這兩種方法都可能有助於提高抗肌萎縮蛋白的水平。「這項研究能從小鼠擴展到大型動物模型上,非常令人興奮,」韋戈斯說,但她隨後又補充道,「正如論文作者意識到的那樣,這只是一項初步研究,只研究了少量動物和短期效果」。

Sarepta Therapeutics公司獲批的技術和奧爾森尚在實驗期的技術,針對的都是同一種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患者,即攜帶抗肌萎縮蛋白基因突變的患者,此類患者約佔病患總數的13%,在美國至少有1000名。「我們需要在狗身上做長期安全性測試和有效性研究,」奧爾森說,「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幾年後我們就可以準備在人體內測試這種技術了。」

撰文:迪納·法恩·馬龍(Dina Fine Maron) 

翻譯:馬曉彤

文章來源:環球科學

 

相關焦點

  • 一支1448萬元,用於治療小兒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近日,經美國FDA批准,小兒脊髓性肌肉萎縮基因療法在美上市,一支藥物標價210萬美元(約1448萬元),堪稱史上最貴藥。有人質疑這是在拿孩子的命要挾家長,討要贖金。醫藥公司稱,治療該病只需一支藥,且在醫保覆蓋範圍內,還可以分期付款。
  • 小兒脊髓性肌肉萎縮基因療法在美上市
    近日,經美國FDA批准,小兒脊髓性肌肉萎縮基因療法在美上市,一支藥物標價210萬美元(約1448萬元),堪稱史上最貴藥。網友紛紛質疑:這是在拿孩子的命要挾家長,討要贖金。但醫藥公司則稱治療該病只需一支藥,且在醫保覆蓋範圍內,還可以分期付款。通過該療法後痊癒兒童的家長稱:生命無法用金錢衡量。
  • 「基因組對比」強力治療肌肉萎縮症項目
    什麼是神經肌肉疾病和肌肉萎縮症?  神經肌肉疾病是一組機能紊亂疾病(總數超過200種)的通用術語,這些疾病直接通過肌肉病理學因素(肌肉萎縮症)或間接通過神經病理學因素損害肌肉功能。其中的大多數疾病都具有以下特點:比較罕見(概率小於兩千分之一)、源於基因(80%)並同時影響兒童和成人。  這些慢性疾病會逐步降低肌肉力量,最終導致嚴重的運動機能(移動、呼吸等)殘疾。
  • 美國發現降壓藥物氯沙坦可治療肌肉萎縮症
    美國發現降壓藥物氯沙坦可治療肌肉萎縮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4日 11:09 來源:   科技日報2007年1月24日訊 美國科學家利用實驗鼠進行的研究表明,降血壓藥物氯沙坦可有效治療兒童中常見的一種肌肉萎縮症——杜興肌營養不良症。
  • 【新發現】小腦萎縮症:第40種致病基因
    想了解最新基因資訊、最新醫學動態? 香港中文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早前發現了第四十種導致「脊髓小腦性運動失調症」的變異基因,該小組希望可找到更多致病基因,以助研發藥物。 報導說,脊髓小腦性運動失調症又稱「小腦萎縮症」(SCA),是香港的罕見疾病之一,平均每5000位港人中才有一位病患者。
  • 英媒:肌肉萎縮症治療取得突破
    參考消息網9月3日報導英媒稱,肌肉萎縮症是兒童最常見的致命性基因疾病,美國研究人員修復了導致狗罹患肌肉萎縮症的變異,這大大提升了治癒這種疾病的希望。據英國《衛報》網站8月30日報導,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首次宣稱成功治療了大型哺乳動物的肌肉萎縮症,但研究小組的科學家警告稱,未來還有更多工作要做,以確保這一方法能安全有效地應用於人類身上。研究人員認為,如果這種療法在未來的動物研究中繼續展現出成功希望,涉及杜興氏肌肉萎縮症患者的臨床試驗可能會在幾年內啟動。
  • 諸城市婦幼保健院免費開展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篩查項目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宋學敏 通訊員 韓曉麗 濰坊報導為進一步提高諸城市出生缺陷防治水平,減少缺陷兒發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近日,市婦幼保健院在孕前保健科免費開展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篩查項目;該院是諸城市唯一一家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篩查項目實施和管理單位
  • 科學家用基因療法培養了這樣的「超級小鼠」
    在老鼠身上尋找關節炎治療方法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未來可能可以通過基因療法讓許多人輕鬆實現減肥和增肌。通過修改基因,可以讓小鼠不需過多運動就能快速形成高質量的肌肉,降低骨關節炎的嚴重程度。另外,這種療法還可以避免小鼠肥胖,即使給他們餵的是非常高脂肪的食物。
  • 脊肌萎縮症,嬰幼兒的「頭號」遺傳病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罕見病患者約2000萬,且每年新增超過20萬,其中脊髓性肌萎縮症是其中的一種「常見」罕見病,也被稱為嬰幼兒的「頭號」遺傳病。治療這一疾病,一支藥的價格竟高達1448萬元人民幣,堪稱史上最貴藥。一歲,是寶寶張開小手抓東西,蹣跚學步活動的年紀,但童童只能躺在床上,全身只有手指頭偶然的微微動下。
  • 科學家調整CRISPR基因編輯工具 通過RNA解決肌肉萎縮症問題
    我們已經看到了CRISPR基因編輯工具通過靶向和替換特定的DNA片段,可以帶來更好的健康結果的強大方法,但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的科學家一直在探索一種不同的方法。通過使用該技術來代替靶向RNA,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一種破壞這種分子的有毒積累的能力,這可能為肌肉萎縮症和相關疾病的新療法鋪平道路。這項新研究建立在2016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基礎上,UCSD的科學家表明,CRISPR工具可以用來靶向活細胞中的RNA。
  • 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創新療法!美國FDA授予肌肉生長抑素激活抑制劑...
    SRK-015是一種首創的(first-in-class)、選擇性的肌肉生長抑素(myostatin)激活抑制劑。肌肉生長抑素是生長因子TGF-β超家族中的一員,主要在骨骼肌細胞中表達,是骨骼肌的負調控因子,調節和分解肌肉,參與介導各種限制肌肉生長的消耗性疾病,導致發生肌肉萎縮症。在多種動物中,肌肉生長抑素基因的缺失與肌肉質量和力量的增加相關。
  • 家族5代100多人是"漸凍人"攜帶肌肉萎縮症基因
    村裡有一對特殊的父子,因肌肉嚴重萎縮,終日只能躺在床上度日。這就是俞振信和他的父親。得了這種病,肌肉會逐漸萎縮無力,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被稱為「漸凍人」。這種病叫運動神經元疾病,也稱進行性脊髓肌肉萎縮症。更為不幸的是,此病已在俞振信的家族遺傳了5代,有100多人攜帶這種致病基因。
  • 補充卵磷脂可改善腓骨肌萎縮症
    科技日報柏林8月12日電 (記者顧鋼)腓骨肌萎縮症是外周神經系統常見的遺傳性疾病,全球患者超過200萬人,被認為是一種難以治癒的罕見性疾病。德國馬普實驗醫學研究所和哥廷根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合作研究發現,一種被稱為卵磷脂的無害食品補充劑可以治療和改善腓骨肌萎縮症,有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 肌肉萎縮症,會影響生活正常活動,家中如果有老人,需要多加關注
    爺爺苦笑了一下,說:「爺爺……爺爺老了……」後來得知,爺爺原來是患上了肌肉萎縮症。爺爺正正就是因為患上了肌肉萎縮症,所以才改變了他以往的生活習慣,不是因為他真的不想出去,而是腿部肌肉萎縮,導致爺爺的雙腳無法支撐他自己像以前一樣活動,所以才選擇躺在床上。
  • 小腦萎縮症是什麼?小腦萎縮症應該如何治療?
    什麼是小腦萎縮症?小腦萎縮症(Spinocerebellar Atrophy),又稱脊髓小腦萎縮症或脊髓小腦失調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簡寫為SCA),是一類遺傳病,涉及不同基因,是一類能引起小腦萎縮病的總稱。小腦萎縮症的主要症狀為漸進性的步伐不協調,同時伴隨手部動作、言語、眼部活動等失調。與其他的運動失調症相似,小腦萎縮症是因為無法精細協調肌肉運動,而導致的運動困難以及其他症狀。
  • 科學網—犬類通過基因突變避免肌肉萎縮症損傷
    本報訊 在一項開發被稱為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的嚴重肌肉萎縮疾病治療方法的努力中,巴西科學家研究了患有這種疾病犬類版本的黃金獵犬。 一隻出生於2003年、名叫Ringo的小狗並未患上該疾病的嚴重症狀,即便它的X染色體上擁有阻止其「兄弟」建立肌肉的相同突變,研究人員對此深感困惑。在Ringo的一隻幼崽也被證實能抵禦該疾病時,科學家終於得以研究這兩隻幸運的狗所擁有的共同之處:在一個被稱為Jagged1的基因中擁有一個能增強活性的突變。
  • 貝克型肌肉萎縮症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病因學:此症與裘馨氏肌肉萎縮症都是因肌肉萎縮蛋白(Dystrophin)缺陷造成,可以製造肌肉萎縮蛋白,但製造出的蛋白功能不正常且無法百分之百的有效工作。
  • 小心脊髓性肌萎縮症,危害大
    1 脊髓性肌萎縮症的危害脊髓性肌萎縮症是導致嬰兒死亡的重要遺傳因素,同時按照發病年齡和獲得的運動功能,從重到輕,分為0,1,2,3,4五個類型。雖然此病有很大的危害,但是卻很容易被延誤治療,這是為什麼呢?
  • 小心脊髓性肌萎縮症,危害大
    >脊髓性肌萎縮症是導致嬰兒死亡的重要遺傳因素,同時按照發病年齡和獲得的運動功能,從重到輕,分為0,1,2,3,4五個類型。2 脊髓性肌萎縮症的症狀這就不得不提到脊髓性肌萎縮症的臨床表現了,它主要表現為肌肉萎縮,運動功能嚴重受限等等。 比如,如果寶寶患有此病,那麼可能連普通的翻身、蹬腿、爬行都是沒法完成的。
  • 站在基因療法的風口上|峰瑞研究所
    經歷了上個世紀 90 年代的狂熱和低谷,人類終於在 2012 年迎來了第一個獲批上市的基因療法藥物 Glybera。從此,人類打開了基因療法的大門。從小分子、蛋白藥物、核酸類藥物再到基因療法,各類藥物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他們有什麼區別和特點?為什麼基因療法如此強大卻又充滿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