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5代100多人是"漸凍人"攜帶肌肉萎縮症基因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浙江在線10月5日報導颱風過後,天氣放晴。屋外陽光燦爛,屋內卻陰暗溼冷。在一個面朝大海的小村落裡,中年男子俞振信盤腿坐在床上,微笑地眯著眼睛望向窗外。

他想曬曬這陽光,可是,他走不了。

這個叫洋漲村的小村落,坐落在寧波北侖區白峰鎮,與桃花島隔海相望。村裡有一對特殊的父子,因肌肉嚴重萎縮,終日只能躺在床上度日。這就是俞振信和他的父親。

得了這種病,肌肉會逐漸萎縮無力,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被稱為「漸凍人」。這種病叫運動神經元疾病,也稱進行性脊髓肌肉萎縮症。更為不幸的是,此病已在俞振信的家族遺傳了5代,有100多人攜帶這種致病基因。

怪病遺傳五代人

俞振信的記憶裡,肌肉萎縮症最早出現在他祖母的外婆身上。35年前,祖母的母親又得了肌肉萎縮症去世。隨後,她的3個兒子、兩個女兒又相繼患同一種病去世。其中一個女兒就是俞振信的祖母。

20年前,俞振信的父親、姑姑以及兩個叔叔都被發現患有這種病。15年前,25歲的俞振信也被確診。厚厚一沓的病歷中,李惠利醫院和寧波市第三醫院的診斷書這樣寫道:「運動神經元疾病,即進行性脊髓肌肉萎縮症。」

噩夢成真,當時俞振信的腦海裡只有兩個詞:恐怖和沮喪。

左小腿終日麻木酸痛。慢慢地,病症逐漸上移、擴散,下半身也已完全不能行動了,只能坐在自製的小三輪車上,在室內簡單活動一下。這一晃就是15年。

噩夢還在侵襲他的身體,近期,他的大拇指也開始不靈活,寫幾個字,就要停下來休息。

俞振信發病後,妹妹立即去醫院檢查。醫生證實,她也是基因攜帶者,一旦發病,也會和哥哥、父親一樣,最終衰竭而亡。妹妹說,上海的親戚後來也傳話過來,他們去醫院檢查後,也被確認為是這一疾病的基因攜帶者。

俞振信的親人中,攜帶這種運動神經元疾病基因的有100多人,發病的有10多例。讓俞振信感到安慰的是,在第5代人中,真正發病的目前只有他一人。

成為清醒的植物人

洋漲村,距離北侖城區約40公裡,生活、交通條件相對落後。村裡的年輕人幾乎都離開了家,只剩老人留守。菜場遠在25裡外的郭巨鎮上,每家每戶甚至還沒安裝自來水管道,條件好的就在自家院裡打口井,而俞振信一家的用水,全靠母親鄔亞倍一人挑來。家中兩個男人相繼病倒,妹妹出嫁後,家庭的重擔全落在了58歲的母親身上。

這是個一貧如洗的家庭,屋裡除了一臺21英寸的彩電外,再也找不到一件像樣的東西。「這臺彩電,是我妹妹和妹夫沒日沒夜加班了四個月,賺來錢買給我的。」

妹妹原是想買了電視讓哥哥解悶的,可為了省電費,除了看新聞外,他幾乎不開電視機。

俞振信說,不開電視,一家三口一個月的電費支出最低才6毛錢,現在最多不會超過5元錢。

「為了給我解悶,母親每個月會到村委會借一些廢舊書報來,這也是我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他說,自己最喜歡的詩詞是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和明代楊慎的《臨江仙》。每當讀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時,他就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我是個清醒的『植物人』。我還能用腦子,這一點,已經很幸運。」

正說著,俞振信的堂弟給他送來了一大疊列印紙,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關於肌肉萎縮症的各種資料。「我不會電腦,家裡也沒這個條件,就拜託堂弟經常上網搜集些資料,我也好知道現在這個病研究到哪一步了。

相關焦點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正式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疾病。這種疾病的運動神經元損傷會導致病人出現肌無力、肌肌萎縮、 吞咽障礙、說話不清、肌肉跳動等症狀。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一家五口因患漸凍症去世2014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肌萎縮側索硬化協作組委員、同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張旻教授接診來了一例非常特殊的家族型「漸凍症」患者。47歲的陳女士是鍾祥人,一直替人搬貨撫養兒女,2012年10月,她就開始感覺到左下肢走路無力,還感覺肌肉一跳一跳的,拖到腳跛了難以走路了,才開始到處看病。在詢問病史時,張旻了解到,陳女士的父親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因手腳無力、萎縮,直至死亡。患者的姐姐、患者叔叔的女兒也都因類似病例死亡。結合陳女士的症狀表現,張旻懷疑她「漸凍症」。通過神經電生理檢查,陳女士最終確診此病。
  • 丁克斷遺傳病基因 到底什麼是「漸凍人」?
    漸凍人症是一個神經系統變性病變,目前病因尚未明確,現階段所有治療漸凍人症的醫學手段,都只是短期推遲疾病進展、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痛苦,但是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患者的結局。張戟的家族四代人都患漸凍症,他7歲發病,14歲無法走路,比長輩們發病早的多。所幸他遇到了妻子。張戟說,父母的年代總抱著僥倖心理,而他和同輩的兄弟姐妹決定丁克,因為「我們都覺得生活太累了」。丁克家庭一般指不生孩子的工薪階層的夫妻。張戟說:「我作為後代,無法客觀評價父輩們的決定,而我當時願意將家族的故事分享給媒體,是希望能通過宣傳讓更多的人能關注『漸凍人』這樣一個群體。
  • 遺傳性漸凍症致病基因發現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是一種漸進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它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肌肉也會因缺乏運動而萎縮。晚期病人會完全失去行動能力。目前,漸凍症病因不明,但該病的部分患者有明確遺傳因素。日本國內約有1萬名漸凍症患者,其中約10%是遺傳性漸凍症患者。
  • 漸凍人家族丁克斷遺傳病基因 7歲發病14歲無法走路
    漸凍人家族丁克斷遺傳病基因 7歲發病14歲無法走路時間:2018-07-23 19:35   來源:生命時報手機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漸凍人家族丁克斷遺傳病基因7歲發病14歲無法走路 因為最近的一篇自媒體網文,張戟的漸凍人家族第一次被拽至輿論中心。
  • 男子家族4代「漸凍人」和同輩人丁克斬斷遺傳基因
    原標題:他家4代得了這個「不治之症」,為斬斷基因決定集體「丁克」因為最近的一篇自媒體網文,張戟的「漸凍人家族」第一次被拽至輿論中心。這幾天,張戟收到了不少來自朋友、同事的留言,網上的每一條評論,他都仔細讀了。這些評論正面居多,但不乏關於「漸凍人」結婚生子的尖銳問題。
  • 肌肉亂跳虎口萎縮?你要高度警惕漸凍人症
    原標題:肌肉亂跳虎口萎縮?你要高度警惕漸凍人症   今年3月,患「漸凍人症」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離世,享年76歲。「漸凍人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是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絕症之一,與癌症和愛滋病齊名。遺憾的是,「漸凍人症」目前尚不能被治癒,但霍金的案例也鼓舞了不少患者。「經過早期診斷、良好的護理、漸凍人症患者也可以很長壽。」
  • 日科學家發現遺傳性「漸凍症」基因
    【財新網】(實習記者 金瑛)2014年夏天,一桶桶冰水當頭澆下,「冰桶挑戰」讓更多人知道了一種被稱為「漸凍症」的罕見疾病。日前,日本科研人員發現,人體的一個基因發生異常是導致遺傳性「漸凍症」發病的原因,這項成果發表在在《幹細胞報告》(Stem Cell Reports)雜誌網絡版上。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漸凍人症是什麼專家指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 症,與愛滋病、癌症齊名為頑症。ALS屬於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因是運動神經元細胞的進行性退化變性,引起全身肌肉進行性萎縮無力,造成漸進性的殘障,通俗地說「身體有如被凍住一樣」,病情繼續發展吞咽和呼吸功能逐步減退,直至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 丁克斷遺傳病基因 家族百年四代「漸凍人」
    原標題:家族百年四代「漸凍人」 | 他和兄弟姐妹決定丁克斬斷遺傳病基因  因為最近的一篇自媒體網文,張戟的「漸凍人家族」第一次被拽至輿論中心。這幾天,張戟收到了不少來自朋友、同事的留言,網上的每一條評論,他都仔細讀了。
  • 中國目前有20萬漸凍人 90%人存活不超過5年
    活動規定,被邀請的人或者是在24小時內接受挑戰,或者就選擇為對抗「漸凍人症」捐出100美元。這項接力活動是為了給罕見病「漸凍人症」患者募集捐款,也使「漸凍人」這一群體以火爆的方式走進了公眾視線。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內科黃旭升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一般情況下,如果上運動神經元發生問題,會產生肌肉僵直,反射增強,患者走路會不協調。至於下運動神經元,則以肌肉萎縮、無力,肌肉震顫的症狀為主,通常出現在手掌、指間的肌肉萎縮,虎口萎縮,慢慢地,會惡化到肩膀、頸部、舌頭、吞咽的肌肉萎縮。樊東升還提醒,「漸凍人症」的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一,屬於世界罕見病。
  • 開門費勁,擰瓶蓋吃力……漸凍症比癌症還可怕!這些症狀一定警惕
    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霍金|知名物理學家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此前,霍金與漸凍症抗爭了50多年,他是世界上活得比較久的「漸凍人」之一,他也成為「漸凍人」們的精神楷模。
  • 76歲「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 「漸凍症」是什麼病
    霍金在21歲時就被診斷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就是俗稱的「漸凍症」。儘管他曾被告知只有兩年生命,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繼續追求夢想,也被媒體報導為存活最久的「漸凍人」。ALS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如何早期發現及治療?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陳晟表示,「漸凍人」在臨床上其實並不少見,「冰桶挑戰」讓「漸凍人」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 漸凍症無法防治 多為遺傳環境因素造成
    在神經內科主任陳康寧教授看來,漸凍人症甚至比癌症還要殘忍得多。「對於病人來說,它的殘忍不僅僅是沒有任何可以治癒的方式和藥物,更在於還必須意識清晰地目睹自己生命消亡的全過程。」之所以這麼說,還跟這個罕見疾病的特殊發病方式有關。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讓我們了解「漸凍症」 關愛「漸凍人」
    奎恩在2013年3月8日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他與漸凍症的鬥爭長達7年。 奎恩的支持者在臉書上宣布了奎恩去世的消息,「我們將永遠記住他在抗擊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的不懈鬥爭中的靈感和勇氣。」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協會說:「帕特以積極和勇敢的態度對待漸凍症,激勵了周圍所有人。
  • 最有名的漸凍人是霍金 中國可能有20萬名患者
    ……連日來,本報連續報導的梁平漸凍人家族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漸凍人症」這種罕見的病症也隨之進入公眾關注的視線。「漸凍人症是運動神經元病的一種,學名叫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簡稱ALS),破壞的是人體的運動神經,其它神經系統則是正常的,也就是你的思維和意識完全沒有問題,能聽、能看,也會感覺到疼痛。」陳康寧說,大多數的漸凍人最終都是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但這個過程中,漸凍人的頭腦清醒如常,清晰地看著自己逼近死亡。
  • 至今無法治癒的漸凍人症
    至今無法治癒的漸凍人症 2020-12-17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肌肉莫名跳動?要謹防漸凍人症,早診斷關乎生存時限!
    聽過「冰桶挑戰」的人,相信對漸凍人並不陌生,近年來,隨著很多名人明星相繼參加/發起了冰桶挑戰,讓該疾病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 漸凍人也叫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簡稱ALS,是一種進行性慢性神經系統病變,隨著患者運動神經元的慢慢死亡消失,肌肉失去了運動能力,出現萎縮、吞咽困難、呼吸困難,最後走向死亡。 對於漸凍人,很多患者在疾病早期並沒有察覺,一般都是疾病晚期才開始接受治療,加上治病心切,容易踏入治療誤區,因而耽誤了寶貴的治療時機。
  • 霍金與漸凍症抗衡了55年,這種病早期怎麼識別
    浙醫二院副院長吳志英教授介紹,這是神經系統的變性疾病,學名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簡稱ALS)。不同於帕金森氏病這個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漸凍症」是運動神經元變性疾病,運動神經元的變形死亡,導致患者出現肌肉萎縮、肢體無力,之後的呼吸、吞咽、語言等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 「漸凍人症」如何才能活得更久
    (ALS)」(俗稱「漸凍人症」)的關注。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罕見的致死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數患者在發病3~5年內死於呼吸衰竭。但霍金自21歲起被醫生確診後,以頑強的心態與該病搏鬥了55年。那麼,「漸凍人症」到底是一種什麼病?如何才能生病後活得長久一些?「漸凍人症」是一種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