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費勁,擰瓶蓋吃力……漸凍症比癌症還可怕!這些症狀一定警惕

2020-12-25 成都商報四川名醫

婁滔|北大女博士

2018年1月5日,去世。她曾留下醫囑:「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

霍金|知名物理學家

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此前,霍金與漸凍症抗爭了50多年,他是世界上活得比較久的「漸凍人」之一,他也成為「漸凍人」們的精神楷模。

帕特·奎因|「冰桶挑戰」聯合創始人

因患漸凍症,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11月22日去世,享年37歲。

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人民英雄——張定宇,2017年被診斷為「漸凍症」,但當新冠疫情來襲時,他隱瞞「漸凍症」病情帶領團隊奮戰在抗疫一線。

「漸凍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病?它都有哪些症狀?它很罕見嗎?

今天,我們邀請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商慧芳教授來為大家科普。

本文專家

(點擊可查看大圖)

01

漸凍症並不罕見,男性略多於女性

據商慧芳教授介紹:肌萎縮側索硬化俗稱漸凍症,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五大絕症之一,甚至比癌症還可怕。患者的大腦意識清醒,但因為上、下運動神經元的損害導致肌肉進行性無力萎縮,活動能力逐漸喪失,好像身體被「凍」住一樣,因此也被稱為「漸凍症」。

目前漸凍症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其他神經變性疾病一樣,病因不明,通常認為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疾病發生。

漸凍症好發於中老年,40~60歲是發病高峰,年輕人通常較少患病。而在性別方面,男性略多於女性,男女發病比例大概在1.15:1。

漸凍症的發病率約為2~3人/10萬人,患病率約為4~6人/10萬人。2018年6月,我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公布,漸凍症是其中的一種。

但漸凍症真的罕見嗎?

據商慧芳教授介紹:在其團隊的專病門診,漸凍症這一類疾病並不少見。商慧芳教授團隊自2006年開展漸凍症的疾病登記研究,目前已登記漸凍症患者超過3000例。

02

用鑰匙開門費勁,擰瓶蓋吃力…

漸凍症早期症狀較隱匿 易被誤診

漸凍症早期的症狀主要是肢體的肉跳和無力,無力通常表現為寫字不利索,用鑰匙開門費勁,擰瓶蓋吃力,或者走路發現拖步,從沙發上起身費力,也可能自己發現抬胳膊梳頭費力不能踮腳尖走路等

另外也有一些患者早期是說話不清楚,喝水容易嗆,咽食物費力。隨著疾病進展,患者逐漸發展為四肢無力,全身肌肉萎縮,發生嚴重的吞咽困難和呼吸困難。

由此可見,漸凍症的早期症狀較為隱匿,往往缺乏特異性,患者常常被誤診為頸椎病、腰椎病,甚至進行了頸椎、腰椎手術,或者誤診為腦血管病等,治療無好轉,仍進行性加重。

03「虎口沒有肉」

應該警惕漸凍症?

網上流傳一種說法是「虎口沒有肉」 ,就應該警惕漸凍症了,真的是這樣嗎?

商慧芳教授表示:這種說法需要辯證的看待。

把拇指和食指靠攏,使勁兒並在一起,就會在虎口區(大拇指和食指之間)鼓起一個包,按上去硬硬的,那是一塊肌肉,醫學上叫第一骨間肌。「虎口沒有肉」,通常是指的第一骨間肌的萎縮。

臨床上有多種疾病均可以導致這塊肌肉的無力和萎縮,包括常見的肘管綜合症和頸椎病,而這些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後,能很好恢復,當然漸凍症也可以出現該表現。

所以當出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避免自我恐慌或貽誤診斷。

04

漸凍症是不治之症

不幸得了該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漸凍症是不治之症,那麼不幸得了該怎麼辦呢?

如果出現前面提到的懷疑漸凍症的症狀,建議儘早就診。

商慧芳教授提醒:考慮到漸凍症起病隱匿,發病罕見,容易漏診和誤診,應該儘快到神經內科專科門診就診,尤其是長期從事漸凍症罕見病專科診治的醫生,讓患者最大程度地延長生命。而患者及家屬也需警惕虛假廣告宣傳,避免上當受騙。

此外,漸凍症的治療是一種多學科的合作的綜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01

藥物治療:

力魯唑和依達拉奉是目前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兩種可延緩疾病進展的藥物。此外,許多藥物也正在開展臨床試驗,甚至一些基因修飾治療,如硫辛酸、AMX003、SOD1基因的ASO等,為漸凍症患者的治療帶來曙光。(詳見:「肌萎縮側索硬化的兩種主要藥物治療」)

02

營養支持:

良好的營養支持對於患者的預後有很好的幫助。

建議患者不喝酒和吸菸,平素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為主,可以食用瘦肉、魚肉等加強營養,保持體重穩定,甚至體重可略增加一些,以延緩疾病的進展。如果出現短期內體重迅速下降,進食明顯嗆咳,進食速度減慢,吃飯時間超過30分鐘,出現營養不良時,可考慮行「經皮內鏡胃造瘻」手術。

患者不要覺得恐懼害怕,家屬也不要怕加重護理的負擔,其實際操作和護理並不複雜。有時候遇到想做」胃造瘻」手術,但呼吸衰竭,全身情況不好,難以耐受手術的患者,失去了手術機會。

03

呼吸支持:

有研究已經證實,儘早合理使用呼吸機對漸凍症生存期的改善獲益最大。

04

其他治療:

康復訓練、心理疏導、護理、對症處理等。

05

漸凍症這麼可怕,

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既往研究報導,雖然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並不遺傳,但有大約5~10%的漸凍症患者有家族遺傳史。因此,基因檢測對這些患者還是十分重要的。

商慧芳教授說道:首先,基因檢測能幫助判斷疾病是否由哪一種致病基因所致?這種突變基因的遺傳模式是常染色體顯性還是隱性遺傳?這樣可以發現家族中的潛在患者,儘可能規律生活,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的物質,降低發病的可能;也可以早做遺傳諮詢,怎樣生一個健康的寶寶。而發病年齡越早的患者,基因變異的可能性越大,即使家族史陰性,也應該進行基因檢測。

其次,基因檢測的結果可以幫助醫生更多的了解疾病特點,比如,有C9orf72基因突變的患者,出現痴呆的比例更高,醫生就可以更早的去關注痴呆的臨床表現,及早的藥物幹預。同時,醫學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目前已有針對C9orf72、SOD1基因突變的基因治療方法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基因治療將取得重大的突破。如果這些治療推廣應用於臨床,那基因檢查明確分子分型就會變得非常重要,因為這樣才能精準治療。

如果有家族史仍然沒有檢測出致病基因,這樣也有助於發現新的致病基因,尋找到新的藥物,為人類醫學貢獻了一份力量。

商慧芳教授

神經內科健康科普工作室

落戶「診途」

商慧芳教授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教授、博導,同時也是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省衛生健康領軍人才。

主要致力於神經變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運動神經元病、多系統萎縮,肌張力障礙等、以及神經遺傳性疾病、運動障礙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等。

目前,商慧芳教授科普工作室已落戶「診途」。

「診途」是四川名醫100%原創打造的全新精準尋醫產品,匯集了華西醫院、省醫院在內的四川一流名醫及其團隊,全方位展示其所擅長的疾病亞專業,包括最新的醫學信息、專家團最新的坐診動態,幫助你找對醫生,找準醫生。

「診途」今年將傾力打造100個名醫科普工作室,邀請名醫及其團隊帶來最權威、科學和專業的健康科普知識,所有疾病知識都將由名醫團隊審核發布。

本文為「成都商報四川名醫」原創,未經授權禁止全文或部分轉載。如需授權請聯繫:(028) 6998 2578

編輯 Mkiki

監製 清清

審核 藍嵐

製圖 yunyun

圖源 123rf soogif 網絡

相關焦點

  • 今天是世界漸凍人日,關於漸凍症這些前兆需警惕
    醫生:早期治療是延緩疾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  福州新聞網6月2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吳旻慧)今天是「世界漸凍人日」。昨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了「關愛漸凍人,附一在行動」公益講座暨病友會。醫生們呼籲,要用愛去融化冰冷,並及時發現「漸凍症」的早期症狀。
  • 漸凍症 像慢性毒藥一樣吞噬生命的病
    漸凍症這種病,我們知曉大多是因為霍金這個科學家,以及前幾年曾流行的「挑戰冰桶」活動,然而,很少有人真正認識這種可怕的疾病。當天,川大華西醫院進行了一場專門針對漸凍人的愛心義診和患者教育宣傳活動,該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商慧芳教授說,從2006年正式統計以來,川大華西醫院統計到的「漸凍人」有3000多名,還不算不認識此病而未求醫的,「『漸凍人症』理應得到大家的關注,只有早診早治,才能延長這部分病人的生命。」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漸凍人症是什麼專家指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 症,與愛滋病、癌症齊名為頑症。
  • 什麼是漸凍症 漸凍症的早期症狀
    漸凍症是現在醫學上面的治療難題,這種疾病因為病因不明,沒有有效的方法能治療,所以一旦患上了漸凍症就相當於被判了死刑。那麼什麼是漸凍症?漸凍症早期症狀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漸凍症如果通過專業的名詞給我們解釋可能我們並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告訴我們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就是這種疾病我們可能就了解了。
  • 右手使不上力 警惕漸凍人症早期症狀
    昨天在市一醫院,得知自己成了「漸凍人」,孔先生當場崩潰。  43歲的孔先生是高中數學老師。今年寒假開學後,他發現在黑板上寫字時右手有些不得力。一開始他並沒有太在意,慢慢地感覺寫板書越來越費勁,甚至要用左手託著右胳膊才能正常寫字。暑假期間,孔先生在家休息了一個月,期間多次到社區醫院做按摩和理療,奇怪的是,症狀沒有緩解。
  • 比癌症還要殘忍的疾病,正是罕見的「漸凍症」
    還記得那個往頭上澆冰水的「冰桶挑戰嗎?這個活動的初衷是為俗稱「漸凍人症」的罕見病進行募捐。 根據他的臉書主頁,奎恩在2013年3月8日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 到底什麼是漸凍症?它是怎麼一步步奪走患者生命的?為什麼說它比癌症還要殘忍? 什麼是「漸凍症」? 漸凍人症(英文簡稱ALS)目前仍是不可治癒的絕症。
  • 海綿寶寶之父因漸凍症去世 這些研究或可提供「解凍」之法
    史蒂芬·海倫伯格2017年患上了漸凍症,這次病發後就再也沒能抵抗住。從史蒂芬·海倫伯格患病到逝世,時間並不長,漸凍症真的這麼可怕嗎?漸凍症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五大絕症之一,與癌症和愛滋病齊名。據《廣東科技報》報導,2018年最新估算,我國漸凍症患者數已經達到10萬以上。不幸的是,因病因不太明確,目前漸凍症還不能根治,國際上通用的治療方法一般是延緩疾病發展。
  • 你要高度警惕漸凍人症
    你要高度警惕漸凍人症   今年3月,患「漸凍人症」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離世,享年76歲。「漸凍人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是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絕症之一,與癌症和愛滋病齊名。遺憾的是,「漸凍人症」目前尚不能被治癒,但霍金的案例也鼓舞了不少患者。「經過早期診斷、良好的護理、漸凍人症患者也可以很長壽。」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姚曉黎主任在接受家庭醫生在線採訪時指出。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漸凍症」是一種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受損的慢性進展性疾病,學名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縮寫為ALS),也稱運動神經元病。
  • 癌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這些症狀警惕癌症
    癌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下面羅列了在我國發病率比較高的癌症,那麼這些癌症的早期症狀是什麼呢?一起來看一下。1.肺癌血痰和嗆咳是肺癌比較常見的症狀。首先出現的是刺激性的乾咳,然後咳出的是白色泡沫一樣的痰。中年以上的人群如果突然的出現這樣的咳嗽藥及時注意。建議中年人特別是有吸菸史的,每年去做一次篩查。
  • 霍金患上的「漸凍症」到底有多可怕?
    21歲時,霍金就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漸凍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曾被醫生預言活不過3年。除了研究領域的建樹,他長期與疾病抗爭的經歷也讓人驚嘆。他患上的疾病到底有多可怕?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鎖彬介紹,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簡稱ALS)有一個更為公眾所知的俗稱,即「漸凍症」,也叫做運動神經元病。該病是一種侵犯脊髓、腦幹、大腦運動神經元的慢性進行性發展的疾病,由於運動神經元的損害,患者表現為骨骼肌萎縮、無力以至完全癱瘓。
  • 銀幕中的罕見病:漸凍症、閉鎖症候群
    其實,除了漸凍症(ALS),還有許多聞所未聞的罕見疾病,比如閉鎖症候群、短期記憶喪失症、多發性硬化症、妥瑞氏症等等,這些病人的症狀有哪些?在生活中又會遇到什麼不便呢?雖然影視劇中進行了藝術化處理,但仍能讓我們感受到那些罕見疾病的可怕之處,以下是@電影工廠整理的部分「電影銀幕上的罕見病」。沒錯,它們不只是故事,也是一些人正在苦苦掙扎並為之頑強生存的真實!
  • 中國首支漸凍人歌曲《為愛解凍》發布 警惕漸凍人早期症狀
    世界漸凍人日當天,中國首支漸凍人公益歌曲《為愛解凍》在北京發布。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與中國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協作組專家、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崔麗英呼籲社會關愛、支持漸凍人群體,倡導患者儘早接受規範治療,減緩病情發展、延長生存時間。漸凍人是什麼病?
  • 「漸凍人症」如何才能活得更久
    那麼,「漸凍人症」到底是一種什麼病?如何才能生病後活得長久一些?「漸凍人症」是一種什麼病?從疾病發作到生命結束的整個歷程中,患者能清楚的感知外界信息,如聽到對方的交談和感受對方的撫摸等,但是身體像被冰凍住了一樣,一步步地喪失回應的能力,故俗稱為「漸凍人症」。「漸凍人症」早期有哪些表現?肖頌華指出,由於ALS起病隱匿,進展緩慢,導致患者經常容易忽視該病的發展。
  • 五大絕症之一的:漸凍症,可以吃維生素B12緩解嗎?一文解惑
    漸凍症可能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陌生的,大家可能僅僅是聽說過這個名字,但一提著名的的作者霍金,大家可能就會知道這個病是什麼樣子了。據不完全統計,每10萬人中也僅僅只有4到6個人才會患上漸凍症。但正是這種發病率極低的病症卻是一個比癌症還要殘忍的絕症。
  • 海南日報數字報-「漸凍人症」是什麼病?
    那麼,漸凍人症究竟是怎樣一種疾病?能徹底治癒嗎?  病因不明無有效治療手段  「漸凍人症」即「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其特徵是腦和脊髓中的運動神經細胞(神經元)的進行性退化。患者大腦、腦幹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同時,還伴有說話、吞咽和呼吸功能減退、逐漸萎縮癱瘓等症狀,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稱為「漸凍人」。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正式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疾病。這種疾病的運動神經元損傷會導致病人出現肌無力、肌肌萎縮、 吞咽障礙、說話不清、肌肉跳動等症狀。
  • 北大女博士罹患「漸凍症」,淚目!為那些囚禁在身體裡的靈魂
    何況,婁滔還那麼高尚。不必說從小樂於助人,發病後為了不連累男友主動提出分手,謝絕親朋好友探望等,單看其被無數網友稱為看到「淚目」的遺囑,就能感受到她的善良與博愛。事事以方便他人、造福社會為先,將自己放在最後,簡短的文字背後,是一顆美麗心靈在閃光。  在外界對年輕生命即將消逝唏噓不已的同時,很多人也把目光聚焦到婁滔痛苦的根源——「漸凍症」的問題上。
  • 擰不開瓶蓋的女生都嫁人了,擰得開的還在擰瓶蓋
    陌生女孩讓你幫忙擰瓶蓋這件事就基本等同於在古時候接了某家小姐的繡球。但是拒絕人家也不好,道義上過不去。舉手之勞,擰一下人家又不會懷孕。>為什麼擰瓶蓋這件小事已經上升到如此哲學的高度?他們採集了來自五個省份的 150 名成年女性擰瓶蓋扭矩。
  • 要謹防漸凍人症,早診斷關乎生存時限!
    漸凍人是如何漸凍的 疾病開始期:無明顯症狀,部分患者會出現聲音沙啞、無緣無故摔倒 識別漸凍人早期症狀 運動神經元病初期發展較為緩慢,不易察覺,症狀呈進行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