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支漸凍人歌曲《為愛解凍》發布 警惕漸凍人早期症狀

2020-12-23 網易新聞

世界漸凍人日當天,中國首支漸凍人公益歌曲《為愛解凍》在北京發布。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與中國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協作組專家、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崔麗英呼籲社會關愛、支持漸凍人群體,倡導患者儘早接受規範治療,減緩病情發展、延長生存時間。

漸凍人是什麼病?問起這個問題,很多人都知道,漸凍人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它是運動神經元損傷之後,導致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可以說這是一種對人傷害非常巨大的疾病。

肌萎縮側索硬化的病因至今不明。20%的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另外有部分環境因素,如遺傳、重金屬中毒等,都可能造成運動神經元損害。

警惕漸凍人早期症狀

早期症狀輕微,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無力、肉跳、容易疲勞等一些症狀,漸漸進展為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最後產生呼吸衰竭。

漸凍人應該如何護理?

衣著

手部操作的靈敏度降低了,扣鈕扣,拉拉煉,成了困難的動作:衣褲的選擇應以柔軟、吸汗、保暖寬鬆為宜,鈕扣、拉煉可用鬆緊帶或沾粘帶取代,或以全罩式衣褲著裝。

活動與運動

當病人能完全處理自身日常活動時,除了注意安全、預防跌跤,就讓他自己動手,漸進的,才協助他完成用膳、沐浴、穿衣的活動。運動則是預防肌肉無力、萎縮、而造成關節僵硬、屈曲伸展的困難,因此,病人需要練習一些伸展運動,若病人無法自己做,就需要家人和朋友來協助做這些運動了。

簡單的說,也就是依照正常生理的彎曲、伸展,內外旋轉抬高、上舉、提起、放下的動作。

飲食

疾病造成吞咽功能有了異狀,所以食物的選擇與烹煮需多費些心思,需以軟質、流質,甚而,因無法吞咽時採用鼻胃管灌流質食物。病人因為吞咽異常,影響了食慾,我們可選擇些如濃稠稀飯、麥片、細面、餛飩皮、蒸蛋、布丁,等細、軟、滑溜的食物,並以少量多餐進食,避免因攝食不足,營養不足,而有其它合併症。

(原標題:中國首支漸凍人歌曲《為愛解凍》發布 警惕漸凍人早期症狀)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漸凍症 漸凍症的早期症狀
    漸凍症是現在醫學上面的治療難題,這種疾病因為病因不明,沒有有效的方法能治療,所以一旦患上了漸凍症就相當於被判了死刑。那麼什麼是漸凍症?漸凍症早期症狀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漸凍症如果通過專業的名詞給我們解釋可能我們並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告訴我們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就是這種疾病我們可能就了解了。
  • 今天是世界漸凍人日,關於漸凍症這些前兆需警惕
    醫生:早期治療是延緩疾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  福州新聞網6月2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吳旻慧)今天是「世界漸凍人日」。昨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了「關愛漸凍人,附一在行動」公益講座暨病友會。醫生們呼籲,要用愛去融化冰冷,並及時發現「漸凍症」的早期症狀。
  • 右手使不上力 警惕漸凍人症早期症狀
    昨天在市一醫院,得知自己成了「漸凍人」,孔先生當場崩潰。  43歲的孔先生是高中數學老師。今年寒假開學後,他發現在黑板上寫字時右手有些不得力。一開始他並沒有太在意,慢慢地感覺寫板書越來越費勁,甚至要用左手託著右胳膊才能正常寫字。暑假期間,孔先生在家休息了一個月,期間多次到社區醫院做按摩和理療,奇怪的是,症狀沒有緩解。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近日,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很多人都非常惋惜以及深感痛苦。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正式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疾病。這種疾病的運動神經元損傷會導致病人出現肌無力、肌肌萎縮、 吞咽障礙、說話不清、肌肉跳動等症狀。
  • 開門費勁,擰瓶蓋吃力……漸凍症比癌症還可怕!這些症狀一定警惕
    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霍金|知名物理學家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此前,霍金與漸凍症抗爭了50多年,他是世界上活得比較久的「漸凍人」之一,他也成為「漸凍人」們的精神楷模。
  • 中國漸凍人「自我書寫」 分享對人生、生命領悟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 杜燕)「如果事與願違,一定是命運另有安排」「我已經適應ALS帶來的各種磨難,它讓我學會堅強,懂得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希望大家好好護理,等到』解凍』那一天」……今天,「彩虹劇場『愛·無邊』關愛漸凍症,愛心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在京舉辦,並發布中國漸凍人書寫的新書,分享他們抗爭疾病的心路歷程、對人生的領悟、對生命的反思等,讓更多人了解、關注漸凍人群體
  • 你要高度警惕漸凍人症
    你要高度警惕漸凍人症   今年3月,患「漸凍人症」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離世,享年76歲。「漸凍人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是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絕症之一,與癌症和愛滋病齊名。遺憾的是,「漸凍人症」目前尚不能被治癒,但霍金的案例也鼓舞了不少患者。「經過早期診斷、良好的護理、漸凍人症患者也可以很長壽。」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姚曉黎主任在接受家庭醫生在線採訪時指出。
  • 76歲「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 「漸凍症」是什麼病
    霍金在21歲時就被診斷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就是俗稱的「漸凍症」。儘管他曾被告知只有兩年生命,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繼續追求夢想,也被媒體報導為存活最久的「漸凍人」。ALS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如何早期發現及治療?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陳晟表示,「漸凍人」在臨床上其實並不少見,「冰桶挑戰」讓「漸凍人」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 特別報導|父親節也是世界漸凍人日:他們等待「解凍」的那天
    隨著時間推移,李恩父親無力的症狀逐步擴散。在東奔西走的求醫過程中,只有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懷疑是漸凍症,但該院肌電圖並未檢出可疑問題。到了2019年6月,李恩父親出現大面積肌肉萎縮,說話口齒不清,經過詳盡的肌電圖檢查後,在中大附屬第一醫院確診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ALS患者早期臨床症狀表現多樣,以進行性加重的骨骼肌無力、萎縮、肌束顫動為主要症狀,隨著運動神經元的變性死亡將導致大腦喪失啟動和控制肌肉運動的能力,患者雖然神志清楚、但是全身各部位的肌肉逐漸癱瘓,如同身體被慢慢凍住一樣,「漸動症」因此而得名。1963年1月,21歲的霍金確診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隨著病情加重,他的肌肉逐漸萎縮,不能言語,全身癱瘓,醫生說他只有兩年可活。
  • 中國目前有20萬漸凍人 90%人存活不超過5年
    8月23日下午,本報也分別在北京中國婦女報社總部和上海、重慶和湖北三地的記者站,同時接受了「冰桶挑戰」,並為「最美家庭」、浙江「漸凍人」汪建華一家捐款。「冰桶挑戰」,其全稱為「ALS冰桶挑戰賽」,這個活動要求參與者在網絡上發布自己被冰水澆遍全身的視頻,然後該參與者可以點名要求其他人來參與這一活動。
  • 漸凍人症有望告別絕症「身份」(組圖)
    田豐豐告訴記者,「ALS疾病」也就是日常所說的「漸凍人」,通過傳統的診斷方法,患者生前被確定為漸凍人,只能是推測,只有在患者死亡後,通過屍檢患者的死亡細胞,才能確定是否是漸凍人,「通過傳統方法,一經發現就已經是中晚期,而且漸凍人的病症表現,很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非常難確診」。
  • 要謹防漸凍人症,早診斷關乎生存時限!
    漸凍人也叫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簡稱ALS,是一種進行性慢性神經系統病變,隨著患者運動神經元的慢慢死亡消失,肌肉失去了運動能力,出現萎縮、吞咽困難、呼吸困難,最後走向死亡。 對於漸凍人,很多患者在疾病早期並沒有察覺,一般都是疾病晚期才開始接受治療,加上治病心切,容易踏入治療誤區,因而耽誤了寶貴的治療時機。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讓我們了解「漸凍症」 關愛「漸凍人」
    我們這些認識他的人悲痛欲絕,但感謝他為推動漸凍症治療所做的一切。」 2014年,奎恩與病友皮特·弗雷特斯等人推動了「冰桶挑戰」在社交網絡上的流行,大幅提高了社會對漸凍症的關注度。包括明星和政客在內的全球成千上萬人參與挑戰。弗雷特斯在2019年12月去世,享年34歲。
  • 為愛「益」起唱!漸凍人楊雪峰唱聊會搶票開始
    16歲的他最終被確診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病」,俗稱「漸凍人症」,醫生診斷他活不過21歲。從1997年開始,楊學峰只能蹲著走。到1999年時,他已經徹底走不動了,只好坐在凳子上一點點挪。02不屈服,向命運宣戰!
  • 許全生:做溫暖「漸凍人」的陽光
    做一縷堅守的陽光,雖不能讓「漸凍人」的軀體解凍,但卻能讓心灰意冷的患者和家屬振作起來,堅持治療,堅持生的希望。俗稱「漸凍人症」的ALS是一種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俗稱「漸凍人症」,是一組上、下運動神經元均累及的運動神經元病。
  • 今天是世界漸凍人日 福建發病率不高有症狀應及時排查
    世界漸凍人日」,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就是「漸凍人」。由於該病非常少見,公眾甚至一些醫生都對此病缺乏認識,早期的漸凍症常常被誤認為頸椎病。昨日,福建唯一一家「漸凍人救助服務示範基地」——福建醫科大學附一醫院舉辦了「漸凍症(ALS)公益講座和病友會」,其中就有這麼一位被誤診的患者。
  • 丁克斷遺傳病基因 到底什麼是「漸凍人」?
    這些年,張戟力所能及地這些年,張戟力所能及地從事公益活動,每年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捐贈2500餘元,還曾多次拍賣自己的收藏或作品,用於「漸凍人」的康復事業,他想向社會證明自己「仍有為人的價值」,能為社會做貢獻。
  • 走近漸凍人丨每年確診逾400人 那些逐漸「僵硬」的生命
    或許,很多人根本不清楚這項挑戰的最初意義——喚起人們對漸凍人以及ALS——學名為「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關注。6月21日,世界漸凍人日。這個人群中新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1到2人的罕見疾病,一旦確診,就意味著提前要與這個世界揮手再見。浙江有多少漸凍人?有多少家醫院可以接診?現有的治療水平如何?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經過各方探尋,試圖揭開浙江漸凍人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