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有20萬漸凍人 90%人存活不超過5年

2020-12-23 復禾健康

連日來,源自美國的「冰桶挑戰」風靡全球,如今這桶「冰水」也迅速澆到中國。8月23日下午,本報也分別在北京總部和上海、重慶和湖北三地的記者站,同時接受了「冰桶挑戰」,並為浙江「漸凍人」汪建華捐款。這場以冰水澆頭體驗「漸凍人」感覺、關注「漸凍人」的公益活動受到了廣泛關注,已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獲得了近40億次的閱讀量,眾多明星「大咖」紛紛參與並捐款,也使「漸凍人」這一群體走進了公眾視線。專家指出,「漸凍人症」的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一,屬於世界罕見病,目前還無法根治,有一半人會在3年內死亡,90%的人存活不超過5年。專家呼籲,目前我國約有20萬「漸凍人」,期望能有更多的力量來關心和幫助「漸凍人」等罕見病患者,用大家的愛心熱心去融化「漸凍的心」。

■本報記者項丹平

一桶桶冷水當頭澆下,全身瞬間「哆嗦」一下。近日,來自美國的「冰桶挑戰」風靡全球,並迅速澆到中國。這場以冰桶澆頭體驗「漸凍人」感覺、關注「漸凍人」的公益活動受到了廣泛關注,已經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獲得了接近40億次的閱讀量,眾多明星「大咖」紛紛舉起水桶,給自己澆冷水,呼籲關注「漸凍人」,並捐款給中國的罕見病救助組織「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目前捐款數額已迅速突破800萬元。

8月23日下午,本報也分別在北京中國婦女報社總部和上海、重慶和湖北三地的記者站,同時接受了「冰桶挑戰」,並為「最美家庭」、浙江「漸凍人」汪建華一家捐款。

「冰桶挑戰」,其全稱為「ALS冰桶挑戰賽」,這個活動要求參與者在網絡上發布自己被冰水澆遍全身的視頻,然後該參與者可以點名要求其他人來參與這一活動。活動規定,被邀請的人或者是在24小時內接受挑戰,或者就選擇為對抗「漸凍人症」捐出100美元。這項接力活動是為了給罕見病「漸凍人症」患者募集捐款,也使「漸凍人」這一群體以火爆的方式走進了公眾視線。

我國約有20萬「漸凍人」,「漸凍人症」早期易被誤診

其實,對於「漸凍人」,除了一代理論物理學大師、科學巨匠史蒂芬·霍金坐在輪椅上的形象外,很多人並不太了解。那麼究竟什麼是「漸凍人」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兼神經科主任樊東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漸凍人症」醫學上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簡稱ALS),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一種,會使患者像被冰雪凍住一樣,喪失任何行動能力,其與癌症、愛滋病、白血病、類風溼病並稱為世界五大絕症。目前我國約有20萬「漸凍人」。

樊東升指出,「漸凍人症」是因為上運動神經元(包括大腦、腦幹、脊髓)及下運動神經元(包括顱神經核、脊髓前角細胞)受損,產生的一種上下肢無力、肌肉攣縮、肌束顫動以及萎縮的混合性癱瘓。由於感覺神經並未受到侵犯,因此這種病並不影響患者的智力、記憶及感覺,患者一旦被確診後非但無法治癒,而且會在清醒狀態下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凍」住,全身逐漸癱瘓,直到不能呼吸。所以,和「冰桶挑戰」相比,「你冷的是一瞬,我凍的是一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內科黃旭升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一般情況下,如果上運動神經元發生問題,會產生肌肉僵直,反射增強,患者走路會不協調。至於下運動神經元,則以肌肉萎縮、無力,肌肉震顫的症狀為主,通常出現在手掌、指間的肌肉萎縮,虎口萎縮,慢慢地,會惡化到肩膀、頸部、舌頭、吞咽的肌肉萎縮。

樊東升還提醒,「漸凍人症」的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一,屬於世界罕見病。但由於早期症狀輕微,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很多初期患者會發現手指越來越不靈活、手臂無力、容易崴腳或者說話含糊不清,很多人會以為是頸椎壓迫神經造成的上肢不適或者是中風的前兆,很容易就忽視了。但是接下來的病程發展很快,會全身肌肉萎縮,吞咽困難,最後產生呼吸衰竭。有一半人會在3年內死亡,90%的人存活不超過5年。因此,早期的確診和治療非常關鍵。

黃旭升教授則強調說,「漸凍人症」多發於40歲以上的中青年人,且男性遠多於女性。但近年來其發病率卻有年輕化的傾向,甚至有十幾歲就罹患「漸凍人症」的病人。他提醒:「如果出現系扣子困難,拿不穩筷子、說話含糊不清或言語遲緩、咀嚼困難等症狀,應儘快到專業醫院的神經內科進行「漸凍人」的排查,以免延誤病情。」

「漸凍人症」病因不明無法根治,只能早確診早治療以延緩痛苦和生存時間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崔麗英對記者介紹說,肌電圖是ALS單病診斷目前最重要的手段。公開資料顯示,神經傳導速度檢測、血清特殊抗體檢查、腰穿腦脊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也是早期診斷的方法。

「很多患者把最佳治療時期浪費在了到處檢查的確診過程裡。」崔麗英坦言,由於患病人群總體數量較少,這項疾病研究獲得的重視和投入尚且不足,一些醫療機構因為缺乏臨床經驗和技術規範,使得患者難以被及時確診,甚至遭到誤診。

「對『漸凍人症』現在臨床上沒有根治手段,只能根據臨床症狀對症治療,延緩患者痛苦,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黃旭升教授指出,當前的主要治療包括病因治療,對症治療和多種非藥物的支持治療。目前已有國際承認,且唯一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監督局(FDA)批准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的藥物力如太,通過早期使用來延緩病情發展速度。當病情發展到呼吸不順時,可使用一般氧氣或使用雙正壓呼吸機幫助呼吸,發生進一步呼吸衰竭時,則需氣管切開,使用人工呼吸機。

高危家族應做好產前基因篩查,避免生下患病寶寶

黃旭升教授介紹,目前還不清楚「漸凍人症」真正的致病因素,5%的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另外有部分環境因素,如重金屬中毒、鉛中毒等,都可能造成運動神經元損害;不過,有高達九成的病例都是原發性的,也就是不明原因。

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楚長彪則建議,夫妻本身或雙方家族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史,懷孕前應先進行基因篩檢,以確定雙方是否為帶基因者。若曾生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寶寶,則懷孕時應作基因篩檢,以確定胎兒是否正常。

一般檢測採血液篩檢,建議於懷孕第一期(14周前)抽血進行基因檢測,約3周後看報告,若夫妻雙方都是帶因者,胎兒需進一步採檢胎兒絨毛(懷孕10周以上)或羊水(16周以上),分析其SMN1基因是否發生缺失,以避免生下重症的寶寶。

「漸凍人」大多孤軍奮戰,亟待社會關注和公益救助

長期以來,由於缺乏認識,很多「漸凍人」處於孤軍奮戰的位置,得不到及時正確的診治。為引起普遍重視,1992年11月「漸凍人」協會國際聯盟成立,目前全世界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漸凍人」協會加盟。中國ALS協作組成立於2004年12月,目前協作組醫院有以下8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包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北京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科、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科等。

8月26日,由中國醫師協會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共同發起的中國「漸凍人」專項善款救助帳號正式啟用。同時,中國醫師協會還發布了「融化漸凍的心」社會公益活動免費救助諮詢熱線電話:800-810-3386,610-85864163。

在當日的媒體溝通會上,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說:「我對『冰桶挑戰』是持感謝態度的,因為這讓全社會聚焦『漸凍人』這一過去鮮被人關注的弱勢群體。」其實,早在2005年,中國醫師協會就發起了「漸凍人」救助公益項目——「融化漸凍的心」,旨在幫助患者有尊嚴、有質量的生存。這也是中國最早的「漸凍人」關愛專業機構。

但記者了解到,該項目雖經十年努力,由於財力所限,目前登記在冊的「漸凍人」患者僅3900餘人,已為其中2900餘名困難患者提供了援助服務,但這與中國近20萬「漸凍人」的患者規模相距甚遠。

為了呼籲社會關注「漸凍人」,本報曾報導過的浙江「漸凍人」汪建華,在妻子的幫助下,用眼球寫出了一部「漸凍人」的生命日記《把心捂熱》。為了鼓勵其他「漸凍人」患者,汪建華還寫了一首歌,取名《融化吧,漸凍的心》,作詞、作曲全部用眼球完成。

和汪建華等「漸凍人」對生命的堅持一樣,中國各界對這一弱勢群體的關注和支持也從未止步。據張雁靈介紹,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20餘家三甲醫院、上百位全國神經內科專家的全國性診治服務網絡。同時,全民對於運動神經元病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

張雁靈還表示,中國醫師協會將繼續完善「漸凍人」救助服務體系的建設,積極呼籲國家給予更多的政策幫助,比如納入醫保或國家救助。

期望借著「冰桶挑戰」的日益火爆,讓更多的人來了解「漸凍人症」等罕見病,讓更多的力量來關心和幫助「漸凍人」等罕見病患者,匯聚每一份愛心的力量,融化「漸凍的心」。

相關連結

除了「漸凍人症」,還有哪些罕見病?

公開資料顯示,世界衛生組織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佔總人口的0.65‰~1‰之間的疾病或病變。根據美國國立衛生院的統計,目前已有6500種疾病被確定為罕見病。對於罕見病,各國定義不盡相同,目前我國尚無官方的權威定義。國內較為人熟知的罕見疾病包括:苯丙酮尿症、地中海貧血、成骨不成症(俗稱玻璃娃娃)、高血氨症、有機酸血症、威爾森氏症等。

目前,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成立了針對罕見病相關的組織,制定了專門的法律法規。此次國內火爆的「冰桶挑戰賽」使罕見病患者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網友紛紛呼籲建立針對罕見病的法規,並完善相關社會保障。

國家衛生計生委官方微博「健康中國」在8月20日稱,罕見病的患病率在0.65‰至1‰,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多年來,衛計委通過規範臨床技術、開展臨床路徑管理,提高醫務人員對罕見病的診療能力;又將苯丙酮尿症納入新農合大病保障範圍。衛計委會繼續努力給罕見病朋友更多希望和機會。

相關焦點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正式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疾病。這種疾病的運動神經元損傷會導致病人出現肌無力、肌肌萎縮、 吞咽障礙、說話不清、肌肉跳動等症狀。
  • 最有名的漸凍人是霍金 中國可能有20萬名患者
    霍金《梁平漸凍人看著自己死亡》 後續身體像是被冰雪凍住,今天是腿,明天是手臂,到最後可能蔓延到手指,甚至連控制聲帶發聲和眼球轉動的肌肉也不例外漸凍人症究竟是一種什麼病,應該如何治療,如何預防?昨日,帶著眾多讀者的疑問,記者採訪了第三軍醫大學和中國醫師協會的專家,一起為大家揭秘這個罕見的疾病。
  • 「漸凍人」精神榜樣霍金去世 ALS到底是什麼?
    霍金的病是「漸凍人」中很罕見的一種亞型,但是他存活的經驗也表明了「漸凍人」的智力水平是完全不受疾病影響的,他的成功讓千千萬萬的「漸凍人」有了精神上的榜樣。在我國,大約有20萬「漸凍人」。曾有病友描述自己的病:身體像是被冰雪凍住,今天是腿,明天是手臂,到最後可能蔓延到手指,甚至連控制聲帶發聲和眼球轉動的肌肉也不例外。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漸凍人症」在臨床中被稱為漸凍人,實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病。該病會損害到運動神經系統,有時還會涉及到上神經元或者下神經元,有的則都上下皆有。臨床上常表現為上、下運動神經元合併受損的混合性癱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可怕的疾病?
  • 霍金打破漸凍人魔咒,多活50年!原因揭密
    霍金這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不僅在科學界有著極大貢獻,同時也是存活最久的漸凍人症患者。他曾被醫生宣布」只剩2年生命」,卻一再讓醫學界驚愕,最終活了55年。因此,很多病友形容自己是」看天花板的人」,軀體不能動,但活躍的感官卻在靜止般的時空中感受著世界。漸凍人症目前還有很多未知之謎,其中包括發病的原因尚不明朗。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現有證據籠統表明,基因和環境因素可能是導致漸凍人症的原因,55~75歲的人和男性是易發群體。
  • 76歲「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 「漸凍症」是什麼病
    霍金在21歲時就被診斷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就是俗稱的「漸凍症」。儘管他曾被告知只有兩年生命,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繼續追求夢想,也被媒體報導為存活最久的「漸凍人」。ALS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如何早期發現及治療?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陳晟表示,「漸凍人」在臨床上其實並不少見,「冰桶挑戰」讓「漸凍人」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 今天是世界漸凍人日 福建發病率不高有症狀應及時排查
    世界漸凍人日」,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就是「漸凍人」。由於該病非常少見,公眾甚至一些醫生都對此病缺乏認識,早期的漸凍症常常被誤認為頸椎病。昨日,福建唯一一家「漸凍人救助服務示範基地」——福建醫科大學附一醫院舉辦了「漸凍症(ALS)公益講座和病友會」,其中就有這麼一位被誤診的患者。
  • 南京「漸凍人」至少有兩三百 發病後只能活3到5年
    在南京,這樣的「漸凍人」保守估計也有兩三百人。日漸「凍住」的軀體和昂貴的治療費用,都成了這些「漸凍人」生存下去的巨大挑戰。發病後只能活3到5年江蘇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牛琦副主任醫師介紹,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與癌症、愛滋病並列的世界五大絕症之一。大家熟悉的霍金,就是這種疾病的患者。這種疾病的發病率是十萬分之六,病因至今不明。
  • 漸凍人用眼睛打字寫成12萬字自傳 140字「寫」20分鐘
    2014年12月12日   患上漸凍症12年的61歲漸凍人龔勳惠只有頭部能微微擺動,卻用眼睛打字的方式,歷時10個多月,寫成了12萬字的自傳《美麗凍人———絕症中的堅守》。現在,她最大的夢想就是,自傳能夠賣出去,再用賣自傳的錢為更多的漸凍人病友購買呼吸機(成都商報曾報導)。
  • 世上最著名的「漸凍人」霍金 他患的這種病你了解多少
    有很多人以為霍金得的是帕金森病,其實不是,他得的是漸凍症,也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ALS)。因為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成就,霍金成為了全球最知名的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漸凍症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一種,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一,屬於世界罕見病。該病會使患者像被冰雪凍住一樣,喪失任何行動能力,目前還無法根治。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1963年1月,21歲的霍金確診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隨著病情加重,他的肌肉逐漸萎縮,不能言語,全身癱瘓,醫生說他只有兩年可活。天才的大腦也足夠幸運,他的病情進展比通常的病人緩慢,確診後依然存活了50多年。
  • 每天眨眼睛幾萬次完成自傳 漸凍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這位陳女士今年已經66歲了,她患上漸凍症已經長達17年。2002年的一天,陳女士從外地回來就出現了發燒,腿部酸痛、頭暈等症狀,緊接著還出現了經常摔倒、吃飯被嗆的情況,於是到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漸凍症。
  • 丁克斷遺傳病基因 到底什麼是「漸凍人」?
    這些年,張戟力所能及地這些年,張戟力所能及地從事公益活動,每年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捐贈2500餘元,還曾多次拍賣自己的收藏或作品,用於「漸凍人」的康復事業,他想向社會證明自己「仍有為人的價值」,能為社會做貢獻。
  • 今天是第20個「世界漸凍人日」,這個罕見病保險賠嗎?
    2000年,在丹麥舉行的國際病友大會上,正式確定每年的6月21日為"世界漸凍人日",今天正是國際上第20個"漸凍人日",但我們對"漸凍人症"這種罕見病的了解仍然極為有限。雖然你可能對這個病症感覺很陌生,但說到霍金,你應該就明白什麼是"漸凍人症"了吧?一、什麼是 "漸凍人症"?
  • 江蘇有數千漸凍人 患者從發病到死亡不超10年(圖)
    原標題:江蘇有數千漸凍人 患者從發病到死亡不超10年(圖) 「漸凍人」於志國窩在沙發上,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冰桶挑戰風靡全球時,漸凍人和他們一天天被冰封的人生逐漸為人所知。  漸凍人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是一個怎樣的魔鬼?  電影《相約星期二》裡這樣描述漸凍人:「他幾乎是逼視著自己的肌體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兒,明天到哪兒,步步為營,逐段摧毀,這比快速死亡要殘酷得多,簡直能把人逼瘋。」  漸凍人症,也就是「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 至今無法治癒的漸凍人症
    至今無法治癒的漸凍人症 2020-12-17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比癌症還要殘忍的疾病,正是罕見的「漸凍症」
    根據他的臉書主頁,奎恩在2013年3月8日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 到底什麼是漸凍症?它是怎麼一步步奪走患者生命的?為什麼說它比癌症還要殘忍? 什麼是「漸凍症」? 漸凍人症(英文簡稱ALS)目前仍是不可治癒的絕症。
  • 肌肉跳動懷疑自己是漸凍人?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一科副主任姚曉黎教授介紹,近兩年約1/5的神經科門診病人懷疑自己是「漸凍人」,她建議大家不要盲目把網上病症往自己身上套。  臨床研究表明,患者在確診為ALS後平均壽命為3—5年,病故的原因主要是呼吸肌無力所致的呼吸衰竭。目前ALS全球發病率大約為1.9/10萬。
  • 海南日報數字報-「漸凍人症」是什麼病?
    文國強介紹,由於患者的感覺神經並未受到侵犯,因此任何的肢體接觸患者都會有感覺,和常人並無兩樣。而患者的智力、記憶也並不受到影響,最具典型的患者代表就是科學巨匠霍金。  「因為漸凍人症病因不明,目前難以預防,也沒有比較有效的治療手段,只能採用營養和支持療法等方式抑制或減緩病情的發展速度。」文國強說,也正因如此,漸凍人症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與愛滋病、癌症等並列的5大絕症之一。
  • 患病7年,發起這項挑戰的「漸凍人」去世
    5年之後的今天,美國媒體傳來了一個噩耗。「冰桶挑戰」發起人、美國波士頓學院前棒球手皮特·弗雷茨因漸凍症去世,享年34歲。圖源:波士頓新聞25臺據《波士頓先驅報》12月9日報導,當地時間9日,弗雷茨在位于波士頓郊區貝弗利的家中安詳辭世,他已經與「漸凍症」搏鬥了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