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人」精神榜樣霍金去世 ALS到底是什麼?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消息一出眾多網友紛紛在網上悼念,微博上的「NASA愛好者」表示:今天地上少了一個明星,天上從此多了一顆星星,他的智慧和忠告永在。

史蒂芬·霍金

1942.01.08—2018.03.14

霍金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患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當年醫生曾說霍金患上這種病可能活不過3年,他卻以樂觀的心態對抗漸凍病直到2018年去世,連醫生都直呼不可思議。霍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輪椅上度過,雖然只能透過電腦語音輔助系統說話,但他努力研究,提出許多學說甚至著作,讓生命殘而不廢。霍金曾經說過,和宇宙相比,人類顯得微不足道,因此殘疾也沒什麼大不了。霍金的病是「漸凍人」中很罕見的一種亞型,但是他存活的經驗也表明了「漸凍人」的智力水平是完全不受疾病影響的,他的成功讓千千萬萬的「漸凍人」有了精神上的榜樣。

在我國,大約有20萬「漸凍人」。曾有病友描述自己的病:身體像是被冰雪凍住,今天是腿,明天是手臂,到最後可能蔓延到手指,甚至連控制聲帶發聲和眼球轉動的肌肉也不例外。同時,治療的高昂費用、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恐懼心理,往往讓「漸凍人」家庭需要承受得更多。

那麼到底什麼是ALS?

(1962年,霍金畢業照,一年後他被診斷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發病高峰在40歲—50歲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鎖彬介紹,「漸凍人」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英文簡稱ALS)的俗稱,也叫做運動神經元病,起病隱秘。該病是一種侵犯脊髓、腦幹、大腦運動神經元的慢性進行性發展的疾病,由於運動神經元的損害,患者表現為骨骼肌萎縮、無力以至完全癱瘓,而喪失肢體活動能力、語言表達功能、進食功能的患者,最終可能會因呼吸肌麻痺而死亡。因為這些功能是隨著疾病進展逐漸喪失,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

在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中,「漸凍人」的發生率僅次於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病,排在第三位。世界範圍運動神經元病的患病率約為0.8—8.5/10萬,屬少見病。我國缺乏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大約患病率為4.5—7.9/10萬。「漸凍人」發病高峰在40歲—50歲,男性發病佔優勢,男女比例約為2∶1,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高。

1988年,46歲的霍金出版《時間簡史》

解釋了宇宙、黑洞和大爆炸等天文物理學理論

九成患者沒有家族史

運動神經元病往往因早期症狀不明顯而被忽視,疾病進展也很緩慢,患者就診時常常已經出現明顯的肌肉萎縮、無力並產生功能障礙。

該病早期症狀包括:說話含混不清,上肢舉起重物力量減弱,用手捏持物品無力,下肢單足站立力弱,足下垂而易絆倒,肌肉跳動,腿抽筋。症狀發展開始常不對稱,從一個區域發展至另一個區域。也就是說,要注意肌肉無力、萎縮,肌肉跳動、肌肉痙攣;舌肌萎縮、構音障礙,咀嚼肌無力、面肌無力、吞咽困難、飲水嗆咳、頸肌無力等徵象。

在「漸凍人」中,只有5%—10%為家族性,有明確的遺傳背景;90%—95%的患者沒有家族史。有家族史的患者和部分沒有家族史的患者,患病都與基因突變有關,目前已經發現的基因突變包括SOD1、TARDBP、FUS、OPTN、ANG、UBQLN2、C9ORF72等;對「漸凍人」進行基因檢測,有利於遺傳學診斷及親屬的遺傳諮詢。而遺傳學研究,可能會為尋找發病機制及可能的治療手段提供有力的幫助。

目前「漸凍人」的診斷仍然缺乏特異的生物學標誌,主要是看臨床表現和肌電圖神經傳導研究等電生理檢查結果,還要排除類似運動神經元病的其他疾病,如頸椎病、脊髓性肌萎縮、甘迺迪病、平山病、脊髓灰質炎後症候群、遺傳性痙攣性截癱、多灶性運動神經、周圍神經病、副腫瘤綜合症等,因此相關的檢查和化驗必不可少。

「漸凍人」尚無法治癒

目前,運動神經元病仍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確診後大多數患者病程為3年—5年,約10%的患者可超過10年。但有許多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治療方面,除使用延緩病情發展的藥物外,對患者應給予包括營養管理、呼吸支持和心理治療等的綜合治療。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唯一批准了一個可以對抗興奮性胺基酸毒性作用的藥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緩病情發展、延長患者生存期,早期使用可能獲益更多。

此外,影響患者生存的兩個主要問題是呼吸肌麻痺和不能進食帶來的營養問題。對於前者,建議定期檢查肺功能。注意患者呼吸肌無力的早期表現,儘早使用雙水平正壓通氣(BiPAP)無創呼吸機。當患者咳嗽無力時,應使用吸痰器或人工輔助咳嗽。當患者分泌物過多無法排出時,可以選擇氣管切開,用有創呼吸機輔助呼吸;對於後者,當患者吞咽困難時宜採用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飲食以保證營養攝入。患者吞咽明顯困難、不能經口咽進食、脫水或存在嗆咳誤吸風險時,應儘早行經皮胃造瘻,可以保證營養攝取,穩定體重,延長生存期。同時,要多和患者交流,注意改善其恐懼、焦慮、抑鬱等心理。

2018年3月14日,霍金去世

大家說:他只是飛向了群星

王蕾 於涵秋

文章來源: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來源:北晚微健康

編輯:TF003

相關焦點

  • 76歲「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 「漸凍症」是什麼病
    圖說:76歲的「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 來源/東方IC 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76歲的「漸凍人」科學家霍金去世,引發了人們對「漸凍人」的關注。霍金在21歲時就被診斷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就是俗稱的「漸凍症」。儘管他曾被告知只有兩年生命,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繼續追求夢想,也被媒體報導為存活最久的「漸凍人」。ALS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如何早期發現及治療?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陳晟表示,「漸凍人」在臨床上其實並不少見,「冰桶挑戰」讓「漸凍人」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 海綿寶寶之父去世,到底什麼是「漸凍人症」?
    據外媒報導,美國漫畫家、創造出家喻戶曉動畫主角《海綿寶寶》的史蒂芬·海倫伯格於11月26日去世,享年57歲。海倫伯格於去年(2017年)3月被診斷罹患漸凍人症(ALS),與病痛鬥爭一年多後終告不治。《海綿寶寶》自1999年播出,動畫設計詼諧搞笑,陪伴了無數兒童成長。
  • 霍金患上的「漸凍症」到底有多可怕?
    新京報快訊(記者戴軒)據英國媒體今日消息,在宇宙論與黑洞等研究領域卓有成果的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21歲時,霍金就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漸凍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曾被醫生預言活不過3年。除了研究領域的建樹,他長期與疾病抗爭的經歷也讓人驚嘆。
  • 漸凍人一般只能活兩三年,霍金在發病後仍活了55年,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霍金是一位「漸凍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21歲發病,當時,醫生診斷他只能活兩年,可他堅強地活到76歲,超過了預期值53年,這是什麼原因呢?「漸凍症」與癌症、愛滋病、白血病、類風溼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五大絕症。漸凍症是神經元疾病的通俗叫法,患有漸凍症的人被稱為漸凍人。主要症狀是肌肉萎縮,失去力量。霍金在21歲的時候,就因為這種疾病導致了肌肉萎縮,全身癱瘓,僅剩下三個手指具有行動能力。
  • 丁克斷遺傳病基因 到底什麼是「漸凍人」?
    漸凍人症是一個神經系統變性病變,目前病因尚未明確,現階段所有治療漸凍人症的醫學手段,都只是短期推遲疾病進展、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痛苦,但是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患者的結局。廣州日報儘管我們很不想承認,但不得不說,目前漸凍人症還沒有治癒希望。雖然漸凍症只有10% - 20%的遺傳機率,但是來自上海的張戟和他的同輩人決定,丁克斷絕這一遺傳。
  • 對不起,大多數的漸凍人沒有霍金的輪椅
    這位在21歲查出漸凍症(ALS,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被醫生宣告活不過兩年的科學家,卻奇蹟般的活到了76歲。霍金曾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圖:《萬物理論》最難得的是將簡·王爾德在長期照料霍金的生活中所產生的恨與疲憊真實的表現出來所以,到底是什麼成就了霍金
  • 霍金與漸凍症抗衡了55年,這種病早期怎麼識別
    霍金與「漸凍人」症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金潔珺 通訊員 方序 魯青3月14日,一顆星星回到浩瀚宇宙,科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去世。對於很多人來說,霍金身上的標籤很多,#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時間簡史作者# #美劇《生活大爆炸》裡的最知名客串演員#,以及#漸凍人#。1963年,21歲的霍金被診斷出患上「漸凍症」,此後的漫長歲月,他的身體都在和這個醫學上稱為致死性疾病的罕見病做鬥爭。
  • 漸凍症致命,揭秘霍金為何能活那麼久
    當地時間3月14日,英國科學巨匠、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霍金被醫學界稱為一個奇蹟。據媒體3月14日報導,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21歲那年,劍橋大學發布了一項「死亡預告」,表示霍金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兇多吉少。 據稱,「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首先會讓患者肌肉無力、癱瘓,剝奪患者說話和吞嚥的能力,最後剝奪呼吸能力。
  • 世上最著名的「漸凍人」霍金 他患的這種病你了解多少
    2018-03-14 13:2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唐夢霞據《衛報》和BBC報導,當今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於3月14日去世。有很多人以為霍金得的是帕金森病,其實不是,他得的是漸凍症,也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ALS)。
  • 霍金21歲患漸凍症,大半生都在輪椅上,他的家庭如何?
    那麼,工作之外的霍金到底是怎樣的生活呢?作為漸凍症患者、不得不與輪椅相伴為生的他,家庭生活又怎麼樣呢? 儘管隨後霍金被檢查患有漸凍症,甚至可能早亡,髮妻還是毅然決然地嫁給了他,毫不誇張地說髮妻的篤行給了霍金重生的希望。
  • 霍金打破漸凍人魔咒,多活50年!原因揭密
    醫生的診斷結果,給年輕的霍金當頭一擊。漸凍人,只能看天花板的人漸凍人症,是一種神經逐漸退化的致命疾病。患者最初會出現肌肉乏力、容易跌倒,逐漸地,四肢、身軀都會失去力氣、萎縮癱瘓,能活動的器官和部位越來越少。全身好像被冰漸漸凍結,最終喪失呼吸的能力,因呼吸衰竭離世。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近日,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很多人都非常惋惜以及深感痛苦。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漸凍人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漸凍人症的初期,患者往往只有一些異樣的感覺和表現,沒有明顯的症狀,很容易被忽視。漸凍人症的早期發病比較緩慢隱匿,多起於手,會感覺手指變的僵硬、無力、笨拙甚至出現肌肉萎縮、肌束震顫和麻木感,如手拿重物力量不足,手裡東西易掉落等。
  • 患病7年,發起這項挑戰的「漸凍人」去世
    大家也因此了解了「漸凍人」這一罕見疾病,並為之籌集了不少研究資金。5年之後的今天,美國媒體傳來了一個噩耗。「冰桶挑戰」發起人、美國波士頓學院前棒球手皮特·弗雷茨因漸凍症去世,享年34歲。然而2012年,一向身強力壯的他突然被診斷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得了這種病,患者肌肉會逐漸萎縮,神經元會逐漸死亡,身體功能日益退化,最後產生呼吸衰竭。直至目前,漸凍症仍無藥物可有效治療,病因也不明確,堪稱不治之症。一般來說,一半的漸凍人能活3-5年,20%的患者能活5-10年,10%的患者能活10年以上。
  • 世界漸凍人日丨從手腳僵硬開始 因冰桶、霍金引發關注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有這樣的一個群體,他們從肌肉萎縮無力、四肢不協調,到說話、進食變得困難,身體逐漸像被冰雪封住,這就是「漸凍人」。大家熟知的物理學家、思想家霍金就是一位「漸凍人症」患者,他從21歲時就被醫生診斷出漸凍人症到2018年才去世,經歷了55年的時間,或被認為是全球患漸凍症後最長壽的人。著名卡通片《海綿寶寶》原作者史蒂芬·海倫伯格也被診斷罹患漸凍人症,與病痛鬥爭一年多後,於 2018年11月26日去世。2014年,遍布全球的冰桶挑戰賽更是為「漸凍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 「漸凍人症」如何才能活得更久
    資料圖片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肖頌華文/羊城晚報記者陳映平通訊員劉文琴熊鸚3月14日,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永遠離開了,這再次喚起人們對「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症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楚天都市報3月14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田娟)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不幸去世,享年76歲。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
  • 比癌症還要殘忍的疾病,正是罕見的「漸凍症」
    今天,#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衝上了微博熱搜。據路透社11月23日報導,「冰桶挑戰」活動發起人之一派屈克 奎恩(Patrick Quinn)於當地時間22日去世,享年37歲。根據他的臉書主頁,奎恩在2013年3月8日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 到底什麼是漸凍症?它是怎麼一步步奪走患者生命的?為什麼說它比癌症還要殘忍? 什麼是「漸凍症」?
  • 霍金在21歲之前身體很健康,為什麼會突然得了漸凍症?
    眾所周知,霍金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為「漸凍症」。但鮮為人知的是,霍金21歲之前身體很健康,就在21歲生日剛過完後幾天的一個晚上,他突感不適合,第二天起來他感覺身體開始迅速喪失運動能力(其實是神經無法控制肌肉了),也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
  • 金星諷刺在朋友圈發文悼念霍金的人:太假了,都是在裝「文化人」
    霍金的傳奇人生,更讓人覺得震撼得是他那頑強的生命力!在他21歲的時候患上了漸凍人症,全身癱瘓的他,行動基本受限,也不能說話,全身上下活動的他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但是他依然精彩地開啟了他的"黑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