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博士罹患「漸凍症」,淚目!為那些囚禁在身體裡的靈魂

2021-01-08 中國青年報

  29歲、北大博士生,背負這樣身份標籤的人,是不少人眼裡名副其實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擁有如此傲人經歷的湖北女孩婁滔,卻患上了不治之症「漸凍症」。據澎湃新聞報導,這位從小到大一直備受命運恩寵的女孩,目前已經陷入深度昏迷,隨時有可能失去生命。病危之際,她在護士的幫助下口述完成了遺囑,表示要將「身體能用的部分全部捐出」,用於醫學研究。

  這樣的新聞,讓人不忍卒讀;婁滔的命運,讓人扼腕痛惜。一邊是年輕的生命之花才剛剛開始綻放,一邊是無情的病魔悄然投下的巨大的死亡陰影,無法逃避、無力抗拒。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美好被黑暗吞噬。魯迅說:「悲劇是將美好的東西撕裂給人看。」年輕美麗的生命的消逝,無疑是最大的悲劇。

  醫護人員為婁滔過生日

  何況,婁滔還那麼優秀。無論是以優異的成績一路從本科考入北大博士,拿獎學金、論文被評優秀,還是以超棒的英語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做翻譯,婁滔的經歷,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學霸進化史」。更難得的是,她還是個有理想、有思想的年輕人,立志研究古埃及史,希望與父母同住一城但又要保持適當距離,都足見她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和生活方式都有清晰具體的設計。

  何況,婁滔還那麼高尚。不必說從小樂於助人,發病後為了不連累男友主動提出分手,謝絕親朋好友探望等,單看其被無數網友稱為看到「淚目」的遺囑,就能感受到她的善良與博愛。事事以方便他人、造福社會為先,將自己放在最後,簡短的文字背後,是一顆美麗心靈在閃光。

  在外界對年輕生命即將消逝唏噓不已的同時,很多人也把目光聚焦到婁滔痛苦的根源——「漸凍症」的問題上。「漸凍症」在醫學專業術語上叫肌萎縮側索硬化,人類目前還沒有找到攻克它的辦法。

  更可怕的是,從醫學資料上看,它發病前預兆不明顯,早期症狀輕微,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無力、肉跳、容易疲勞等一些症狀,漸漸進展為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最後產生呼吸衰竭。長遠來說,我們期盼醫學的進步能快點再快點,直到有一天絕症被攻克。

  這需要多方的努力。大到國家層面,一方面應該加強針對「漸凍症」的醫學研究,也需要從醫保、大病救助等政策和機制上完善保障。同時,對相關病症的普及宣傳工作也必不可少。讓公眾在最短時間內讓公眾能科學認識、積極治療,也能最大限度地減輕治病負擔。

  從社會層面上看,各類社會機構和慈善組織的作用不可忽視。讓「漸凍症」等疾病患者其家屬能獲得更多更可靠的治療資源,發動社會募集善款幫助他們改善治療條件、減輕經濟壓力,是這些組織當仁不讓並能大展身手的領域。

  婁滔患病後,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經過媒體的關注,她的病情也被外界時刻關注。但對那些不為公眾所知的患者來說,恐怕就沒這個「運氣」了,其痛苦可能並不能得到身邊人的理解,也沒法得到外界的及時援助。對他們來說,建立可靠的社會捐助機制是必要的。

  小到我們每一個人,對於「漸凍症」患者,在不打擾他們生活和傷害他們尊嚴的前提下,應該提供力所能及的善意幫助。

  須知,比「漸凍症」本身更可怕的是他人的偏見。值得注意的是,「漸凍症」患者往往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而心理狀態不佳也會傷害患者的健康,因此,患者得到外界的鼓勵和理解是必要的,親友的關愛或許不能治癒疾病,但可以讓患者減輕精神負擔,並配合專業的醫學治療。如此一來,才能讓他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重新燃起生存的希望。

  撰文/ 牧笑風 編輯/ 黃帥

相關焦點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留下捐贈器官遺囑 大愛義舉讓生命之花綻放
    近日,北大女博士婁滔罹患「漸凍症」,留心願捐獻人體器官一事牽動人心。年輕美麗的生命消逝,無疑是最大的悲劇,但在這起悲劇的背後,也讓我們看到了最大善意的美好。  「漸凍症」,學名叫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種不知病因的罕見絕症。一年多來,「漸凍症」逐漸侵蝕婁滔的肌肉和運動神經,如今的婁滔,每天躺在病床上,已經失去了對身體的控制力。  「凡是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
  • 罹患漸凍症11年,他做的這個決定讓人淚目
    11年的「漸凍」生活,讓李茂軍如今只能靠眼動儀與人交流。漸凍症無法治癒。患者會因為肌肉萎縮,對身體失去控制,逐漸產生肢體障礙、口齒不清、吞咽困難、呼吸衰竭等症狀。11年的「漸凍」生活,讓李茂軍從一個生龍活虎的人變成了如今只能靠眼動儀與人交流的病人。2018年他又接受了氣管切開術,現在依靠呼吸機維持生命。與11年身體痛苦相伴隨的,是李茂軍和家人一直承受的巨大的經濟壓力。因為李茂軍所用的藥品需海外代購,價格昂貴且醫保無法報銷。
  • 或許你知道「漸凍症」嗎?被禁錮在身體裡的人生,但思想沒有牢籠
    換一個名字「漸凍症」,你就知道是什麼了吧!它是困擾霍金一生的魔鬼,也是使張定宇步履蹣跚走進人民大會堂的病魔。漸凍症名稱起源於中國臺灣,是民間通俗叫法,它的學名叫做肌萎縮側索硬化,簡稱ALS,又叫運動神經元病。最早是法國神經科醫生馬丁-夏恩於1874年報導了該病的全部特徵。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漸凍人症是什麼專家指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 症,與愛滋病、癌症齊名為頑症。
  • 南通男子罹患家族遺傳病 類似漸凍症生活無法自理
    為他打造一個不畏「將來」的家「當你老了,眼眉低垂;當你老了,頭髮白了,如果那時候我已不在媽媽身邊,我希望媽媽的生活能過得比現在好。」19日,患有家族疾病「共濟失調症」的啟東小夥李海臻,在東方衛視一檔欄目中,對母親說。
  • 什麼是漸凍症 漸凍症的早期症狀
    什麼是漸凍症「漸凍人症」是一組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俗稱,因為患者大腦、腦幹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患者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由於感覺神經並未受到侵犯,因此這種病並不影響患者的智力、記憶及感覺。據專家介紹,由於對此病缺乏認識,也沒有開展過全國性的大規模調查,我國的「漸凍人」數量至今尚無準確統計。
  • 罹患漸凍人症,羅貝託的母親於本周六不幸離世
    巴薩後衛羅貝託的母親瑪利亞-羅莎-卡尼採(Maria Rosa Carnicer)於本周六不幸因病去世,她所身患的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症」。羅貝託的母親患上的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簡稱ALS),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症」。這是一種運動神經元疾病,最早期的典型症狀通常表現為肌肉明顯的無力或萎縮,患者最終可能會逐漸喪失發起和控制一切自主運動的能力。
  • 北青報:讓漸凍人活在溫暖的陽光中
    原標題:讓漸凍人活在溫暖的陽光中   「請遵循我的意願: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29歲的北大女博士生婁滔在患上「漸凍症」以後,以口授護士執筆的方式留下了遺囑。
  • 「愛心媽媽」助漸凍症小夥,花十多個小時用雙手「爬」上泰山
    90後漸凍症小夥,「愛心媽媽」助他雙手「爬上」泰山!》前幾天有張照片刷爆了網絡圖片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圖中的小夥兒,名叫張為,是一名90後,山東菏澤人。2018年6月17日,在「愛心媽媽」孟勉女士的幫助下,全身肌肉萎縮的他,歷經十個多小時,如願實現了自己徵服泰山的炫酷夢想。
  • 淚目!漸凍症女孩:奶奶是我夢想的翅膀
    淚目!漸凍症女孩:奶奶是我夢想的翅膀 新聞頻道來源:央視網 2019年05月22日 09:40 A-A+ 孫女患有漸凍症,沒有行動能力,奶奶就一路背著孫女,去上學,去旅遊。  奶奶用全部的愛,竭盡全力讓孫女去感受世界,體味人生。而在孫女的生命裡,奶奶也是她最重要的人。這份厚重的隔代親情,讓他們的故事,格外溫暖和令人感動。
  • 漸凍症無法防治 多為遺傳環境因素造成
    漸凍人症究竟是一種什麼病,應該如何治療,如何預防?帶著眾多讀者的疑問,記者採訪了第三軍醫大學和中國醫師協會的專家,一起為大家揭秘這個罕見的疾病。這病不可防多為遺傳環境因素造成西南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生胡俊說,大部分的漸凍人,一般是從四肢開始出現肌肉萎縮,逐漸蔓延到身體的各個部位,最終徹底癱瘓,說話、吞咽和呼吸等功能也逐一減退。「得了這個病,家屬要有持久作戰的心理準備。」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讓我們了解「漸凍症」 關愛「漸凍人」
    我們這些認識他的人悲痛欲絕,但感謝他為推動漸凍症治療所做的一切。」 2014年,奎恩與病友皮特·弗雷特斯等人推動了「冰桶挑戰」在社交網絡上的流行,大幅提高了社會對漸凍症的關注度。包括明星和政客在內的全球成千上萬人參與挑戰。弗雷特斯在2019年12月去世,享年34歲。
  • 開門費勁,擰瓶蓋吃力……漸凍症比癌症還可怕!這些症狀一定警惕
    婁滔|北大女博士2018年1月5日,去世。她曾留下醫囑:「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霍金|知名物理學家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此前,霍金與漸凍症抗爭了50多年,他是世界上活得比較久的「漸凍人」之一,他也成為「漸凍人」們的精神楷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漸凍人症」是什麼病?
    那麼,漸凍人症究竟是怎樣一種疾病?能徹底治癒嗎?  病因不明無有效治療手段  「漸凍人症」即「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其特徵是腦和脊髓中的運動神經細胞(神經元)的進行性退化。患者大腦、腦幹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同時,還伴有說話、吞咽和呼吸功能減退、逐漸萎縮癱瘓等症狀,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稱為「漸凍人」。
  • 漸凍症 像慢性毒藥一樣吞噬生命的病
    當天,川大華西醫院進行了一場專門針對漸凍人的愛心義診和患者教育宣傳活動,該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商慧芳教授說,從2006年正式統計以來,川大華西醫院統計到的「漸凍人」有3000多名,還不算不認識此病而未求醫的,「『漸凍人症』理應得到大家的關注,只有早診早治,才能延長這部分病人的生命。」
  • 海綿寶寶之父去世,到底什麼是「漸凍人症」?
    海倫伯格於去年(2017年)3月被診斷罹患漸凍人症(ALS),與病痛鬥爭一年多後終告不治。《海綿寶寶》自1999年播出,動畫設計詼諧搞笑,陪伴了無數兒童成長。2005年1月30日,該片榮獲第32屆安妮獎授予的「最佳TV動畫製作」獎然而沒想到就在2017年,創作者海倫伯格證實患上了和知名物理學家霍金一樣的「漸凍人症」。
  • 關於漸凍人,我們了解得還不夠
    △漸凍人霍金用眼動儀表達意思更殘忍的是,患者雖然喪失了行動能力,但情感和認知同大家一樣。你和他交流,他聽得到,但無法展露任何表情。你觸碰他的身體,他也感覺得到,但無法給予回應;他們看著自己的身體,一步步衰亡,一個個器官逐漸失去功能。
  • 漸凍症致命,揭秘霍金為何能活那麼久
    據媒體3月14日報導,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21歲那年,劍橋大學發布了一項「死亡預告」,表示霍金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兇多吉少。 據稱,「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首先會讓患者肌肉無力、癱瘓,剝奪患者說話和吞嚥的能力,最後剝奪呼吸能力。
  • 霍金在21歲之前身體很健康,為什麼會突然得了漸凍症?
    眾所周知,霍金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為「漸凍症」。但鮮為人知的是,霍金21歲之前身體很健康,就在21歲生日剛過完後幾天的一個晚上,他突感不適合,第二天起來他感覺身體開始迅速喪失運動能力(其實是神經無法控制肌肉了),也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
  • 北大考古女博士患絕症,臨終遺願捐贈遺體:當我從未來過這個世界
    一直身體康健,連個大病都沒生過的婁滔,竟然患上漸凍症這一極為罕見的絕症。漸凍症,學名叫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種選擇性侵犯脊髓前角細胞、腦幹運動神經元、皮層椎體細胞及錐體束的慢性進行性神經變性病。而且,漸凍症,目前仍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只能通過各種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儘可能延長生存時間。換句話說就是,婁滔的身體會在這種病症的影響下,漸漸失去行動能力,最後因為心臟、肺部等內臟器官失去活力而導致死亡。同時由於目前連病因都無法完全確定,更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案,只能根據患者表現出的症狀,儘可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維持生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