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女博士患絕症,臨終遺願捐贈遺體:當我從未來過這個世界

2020-12-23 眾話眾說

我國一直都講究「死者為大」,人死後要「入土為安」。當年為加強公共衛生建設,全國推行火葬,還受到了諸多重視傳統的父老鄉親的抵制。死後捐獻器官、遺體,甚至被可稱為大逆不道的事情。

其實,對於現代醫學和人體科學研究而言,人的軀體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價值。但我國因為受傳統喪葬文化影響,可供研究的遺體數量極少,這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制約了相關研究的發展。

不過,隨著近代以來,各種思潮湧入中國,現代化技術和唯物主義思想逐漸成為主流。雖然將遺體捐獻出來的人仍是少數,但大家對此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漸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人將遺體捐獻作為一個選項,幫助需要的人繼續生命。

近日一位80後女博士婁滔,就因身患絕症,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做出了一個決定:將遺體捐獻。

婁滔出生於湖北鹹豐,家住農村,尚算富足,只要勤勞肯幹,總能吃喝無虞。小時候,婁滔要在空閒時候到田裡幫忙;上學了,就自動承擔起家務,減輕父母辛苦。學習上,更是努力、自覺,成績一直在小小地方數一數二,成為街坊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高考,婁滔不負眾望,考入中國民族大學,學習最愛的文學專業。

考古系這幾年隨著《盜墓筆記》系列電視的播出,吸引了諸多年輕人的注意;再加上中央電視臺大型記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加持,似乎有了大熱的趨勢。不過去年北大考古系教授在招生信中還是對諸多想要報考考古系的學子們潑了盆冷水。考古研究,從來不是電視節目中那般激動人心,日復一日的發掘、鑑定、修復等工作,足以耗費人一生光陰。

不過,對於婁滔而言,考古系能讓她接觸到更多古文字、殘章段落,能讓她安靜地沉浸於歷史長河中不斷摸索,這對她是莫大的吸引。於是,她順利進入考古系,並在幾年後成為一名博士生。

可是,命運總是無常,並不會將好運均勻地播撒在善良的人身上。2016年剛剛從家中返校歸來的婁滔忽然感覺身體一陣乏力,正值初春,寒氣料峭,她以為自己大概是感冒了,吞了個感冒藥就沒再在意。

可是,這次感冒似乎持續時間有點長,她不僅沒覺得症狀逐漸減輕,反而有種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婁滔覺得,即便是感冒,拖這麼久不好對身體也沒好處,乾脆去醫院看下吧。結果檢查結果一出來,不僅婁滔傻了眼,周圍人也都大吃一驚。

一直身體康健,連個大病都沒生過的婁滔,竟然患上漸凍症這一極為罕見的絕症。

漸凍症,學名叫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種選擇性侵犯脊髓前角細胞、腦幹運動神經元、皮層椎體細胞及錐體束的慢性進行性神經變性病。這種疾病,病因尚不明確,病理學家從遺傳機制、核酸異常、胺基酸毒性、自身免疫等多方面提出了假說,但都未能通過病理實驗證實。而且,漸凍症,目前仍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只能通過各種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儘可能延長生存時間。

換句話說就是,婁滔的身體會在這種病症的影響下,漸漸失去行動能力,最後因為心臟、肺部等內臟器官失去活力而導致死亡。同時由於目前連病因都無法完全確定,更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案,只能根據患者表現出的症狀,儘可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維持生存狀態。

只是這麼冷靜的敘述,就覺得這是一種讓人絕望的病症。它不像癌症、心臟病一樣,接受治療、聽從醫囑,可以有機會正常生活。漸凍症,就像按了加速鍵的衰老過程,它讓你清晰地意識到自己身體在慢慢拋棄你的意識,讓你清晰地感覺到自己在慢慢走向死亡。這不僅要面對疾病可能帶來的痛苦,還要直面死亡帶來的恐懼。

婁滔通知了父母。滿臉風霜的兩人來到北京,看到病床上的女兒,知道這種絕症代表著什麼之後,兩位老人悲痛欲絕。本處在震驚和茫然中的婁滔,看到父母的悲傷,反而迅速定了神,為了減輕父母的悲傷,她又化身善解人意的開心果,安慰起父母來。

婁滔的同學、朋友,得知此事後,紛紛自發開始組織捐款活動,希望能幫助她哪怕一絲一毫。面對這種無私的幫助,婁滔感動無比,心中的陰霾也漸漸散去。她開始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不自暴自棄,也不自怨自艾,調整好情緒,成為醫院的模範病人。

漸漸地,所有人都知道了這個積極樂觀的女孩兒,所有人都希望有奇蹟能發生在這個女孩兒身上。

可是,現實不總是與人的願望相投,儘管一生都盡了最大的努力,想盡了一切辦法,依舊無法阻止漸凍症對婁滔的侵蝕。慢慢的,她的手腳都不再靈活,連喝水、吃飯都需要幫助;慢慢的,她無法站起,只能藉助輪椅慢慢移動;慢慢的,她不再出現在人們面前,只能安靜躺在病房屬於自己的床位上。

婁滔知道,屬於自己的生命就快到盡頭,儘管,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還沒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沒有許下一生相伴的丈夫,沒有養育看護的孩子;有那麼多風景都還沒能去看,有那麼多美食都還沒有去嘗,有那麼多可愛的古文字沒有破解。但是,自己沒有時間了啊。

只能呆在床上的婁滔,思考了好幾遍自己的人生,漸漸地她覺得自己應該還是可以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的。她在病床上,立了一份遺囑,她希望自己死後,將頭部捐獻給醫院做病理研究,希望能夠幫助科學家儘可能快地攻克這一絕症;她希望自己死後,器官和遺體也能捐獻給那些需要的人,儘管自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但身體卻可以伴隨別人的生命繼續存在。

想到父母,婁滔覺得有些愧疚,父母將自己拉扯長大,如今還未享上清福,就要白髮人送黑髮人。不知道自己走後他們的生活會變得如何,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理解自己最後的決定。可是,婁滔知道自己的決定是對的,無論對自己,還是對整個漸凍病研究體系。

「就當我從未來過這個世界」,她對著面前屏幕上的遺囑說了最後一句話。大概,她希望讓父母忘記自己曾經來過,於是就不會因為自己中途離去而變得悲傷吧。2018年1月5日,她帶著對遺憾和希望,離開了這個世界。似乎她走得悄無聲息,但我們都知道她真的來過。

相關焦點

  • 80後女博士患絕症病逝,臨終遺願捐贈遺體:就當我沒來過這個世界
    我們生於這個世界,可以化渺小而偉大,化平庸而神奇。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生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生的渺小,但死的精彩,它綻放於戰場,璀璨卻僅限於你的眼中。
  • 北大女博士患罕見病,臨終前口述遺願捐獻器官:就當我從未來過
    北大女博士的生平北大女博士姓婁名滔,1988年出生,湖北恩施人,是一位土家族的姑娘。2007年她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學,成為了一名歷史系的學生,此期間學習成績一直位列全班前三,由於學習成績優秀,2012年被保研,進入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學習世界上古史,2015年她又以筆試面試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成為一名博士生攻讀古埃及史。
  • 杭師大一年輕學子患白血病去世,按其遺願遺體捐贈醫學院
    杭師大一年輕學子患白血病去世,按其遺願遺體捐贈醫學院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09-04 08:03:54 星期五    浙江日報訊 「吾兒孟磊,因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今晨與世長辭……為回報社會,也為了讓吾兒回到生前學習生活的母校
  • 小夥肌肉萎縮不堪病痛自盡 臨終前報警捐贈遺體
    中新網杭州9月4日電(見習記者 吳佳蔚 通訊員 周德峰)家住浙江杭州餘杭區的河南籍小夥小王從小身患肌肉萎縮症,近日,剛剛過完30歲生日的他終於不堪多年病痛折磨,選擇自盡。臨終前,他向餘杭警方發了一條報警簡訊,稱希望警方將其遺體和器官盡數捐贈給慈善機構,了卻他生前的心願。
  • 高三女孩患絕症捐遺體,高考當天媽媽發文緬懷:兒來一程,母念一生
    江華二中的羅偉琦老師說:「她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學生,我真不敢相信她就這樣離開了我們。」「從小到大,薇薇都是一個非常乖巧的女孩子,她很上進,讀書很努力,對人有禮貌,還經常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擔任過學校元旦晚會主持人。」羅偉琦說,「她還特別喜歡幫助別人,經常跟著大家一起去做志願服務。她萌生出捐獻遺體的想法,可能也是想儘自己的最後一份努力,去幫助需要的人。」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留下捐贈器官遺囑 大愛義舉讓生命之花綻放
    近日,北大女博士婁滔罹患「漸凍症」,留心願捐獻人體器官一事牽動人心。年輕美麗的生命消逝,無疑是最大的悲劇,但在這起悲劇的背後,也讓我們看到了最大善意的美好。  「漸凍症」,學名叫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種不知病因的罕見絕症。一年多來,「漸凍症」逐漸侵蝕婁滔的肌肉和運動神經,如今的婁滔,每天躺在病床上,已經失去了對身體的控制力。  「凡是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
  • 退休教師去世後捐遺體 臨終遺言:不搞任何儀式,遺體捐贈給三醫大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退休教師去世後捐遺體 臨終遺言:不搞任何儀式,遺體捐贈給三醫大 華龍網10月14日14時32分訊(蒲思靜)10月13日上午,在重慶七中的校園裡,說起自己的父親朱道良,朱道良的小女兒依舊覺得很惋惜。
  • 遺願:把我的遺體捐給學校
    「吾兒孟磊,搶救無效今晨與世長辭……為回報社會,也為了讓吾兒回到生前學習生活的母校,按其遺願遺體捐贈母校走時他最後的心願是,「把我的遺體捐給學校。」這也是杭師大接到的第一例本校學生遺體捐贈。據悉,孟磊的遺體將在學校至少安放三年,然後由醫學院實驗室負責送去殯儀館火化。
  • 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 3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
  • 英青年「臨終遺願」清單:登長城位列第四
    英國《每日郵報》21日晨報導稱,一項調查列出了人們在臨終前最想做的事,而這50大遺願清單中,成為百萬富豪、看北極光、到長城走一趟都居於前列。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一場暴病和意外都可能終止生命。當你回首往事時,會因怎樣的「臨終遺願」尚未實現而悔恨呢?英媒體調查年輕人的「臨終遺願」,為您揭曉英國人的遺憾。
  • 女博士難嫁?只是偽命題,清華北大女博士把這個問題說透了
    8月30日,女博士情感園分別邀請了來自『北大、清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幾位女博士來探討女博士難嫁這一問題。在北大女博士XIA看來,女博士難嫁原因多種多樣,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博士學歷,而是讀博這件事本身比較費勁耗損太多時間精力。博士學習周期長,一般三到五年畢業。這三五年內,不僅要上課,還要完成課題,發表論文,經過中期考核和論文答辯,很燒腦,需要高度專注。
  • 絕症小夥寫五萬字病情日記 希望為醫學研究提供幫助
    原標題:絕症小夥寫五萬字病情日記 希望為醫學研究提供幫助  因病情日記全部整理完成,這個春節,30歲的魏漢磚過得很充實。發現自己患上絕症,魏漢磚考慮再三,不僅說服家人同意其捐贈遺體,還拿起筆紙,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時,寫下5萬多字的病情日記。他說:「希望能給醫生研究這種疾病帶來幫助,希望能給和我一樣的患者帶來幫助。」
  • 濟寧抗癌女博士遺願實現 她的挪威森林已是萬畝蔥翠
    原標題:濟寧抗癌女博士遺願實現,她的挪威森林已是萬畝蔥翠臨終前她希望能在家鄉造一片公益林。五年過去了,在于娟母親舒平的帶領下,被命名為「挪威森林」的公益林在曲阜美麗的九仙山腳下茁壯成長,面積已達近萬畝。同時,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進來,截至目前已有近10萬名志願者參與了公益林的共建。為完成于娟遺願,母親深居大山種樹8月4日清晨,夏日的陽光灑向美麗的曲阜九仙山,鬱鬱蔥蔥的林木就像一件件流光的綠色霓裳,將一座座山頭裝扮得搖曳生姿。
  • 距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成都站演出還有6天
    《我的遺願清單》劇照 而同時,他接到了一通宣判他「死刑」的電話——醫院查出他患了絕症。 他二話不說跑向醫院,豈料與「真正患了重病死期將至」的同學劉寶在醫院「不期而遇」,而他正在策劃自己死前一定要完成的「遺願清單」。
  • 上杭這位老人將遺體捐贈給廈門大學醫學院!
    劉衡姑,上杭縣電影公司退休職工,生於1939年2月25日,居住在上杭縣臨江鎮杭中路102號,於2013年和紅十字協會籤訂遺體捐贈協議。2018年10月25日下午劉衡姑老人過世後,子女遵照她的遺願將遺體捐贈給廈門大學醫學院,用作醫學研究,劉衡姑老人的兒子告訴我們,在廈門大學醫學院裡,每位遺體捐贈者都會刻錄石碑,石碑上面有一塊匾,上面刻有四個大字「無語良師」。
  • 日本殯葬新風俗:火葬場不堪重負 遺體被送到賓館
    (編譯/田策)  (2017-03-29 00:29:01)  【延伸閱讀】英14歲少女冷凍自己遺體 以希望未來能「復甦」  英國倫敦一名14歲少女患上罕見癌症,自知命不久矣的她希望能把自己冷凍起來,為未來留下一線生機。倫敦一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日前說,他們決定遵從女孩的遺願。
  • 北大女博士脫口秀《娶妻當娶女博士》,看完五體投地
    導讀 昨天,一段北大生物女博士脫口秀視頻《娶妻當娶女博士》火了!網友感言:小姐姐真是太可愛了!  1月7日,  一段北大生物女博士脫口秀視頻  《娶妻當娶女博士》熱傳。  這個熱度,  簡直是日常「明星」熱搜榜的一股清流!
  • 四川女子捐遺體三年後,父親被告知「包接不包送」需自取骨灰
    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
  • 《人間世》攝影師因腦幹出血不幸離世,家人遵從遺願捐贈眼角膜
    雖然中國的電影、綜藝在不斷發展,大有成為世界前列的趨勢,在演員幕前奮鬥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導演、攝影師這些幕後人員的艱辛,攝影師邵蘇峰就是其中一員。
  • 廣西癌症男子捐獻遺體遺願實現 生前曾為妻徵婚
    廣西癌症男子捐獻遺體遺願實現 生前曾為妻徵婚 2015-08-08 19:10:49,得到了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希望走後可以捐獻遺體和眼角膜回報社會。」7日晚上,李峰輝因病去世,而他的遺願也與當晚得到了實現。據了解,這是北海市第一例成人捐獻眼角膜者。  今年38歲的李峰輝此前在知道自己身患癌症後,為了不拖累妻子,堅決與妻子離婚,並通過當地媒體和參加電視節目多次為前妻徵婚,希望可以幫助前妻圓一個「婚紗夢」。從小得到社會愛心人士幫助的李峰輝計劃捐獻遺體和人體器官,以回報社會,但因沒有直系親屬籤字一度無法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