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女子捐遺體三年後,父親被告知「包接不包送」需自取骨灰

2020-12-23 西部網

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

今年四月底,一直惦記著女兒的楊家珊父親楊正貴與成都醫學院取得聯繫,希望楊家珊入土為安讓接收單位送回骨灰。但楊正貴得到的答覆是「遺體捐獻者的骨灰只能是親屬自行領取」,筠連縣另一位遺體捐獻志願者聞訊後表示:「希望將來骨灰能被送回來,不想再給家人添麻煩。」

「捐贈的遺體包接不包送,使用完了燒成骨灰讓親屬自己去領,是不是少了些人性關懷?」楊家珊的遭遇,引發網友熱議。而記者調查發現,全國各省的遺體捐贈條例發現,對於遺體捐贈的善後事宜並無統一規定。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紅十字會了解到,目前四川尚未出臺遺體捐獻條例,對於使用後的遺體骨灰如何交接沒有明確依據,「既沒有規定接收單位送,也未規定家屬自己去取。」

患白血病去世,山區女子捐出遺體

雲嶺,顧名思義是「雲中的山嶺」,意指大山高聳入雲。雲嶺在川雲交界的筠連縣,既是一個村子的名字,也是一座山嶺的名字。名字很美,但山高路遠,地理條件非常艱苦。

1985年5月,楊家珊出生在雲嶺半山腰的貧困家庭,上山幾百米,下山也是幾百米。楊家珊姐弟二人,弟弟楊家海比她小兩歲。楊家情況特殊,母親患病幾無勞動能力,父親楊正貴常年挖煤,拉扯兩個孩子長大。楊家珊作為長女,從小吃盡了苦頭。

17歲時,楊家珊跟隨山區打工的隊伍,進了沿海的皮革工廠打工。此後不久,楊家珊被查出罹患再生障礙性貧血。2015年,20歲的楊家珊被確認為急性髓系白血病。這個意志堅強的山裡姑娘,經歷了長達13年的「抗病」之路。

楊正貴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剛開始楊家珊一邊打工一邊治療,自己在煤礦挖煤的所有收入,連同弟弟楊家海打工受傷獲得賠償的10多萬元,也都用於救治楊家珊。但是,隨著病情越來越重,高昂的治療費讓楊家無力承擔。此時,在筠連百姓網的倡議下,社會各界為楊家珊捐款10餘萬元,雪中送炭。

2016年3月29日,楊家珊病情惡化,自知時日無多的她常受社會關愛所感染,想回報社會卻又無能為力。楊家珊毅然決定,自己死後捐獻遺體,用於醫學事業,並寫下遺言作出莊嚴承諾。

捐獻遺體,成為全縣第一人

楊家珊為了實現遺願,再次求助筠連百姓網。此後通過筠連、宜賓和四川紅十字會,最終聯繫到成都醫學院作為其遺體接收、使用單位。

2016年4月18日凌晨,楊家珊停止了呼吸。志願者、紅會工作人員及成都醫學院李老師等,先後趕赴筠連雲嶺村楊家,向楊家珊遺體告別。此後,楊家珊的遺體被送到成都醫學院,用於教學。成都醫學院為楊家珊頒發了《捐獻證書》,完成了相關手續。

紅星新聞記者從筠連縣紅十字會了解到,楊家珊是筠連縣首例遺體捐獻者。筠連百姓網負責人陳毅萍告訴記者,楊家珊捐獻遺體對筠連網友觸動很大,此後陳毅萍及紅會陸續接到多起遺體、器官捐獻相關諮詢。

受楊家珊捐獻遺體的影響,2017年10月,時年23歲的筠連縣巡司鎮小河村患病青年謝正強,也決定在去世後捐獻遺體,奉獻於醫學研究。

2017年10月31日,在四川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醫務社工的見證下,謝正強填寫了四川省遺體組織捐獻登記表,成為筠連縣第二名遺體捐獻志願者。

「當謝正強有條不紊地在登記表上填寫信息時,他的父親在一旁忍不住流淚,但他卻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靜靜地看著兒子。」陳毅萍告訴記者。

老父獨居,與狗相伴三年整

「楊家珊的遺體捐出已經三年了,當時說用完了給我送回來,好久送呢?」今年4月底,陳毅萍再次接到了楊正貴的求助電話。而此時,陳毅萍也正惦記著楊家珊的遺體捐出去是否已經「到期」。

「就在我這院壩裡,有人當面給我承諾的:『遺體用完了給你送回家來。』」楊正貴告訴記者,女兒遺體被拉走後,他一直惦記著「三年之期」。中間雖然也是十分想念女兒,但因為三年時間說得很清楚,因此他沒有聯繫過任何人。陳毅萍也恍惚記得「有人說把遺體送回來,不是說火化。」

66歲的楊正貴沒有文化,不識字,自認為很多情況「搞不清楚」,於是委託了一位在外打工的親戚,打電話到成都醫學院詢問。得到的答覆是楊家珊的遺體已經於2018年火化,骨灰暫時存放在成都醫學院,家屬隨時可以自行前往領取。

「我一個農村老頭子,一沒有文化,二沒有錢,成都醫學院在哪裡我都不知道,怎麼自行領取?」楊正貴聞言後挺鬱悶。楊家珊去世不久,小兒子楊家海外出打工,和父親很久沒有聯繫,留下的電話無法接通。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雲嶺是一座大山,半山一片坡地形成村落。楊正貴家在坡地最外側的懸崖邊上,單家獨戶,地勢偏僻。楊正貴老伴多年前去世,女兒病逝、兒子遠走,楊正貴獨自守著房子。「一年365天沒有外人走動,也沒親戚來耍。」楊正貴噙著淚說。

有人見楊正貴孤苦,給他弄來土狗作伴。三年來,楊正貴先後養過兩條土狗,現在這條叫「狗兒」,是一年多前外出的村民,從一百多公裡外的長寧縣弄回來的。

「看哪樣家哦?就是打個伴,有條狗在,家裡多少有點聲響。」狗成了楊正貴的「家人」,跟著他上山耕種、下山趕場,形影不離。記者在楊家採訪時,房頂上突然出現一條蛇。有村民想把蛇弄下來,遭到楊正貴制止:「屋裡有蛇,也是個伴兒。」

好在,楊正貴是貧困戶,享受了國家相應的扶貧政策,生活尚有保障。

網友呼籲:遺體捐贈善後能否更人性化?

根據楊正貴提供的遺體捐贈聯繫卡,紅星新聞記者電話聯繫上了成都醫學院李老師。李老師證實了楊正貴的說法,「家屬隨時可以來領取楊家珊的骨灰,但是沒辦法給他送回去。」

李老師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沒有針對遺體捐贈後續處理制定法律法規,一般是根據家屬的意願進行處理。李老師說,楊家珊的遺體用於醫學教學活動,時間長達兩年多,發揮了應有的作用。2018年下半年,成都醫學院根據登記表上的信息,聯繫上楊家海,其同意火化。

李老師表示,接收遺體的成都醫學院是教學科研機構,不具備將骨灰送回筠連老家的能力。但是,如果家屬不能及時領取,醫學院可以臨時保管。「楊家珊的弟弟、親戚都在外地打工,他們返家經過成都時,可以順道領取骨灰。」李老師說。

「即使借用一把尺子,用完了也應該還回去,而不是讓人家自己來領,更何況是遺體(骨灰)。」陳毅萍告訴記者,此事在筠連網友中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網友們呼籲遺體接收、處理、返還能有法可依,能更加人性化,儘量照顧遺體捐贈者家屬的感受。

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紅十字會了解到,目前四川尚未出臺遺體捐獻條例,對於使用後的遺體骨灰如何交接沒有明確依據,「既沒有規定接收單位送,也未規定家屬自己去取。」省紅會相關人員表示:如果楊家珊家屬確實不方便自行領取,省紅會可以協調一下,爭取把骨灰送回她老家去。

紅星新聞記者梳理了全國各省的遺體捐贈條例發現,對於遺體捐贈的善後事宜並無統一規定。上海遺體捐贈結束後,有火化的規定,但並沒有「關於是否負責送回家,由哪個機構負責」等的規定。山東規定利用完畢的遺體,應當由接受單位整儀後負責送殯葬單位火化,並承擔遺本的運輸費、火化費等相關費用。

(原標題《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三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女子患病去世捐獻遺體 三年之後死者父親面臨骨灰送還之惑
    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今年4月底,楊家珊的父親楊正貴與成都醫學院取得聯繫,希望讓楊家珊入土為安,讓接收單位送回骨灰。但楊正貴得到的答覆是「遺體捐獻者的骨灰只能親屬自行領取」。
  • 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 3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
  • 女子去世捐獻遺體,3年後爸爸想要骨灰,只能是自行...
    女子去世捐獻遺體,3年後爸爸想要骨灰,只能是自行...,3年後爸爸想要骨灰,只能是自行領取 | 最新回應來了》三年前,四川宜賓女孩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
  • 95後大學生捐遺體給母校,這條朋友圈讓人淚崩
    杭師大錢江學院22歲男生孟磊與白血病鬥爭了近1年後,懷著對親人深深的眷戀,永遠地閉上了雙眼。在孟磊重病期間,他對父親說出了最後的心願:「把我的遺體捐給學校。」班裡的「大佬」生病了98年出生的孟磊來自嘉興,2016年考入杭師大錢江學院。
  • 關注 | 95後大學生捐遺體給母校,這條朋友圈讓人淚崩
    在孟磊重病期間,他對父親說出了最後的心願:「把我的遺體捐給學校。」12月底,他被告知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為了治療,他不得不辦理休學。隨著病情的日益加重,醫生建議骨髓移植。孟磊與父親孟加生骨髓配對成功後,在醫院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但是術後效果不理想,血液裡的真菌始終不能殺除。「把我的遺體捐給學校」「自己要加油趕緊好起來,快點回到學校。」這是孟磊發布在朋友圈的勉勵。
  • 關注:95後大學生捐遺體給母校,這條朋友圈讓人淚崩
    杭師大錢江學院22歲男生孟磊與白血病鬥爭了近1年後,懷著對親人深深的眷戀,永遠地閉上了雙眼。在孟磊重病期間,他對父親說出了最後的心願:「把我的遺體捐給學校。」班裡的「大佬」生病了98年出生的孟磊來自嘉興,2016年考入杭師大錢江學院。
  • 退休教師去世後捐遺體 臨終遺言:不搞任何儀式,遺體捐贈給三醫大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退休教師去世後捐遺體 臨終遺言:不搞任何儀式,遺體捐贈給三醫大 華龍網10月14日14時32分訊(蒲思靜)10月13日上午,在重慶七中的校園裡,說起自己的父親朱道良,朱道良的小女兒依舊覺得很惋惜。
  • 「破爛教授」走了:生前捐家產,生後捐遺體
    病逝前林甘老先生決定把遺體捐贈給齊魯醫院,希望自己能為社會繼續出做貢獻。昨天10月17日上午10時30分,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退休幹部、研究員林甘老先生的遺體捐贈儀式舉行。依照林甘老先生的遺願,儀式從儉從簡。林甘老先生的兒子林松說:「父親生前說,自己能捐的已全部捐完了,就剩下自己了。
  • 95後大學生捐遺體給母校這條朋友圈讓人淚崩
    這兩天,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學生孟磊父親發的一條朋友圈,牽動了無數人的心。杭師大錢江學院22歲男生孟磊與白血病鬥爭了近1年後,懷著對親人深深的眷戀,永遠地閉上了雙眼。在孟磊重病期間,他對父親說出了最後的心願:「把我的遺體捐給學校。」98年出生的孟磊來自嘉興,2016年考入杭師大錢江學院。
  • 八旬老大夫逝後捐遺體角膜 兒子緬懷文章催淚
    今年6月7日,86歲高齡的萬同泰老人因患壺腹癌去世,按照老人生前的遺願,老人的家人將他的兩隻眼角膜和遺體捐獻出來,分別用於救治病人和醫學教學研究。萬同泰老人曾是原四方區醫院,現市北區醫院的一名兒科醫生,老人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受父親影響,萬同泰在青島大學醫學院進修學習後,也成為了一名醫生,這一做就是一輩子。
  • 生前捐家產身後捐遺體,「破爛教授」走了,留下無數人尊重 網友評論...
    小編喊你看網友神評論啦~百聞神評論,精選每日用戶熱評,為你分享網友最新鮮、最犀利的觀點~下面給大家分享的熱點話題是【生前捐家產身後捐遺體,「破爛教授」走了,留下無數人尊重】,此消息一經曝出,在網絡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截止目前點擊量已達3868,2262位網友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態度~快來圍觀
  • 四川少女選擇跳樓自殺,父親甘當肉墊雙雙身亡,警方通報來了
    四川少女選擇跳樓自殺,父親甘當肉墊雙雙身亡,警方通報來了15歲的豆蔻年華本來應該選擇綻放自己的青春之美,但是她卻選擇離開人世。青春時間就是那麼幾年,本來應該好好把握機會,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千萬不要誤入歧途。都說父愛如山倒,堅韌不屈。父親對於女兒的愛往往都是沉默的,但是就在關鍵時刻爆發了。為了女兒,父親能夠付出自己的生命,真的是令人感動!這一幕就發生在四川省。
  • 53歲癌症患者捐器官遺體
    核心提示: 「能捐的我都捐,要那麼多沒啥用,我活著幸福,死了也幸福!」18年前郭雙根見義勇為,落下終身殘疾。今年年初他查出淋巴癌,堅持捐獻器官遺體,昨天,郭雙根填寫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
  • 山東一大三學生籤公證書捐遺體 稱不想白活一回(圖)
    原標題:山東一大三學生籤公證書捐遺體 稱不想白活一回(圖)  在父親和小叔的支持下,崔光甲選擇了讀中專。可沒多久,父親就因為心臟病入院接受治療。為了補貼家用,崔光甲選擇了輟學,到一家電子廠打工,那裡免費提供住宿、一頓工作餐,每個月還能掙兩千元左右的工資。2010年下半年,崔光甲的父親不幸去世。  父親去世後,崔光甲繼續留在電子廠打工。
  • 遺體竟被用於爆炸試驗 那些捐給科研的遺體都去哪了?
    這樁駭人聽聞的非法屍體交易案引發了人們對科研捐獻的質疑:那些捐給科學研究的遺體到底都去了哪?一名男子以為自己當初捐獻的母親遺體是用於阿爾茨海默症研究,後來才知道遺體被用於爆炸試驗。那些被捐給醫學研究的遺體,到底經歷了什麼呢?
  • 雲南麗江3歲男童被陌生女子抱走:男童父親稱孩子仍未找到 車輛疑為四川牌照
    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8月23日上午,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一名男孩被一名乘坐白色小型汽車的女子,抱上車帶走。群眾報警後,當地警方已設卡查緝。8月24日上午,記者從失蹤男童父親處得知,目前孩子仍未找到,「我們家人現在已經受警方保護,關於我兒子的事情,警方正在全國各地設卡抓捕。」
  • 被父親推下海男子遺體已找到 【三分鐘法治新聞全知道】
    被父親推下海男子遺體已找到28日,海南海口,64歲父親為騙保將38歲智障兒子推下海。29日,警方在事發地附近發現遺體。民警介紹,基本確認是受害者,與其衣著相似,打撈時無生命跡象。該父親稱兒子不聽話,養得太累,才起了殺念,目前案件偵辦中。
  • 父親深夜墜樓,女兒不通知家人卻著急將遺體火化,究竟為何?
    墜樓發生後,有幾個人影出現。其中,有一名女子匆匆跑來,還看了一眼地上的人,當時的墜樓者已無法自主活動,被在場的人抬進了邊上的小區。第二天,民警接到醫院的報警電話,稱一位墜樓男子的女兒要求給父親開死亡證明,並將他的遺體火化。
  • 「破爛教授」走後,能捐的都捐完了,連自己也沒剩下
    退休後,他前後為公益事業累計捐款30餘萬元,臨走前,他把自己也捐獻給了這個他曾生活過的世界。生前捐家產死後捐遺體除了購買實驗儀器之外,林甘把大部分的錢全都捐了出去——2002年,平陰乾旱,捐出12000元;2005年,向夏津縣精華聾兒語訓希望學校捐款10000元,向印度洋海嘯災民捐款10000元……加上每年資助貧困學生的款項,自1998年以來,林甘用於公益事業的捐款累計已達
  • 女子花400去翻新「蔻馳」包,取包時傻了眼,店家:給她講過了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女孩子喜歡一些奢飾品,對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包的愛護也是非常注意保養的,有些人在買了包之後,還會對包做養護,簡直對包太著迷了,最近一位女士在給自己的包做養護,但是洗完之後包的顏色發生了變化,這讓女子非常的不樂意,覺得這是護理管的責任,就像著要一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