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2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本文原標題:《女子去世捐獻遺體,3年後爸爸想要骨灰,只能是自行領取 | 最新回應來了》
三年前,四川宜賓女孩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
今年四月底,楊家珊父親楊正貴與成都醫學院取得聯繫,希望楊家珊入土為安讓接收單位送回骨灰。但楊正貴得到的答覆是「遺體捐獻者的骨灰只能是親屬自行領取」。
「捐贈的遺體包接不包送,使用完了燒成骨灰讓親屬自己去領,是不是少了些人性關懷?」楊家珊的遭遇,引發網友熱議。
▲楊家位於宜賓大山深處
「就在我這院壩裡,有人當面給我承諾的:『遺體用完了給你送回家來。』」楊正貴告訴記者,女兒遺體被拉走後,他一直惦記著「三年之期」。
66歲的楊正貴沒有文化,不識字,自認為很多情況「搞不清楚」,於是委託了一位在外打工的親戚,打電話到成都醫學院詢問。得到的答覆是楊家珊的遺體已經於2018年火化,骨灰暫時存放在成都醫學院,家屬隨時可以自行前往領取。
「我一個農村老頭子,一沒有文化,二沒有錢,成都醫學院在哪裡我都不知道,怎麼自行領取?」楊正貴聞言後挺鬱悶。
記者注意到,雲嶺是一座大山,半山一片坡地形成村落。楊正貴家在坡地最外側的懸崖邊上,單家獨戶,地勢偏僻。楊正貴老伴多年前去世,女兒病逝、兒子遠走,楊正貴獨自守著房子。「一年365天沒有外人走動,也沒親戚來耍。」楊正貴噙著淚說。
▲楊父懷抱女兒身份證和《捐獻證書》羅敏攝
網友呼籲:
遺體捐贈善後能否更人性化?
根據楊正貴提供的遺體捐贈聯繫卡,記者電話聯繫上了成都醫學院李老師。李老師證實了楊正貴的說法,「家屬隨時可以來領取楊家珊的骨灰,但是沒辦法給他送回去。」
李老師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沒有針對遺體捐贈後續處理制定法律法規,一般是根據家屬的意願進行處理。李老師說,楊家珊的遺體用於醫學教學活動,時間長達兩年多,發揮了應有的作用。2018年下半年,成都醫學院根據登記表上的信息,聯繫上楊家海,其同意火化。
李老師表示,接收遺體的成都醫學院是教學科研機構,不具備將骨灰送回筠連老家的能力。但是,如果家屬不能及時領取,醫學院可以臨時保管。「楊家珊的弟弟、親戚都在外地打工,他們返家經過成都時,可以順道領取骨灰。」李老師說。
▲楊家珊的家(局部)羅敏攝
「即使借用一把尺子,用完了也應該還回去,而不是讓人家自己來領,更何況是遺體(骨灰)。」此事在網友中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網友們呼籲遺體接收、處理、返還能有法可依,能更加人性化,儘量照顧遺體捐贈者家屬的感受。
5月22日,@成都醫學院表示,此事會妥善處理,一定讓遺體捐獻者的家屬感到溫暖。
該微博稱,2019年5月20日,網絡上出現了宜賓市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二組楊正貴老人的女兒遺體捐獻及後續事宜的信息。成都醫學院獲知後,立即對相關內容進行了解核實,並積極與當地紅十字會溝通。學校在了解情況後,會妥善處理,一定讓遺體捐獻者家屬感受到溫暖。學校作為四川省紅十字會指定的遺體捐獻接收單位,對遺體捐獻有細緻的管理規定。
來源: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澎湃新聞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