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去世捐獻遺體,3年後爸爸想要骨灰,只能是自行...

2020-12-23 澎湃新聞

女子去世捐獻遺體,3年後爸爸想要骨灰,只能是自行...

2019-05-22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本文原標題:《女子去世捐獻遺體,3年後爸爸想要骨灰,只能是自行領取 | 最新回應來了》

三年前,四川宜賓女孩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

今年四月底,楊家珊父親楊正貴與成都醫學院取得聯繫,希望楊家珊入土為安讓接收單位送回骨灰。但楊正貴得到的答覆是「遺體捐獻者的骨灰只能是親屬自行領取」。

「捐贈的遺體包接不包送,使用完了燒成骨灰讓親屬自己去領,是不是少了些人性關懷?」楊家珊的遭遇,引發網友熱議。

▲楊家位於宜賓大山深處

「就在我這院壩裡,有人當面給我承諾的:『遺體用完了給你送回家來。』」楊正貴告訴記者,女兒遺體被拉走後,他一直惦記著「三年之期」。

66歲的楊正貴沒有文化,不識字,自認為很多情況「搞不清楚」,於是委託了一位在外打工的親戚,打電話到成都醫學院詢問。得到的答覆是楊家珊的遺體已經於2018年火化,骨灰暫時存放在成都醫學院,家屬隨時可以自行前往領取。

「我一個農村老頭子,一沒有文化,二沒有錢,成都醫學院在哪裡我都不知道,怎麼自行領取?」楊正貴聞言後挺鬱悶。

記者注意到,雲嶺是一座大山,半山一片坡地形成村落。楊正貴家在坡地最外側的懸崖邊上,單家獨戶,地勢偏僻。楊正貴老伴多年前去世,女兒病逝、兒子遠走,楊正貴獨自守著房子。「一年365天沒有外人走動,也沒親戚來耍。」楊正貴噙著淚說。

▲楊父懷抱女兒身份證和《捐獻證書》羅敏攝

網友呼籲:

遺體捐贈善後能否更人性化?

根據楊正貴提供的遺體捐贈聯繫卡,記者電話聯繫上了成都醫學院李老師。李老師證實了楊正貴的說法,「家屬隨時可以來領取楊家珊的骨灰,但是沒辦法給他送回去。」

李老師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沒有針對遺體捐贈後續處理制定法律法規,一般是根據家屬的意願進行處理。李老師說,楊家珊的遺體用於醫學教學活動,時間長達兩年多,發揮了應有的作用。2018年下半年,成都醫學院根據登記表上的信息,聯繫上楊家海,其同意火化。

李老師表示,接收遺體的成都醫學院是教學科研機構,不具備將骨灰送回筠連老家的能力。但是,如果家屬不能及時領取,醫學院可以臨時保管。「楊家珊的弟弟、親戚都在外地打工,他們返家經過成都時,可以順道領取骨灰。」李老師說。

▲楊家珊的家(局部)羅敏攝

「即使借用一把尺子,用完了也應該還回去,而不是讓人家自己來領,更何況是遺體(骨灰)。」此事在網友中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網友們呼籲遺體接收、處理、返還能有法可依,能更加人性化,儘量照顧遺體捐贈者家屬的感受。

5月22日,@成都醫學院表示,此事會妥善處理,一定讓遺體捐獻者的家屬感到溫暖。

該微博稱,2019年5月20日,網絡上出現了宜賓市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二組楊正貴老人的女兒遺體捐獻及後續事宜的信息。成都醫學院獲知後,立即對相關內容進行了解核實,並積極與當地紅十字會溝通。學校在了解情況後,會妥善處理,一定讓遺體捐獻者家屬感受到溫暖。學校作為四川省紅十字會指定的遺體捐獻接收單位,對遺體捐獻有細緻的管理規定。

來源: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澎湃新聞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女子患病去世捐獻遺體 三年之後死者父親面臨骨灰送還之惑
    楊正貴懷抱女兒的身份證和捐獻證書接收單位:捐獻者骨灰只能親屬自行領取記者調查:各地遺體捐贈條例對善後事宜無統一規定省紅十字會:若確實不方便自行領取,可幫忙協調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
  • 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 3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
  • 四川女子捐遺體三年後,父親被告知「包接不包送」需自取骨灰
    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
  • 成都醫學院回應「親屬需自取遺體捐獻者骨灰」:會妥善處理
    近日,有媒體報導,三年前,四川宜賓女孩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
  • 與爸爸同「肝」共苦的4歲小女孩去世,捐獻角膜遺體留大愛
    與爸爸同「肝」共苦的4歲小女孩南南不幸去世了,家人決定捐獻其角膜遺體,讓人生最後旅程感受眾人溫暖的孩子,留愛人間。(南南和媽媽的合影)爸爸為她捐肝,孩子仍舊不幸去世2017年8月,湖南益陽1歲半的南南被查出患有罕見的尼曼匹克病,經過爸爸捐贈的肝移植手術,以及一段時間的治療後病情有所好轉。
  • 老父親含淚捐獻兒子遺體和角膜
    老父親含淚捐獻兒子遺體和角膜 2019-06-28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老師用遺體捐獻的方式上了最後一課
    2020年12月4日上午,河北醫科大學遺體捐獻接受中心。哀樂低回,鮮花環繞,石家莊退休女教師陶雅會女士的遺體告別儀式在莊重的氣氛中舉行。按照陶老師的遺願,她辭世後,角膜和遺體被捐獻,用於科研和教學。遺體和角膜將用於科研和教學據介紹,陶雅會老師去世後,根據其遺願,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OPO眼庫的工作人員趕到現場獲取了角膜,而後河北醫科大學遺體捐獻中心的工作人員接受了遺體。
  • 孤寡發小哥相約一起捐遺體 在敬老院辦理了捐獻手續
    相約捐獻遺體  2010年,年屆古稀的張家業和胡宏文,在同一天從村裡搬到了楊廟敬老院,並住進了同一間屋子。  「他們倆感情非常好,吃飯、散步都在一塊。」敬老院院長劉義濤說,去年張家業被親戚接去住幾天。從第二天開始,胡宏文每天都到院長室詢問張家業啥時候回來,「他們住習慣了。
  • 她每天記錄用藥和身體變化,只是為了……遺體捐獻;看哭了
    想要遺體捐獻,這是馬阿姨想了很久的一件事。2006年,馬阿姨的父親去世,墓地買在湖州的靈安公墓。前幾年上墳,馬阿姨感覺墓地的環境很好,樹木鬱鬱蔥蔥,尤其是清明節掃墓時,綠水青山,鮮花盛開。但幾年下來,新墳一排排增加,不少樹木被砍伐。而墓地擴張還在繼續。
  • 捐獻遺體 致敬常山這位103歲的老黨員
    「感謝鄒老及其家屬對醫療事業的支持!」早在2017年3月,當時老人突發腦梗住院,在台州的孫女鄒浩萍家休養期間,就偷偷寫下一份遺囑,打算逝後捐獻遺體供醫學解剖,並明確火化後不留骨灰,不立墳墓,不發訃告,不舉行任何紀念活動。鄒楚華回想起父親的過往,紅了眼眶。他說,這樣的想法在老人心中早已萌發很久了。
  • 讓生命再度綻放,北京遺體捐獻發展歷程
    (1982年3月30日《北京日報》1版,《捐獻遺體 供醫學之用》)▲1982年3月30日,《北京日報》1版1986年3月17日,胡傳揆去世。小程輾轉找到首醫大,要求死後捐獻遺體作科研教學之用,以回報北京人及全社會對她的關愛。還有一些人不應被忘記:水利部原總工程師馮寅,生前多次要求捐獻遺體。1998年9月馮寅去世之後,子女遵照其遺願,幫他完成了捐獻。
  • 49歲眼科女醫生去世,將眼角膜和遺體分別捐獻給醫院和大學
    49歲眼科女醫生去世,將眼角膜和遺體分別捐獻給醫院和大學 楊永青 郭升/央視新聞 2020-10-17 02:26
  • 結婚20周年紀念日 這對青島70後夫妻去捐獻了遺體
    這對70後夫妻並沒有選擇去浪漫餐廳慶祝「瓷婚」,而是一同來到了青島市紅十字會,籤署了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成為2019年青島市第289名、第290名申請登記遺體捐獻的市民。記者從青島市紅十字會獲悉,截至今年5月15日,全市已登記捐獻志願者4000餘人,捐獻遺體856例,捐獻角膜1166例,2000餘名角膜致盲者重見光明,捐獻器官718例,救治器官衰竭者2000餘名。
  • 南充九旬老人捐獻遺體,生前他是這樣的一個人
    1948年,還在師範院校就讀的他投筆從戎, 加入了「劉鄧大軍」。1949年, 金志平隨部隊踏上了「南下」的徵程,先後在瀘州、成都、富順等地開展工作。1962年,金志平調任四川省第一監獄(現四川省川中監獄)工作直至退休。「他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了一生,就想在去世後再為醫學事業作點貢獻。」
  • 呼和浩特市2019年完成遺體、器官、角膜捐獻9例,他們都是好樣的
    呼和浩特日報訊 12月13日,記者從市紅十字會召開的遺體(角膜)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座談會上獲悉,2019年,呼和浩特市紅十字會共完成遺體、器官、角膜捐獻9例,其中遺體捐獻8例,器官捐獻1例。85歲的與會代表王治國有著雙重身份。
  • 與父親同「肝」共苦的4歲小女孩去世,捐獻角膜遺體留大愛
    2017 年 8 月,湖南益陽 1 歲半的南南被查出患有罕見的尼曼匹克病,經過肝移植和一階段的治療後病情有所好轉。然而,今年 4 月 2 日,琳琳的病情突然惡化,但因病情嚴重且無好的治療方案,醫生不建議繼續治療。4 月 9 日上午,4 歲的南南在與疾病搏鬥 2 年零 6 個月後安靜離世。
  • 南陽女子想在去世後捐獻眼角膜 曾報名捐造血幹細胞
    王昭軍向記者展示她的榮譽證書□本報記者 王 冕 文/圖38歲的王昭軍 想成為捐獻眼角膜志願者她1979年出生,今年才38歲。她有一個心願——去世後捐獻眼角膜,為他人帶來一片光明。於是不知手續如何辦的她,撥打了晚報熱線求助,才讓記者了解到她和她這個心願背後的故事。她叫王昭軍,是市公交總公司的一名現場管理員,就是以往人們所稱的「調度員」。「我想做些幫助別人的事。」王昭軍說,自己經常看到媒體關於捐獻眼角膜的報導,其實也是想了很長時間才做出的決定。
  • 與父同「肝」共苦,4歲小女孩去世後捐獻角膜遺體,「南」能可貴
    「南南寶貝,爸爸的肝雖沒能幫你挺過難關,但你生病期間,得到了許許多多熟悉又陌生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的無私幫助。現在你走了,爸媽決定讓你也能幫助更多的人......」家住益陽市的鐘煒緊緊抱住剛剛過世的女兒鍾巽南聲淚俱下。
  • 湖南高三女生彌留之際捐獻遺體,高考當日媽媽發文緬懷
    7月7日,她本應參加高考,但卻在5月14日因淋巴瘤不幸去世。在生命彌留之際,薇薇委託父母將遺體捐獻出去,因為她覺得淋巴瘤比較複雜,這樣的身體或許有研究價值。高考這天,媽媽又想女兒了:「苦讀了十一年卻沒能如願參加高考……兒來一程,母念一生。」
  • 廣西癌症男子捐獻遺體遺願實現 生前曾為妻徵婚
    7日晚上,李峰輝因病去世,而他的遺願也與當晚得到了實現。據了解,這是北海市第一例成人捐獻眼角膜者。  今年38歲的李峰輝此前在知道自己身患癌症後,為了不拖累妻子,堅決與妻子離婚,並通過當地媒體和參加電視節目多次為前妻徵婚,希望可以幫助前妻圓一個「婚紗夢」。從小得到社會愛心人士幫助的李峰輝計劃捐獻遺體和人體器官,以回報社會,但因沒有直系親屬籤字一度無法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