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九旬老人捐獻遺體,生前他是這樣的一個人

2020-12-22 南充晚報

近日,

92歲的四川省川中監獄離休幹部金志文

與世長辭

沒有大操大辦的葬禮

簡單的告別儀式之後

家人按照金老的生前遺願

將他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了

醫學教育事業

▲ 金志平的老伴高家月正在整理遺物(右)

1927年, 金志平出生在河北省民權縣的一個富裕之家。1948年,還在師範院校就讀的他投筆從戎, 加入了「劉鄧大軍」。1949年, 金志平隨部隊踏上了「南下」的徵程,先後在瀘州、成都、富順等地開展工作。1962年,金志平調任四川省第一監獄(現四川省川中監獄)工作直至退休。

「他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了一生,就想在去世後再為醫學事業作點貢獻。」金志平的老伴高家月告訴記者, 捐獻遺體和眼角膜是6年前金志平和她之間的一個「約定」和「承諾」,這個決定同樣得到了子女們的同意。

高家月說,2013年她參加了南充市金彩虹公益協助組織的集體捐獻活動,現場近百位志願者一起, 在自願捐獻遺體和器官登記表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她深受感動。回到家中,她和金志平談起了此事,沒想到得到了老伴的支持,兩人約定去世後將自願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今年3月初, 金志平因肺部感染住院,經過三個多月的治療,最終因多臟器衰竭於5月26日去世,享年92歲。

高家月說,彌留之際,丈夫還不忘提醒家人,一定要尊重自己的遺願,身後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金志平離世後, 家人立即聯繫了四川省紅十字會,表達了老人的意願。5月27日凌晨2時許, 金志平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市殯儀館舉行, 金志平的子女及省紅十字會志願者等人送別了老人。 金志平的二兒子辦理了遺體交接和眼角膜摘取等手續, 幫助老人實現了遺願。

「一對眼角膜至少能幫助兩個人重見光明,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出來,還能幫助醫學院學生學習解剖等醫療知識。這樣,即便我們去世了,我們的身體仍然能為社會作貢獻……」 高家月這樣說道。

據記者了解,金志平去世後,收到了來自親朋好友的慰問金5萬餘元,老人的家人表示, 會把這些錢全部捐給金彩虹公益協會,用於開展公益事業。

記者 祝真珍

編輯 楊竹

責任編輯 杜如龍

相關焦點

  • 廣西癌症男子捐獻遺體遺願實現 生前曾為妻徵婚
    在與癌症抗爭的過程中,廣西北海市合浦縣身患癌症的李峰輝做出了這樣一個決定。7日晚上,李峰輝因病去世,而他的遺願也與當晚得到了實現。據了解,這是北海市第一例成人捐獻眼角膜者。  今年38歲的李峰輝此前在知道自己身患癌症後,為了不拖累妻子,堅決與妻子離婚,並通過當地媒體和參加電視節目多次為前妻徵婚,希望可以幫助前妻圓一個「婚紗夢」。
  • 民法典擬鼓勵遺體捐獻:生前未拒絕的,近親屬可共同決定捐獻
    草案擬進一步鼓勵遺體捐獻的內容,明確公民生前未拒絕捐獻的,其近親屬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澎湃新聞注意到,上述草案二審稿第七百八十七條對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生前決定遺體捐獻等內容作了規定。一些常委委員、地方、部門和專家學者提出,死後遺體捐獻有利於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予以鼓勵,建議吸收國務院《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的相關內容,明確公民生前未拒絕捐獻的,其近親屬可以共同決定捐獻。
  • 讓生命再度綻放,北京遺體捐獻發展歷程
    他們向醫藥衛生戰線的工作者發出了捐獻遺體的倡議:「既然我們在生前能把畢生的精力貢獻給祖國醫學科學的進步,為什麼不能在死後將遺體捐獻給人民衛生事業的發展呢?」「我們在此首先公開立下遺言,自願在死後將本人遺體整個捐獻給祖國,供燒傷修補、臟器移植、教學觀察以及醫學科學研究之用。」
  • ...王春旺近日與世長辭,其遺體捐獻醫學研究—— 生死為師 矢志育人
    ,幾十年如一日耕耘講臺;退休後,他回鄉辦起免費書法培訓班,在田字格裡書寫無悔人生;80歲那年,他又籤下遺體捐獻志願書,成為當時江山市年齡最大的遺體捐獻志願者,他就是王春旺。12月2日,今年92歲的王春旺老人與世長辭。按照老人遺願,無償捐獻遺體用於醫學研究。「生死為師,矢志育人」,王春旺老人用一生兌現了自己的這句誓言。
  • 捐獻遺體 致敬常山這位103歲的老黨員
    「感謝鄒老及其家屬對醫療事業的支持!」浙江大學醫學院工作人員沈良華來到衢州市柯城區人民醫院,與鄒丁山的家屬辦理了遺體捐獻交接,幫助老人實現了遺願。「一生不予索取,不忘初心,把一生獻給黨和人民。」鄒丁山的兒子鄒楚華告訴記者,這是父親用一輩子留給他的最大財富。「他的遺願就是走後為黨和人民做最後一件事——遺體捐獻,我要幫他實現。」
  • 湖南七旬老人捐獻遺體:完成登記放心離去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2月15日訊(全媒體記者 羅悅 通訊員 潘愛華)2月13日凌晨5時,湖南省湘潭縣河口鎮蘆花村措樹組72歲的老人陳浩林沒有抵抗住病魔,完成捐獻登記後離世。陳老幾年前不幸患癌,在家人悉心的照顧和慈濟志工的無私幫助下,他漸漸產生了一個溫暖的願望:捐獻身上有用的遺體器官組織。今日,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潘愛華教授介紹:「陳浩林是河口鎮第一位角膜遺體捐獻者,這種方式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正在走向重生。」陳浩林老人是60年代的高中生,自學成材成為了一名建築工程師,曾任長瀏高速公路建設副指揮長,他的一生平平淡淡但光明磊落。
  • 退休小學老師捐獻角膜遺體,助兩人重見光明
    三湘都市報5月17日訊(記者 李琪 潘愛華 楊麗紅)「我媽曾經是一位小學語文老師,早在2013年,她就籤訂了志願遺體捐獻申請書!她告訴我們,百年之後能成為一名『大體老師』,繼續為學生傳道授業,能像蠟燭一樣,燃儘自己貢獻最後一絲光輝,是老師最光榮和無悔的事情!」
  • 老父親含淚捐獻兒子遺體和角膜
    老父親含淚捐獻兒子遺體和角膜 2019-06-28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95歲老教師捐獻遺體
    王金容老人的捐獻證書。家屬供圖18日,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剛過完95歲生日的王金容老人,安靜地閉上了眼睛。離開前,她決定捐獻自己的遺體。老人當了一輩子教師,她說,如果不能讓自己的一部分彌補他人的遺憾,那就讓學生們看看我的身體幾十年後變成了什麼樣子……她的決定讓兒女感動王金容老人的女兒王小容告訴重慶晨報記者,母親退休前是重慶29中的教師,她很有主見,思維清晰。但聽說她做出捐獻遺體的決定時,幾個子女還是很驚訝。「媽媽說,她已經95歲了,捐獻器官可能已經不行了。
  • 長沙79歲老人捐獻遺體和角膜
    10月10日下午16時,家住長沙天心區的盧德源老人不幸病逝。根據他生前遺願,希望將自己的遺體和角膜捐獻給國家,幫助眼疾病患者,並成為醫學生們的 「大體老師 」。 接到逝者家屬電話通知後,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和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的醫療專用車及時趕到盧德源家中,工作人員一邊向家屬講解捐獻流程和要求後,一邊按照老人的願望,幫他穿戴整齊。
  • 78歲退休老師捐獻角膜遺體,成為「大體老師」繼續傳道授業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5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雲龍 通訊員 潘愛華 楊麗紅)「我媽曾經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早在2013年,她就籤訂了遺體捐獻申請書。她告訴我們,百年之後成為一名『大體老師』繼續為學生傳道授業,像蠟燭一樣燃儘自己,貢獻最後一絲光輝,是老師最光榮和無悔的事情。」
  • 人生有盡 善念恆遠 湘潭一老人捐獻遺體
    紅網時刻2月1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 周巧)2月13日凌晨5點,湖南省湘潭縣河口鎮蘆花村措樹組72歲的陳浩林老人沒有抵抗住病魔的折磨,離開了這個世界。然而,他對慈善、對社會的愛,卻依然在延續。身為湘潭慈濟志工的陳老侄女郭女士告訴我們,因不幸患癌,近幾年來,陳老感受到了家人的悉心照顧和慈濟志工的無私幫助,他產生了一個溫暖的想法,捐獻出自己身上有用的遺體器官組織,為社會做出有價值、有意義的貢獻。陳浩林是60年代的高中生,自學成材成為了一名建築工程師,曾任長瀏高速公路建設副指揮長。
  • 凡人善舉 無悔選擇——走近遺體捐獻志願者呂格平
    多年來,他不僅熱心社會公益,每年堅持義務獻血,而且還義無反顧,選擇成為一名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的志願者。近日,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來到呂格平家中 ,現場為他頒發了甘肅省無償捐獻遺體器官優秀志願者紀念章。今年49歲的呂格平熱情開朗,工作認真,也是一名蘭州市文明志願者。
  • 三亞紅十字會幫七旬美籍老人就醫老人自願捐獻遺體器官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4月14日消息(通訊員 黃龍虎 南海網記者 馬偉元)日前,三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小楊接到一名女士的求助電話,電話中說她的丈夫美國籍老人John swanson在家中不慎摔倒,現在病人不能活動,請求紅十字會幫助就醫。
  • 溫州首例遺體捐獻者徐啟榮老人的三次遺體「告別」
    曾愛菊說,當時徐啟榮決定在去世後捐獻遺體,聯繫上了溫州醫學院(現為溫州醫科大學),剛開始她以為只是說說而已,但後來徐啟榮去找公證處立遺囑把這件事定下來。「我說你一個人跑來跑去這麼辛苦,我和你一起去辦吧。」曾愛菊說,多年來她一直聽他的話,在這件事情上也要支持他,於是兩人都籤了遺體捐獻書。
  • 孤寡發小哥相約一起捐遺體 在敬老院辦理了捐獻手續
    記者在敬老院採訪時,老人們也對兩位老人讚許有加。今年80歲的陳良餘告訴記者,他和胡宏文、張家業認識多年,兩位老人為人善良、謙和,有事找他們幫忙,他們都會答應。  相約捐獻遺體  2010年,年屆古稀的張家業和胡宏文,在同一天從村裡搬到了楊廟敬老院,並住進了同一間屋子。
  • 人大代表建議簡化流程鼓勵遺體捐獻,只要本人自願有委託執行人就可...
    遺體捐獻要遵循無償、自願原則,需要捐獻者直系親屬籤字同意。那麼問題來了,不少老人生前有捐獻遺體的願望,但只要家裡有一位子女不同意,就無法達到捐獻的目的。」王豔建議,進一步完善立法和人性化捐獻措施設計,健全完善更為成熟的器官移植體系,積極尋求簡化可行的辦法,鼓勵更多人完成捐獻遺體的心願。「比如,自然人生前表示同意捐獻遺體的,只要本人自願,有委託執行人,就可以公證。」
  • 德州樂陵15歲少年捐獻遺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夢晴 通訊員 賈鵬 陳志博一切都是按周巖坤生前的意願進行的。12月9日,這位年僅15歲的少年因患白血病離世,最後的告別是在樂陵市人民醫院的太平間舉行的。周巖坤的父母痛心地呼喊著他的名字,哭幹了淚水。
  • 讓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樂陵15歲少年捐獻遺體
    (記者 劉臻 通訊員 賈鵬 陳志博)「一切都是按周巖坤生前的意願進行的。 」12月9日,因患白血病離世的樂陵15歲少年周巖坤遺體告別儀式在樂陵市人民醫院的太平間舉行。現場,姐姐周真真和周楊含淚替周巖坤籤下遺體(角膜)捐獻志願書。
  • 生前捐家產身後捐遺體,「破爛教授」走了,留下無數人尊重 網友評論...
    小編喊你看網友神評論啦~百聞神評論,精選每日用戶熱評,為你分享網友最新鮮、最犀利的觀點~下面給大家分享的熱點話題是【生前捐家產身後捐遺體,「破爛教授」走了,留下無數人尊重】,此消息一經曝出,在網絡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截止目前點擊量已達3868,2262位網友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態度~快來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