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爛教授」走後,能捐的都捐完了,連自己也沒剩下

2020-12-12 我是科學人
林甘生前資料圖

「破爛教授走了。」

他的生命定格在了10月15日凌晨0點5分。

生前,他是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退休幹部、研究員,曾因衣著樸素、作風簡樸,被稱為「破爛教授」。

他就是我國首例「免疫增效弓形蟲滅活疫苗」的發明者——林甘。退休後,他前後為公益事業累計捐款30餘萬元,臨走前,他把自己也捐獻給了這個他曾生活過的世界。

林甘教授

農科院找「老林」

林甘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個中醫世家。祖輩世代行醫,父親也是遠近聞名的牙醫,林甘卻偏偏陰差陽錯地考入東北農業大學的獸醫系。1985年,林甘被調入山東省農科院擔任研究員。

從事畜牧科研久了,林甘和許多養殖場的農民「打成一片」。他也順理成章地成了這些農民心中的「主心骨」,大家都知道,自家的牲畜在養殖中遇到問題,就到農科院找「老林」。

林甘在自己家中

一年冬天,林甘照常到農科院上班,遠遠地就看到一個農民牽著一頭牛在院門口等他:家裡的牛已經好幾天沒有排便了,精神也越來越差,老林,你快幫我看看!

林甘趕忙換了衣服,為牛做檢查,告訴他這是「牛腸板結」引起的。

「牛腸板結」是啥?聽了林甘的結論,牛的主人更慌了。

林甘也不著急解釋,他把衣服解開,露出胳膊,直接把手伸進去,沿著牛的腸壁找到板結位置,把牛的腸子正了過來。

農科院的研究員還能做到這樣為牲畜治病,林甘的這一手也讓同事們相當佩服。同在農科院工作的同事就曾這樣說:「他的很多學生都做不到這一點。」

科研資金全是自籌的

從1987年開始,林甘就不再申請國家的科研基金了。

在研製「免疫增效弓形蟲滅活疫苗」的近十年間,他堅持所有科研經費全部自籌,甚至自費購買實驗儀器:小到實驗室常用的燒杯、試管,大到比較貴的實驗器材,林甘全都自掏腰包。器材買來了,他也大大方方地放在單位,直接「充公」了。

除了購買實驗儀器外,林甘還自己花錢拍攝了很多之前工作中遇到的動物疾病照片,清洗出來標註好病症的名稱和特點,留著給自己的學生看。在他看來,從實踐中得來的經驗是最難能可貴的。

直到現在,林甘家裡還留著一大盒之前拍攝時的相機膠捲。用林甘老伴的話說就是:「除了教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老林更願意通過實踐教育學生。」

林甘工作、休息的房間

但生活中的林甘,對自己可遠沒有這麼大方:他身上常穿的一件花棉襖是嶽母留下來的;系在腰間的「腰帶」是一根粗糙的麻繩;客廳裡的桌椅、板凳大部分都是親戚們送的,甚至還有一些是他從外面撿回來的……

有一次,林甘到外面參加學術研討會,正準備上車的他被會方人員攔了下來,「人家說這是教授專車」,覺得他的打扮根本不像一個教授。時間長了,林甘就得了「破爛教授」這麼一個名號。

像不像教授,林甘倒無所謂,他一直覺得,錢應該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生前捐家產死後捐遺體

除了購買實驗儀器之外,林甘把大部分的錢全都捐了出去——

2002年,平陰乾旱,捐出12000元;2005年,向夏津縣精華聾兒語訓希望學校捐款10000元,向印度洋海嘯災民捐款10000元……加上每年資助貧困學生的款項,自1998年以來,林甘用於公益事業的捐款累計已達30餘萬元。

「能捐的都捐完了,就剩下自己了」,話是這麼說,但林甘連「自己」也沒放過。2013年,林甘從報紙上看到了一對夫妻去世後捐獻遺體的故事,其中一句話深深打動了他:「人不在了,眼睛還能繼續看這個世界。」從此,「捐獻遺體」這個想法就一直盤桓在林甘心裡。

林甘和夫人

做出正式決定前,林甘經歷了長達兩年的猶豫期。一邊是自小紮根在心底的傳統觀念,一邊是「大愛」的前衛思想,林甘一直左右徘徊。但最後,他還是到山東省紅十字會籤下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書,他想在身後再為這個世界出一點力。

籤署了捐獻登記書後的林甘,反而在「身體保養」上鬧起了脾氣。被查出患有原發性肝癌的林甘不但開始不配合治療,甚至在上午手術後,下午就要求出院。濟南市很多家醫院都有一張林甘籤字的字條:自願出院,後果自負。

回家幾天後,林甘才和老伴解釋了堅持出院理由:「擔心打針會對器官造成影響,這樣就不能捐贈健康的器官了。」林甘去世前,心疼的老伴哭著求他:「老林啊,咱們不捐了行嗎?」病重的林甘只堅定地回了老伴一個字:「捐!」

林甘的獲獎證書

2019年10月17日,林甘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舉行。遵從林甘生前囑託,其家人將他的遺體捐贈給了齊魯醫院。

由華人運通首席冠名、長安信託特約贊助的大型人物專題紀錄片《我是科學人》全網上線,歡迎觀看。

傳承科學精神,汲取榜樣力量。

相關焦點

  • 「破爛教授」走了 林甘為何說「能捐的全部捐完了,就剩下自己了」?
    內衣是10年前的,坎肩是20年前的,生前捐出全部家產,家具也是撿來的……「破爛教授」林甘走了!10月17日上午10時30分,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退休幹部、研究員林甘同志的遺體捐贈儀式舉行。「父親生前說,自己能捐的已全部捐完了,就剩下自己了。現在把自己也捐出去,不管是器官還是遺體,希望能對國家和社會有用。」林甘的兒子林松說。網友評論延伸閱讀林甘林甘是福建福州人,1933年出生。世代中醫,1952考入東北農大獸醫系,畢業後從事人與動物臨床工作。
  • 熱衷公益的「破爛教授」走了 他把自己能捐的都全部捐完了
    熱衷公益的「破爛教授」走了 他把自己能捐的都全部捐完了時間:2019-10-18 17:33   來源:齊魯晚報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又傳噩耗!熱衷公益的破爛教授走了 他把自己能捐的都全部捐完了 10月15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退休幹部、研究員林甘病逝,享年86歲。
  • 「破爛教授」走了:生前捐家產,生後捐遺體
    而自己家裡用著撿來的家具,身上穿著嶽母留下的花棉襖,因此才有「破爛教授」的綽號。病逝前林甘老先生決定把遺體捐贈給齊魯醫院,希望自己能為社會繼續出做貢獻。昨天10月17日上午10時30分,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退休幹部、研究員林甘老先生的遺體捐贈儀式舉行。依照林甘老先生的遺願,儀式從儉從簡。
  • 生前捐家產身後捐遺體,「破爛教授」走了,留下無數人尊重 網友評論...
    小編喊你看網友神評論啦~百聞神評論,精選每日用戶熱評,為你分享網友最新鮮、最犀利的觀點~下面給大家分享的熱點話題是【生前捐家產身後捐遺體,「破爛教授」走了,留下無數人尊重】,此消息一經曝出,在網絡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截止目前點擊量已達3868,2262位網友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態度~快來圍觀
  • 「破爛」教授走了,捐完全部家當捐自己 |七日談
    86歲的「破爛教授」走了。他在生前為了省出更多善款,穿嶽母留下的衣服,撿路邊的家具,得了肝癌也不看醫生,臨終前決定將遺體捐獻。善不分大小,一筆捐款能幫人擺脫貧窮的困境,一句鼓勵能將人從深淵邊緣拉回來,一個水稻種子能為幾億人帶去糧食。都是善舉,都有益。本周七日談的關鍵詞是「給予」。
  • 退休副教授被學生誤會「收破爛的」 捐數十萬助學
    衣櫃裡所有的衣服「年齡」都超過50歲,款式老舊,很多都有大洞小眼。記者提出想看看那件被林二友形容「像子彈打過的背心」,護工阿姨說:「那衣服一洗就破成兩半了,我給丟了。」  像這樣「被子彈打過的衣服」,徐長嶽有一柜子。衣櫃旁的5雙布鞋,3雙鞋底後跟都磨沒了,還有一雙前腳「張嘴」,剩下一雙拖鞋表面看還不錯,實際上鞋底從中間斷成兩截。
  • 破爛教授走了,我們在心生痛惜的同時,另一種崇敬之情會漫過心頭
    人們對於這樣一位教授,戲謔地呼之為「破爛教授」,這其中是既蘊含著人們對這位教授內心深處的思想的不解,也有表達人們對這位教授的欽佩之情。10月15日,林甘教授仙逝了,享年86歲。這位老先生生前把自己的家財捐出去,臨到要告別這個世界了,他留下遺願,把自己的遺體也捐了出去——捐給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 臺灣一老兵省吃儉用捐600萬 毛巾破爛如蜘蛛網
    居住臺灣花蓮縣的退伍軍人洪中海因去年底捐出畢生積蓄600萬元新臺幣,幫助貧困孤苦的退伍軍人遺眷而上榜。到訪媒體進到家中,發現他毛巾竟破爛像蜘蛛網,連衣服都穿了十多年還捨不得換。有官員前往慰問,洪中海開朗地說:「我要活久一點,再捐更多錢。」…[我來說兩句]   本報電 《福布斯》雜誌亞洲版近日公布第四年度「亞洲慈善英雄榜」,共48人上榜。
  • 「破爛教授」走了捐獻遺體給醫院 對自己十分吝嗇
    資料片 李師勝 攝     一次捐數十件新衣服     對自己卻十分吝嗇     林甘是福建福州人,1933年出生,作為省農科院的退休教授,住在省農科院四宿舍。然而,在幫助弱勢群體上很是闊綽的他,對自己卻是相當吝嗇。家裡用著撿來的家具、身上穿著一扯就能爛成布條的襯衣。老伴李傑說,「家中的日光燈都是在街上撿的,自己扯上電線便再利用了,四方桌是從我原來的家裡搬過來的,這個櫥櫃是朋友送的。」也正因此,林甘有了個「破爛教授」的綽號,他戲稱自己節「撿」持家。
  • 大姨媽也能捐了!寧波女生捐大姨媽,一次能賺5000
    能!治!病!還能發!家!致!富!捐血?現在都流行捐大姨媽了!捐血、捐器官捐骨髓、捐精、捐卵子…這些都已經不新鮮了就連捐屎都已經OUT了萬萬沒想到被吐槽了那麼多年的大 姨它不僅免疫原性低,而且異體移植無免疫排斥反應或反應較弱,能用來治療多種疾病,比如肝硬化、肺損傷等等。浙江大學項教授稱:宮血幹細胞可治療的疾病種類更多;採集簡單,且不需配型,可供無血緣關係的人使用,以後可能會成為治療疾病的新方式。
  • 「我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拾荒老漢買2萬支鉛筆捐母校
    「我這輩子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我希望伢們好好學知識。」老人說。五個麻袋的禮物感動師生11日,魚塘小學校長蔡雲清家來了位不速之客——魚塘角村村民吳再明。「我想給學生伢送點鉛筆。」吳再明說明來意後,蔡校長頗感意外。
  • 鞏義女子下肢癱瘓一人種20多畝地供女兒上大學 把看病剩下的善款捐...
    身體恢復後,她將治病剩下的10萬元捐給了省紅十字會,她說:「好心人的錢還是留著做好事吧。」  事件  她把看病剩下的10萬元善款  捐給了紅十字會  2018年10月19日上午,鞏義魯莊鎮南村村民楊淑麗騎著三輪車來到魯莊鎮政府大院。
  • 護士剪掉及腰長發捐給癌症患者:留了約兩年多,已連捐兩次
    2015年,朱道珺剪掉留了多年的及腰長發,捐給了北京一家腫瘤醫院,為接受治療而脫髮的癌症患者定製假髮。隨後,她把自己的捐發經歷和流程做成圖片發在朋友圈裡,在她的影響下,同事、朋友也相繼捐出了自己或家人的長髮……護士小朱剪髮前後對比圖。
  • 銅梁老人35年退休工資幾乎全部捐出…2019,點讚樸素的愛心
    你可能想像不到,住著如此簡陋教工宿舍的,是一位17年捐資近40萬助學的老人,冬天最冷的時候,甚至連空調她都捨不得開……她叫章麗華,97歲的「江蘇最美資助人」。「我沒讀什麼書,捐些鉛筆讓伢們好好學習。」這可能是七旬老人一生中出手最「闊綽」的一次。
  • 弟弟把房子捐給村委,哥哥起訴:戶主是娘,你沒權利捐
    這套房應該屬於遺產,按道理我應該是有份的,但我弟弟卻沒通知我就把房子捐給了村委,25年了,我想不通。」大哥:「我很小的時候就出來做學徒了,那時我在城裡,我弟弟捐房的時候天天跟我媽吵,捐了後三個月娘就去世了。」調解員:「那你請我們過來是想讓弟弟給你一些補償還是怎麼樣?」大哥:「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弟弟也沒說給我補償,也沒給我一個說法。」
  • 黃子韜說給武漢捐了點錢:多少我覺得都是種心意!結果捐了100萬
    在1月28日大年初四下午,有眼尖的網友發現,在武漢發布更新的捐款名單看到,黃子韜為武漢疫情捐款100萬,對此,不少網友都誇他:太低調了韜韜,優秀!原來,如今不少明星捐了錢都會發通告吹噓營銷一下自己,但黃子韜卻默默無聞地做善事,一點都不聲張,要不是被網友發現,還真的沒人知道黃子韜捐款的消息。
  • 捐一萬二轉身就走的環衛工:不後悔捐款,只覺得捐少了
    不後悔捐款,只覺得捐少了 捐一萬二轉身就走的環衛工袁兆文說,這個事做得值  2020年1月31日上午,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68歲的環衛工人袁兆文,將積攢的一萬兩千元錢和一張紙條放到西湖鎮派出所後轉身離開
  • 你捐的舊衣服,幾乎都成了垃圾
    2007 年,四川攀枝花一小學因部分學生網上發帖請求捐衣。這所小學全校只有 260 多個學生,9 年來每年卻會收到幾十噸衣物,每周都有七八十包。這些舊衣服不僅佔用了學校的倉儲室,而且衣服的質量參差不齊,很多內衣、泳衣,甚至垃圾混雜其間。很多舊衣服自己也不穿了,直接丟掉又很可惜。
  • 比「逼捐」更可惡的,是逼孩子捐!
    萬萬沒想到,老師把這2毛5扔在小朋友的臉上:「就2毛5,也有臉捐?最少1塊錢!」一個擁有2毛5的小孩,他本可以買很多他喜歡的東西,但是他沒有,他想捐給南方需要幫助的人,單純而真誠。兒時發生的事,老王現在都記得清清楚楚,也因為這件事,老王長大後每每看到「捐款」二字,心裡總是有道坎兒。而當時被老師扔回2毛5分錢的小朋友,不知又會怎樣。小新的好友也遭遇過一件事,與捐款相關,但形式跟上面所說的不太相同。
  • 河南老教授捐畢生積蓄8208萬,他卻說:我沒大家說的那麼好
    一生勤儉不舍粒米,近億身家全部捐出。這兩天,河南農業大學78歲教授王澤霖捐出8208萬元畢生積蓄的故事,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位攻克了國內多種重大禽病防疫難題的老教授,把大部分專利轉讓報酬全部捐給學校,幫助學校建設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只為科研事業能夠後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