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爛教授」走了捐獻遺體給醫院 對自己十分吝嗇

2020-12-12 川北在線網

  家裡用著撿來的家具,身上穿著嶽母留下的花棉襖,但15年來他卻累計義捐30餘萬元,救助災區、救助貧困孩子,去世後捐獻器官,「死後繼續為人民服務」……10月15日0點,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退休幹部、研究員林甘病逝,享年86歲。10月17日上午,林甘教授的遺體告別會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進行,林甘生前決定把遺體捐贈給齊魯醫院。

  林甘穿著嶽母留下的花棉衣,屋裡的家具多是朋友送的和外面撿的。資料片 李師勝 攝

 

  一次捐數十件新衣服

 

  對自己卻十分吝嗇

 

  林甘是福建福州人,1933年出生,作為省農科院的退休教授,住在省農科院四宿舍。

 

  多年來,他的捐款遠到印尼、舟曲、汶川,近到平陰、明湖中學,少至幾百元,多至上萬元,自1998年以來用於公益事業的捐款累計已達30餘萬元。2005年,林甘被評為十大「山東好人」。

 

  林甘夫婦曾不顧天氣嚴寒,親自跑到服裝店,花1000多元錢購買了20件新衣和16條保暖褲,無償捐贈給特困大學生。然而,在幫助弱勢群體上很是闊綽的他,對自己卻是相當吝嗇。家裡用著撿來的家具、身上穿著一扯就能爛成布條的襯衣。老伴李傑說,「家中的日光燈都是在街上撿的,自己扯上電線便再利用了,四方桌是從我原來的家裡搬過來的,這個櫥櫃是朋友送的。」也正因此,林甘有了個「破爛教授」的綽號,他戲稱自己節「撿」持家。

 

  「1998年我們倆結婚的時候,一起捐給紅十字會1000塊錢作為結婚紀念。後來他卻捐上了癮。」李傑說。

 

  2002年,平陰乾旱,老兩口捐出一年的工資12000元;2003年為抗擊非典捐款2000元;2004年8月,得知殘疾人劉冰心的感人事跡後,他捐款4000元;2005年,向夏津縣精華聾兒語訓希望學校捐款10000元,向印度洋海嘯災民捐款10000元。受老兩口捐助的孩子更是不計其數,僅捐助明湖中學的貧困生便有14次,還有18張全國各地匯款單回執,從400元到4000元都有。

 

  自籌資金搞科研

 

  身後事看得很淡

 

  「如果走進他的世界了解的話,確實是一個善良的老頭。他研究疫苗,捐款都是為了幫助別人,他在做一個夢,我也想努力圓他這個夢。」在李傑的眼裡,林甘就是「生活上的白痴」「一根筋」,只會搞科研、做實驗。但不論是搞科研還是做慈善,林甘都得到了李傑的支持。

 

  從1987年開始,林甘就不再要國家科研基金,自籌資金搞科研。

 

  他的特立獨行註定不能得到周邊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前常有農民帶著病豬、病羊和病家禽摸上門來找他治病,卻經常敲錯門,為減少對鄰居的打擾,林甘在樓道貼上指示牌,一路指到他四樓的家門口。

 

  「老林是省農科院畜牧所退休的,用紅筆在門口標記主要是為了方便很多養殖戶來找他,他被稱為『雞祖宗』『豬八戒』,只要是小動物得病了找他,基本都能治好。」李傑說。

 

  林甘曾說,9年間,經歷過的失敗不知多少次,直到1996年終於研究成功。2002年他研製的「免疫增效弓形蟲滅活苗」通過濟南市科技局組織的成果鑑定。

 

  2013年,林甘被診斷為原發性肝癌。當時,林甘就希望在百年之後,把自己的器官捐獻出來。「齊魯醫院復檢說癌細胞已擴散,等過世後,器官可以捐獻給需要的人,現在都報導眼角膜緊缺。器官也能用作科研,幫助更多的人。」林甘曾說。

 

  捐獻身體器官,李傑也無異議,「一輩子風風雨雨的,身後事也看得淡了。器官可以惠及更多人,不能浪費了身體這麼好的材料,我也能理解。」(雍堅、李師勝、吳浩、肖龍鳳)

 

  □對話家屬

 

  他想把正能量傳遞下去

 

  16日,林甘教授家,不太寬敞的客廳裡除了林教授的老伴、兒子、兒媳,還有他當年收養的孩子等人。不時前來弔唁的人們,讓在場的所有人,幾度陷入悲慟的氛圍裡,久久難以平息。

 

  在與林教授的老伴李傑(以下稱李)以及他的兒子(以下稱林)近一個小時交談的過程中,說到傷心處,他們便淚目難掩,數次哽咽。

 

  一路走來,半生做慈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做慈善影響到生活質量了嗎?

 

  李:我們吃得很簡單,穿得也很簡單,記者來採訪他,給他照相片,他穿的全是我媽去世前穿的。我媽90多歲去世的,她那個時候的小棉襖他都穿,我說不穿了吧,穿上不體面啊。他總是說,沒事,老人衣服穿了長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有沒有在公益方面有過意見的分歧?

 

  李:也有。最後捐獻遺體這個事我是不同意的。不同意,他是會給我發火的。

 

  他說哪裡的器官好,就捐給那些需要的病人。一開始是準備捐眼角膜的,他說他死了,要把眼睛留給另外一個需要的人。

 

  默默奉獻,受助者還不知道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這次來送別林教授的人中,有他幫助過的人嗎?

 

  李:他不跟人家講,病這麼厲害他都不說,說這些都是形式主義。他說做事就不要去搞形式,踏踏實實地去做。我就說你看你做這麼好,要讓人家知道向你學習有多好啊。目前這些受助者還不知道。

 

  實際上,很多事情孩子都不知道,到最後登報紙了,孩子才知道。

 

  接力傳遞,讓正能量循環起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這種行為對子女有什麼影響?

 

  林:按說我父母都是大學教授,生活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我上大學的時候,為了省錢就光著腳去打籃球。那個時候穿的球鞋,鞋底磨破了,上面還有,自己就把這個鞋底融化了以後再修修,然後繼續穿,這都是受我父親的影響。

 

  其實包括我兒子也受到父親的影響,我兒子一直讀到大學,讀到研究生,上博士的時候,我去學校看他,他就穿著廣告衫,前面印著飼料的廣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他內心真正是怎麼想的?

 

  林:他說自己做了,就讓人家也學著去做。他捐遺體也有個願望,就是受捐者也要捐獻遺體,往下傳遞正能量。他說我捐給你錢了,你學習慢慢就好了,你有錢了,你再往下捐,你再往下幫,他認為這是一個正能量的循環。他也不太注重榮譽,就是想把善事傳播出去,讓大家都去做。

相關焦點

  • 生前捐家產身後捐遺體,「破爛教授」走了,留下無數人尊重 網友評論...
    小編喊你看網友神評論啦~百聞神評論,精選每日用戶熱評,為你分享網友最新鮮、最犀利的觀點~下面給大家分享的熱點話題是【生前捐家產身後捐遺體,「破爛教授」走了,留下無數人尊重】,此消息一經曝出,在網絡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截止目前點擊量已達3868,2262位網友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態度~快來圍觀
  • 「破爛教授」走後,能捐的都捐完了,連自己也沒剩下
    林甘生前資料圖「破爛教授走了。」他的生命定格在了10月15日凌晨0點5分。時間長了,林甘就得了「破爛教授」這麼一個名號。像不像教授,林甘倒無所謂,他一直覺得,錢應該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能捐的都捐完了,就剩下自己了」,話是這麼說,但林甘連「自己」也沒放過。2013年,林甘從報紙上看到了一對夫妻去世後捐獻遺體的故事,其中一句話深深打動了他:「人不在了,眼睛還能繼續看這個世界。」從此,「捐獻遺體」這個想法就一直盤桓在林甘心裡。
  • 「破爛」教授走了,捐完全部家當捐自己 |七日談
    86歲的「破爛教授」走了。他在生前為了省出更多善款,穿嶽母留下的衣服,撿路邊的家具,得了肝癌也不看醫生,臨終前決定將遺體捐獻。「破爛教授」逝世 生前捐家產身後捐遺體10月15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退休幹部、研究員林甘因病逝世,享年86歲。這位一生致力於科研的老先生持續捐款,從1998年以來已經累計捐出30餘萬元。他的善款是從簡樸的生活中「摳」出來的。
  • 瑞金醫院知名骨科專家病逝 捐獻遺體和角膜
    其女兒遵照父親遺願將其遺體捐獻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同時捐獻了角膜。在醫學院,遺體捐獻者被尊稱為「大體老師」,他們是醫學生無言的良師,主要用於學生的人體解剖學習。蔡體棟教授是瑞金醫院著名的骨科教授。 芊燁 攝蔡體棟教授是瑞金醫院著名的骨科教授,他治學嚴謹、醫術高超、經驗豐富,被譽為骨科的「百寶箱」。
  • 「破爛教授」走了:生前捐家產,生後捐遺體
    而自己家裡用著撿來的家具,身上穿著嶽母留下的花棉襖,因此才有「破爛教授」的綽號。病逝前林甘老先生決定把遺體捐贈給齊魯醫院,希望自己能為社會繼續出做貢獻。昨天10月17日上午10時30分,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退休幹部、研究員林甘老先生的遺體捐贈儀式舉行。依照林甘老先生的遺願,儀式從儉從簡。
  • 吳文奎:活著救死扶傷,走了要捐獻遺體
    9年寫出180萬字醫學著作  抗美援朝結束後,一心想繼續深造的吳文魁爭取到了去湖南湘雅醫院學習的機會。之後,他相繼在石家莊260醫院、唐山255醫院當主治醫生。1970年,吳文魁調到山西原平市野戰醫院直至離休。
  • 「破爛教授」走了 林甘為何說「能捐的全部捐完了,就剩下自己了」?
    內衣是10年前的,坎肩是20年前的,生前捐出全部家產,家具也是撿來的……「破爛教授」林甘走了!10月17日上午10時30分,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退休幹部、研究員林甘同志的遺體捐贈儀式舉行。「父親生前說,自己能捐的已全部捐完了,就剩下自己了。現在把自己也捐出去,不管是器官還是遺體,希望能對國家和社會有用。」林甘的兒子林松說。網友評論延伸閱讀林甘林甘是福建福州人,1933年出生。世代中醫,1952考入東北農大獸醫系,畢業後從事人與動物臨床工作。
  • 讓生命再度綻放,北京遺體捐獻發展歷程
    北京日報1991年6月22日6版《死亡並不意味結束》報導記載,遵照胡傳揆生前的囑託,他的遺體在北醫大第一附屬醫院進行了病理解剖,為醫務人員留下了大量寶貴的病理切片和數據資料。之後,老教授的遺體又被送回北京醫科大學,由解剖教研室繼續完成他遺囑的後半部分:儘量利用其它組織及其骨架,以利教學。醫科大學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將胡教授的遺骨製成精緻的骨架,並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
  • 與父親同「肝」共苦的4歲小女孩去世,捐獻角膜遺體留大愛
    南南的父母親將她珍貴的眼角膜捐贈給了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至少能幫助 2 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她的遺體則捐贈給了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用於教學研究,攻克醫學難題。" 南南是一名懂事堅強的孩子,相信她願意為更多像她一樣還在和尼曼匹克病作鬥爭的兒童家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南南的媽媽劉珊珊強忍著悲痛說。
  • 五歲寶寶捐獻眼角膜和遺體
    △安安的塗鴉11月5日,安安在家中走了。在泰興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醫院眼科的醫生取走了他的眼角膜,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接走了他的遺體。△捐獻遺體申請登記表截至2020年11月5日,泰興市遺體和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線上與線下合計
  • 致敬「大體老師」 61歲難治白血病患者捐獻遺體
    鍾麗娜生前在家屬的陪同下親自到深圳市紅十字會籤署文書,希望能將遺體捐獻給深圳大學,作為學生進入醫學殿堂第一門課的「無語體師」。當天凌晨,在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的主持下,深圳大學總醫院醫護團隊、醫務部門、深圳大學代表、患者家屬及朋友為鍾麗娜舉行了一個簡短的告別儀式。經過完善醫療文書,鍾麗娜的遺體由家屬轉交給市紅十字會,並與深圳大學協調作為無言的「大體老師」,協助深圳大學醫學部開展教學工作。
  • 衡陽男子突發疾病離世,捐獻角膜和遺體
    「謝謝你們,謝謝給我捐獻角膜的好心人,我以後一定會好好愛護自己的生命,等我康復了,我也要去幫助別人。」6月24日,在長沙愛爾眼科醫院的病房裡,剛接受完角膜移植手術的55歲李先生激動地握住醫生的手道謝。家人依照他的遺願,在衡陽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由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登記衡陽分站的工作人員為其進行角膜摘取手術,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接受了他的遺體捐獻,正式成為醫學院的一位大體老師。李斌的一生命途多舛,幼年時他便患上了癲癇,被病魔折磨長達50年之久。
  • 高校醫學院演講聚焦「遺體與器官捐獻」
    「遺體與器官捐獻」是個有些沉重,卻又能點亮生命、傳遞希望的偉大事業。日前,第六期MED醫學人文盛典「餘生」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辦。上海市首例外籍人士遺體捐獻登記者、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胃腸外科醫師畢任達等幾位嘉賓登上演講臺,身體力行詮釋「救死扶傷」這一醫者的使命和責任。
  • 深大總醫院61歲難治白血病患者捐獻遺體
    鍾麗娜生前在家屬的陪同下親自到深圳市紅十字會籤署文書,希望能將遺體捐獻給深圳大學,作為學生進入醫學殿堂第一門課的「無語體師」。 18日凌晨,在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的主持下,深圳大學總醫院醫護團隊、醫務部門、深圳大學代表、患者家屬及朋友為鍾麗娜舉行了一個簡短的告別儀式。
  • 49歲眼科女醫生去世,將眼角膜和遺體分別捐獻給醫院和大學
    49歲眼科女醫生去世,將眼角膜和遺體分別捐獻給醫院和大學 楊永青 郭升/央視新聞 2020-10-17 02:26
  • 95歲老教師捐獻遺體
    王金容老人的捐獻證書。家屬供圖18日,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剛過完95歲生日的王金容老人,安靜地閉上了眼睛。離開前,她決定捐獻自己的遺體。老人當了一輩子教師,她說,如果不能讓自己的一部分彌補他人的遺憾,那就讓學生們看看我的身體幾十年後變成了什麼樣子……她的決定讓兒女感動王金容老人的女兒王小容告訴重慶晨報記者,母親退休前是重慶29中的教師,她很有主見,思維清晰。但聽說她做出捐獻遺體的決定時,幾個子女還是很驚訝。「媽媽說,她已經95歲了,捐獻器官可能已經不行了。
  • 退休小學老師捐獻角膜遺體,助兩人重見光明
    三湘都市報5月17日訊(記者 李琪 潘愛華 楊麗紅)「我媽曾經是一位小學語文老師,早在2013年,她就籤訂了志願遺體捐獻申請書!她告訴我們,百年之後能成為一名『大體老師』,繼續為學生傳道授業,能像蠟燭一樣,燃儘自己貢獻最後一絲光輝,是老師最光榮和無悔的事情!」
  • 周新善、鄒花香夫婦成為東營區第120、121位遺體(角膜)、器官捐獻...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欣 通訊員 劉旖晗 東營報導9月16日下午,東營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趕到勝利油田中心醫院,來自仙河鎮的周新善和鄒花香夫婦在病房裡籤署了捐獻遺體、角膜和器官申請,成為東營區第120位、121位捐獻志願者
  • 這是愛的延續,18歲少女陳薇薇捐獻遺體回報社會
    18歲的陳薇薇,江華縣沱江鎮顧院村人、江華二中高三學生,彌留之際,委託父母捐獻遺體。5月15日凌晨,陳薇薇的母親顫抖著在女兒的遺體捐獻單上按上了手印。隨後,陳薇薇的遺體運往永州職業技術學校,她完成了傳承大愛,回報社會遺願。
  • 老父親含淚捐獻兒子遺體和角膜
    老父親含淚捐獻兒子遺體和角膜 2019-06-28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