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院骨科專家、86歲的蔡體棟教授因罹患肺癌醫治無效,與世長辭。 芊燁 攝
瑞金醫院15日披露,該院骨科專家、86歲的蔡體棟教授因罹患肺癌醫治無效,與世長辭。其女兒遵照父親遺願將其遺體捐獻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同時捐獻了角膜。
在醫學院,遺體捐獻者被尊稱為「大體老師」,他們是醫學生無言的良師,主要用於學生的人體解剖學習。
蔡體棟教授是瑞金醫院著名的骨科教授。 芊燁 攝
蔡體棟教授是瑞金醫院著名的骨科教授,他治學嚴謹、醫術高超、經驗豐富,被譽為骨科的「百寶箱」。據現任瑞金醫院骨科主任張偉濱回憶,蔡教授一生摯愛醫學事業,他飽覽群書,專業上似乎沒有他不知道的角落,即使退休後,老先生也每天必到醫院圖書館「報到」。直到80歲高齡,他仍堅持每月一次查房。2008年汶川地震,作為參加過唐山地震醫療隊的老專家,蔡教授還主動請纓參加到瑞金抗震救災愛心病房的醫療隊中,作為骨科專家組成員之一救治傷員。
蔡體棟教授的女兒、瑞金醫院康復科醫生蔡海鷗說:「早在2014年,父親便提出生後要將遺體和角膜進行捐獻,我非常贊成和理解,因為我也做了相同的選擇……」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行的遺體(角膜)捐獻告別儀式上,交大醫學院紅十字志願者周仕依代表所有交醫學子向遺體捐獻者表達了崇高敬意和感謝之情。
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遺體接受站站長董茹曄介紹,交通大學醫學院遺體接受站成立於1982年,是上海最早設立的遺體接受站之一,截止目前登記捐獻人數約為7800人,其中實現捐獻人數約為2500人,平均每年約140人的實現捐獻。
董茹曄告訴記者,組織各種對「大體老師」的緬懷活動,是讓學生對他們無私的奉獻表達由衷的敬畏之情,讓學生們能對生命有更深刻地理解,「一位遺體捐獻者對我們說過,寧願被割錯千刀萬刀,也不願你手術時動錯一刀!我們一直以這句話激勵醫學生們奮發努力學習,不懈探索醫學。」
當得知父親的角膜還可以使用時,蔡海鷗感到十分欣慰。據悉,一個角膜可以捐給2個人,一位捐獻者的2個角膜可以供給4位患者,而目前角膜很缺。她說,能夠捐獻角膜,意義和價值也很大。(完)
原標題:知名骨科專家病逝 捐獻遺體再做「大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