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奎:活著救死扶傷,走了要捐獻遺體

2020-12-13 山西日報數字報

  吳文奎,瀋陽人,出生於1930年,是一位老軍醫。他這輩子,在戰場上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鬥,在他的人生裡,也有著三場深刻的突圍戰。
  18歲上戰場 開始軍醫生涯
  1946年,吳文奎參軍進入中國醫科大學,主修外科。1948年錦州戰役打響,他提前畢業開始了軍醫生涯。當時,年僅18歲的吳文奎跟隨部隊進入戰場,在炮火紛飛、槍林彈雨中,他每天看到的是血肉橫飛,每天經歷的是戰爭和傷亡。這是吳文奎經歷的人生第一場突圍戰。
  當時的醫療條件十分艱苦,隨軍的醫護人員只有他和另外一名醫助。面對著源源不斷的傷員,搶救止血包紮是最基本的,有的還需要就地手術。臉被炸得血肉模糊,胳膊被炸飛,白色的骨頭裸露在外……殘酷的畫面一天天重複出現。但是,吳文奎沒有時間悲傷,沒有時間休息,只是不停地救治。「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要不惜一切挽救戰友們的生命,決不能讓死神奪走他們。」
  9年寫出180萬字醫學著作
  抗美援朝結束後,一心想繼續深造的吳文魁爭取到了去湖南湘雅醫院學習的機會。之後,他相繼在石家莊260醫院、唐山255醫院當主治醫生。1970年,吳文魁調到山西原平市野戰醫院直至離休。一輩子潛心於醫學事業,離休後本可以坐享清福,練練太極拳,安度晚年,但是,閒不住的吳文奎又給自己定了個任務:他決定和老伴一起把自己多年積累的腎病方面的醫學知識編著成書。
  這是吳文奎人生的第二場「戰役」。出書的這9年時光,對於他來說,是一場與時間為敵,與身體抗爭的戰鬥,在這場戰役中,同為醫生的妻子董文麗是他最可靠也最有力的戰友。據董文麗介紹,當時,他們撫養著孫女,為了出書、生活兩不誤,夫妻二人想出了一個交替工作的辦法:白天董文麗在交幹校上上午班,吳文奎就邊照顧孫女邊在家寫書;下午吳文奎上班,董文麗在家打字校對。老人對電腦並不精通,只能慢慢學、慢慢打,十分吃力。
  2009年,這部180萬字的《休克腎》正式出版,為臨床醫學研究留下了許多可借鑑的寶貴資料。
  百年後要將遺體全部捐獻
  2004年,年近80歲的吳文奎做出了人生又一個重要的決定——百年後他要將遺體全部捐獻給山西醫科大學,為醫療科研事業盡最後一份心意。至此,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三次「突圍戰」。在這場「戰役」中,「行軍」也是十分曲折。吳文奎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了生命的精彩和價值。
  吳文奎說,當得知他的這個決定時,孩子們並不支持。「大兒子不同意,半夜走了。第二天是二兒子和三兒子陪著我去公證的。」雖然得不到全家人的支持,但吳文奎內心依然無比堅定,不改初衷。他還說服老伴董文麗也籤署了捐獻眼角膜志願書。
  「人啊,百年身後一丘土,我一生熱愛醫學,鑽研醫學,最後還能獻身醫學,這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提到捐獻遺體的初衷,吳文奎如是說。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都不是吳文奎的選擇。從18歲開始,他這一生都選擇了戰鬥,選擇了奉獻。他為新中國的解放奉獻著,為醫學事業的建設奉獻著,為和平美好的時代奉獻著。

山西晚報記者

相關焦點

  • 高校醫學院演講聚焦「遺體與器官捐獻」
    「遺體與器官捐獻」是個有些沉重,卻又能點亮生命、傳遞希望的偉大事業。日前,第六期MED醫學人文盛典「餘生」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辦。上海市首例外籍人士遺體捐獻登記者、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胃腸外科醫師畢任達等幾位嘉賓登上演講臺,身體力行詮釋「救死扶傷」這一醫者的使命和責任。
  • 呼和浩特市2019年完成遺體、器官、角膜捐獻9例,他們都是好樣的
    呼和浩特日報訊 12月13日,記者從市紅十字會召開的遺體(角膜)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座談會上獲悉,2019年,呼和浩特市紅十字會共完成遺體、器官、角膜捐獻9例,其中遺體捐獻8例,器官捐獻1例。85歲的與會代表王治國有著雙重身份。
  • 這是愛的延續,18歲少女陳薇薇捐獻遺體回報社會
    18歲的陳薇薇,江華縣沱江鎮顧院村人、江華二中高三學生,彌留之際,委託父母捐獻遺體。5月15日凌晨,陳薇薇的母親顫抖著在女兒的遺體捐獻單上按上了手印。隨後,陳薇薇的遺體運往永州職業技術學校,她完成了傳承大愛,回報社會遺願。
  • 讓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樂陵15歲少年捐獻遺體
    」12月9日,因患白血病離世的樂陵15歲少年周巖坤遺體告別儀式在樂陵市人民醫院的太平間舉行。現場,姐姐周真真和周楊含淚替周巖坤籤下遺體(角膜)捐獻志願書。他的遺體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接收,用於醫學教學研究事業。「有太多人幫助過巖坤,希望通過捐獻遺體,讓巖坤以另一種方式延續生命,這也算他對社會的一種回報吧!」
  • 衡陽男子突發疾病離世,捐獻角膜和遺體
    「謝謝你們,謝謝給我捐獻角膜的好心人,我以後一定會好好愛護自己的生命,等我康復了,我也要去幫助別人。」6月24日,在長沙愛爾眼科醫院的病房裡,剛接受完角膜移植手術的55歲李先生激動地握住醫生的手道謝。家人依照他的遺願,在衡陽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由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登記衡陽分站的工作人員為其進行角膜摘取手術,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接受了他的遺體捐獻,正式成為醫學院的一位大體老師。李斌的一生命途多舛,幼年時他便患上了癲癇,被病魔折磨長達50年之久。
  • 五歲寶寶捐獻眼角膜和遺體
    △安安的塗鴉11月5日,安安在家中走了。在泰興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醫院眼科的醫生取走了他的眼角膜,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接走了他的遺體。△捐獻遺體申請登記表截至2020年11月5日,泰興市遺體和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線上與線下合計
  • 深圳患癌女大學生捐獻遺體
    【18歲女大學生捐獻遺體,母親:她比我們要堅強,為她感到驕傲】近日,深圳18歲患癌女大學生曹依婷捐獻器官和遺體,引發關注。母親說孩子從小獨立樂觀,因放心不下他們,還讓同學加了自己微信,拜託同學在自己走後幫忙多安慰,她比大家都要堅強,她的這種做法能讓更多人得到生的希望,「我們為她感到驕傲」。
  • 青島1歲大孩子捐獻遺體:願你化為天使(組圖)
    在無方可治的情況下,曾受到社會各界捐助的王永坤夫婦決定,將孩子的遺體捐獻出來供醫學研究。  現場:  本想捐器官 讓兒繼續「活」  王永坤是濰坊人,目前在即墨打工。昨天上午,即墨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來到他租住的西元莊新城小區,在辦理捐獻遺體手續過程中,工作人員看到床上的皓皓,都掉下了眼淚。
  • 湖南高三女生彌留之際捐獻遺體,高考當日媽媽發文緬懷
    在生命彌留之際,薇薇委託父母將遺體捐獻出去,因為她覺得淋巴瘤比較複雜,這樣的身體或許有研究價值。高考這天,媽媽又想女兒了:「苦讀了十一年卻沒能如願參加高考……兒來一程,母念一生。」「她捐獻遺體的勇氣也值得點讚,她父母的精神也值得點讚……」連日來,在江華瑤族自治縣沱江鎮顧院村、江華二中的朋友圈,陳薇薇的同學、老師、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對陳薇薇的離世表示哀悼。
  • 湖南高三女孩陳薇薇:彌留之際捐獻遺體,昔日笑容令人心碎
    那個永遠定格在18歲的生命一位媽媽,在高考這天想起了自己的女兒:「女兒,今天是高考日,你苦讀了十一年卻沒能如願參加高考,生前是媽媽的希望,走後是媽媽的驕傲!兒來一程,母念一生。」在生命彌留之際,薇薇委託父母,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出去,因為她覺得自己患的淋巴瘤是比較複雜的一種癌症,這樣的身體或許有研究價值。自己已經深受病痛折磨,希望其他家庭不用再承受這種痛苦。5月15日凌晨,陳媽媽顫抖著雙手在女兒的遺體捐獻單上按上了手印。隨後,陳薇薇的遺體被運往永州職業技術學校醫學院。
  • 湖南高三女孩陳薇薇捐獻遺體,你是人間最美「五月天」
    那個永遠定格在18歲的生命高考剛剛過去,一位媽媽,在高考這天想起了自己的女兒:「女兒,今天是高考日,你苦讀了十一年卻沒能如願參加高考,生前是媽媽的希望,走後是媽媽的驕傲!兒來一程,母念一生。」5月15日凌晨,陳媽媽顫抖著雙手在女兒的遺體捐獻單上按上了手印。隨後,陳薇薇的遺體被運往永州職業技術學校醫學院。陳媽媽說:「薇薇有自己的思想,我們尊重孩子臨走前的決定,把遺體捐獻給醫院做研究,也算是對社會的一種回報。」
  • 退休小學老師捐獻角膜遺體,助兩人重見光明
    三湘都市報5月17日訊(記者 李琪 潘愛華 楊麗紅)「我媽曾經是一位小學語文老師,早在2013年,她就籤訂了志願遺體捐獻申請書!她告訴我們,百年之後能成為一名『大體老師』,繼續為學生傳道授業,能像蠟燭一樣,燃儘自己貢獻最後一絲光輝,是老師最光榮和無悔的事情!」
  • 孤寡發小哥相約一起捐遺體 在敬老院辦理了捐獻手續
    後來我媽就常說,做人要念恩,能幫就幫。」  記者在敬老院採訪時,老人們也對兩位老人讚許有加。今年80歲的陳良餘告訴記者,他和胡宏文、張家業認識多年,兩位老人為人善良、謙和,有事找他們幫忙,他們都會答應。  相約捐獻遺體  2010年,年屆古稀的張家業和胡宏文,在同一天從村裡搬到了楊廟敬老院,並住進了同一間屋子。
  • 「破爛教授」走了捐獻遺體給醫院 對自己十分吝嗇
    家裡用著撿來的家具,身上穿著嶽母留下的花棉襖,但15年來他卻累計義捐30餘萬元,救助災區、救助貧困孩子,去世後捐獻器官,「死後繼續為人民服務」……10月15日0點,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退休幹部、研究員林甘病逝,享年86歲。10月17日上午,林甘教授的遺體告別會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進行,林甘生前決定把遺體捐贈給齊魯醫院。
  • 讓生命再度綻放,北京遺體捐獻發展歷程
    最後的死去和最初的誕生一樣,都是人生必然;最後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樣,都是光照人間——這兩句詩一樣的哲言,曾懸掛在首都醫科大學遺體捐獻接受站的中廳。每年清明節前後,接受站都會迎來一波遺體捐獻高峰。斯人已逝,生命卻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
  • 78歲退休老師捐獻角膜遺體,成為「大體老師」繼續傳道授業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5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雲龍 通訊員 潘愛華 楊麗紅)「我媽曾經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早在2013年,她就籤訂了遺體捐獻申請書。她告訴我們,百年之後成為一名『大體老師』繼續為學生傳道授業,像蠟燭一樣燃儘自己,貢獻最後一絲光輝,是老師最光榮和無悔的事情。」
  • 捐獻遺體 致敬常山這位103歲的老黨員
    浙江大學醫學院工作人員沈良華來到衢州市柯城區人民醫院,與鄒丁山的家屬辦理了遺體捐獻交接,幫助老人實現了遺願。「一生不予索取,不忘初心,把一生獻給黨和人民。」鄒丁山的兒子鄒楚華告訴記者,這是父親用一輩子留給他的最大財富。「他的遺願就是走後為黨和人民做最後一件事——遺體捐獻,我要幫他實現。」
  • 捐獻遺體贖罪 生時的債死後來還!
    捐獻遺體贖罪 生時的債死後來還!時間:2016-01-13 20:20   來源:百戰軍事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捐獻遺體贖罪 生時的債死後來還! 捐獻遺體贖罪,生時的債死後來還!今年40歲的劉達泉入獄18年,1年前假釋。1月10日,一場車禍奪取了他的生命。
  • 45歲護士患癌不幸離世,遺言希望捐獻器官,遺體用於醫學研究
    45歲護士患癌不幸離世,遺言希望捐獻器官,遺體用於醫學研究導讀:"等我走了以後,把我的器官捐了。"這是徐美紅護士留給家人們的遺言中的話語。在45歲的年齡離世本就讓人十分悲傷,而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選擇將自己的遺體進行捐贈,更顯現出她崇高的精神和品格。徐美紅因為癌症不幸去世,她希望自己的遺體能夠為醫學事業再多做一份貢獻,希望醫學能夠早日攻克癌症,讓更多的家庭能夠遠離家人離世的痛苦。
  • 湖南高三女生彌留之際捐獻遺體,生前笑容令人心碎,高考當日媽媽發文緬懷
    在生命彌留之際,薇薇委託父母將遺體捐獻出去,因為她覺得淋巴瘤比較複雜,這樣的身體或許有研究價值。高考這天,媽媽又想女兒了:「苦讀了十一年卻沒能如願參加高考……兒來一程,母念一生。」回到家後,被病痛折磨的薇薇變得沉默少言,她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要用最後人生,為社會做點更有意義的事,回饋幫助過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