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女博士患絕症病逝,臨終遺願捐贈遺體:就當我沒來過這個世界

2020-12-23 騰訊網

我們生於這個世界,可以化渺小而偉大,化平庸而神奇。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生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生的渺小,但死的精彩,它綻放於戰場,璀璨卻僅限於你的眼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為人民服務卻是無限的,我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人民服務之中去。湖北就有這樣的女孩,她生得平凡,但是她死後卻做了一件偉大的事情。

成績優異考入理想大學

婁滔,1988年出生於湖北鹹豐縣。從小,婁滔的學習成績就非常優秀,她從來不需要父母督促她學習,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把作業寫完。然後會幫父親下田幹一些農活,幫母親洗衣做飯,十分懂事。而且婁滔也十分討長輩們的喜歡,小嘴很甜,看到長輩就「叔叔、阿姨」的叫。婁滔就是父母眼中的驕傲,有了她,父母都省心不少。

從小,婁滔就偏愛文學,在高中的時候,婁滔選擇了文科班就讀。高中三年,婁滔不僅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更是嚴格要求自己每天都要花兩個小時刷試題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她每天起早貪黑,夜以繼日的學習,為的就是有一天能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學,用成績來回報父母這些年對她的付出。

2007年的時候,婁滔憑藉自己的努力,順利的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預科班。在婁滔大學四年期間,她的成績和高中一樣,始終都是在全班前三名。婁滔不僅是老師口中的好孩子,還是父母心中的乖小孩。2008年,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在北京舉行,婁滔想為祖國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

於是,她報名參加了志願者的活動,通過一層層的篩選。兩個月後,婁滔憑藉著自己突出的英語能力,成為了一名媒體新聞中心的志願者,為那些國外的運動員做翻譯。後來,婁滔以全年級第二名的成績被保送至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攻讀世界上古專業。

這所學校歷史悠久,專注於研究一些考古文學,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歷史學家。在婁滔攻讀碩士期間,她更是廢寢忘食的學習。婁滔離目標僅有一步之遙了,她馬上就要成功了。果然,婁滔不負眾望,在畢業考中以世界史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一等獎學金。

上天似乎和她開了一個玩笑

婁滔的學習就像是開了掛一般,毫無阻礙。她更是在2015年的時候,以面試第一、筆試第一的優異成績順利的進入了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攻讀古埃及史專業。並且屢次獲得獎學金,但是婁滔基本都是把獎學金寄回給父母,自己十分節省。

這麼努力的一個人,這麼優秀的一個人,上天卻好像跟她開了一個玩笑。2016年初,剛回到學校,婁滔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她本以為是天氣寒冷加上趕車,自己感冒了。想著說在寢室休息下,吃點藥,過幾天就沒事了。但是過了四五天後,婁滔似乎不見身體好轉,反而感到更加不適,於是婁滔來到醫院進行檢查。

醫院對婁滔進行驗血和做CT,但是都查不出到底是怎麼回事。於是婁滔輾轉來到更加權威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進行了一系列的相關檢查之後,婁滔回家等消息了。一周後,醫院打電話通知婁滔過來詳談,醫院事先告訴婁滔要做好心理準備。

婁滔患的是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漸凍人症」。聽到這一消息後,婁滔腦子一片空白,自己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就要邁入死亡了。患病之後,婁滔甚至一度想要自殺來了結自己的生命。一個月後,婁滔為了不拖累自己的男朋友,主動和他提出了分手。

婁滔也沒有再去上課了,班上的同學知道後,紛紛給婁滔留言叫她要堅強要加油,表示要去醫院探望她。但是婁滔拒絕了探望,她不想自己這幅狼狽的樣子給同學們看到,

她想要在同學們心中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死後選擇了把器官捐贈

之後,婁滔開始了漫長的治療。治療期間,婁滔掉光了所有頭髮,肌肉也慢慢開始萎縮。在長達九個月的治療中,婁滔的身體似乎不見好轉,於是,婁滔被轉回了老家當地的一家醫院做保守治療。2016年年底,婁滔的身體似乎更差了,連拿筷子吃飯的力氣都沒有,張嘴說話都覺得十分吃力,甚至她連大小便都不能夠自理了。

母親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連父親都時不時的忍不住落淚,常常背著婁滔一個人躲在樓梯的角落哭。2017年年初,婁滔因大腦缺氧深度昏迷,被轉到了ICU,接下來的日子,婁滔只能靠著呼吸機來維持生命了。被轉到ICU的那一刻,婁滔知道自己時日已經不多了。婁滔告訴父母,自己不想再痛苦下去了,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婁滔剩下僅有的一絲力氣,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生命是短暫的,但是我想把我短暫的生命繼續延長下去,我想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在我死前,我希望能捐出我的頭部給醫學做研究,希望國家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關,讓那些和我遭遇一樣病情的人不再飽受病痛的折磨。然後把我身體的器官捐出去,捐給那些有用的人讓他們替我好好活下去。就當作我從來沒來過這個世界吧,你們也不要為我感到難過,把我忘了就好。」

之後,婁滔的病情越來越不穩定,她的情緒也難以自控十分暴躁。在她意識還清醒下,婁滔多次表示想早日離開這個世界,她不想再飽受病痛的折磨了。父母看到女兒這樣,十分痛心,和醫院協商後,決定滿足婁滔最後一個心願。

在2018年1月5日,婁滔離開了。遺憾的是,婁滔離開後,她的器官沒有找到與之匹配的人所以沒有捐獻出去。但是父親為了滿足她的願望,在她死後,把她的骨灰撒到到從小長大的地方,讓她永遠地留在了這片土地上。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其實不能用生命的長短來衡量,而是要看你活得是否有意義。有些人雖然生得平凡,但是她活出了自我,她的精神更是為人讚頌。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北大考古女博士患絕症,臨終遺願捐贈遺體:當我從未來過這個世界
    雖然將遺體捐獻出來的人仍是少數,但大家對此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漸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人將遺體捐獻作為一個選項,幫助需要的人繼續生命。近日一位80後女博士婁滔,就因身患絕症,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做出了一個決定:將遺體捐獻。
  • 杭師大一年輕學子患白血病去世,按其遺願遺體捐贈醫學院
    杭師大一年輕學子患白血病去世,按其遺願遺體捐贈醫學院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09-04 08:03:54 星期五    浙江日報訊 「吾兒孟磊,因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今晨與世長辭……為回報社會,也為了讓吾兒回到生前學習生活的母校
  • 高三女孩患絕症捐遺體,高考當天媽媽發文緬懷:兒來一程,母念一生
    江華二中的羅偉琦老師說:「她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學生,我真不敢相信她就這樣離開了我們。」「從小到大,薇薇都是一個非常乖巧的女孩子,她很上進,讀書很努力,對人有禮貌,還經常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擔任過學校元旦晚會主持人。」羅偉琦說,「她還特別喜歡幫助別人,經常跟著大家一起去做志願服務。她萌生出捐獻遺體的想法,可能也是想儘自己的最後一份努力,去幫助需要的人。」
  • 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 3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
  • 小夥肌肉萎縮不堪病痛自盡 臨終前報警捐贈遺體
    中新網杭州9月4日電(見習記者 吳佳蔚 通訊員 周德峰)家住浙江杭州餘杭區的河南籍小夥小王從小身患肌肉萎縮症,近日,剛剛過完30歲生日的他終於不堪多年病痛折磨,選擇自盡。臨終前,他向餘杭警方發了一條報警簡訊,稱希望警方將其遺體和器官盡數捐贈給慈善機構,了卻他生前的心願。
  • 59歲TVB老戲骨曾偉權病逝,完成遺願低調火化,劉德華古天樂痛心告別
    12月4日,據港媒報導,11月中旬因患癌症離世的TVB老戲骨曾偉權已低調火化,完成遺願,他的乾妹妹曾透露曾偉權的遺願就是希望喪事可以低調舉行。
  • 退休教師去世後捐遺體 臨終遺言:不搞任何儀式,遺體捐贈給三醫大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退休教師去世後捐遺體 臨終遺言:不搞任何儀式,遺體捐贈給三醫大 華龍網10月14日14時32分訊(蒲思靜)10月13日上午,在重慶七中的校園裡,說起自己的父親朱道良,朱道良的小女兒依舊覺得很惋惜。
  • 四川女子捐遺體三年後,父親被告知「包接不包送」需自取骨灰
    三年前,四川宜賓筠連縣鎮舟鎮雲嶺村村民楊家珊因患白血病醫治無效去世。生前,家庭貧困的楊家珊得到熱心人士資助治病,感恩於此又無以為報,這位山區女子臨終前決定死後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醫學研究。成都醫學院接收了楊家珊的遺體用於教學,此後火化成骨灰。
  • 北大女博士患罕見病,臨終前口述遺願捐獻器官:就當我從未來過
    小時候,我們會被問起長大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或許會說想成為父母那樣的人、或者說想成為歷史上各種英雄那樣的人,只因為那時我們有一腔敬佩之情,還未曾經歷些什麼困難,承擔些什麼責任,當我們面臨生命這個問題時,才會開始思考人活著的意義。這是一道開放題,沒有明確的答案,每個人都會用自己不同的人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 遺願:把我的遺體捐給學校
    「吾兒孟磊,搶救無效今晨與世長辭……為回報社會,也為了讓吾兒回到生前學習生活的母校,按其遺願遺體捐贈母校2個月後,背痛仍在持續疼痛,於是,孟磊前往醫院檢查,當時被診斷為脊椎炎,必須接受藥物治療。走時他最後的心願是,「把我的遺體捐給學校。」這也是杭師大接到的第一例本校學生遺體捐贈。
  • 曾偉權肺癌病逝低調火化,好友遵從遺願不公開名字和墓地
    上個月14日,港媒透露TVB老戲骨曾偉權肺癌病逝,終年59歲。乾妹妹波兒透露,曾偉權於12日早上去世,因他生前為人低調,怕應酬和麻煩別人,所以患癌後搬到僻靜的地方休養,對於後事也有所交代,一切從簡,不設靈不追悼希望安靜入土。
  • 「破爛教授」走了:生前捐家產,生後捐遺體
    10月15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林甘老先生病逝,享年86歲。15年來他卻累計義捐30餘萬元,救助災區、救助貧困孩子。而自己家裡用著撿來的家具,身上穿著嶽母留下的花棉襖,因此才有「破爛教授」的綽號。
  • 日本殯葬新風俗:火葬場不堪重負 遺體被送到賓館
    這些酒店既是殯儀館,也是賓館,它們的服務對象是那些不想舉辦大型的傳統葬禮的日本人,鑑於人口快速老齡化,社區紐帶不斷松解,死亡人口的急速增加令火葬場不堪重負,這個市場正在日益興起。  報導稱,通常,日本家庭會把親人的遺體從醫院帶回家,守喪一晚,第二天上午,鄰居、同事和朋友都來參加追悼儀式。下午,遺體被送往火葬場。
  • 女子患病去世捐獻遺體 三年之後死者父親面臨骨灰送還之惑
    「捐贈的遺體火化後,讓親屬自己去領,是不是少了些人文關懷?」楊家珊的遭遇,引發網友熱議。而記者調查發現,全國各省的遺體捐贈條例,對於遺體捐贈的善後事宜並無統一規定。記者從四川省紅十字會了解到,目前四川尚未出臺遺體捐獻條例,對於使用後的遺體骨灰如何交接,沒有明確依據,「既沒有規定接收單位送,也未規定家屬自己去取。」
  • 瑞金醫院知名骨科專家病逝 捐獻遺體和角膜
    其女兒遵照父親遺願將其遺體捐獻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同時捐獻了角膜。在醫學院,遺體捐獻者被尊稱為「大體老師」,他們是醫學生無言的良師,主要用於學生的人體解剖學習。據現任瑞金醫院骨科主任張偉濱回憶,蔡教授一生摯愛醫學事業,他飽覽群書,專業上似乎沒有他不知道的角落,即使退休後,老先生也每天必到醫院圖書館「報到」。直到80歲高齡,他仍堅持每月一次查房。2008年汶川地震,作為參加過唐山地震醫療隊的老專家,蔡教授還主動請纓參加到瑞金抗震救災愛心病房的醫療隊中,作為骨科專家組成員之一救治傷員。
  • 「請幫我穿戴整齊,將我捐獻給國家!」長沙79歲老人捐獻遺體和角膜
    華聲在線10月14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潘愛華 楊麗紅 實習生 龍飛鵬)「請幫我穿戴整齊,將我捐獻給國家!」 10月10日下午16時,家住長沙天心區的盧德源老人不幸病逝。根據他生前遺願,希望將自己的遺體和角膜捐獻給國家,幫助眼疾病患者,並成為醫學生們的 「大體老師 」。
  • 絕症小夥寫五萬字病情日記 希望為醫學研究提供幫助
    原標題:絕症小夥寫五萬字病情日記 希望為醫學研究提供幫助  因病情日記全部整理完成,這個春節,30歲的魏漢磚過得很充實。發現自己患上絕症,魏漢磚考慮再三,不僅說服家人同意其捐贈遺體,還拿起筆紙,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時,寫下5萬多字的病情日記。他說:「希望能給醫生研究這種疾病帶來幫助,希望能給和我一樣的患者帶來幫助。」
  • 父親陪伴絕症兒子27年 如今被確診為肺癌晚期
    27歲的陳彬,身高不過80釐米,體重不過40斤。27年來,陳彬生活不能自理,父親每天親自照顧,本以為活不過20歲的陳彬,堅強地活到了27歲。10月初,因為父親的病,父子倆這輩子第一次分開。兒子出生6個月就得了絕症父親堅持每天陪伴說起陳彬,不少讀者都有印象。
  • 謝謝你來過!山東15歲少年白血病離世,無償捐獻遺體
    他去世後, 家人按其心願將遺體無償捐贈, 用於醫學教學研究, 「這樣孩子也算對社會、國家有所回報」12月8日晚,德州市樂陵市的15歲少年周巖坤因患白血病不幸去世,根據他生前的願望「有太多人幫助過巖坤,希望通過捐獻遺體,讓巖坤以另一種方式延續著生命的價值,這也算他對社會的一種回報吧!」周巖坤的母親楊鳳琴動情地說,「我替孩子感到驕傲,也希望遺體捐獻會幫助更多像巖坤這樣的患者,更希望能幫助醫學界在白血病領域有所突破,讓其他孩子遠離這種病!」
  • 濟寧抗癌女博士遺願實現 她的挪威森林已是萬畝蔥翠
    原標題:濟寧抗癌女博士遺願實現,她的挪威森林已是萬畝蔥翠曾在濟寧一中任教的郭偉提議,「于娟一定想過把挪威森林的概念『搬』回家,這片公益林就叫『挪威森林』吧。」大家一致贊同。2012年春節後,已經拿不出更多資金的舒平打算自己育苗。她以便宜的價格買來大量楷樹種子,借用山腳下的20多畝田地種下。在她的精心栽培下,一棵棵樹苗發芽、長大。「看著樹苗一天天長高,就像看著小時候的于娟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