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殯葬新風俗:火葬場不堪重負 遺體被送到賓館

2020-12-13 大眾網

  參考消息網7月10日報導 美媒稱,大阪——在這座日本第三大城市,關連賓館的極簡主義房間裡布置著兩張普通的單人床。牆上掛著平板電視。浴室裡配備了塑料包裹的杯子和牙刷。門廳對面就是停放著屍體的房間。不管是活人還是死人,退房時間通常不晚於下午3點。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7月4日報導,關連賓館是日本人所稱的「遺體賓館」。大約一半的房間配有小型祭壇和用來停放棺材的狹窄平臺。有些房間還有溫控棺材,配有透明的蓋子,哀悼者可以透過蓋子看見裡面。

  這些酒店既是殯儀館,也是賓館,它們的服務對象是那些不想舉辦大型的傳統葬禮的日本人,鑑於人口快速老齡化,社區紐帶不斷松解,死亡人口的急速增加令火葬場不堪重負,這個市場正在日益興起。

  報導稱,通常,日本家庭會把親人的遺體從醫院帶回家,守喪一晚,第二天上午,鄰居、同事和朋友都來參加追悼儀式。下午,遺體被送往火葬場。

  但是,隨著鄰裡關係淡化,曾經牽動整個社區的葬禮慢慢變成了核心家庭的事。與此同時,日本社會的老齡化速度很快,每年死亡人數快速攀升,有時要等好幾天才能輪到遺體火化。

  遺體賓館提供了一個實際的解決方案,在可以火化前,遺體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存放在那裡,也可以在那裡舉行價格不高的小型守喪和追悼儀式。

  日本環境齋苑協會官員太田寬表示,「可以說現在是供不應求的,」尤其是在城市地區。日本約有5100座火葬場,但是擁有1300多萬人口的東京只有26座。

  日本也有殯儀館,這個產業是隨著人們從農村搬到城市生活而發展起來的,把遺體運到高樓大廈裡變得十分困難——很多時候完全不可能。不過,殯儀館是為更大的群體和更複雜的儀式服務的,如今,那樣做似乎顯得沒必要。

  去年秋天,井口元以83歲高齡去世,他的妹妹和妹夫在東京郊區川崎市的遺體賓館「葬送」為他舉行了守喪和哀悼儀式。井口終身未娶,經歷了漫長的病痛後在一家養老院去世,幾乎沒有在世的朋友。

  「過去,我們通常在家裡舉行葬禮,但是時代變了,」他的妹妹、73歲的阿部邦惠說,「過去鄰居們都認識,會互相幫忙。但是現在,你甚至連隔壁的鄰居都不認識。」

  報導稱,對「遺體賓館」的需求很可能會增加。據厚生勞動省稱,去年日本有130萬人死亡,比15年前增加了35%,預計每年的死亡人數會不斷增加,直到達到2040年170萬人的最高點。

  去年死亡的日本女性中有約37%超過90歲,幾乎沒有在世的朋友能來悼念。有近五分之一的日本男性從未結婚或養育子女,幾乎沒有可以籌劃或參加他們的葬禮的親屬。獨自死去的人數也在上升。比如,在東京,從2003年至2015年,65歲以上、在家裡獨自死去的人翻了一倍多——這是政府能提供的最新數據。

  在大阪的關連賓館,約三分之一的顧客不打算舉辦正式的葬禮。他們選擇在房間裡與逝去的至親待一兩天,只有近親在場,然後把遺體運往火葬場。

  報導稱,遺體賓館比大型殯儀館更經濟。據日本消費者協會稱,日本葬禮的平均花費為195萬日元,約合12萬元人民幣。而關連賓館的最低套餐價格為18.5萬日元,約合1.1萬元人民幣。

  套餐包括鮮花、家人和逝者共享的一個房間、逝者穿的傳統白色袍子、簡單裝飾的靈柩、把遺體從醫院運到賓館以及從賓館運到火葬場的交通,以及存放骨灰的骨灰盒。每多住一晚,多交1.08萬日元,約合近100美元。如果想要單獨的房間,增加守喪或追悼儀式,需要另外交費。

  「遺體賓館」約五年前開始出現在日本的一些大城市,日本全國總共只有幾家。有些賓館會讓附近的居民惱火,因為他們不想住在離死亡和哀悼這麼近的地方。在川崎市的葬送賓館附近,圍欄上有一些標語抗議道:「遺體存放:堅決反對!」

  【延伸閱讀】外媒:印尼男子遭蟒蛇吞下 村民剖開蛇腹發現遺體

  村民們切開巨蟒的肚子後發現了失蹤的朋友,當時薩盧比羅已經死亡。蟒蛇可能是先令受害者窒息,然後將其吞下。

  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導 外媒稱,印度尼西亞一座村莊的居民們在一條七米長的蟒蛇身體裡發現了失蹤的同村小夥子。

  據俄羅斯衛星網3月29日援引《每日郵報》報導,印度尼西亞25歲的男子阿克巴拉·薩盧比羅離開家收割棕櫚油一直未歸,他的朋友和親屬一起出動四處尋找他的下落,他們在薩盧比羅家的院子裡發現了一條巨蟒。村民們切開巨蟒的肚子後發現了失蹤的朋友,當時薩盧比羅已經死亡。蟒蛇可能是先令受害者窒息,然後將其吞下。

  據報導,在薩盧比羅被發現死亡前一天,有人曾聽到他家不遠處傳來的喊叫聲。

  (2017-03-29 11:13:00)

  【延伸閱讀】西媒:印度人骨黑市每年走私200具屍骨 窮人賣家人遺體賺錢

  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導 西媒稱, 印度當局日前在西孟加拉邦的巴爾達曼地區打掉了一個販賣人體屍骨的犯罪團夥。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3月27日報導,警方在案件偵破過程中逮捕了8名嫌疑犯,並起獲了18具保存完好的屍骨和一些零散遺骨。警方判斷,所有這些遺骨全部盜取自當地的多個墓地。該案件調查的負責人阿努傑·夏爾馬說:「我們查獲的這些遺骨都經過了仔細的清洗和整理。我們判斷,這與一個販賣人體屍骨的國際犯罪網絡有關聯,因為此次還查獲了疑似用來處理屍骨的化學品。」

  夏爾馬表示,這些屍骨很可能是準備運往該地區以外的大批被盜屍骨的一部分。當地近來發生了一系列盜屍案件。調查人員已經對這些屍骨的目的地進行了核查。10年前,巴爾達曼地區就曾發生過多起遺體被盜事件。當時,該地區的墓地安保措施很差,屍骨大盜橫行。警方在破案過程中查獲了大約20具屍骨。從那以後,在當地居民的強烈要求下,地方當局在公共墓地增派了武裝安保人員。

  印度的人體屍骨交易由來已久。僅去年一年,警方在巴爾達曼地區就查獲了約50具屍骨。1985年,印度通過立法禁止一切人骨交易和出口。在這一禁令出臺之前,印度一直是全球醫學用人骨的主要來源地。許多貧困家庭為了維持生活,選擇將去世家人的遺體賣給屍骨販子,這樣還能節省下火化或埋葬遺體的費用。這一現象在貧困問題嚴重的巴爾達曼地區尤為突出。

  在1985年禁令生效之後,當地的一些犯罪組織開始從墓地偷盜屍骨。

  人骨交易禁令的通過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印度人權組織施加的壓力。人權組織認為,人骨交易侵犯了最基本的人類權益和原則。在這一禁令出臺之前,印度一直向世界許多地方的實驗室、醫院和醫學院校提供研究即教學使用的人骨。在1985年之後,人骨交易轉變成了黑市交易。

  目前,印度東部地區是人骨黑市交易最猖獗的區域。人骨黑市甚至已經成為一些地區的繁榮「產業」。平均每年約有200具人體屍骨從印度輸出到尼泊爾、孟加拉國等國家和地區。(編譯/田策)

  (2017-03-29 00:29:01)

  【延伸閱讀】英14歲少女冷凍自己遺體 以希望未來能「復甦」

  英國倫敦一名14歲少女患上罕見癌症,自知命不久矣的她希望能把自己冷凍起來,為未來留下一線生機。倫敦一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日前說,他們決定遵從女孩的遺願。為保護個人隱私,法庭文件和媒體報導均未公開當事人的姓名。事實上,這名女孩已於10月17日病故。她的遺體經乾冰處理,於10月25日從英國運抵美國人體冷凍機構保存。

  法新社報導,女孩在被診斷出患有絕症後,自己搜索了一系列如何冷凍保存遺體、寄望未來醫學技術得以復活的媒體報導,並表露出親身嘗試的意願。

  女孩的父母離異多年,她的母親支持女兒的想法,父親卻強烈反對。為將自己遺體的處置權交給母親,女孩決定採取法律手段,在生前給法官彼得·傑克遜寫了一封信。

  她在信中說:「我只有14歲,我不想死,但我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我認為冷凍保存能給我一個被治癒並復甦的機會,即便這要等待數百年。我只是不想被埋葬在地下。我想要活得久一些,我認為今後人們能找到治癒我所患癌症的辦法並讓我甦醒。我想要擁有這個機會,這是我的心願。」

  為此,傑克遜在倫敦一家高等法院舉行了一場私人聽證會。儘管女孩因病重無法出席,但她的信件感動了傑克遜,傑克遜最終決定遵從女孩遺願,將遺體處置權判給她母親,讓後者得以將遺體運往人體冷凍機構保存。

  傑克遜說,這一判決史無前例,他的決定是基於女孩父母的辯論以及希望孩子安息的心願而作出,而非科學本身。「對英國的法院來說,這一申請史無前例,很可能在全世界都是如此,」他說,「這是一個科學對法律提出新問題的例證。」

  女孩的律師佐薇·弗利特伍德說:「女孩在10月6日便得知法庭支持自己的這一心願,這給了她極大的安慰。她認為,這是她今後能夠復活的一次機會,儘管她知道這很渺茫。」弗利特伍德說,女孩10月7日與傑克遜法官見面,喊他為「英雄傑克遜先生」。

  女孩的父親先前對冷凍遺體所需的開銷以及一系列後續影響持有異議。他此前對傑克遜說:「即便這個辦法獲得成功,譬如她在200年後起死回生,(但那時,)她將找不到任何一名親人,也可能記不起任何事情……那時,她仍舊只有14歲,在異國他鄉可能面對令人絕望的境遇。」

  不過,女孩的父親最終改變了主意,表示尊重女兒的遺願,「我尊重(女兒)的決定,畢竟這是她向我提出的唯一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請求」。

  雖然女孩的遺願得以滿足,冰凍保存所需的3.7萬英鎊(約合31.5萬元人民幣)費用也已籌齊,但從現在來看,她起死回生的希望相當渺茫。

  遺體超低溫貯藏的概念和方法在醫學界一直存有爭議。倫敦大學學院低溫醫學專家巴裡·富勒說,極度低溫保存細胞的技術前景廣闊,但還不能應用於大小與腎相當的人體器官。人們現在正對如何利用這項技術保存用於移植手術的人體器官進行研究,但要讓冰凍人體「復甦」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2016-11-21 06:52:05)

  【延伸閱讀】臺媒:英國女孩死後合法冷凍遺體 等待科技復活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 臺媒稱,倫敦高等法院18日說,法官裁定一名因為罹患絕症而病逝的14歲女孩可以實現生前的願望:冷凍她的遺體,希望未來的醫學進展能夠使她死而復生。這是前所未見的判決。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1月18日報導,這名住在倫敦的女孩罹患一種罕見的癌症,死前決定冷凍自己的遺體,同時寫信向一名法官解釋。她說:「我只有14歲,不想死,不過我知道我一定會死。我認為,即使必須費時數百年,但冷凍讓我有機會治癒、甦醒。」

  報導稱,承審法官傑克森在倫敦的英格蘭與威爾斯高等法院舉行一項私人聽證會後,於上個月做出裁決。女孩當時因為病情嚴重而未能出席,後來病逝,遺體將運往美國冷凍。

  (2016-11-18 11:32:22)

相關焦點

  • 火葬場工作人員稱:有一種遺體不能燒,家屬要求也不行
    每一個人都需要經歷這樣殯葬的過程,才能夠入土為安。所以自古以來,很多人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殯葬事宜了。雖然現在大多數人在死亡之後都會被火葬,但是有一種人死後火葬場的員工也不敢火化。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火葬在人類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並不算長。從遠古時期開始一直到整個封建社會,人們大多數都採用土葬的方式來埋葬死去的人。
  • 大學教授當志願者,一周要搬300具遺體
    殯葬學副教授佩內彭特先生和他的兩個學生用教堂的卡車把屍體一個接一個地推了出來,先把屍體排在走廊裡,然後把屍體帶到前面的兩輛貨車裡。在殯儀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他們輕輕地把箱子放在其中一輛車的後面,這是長途跋涉到州外火葬場的第一步。
  • 殯儀館、火葬場、墓地,都不堪重負
    殯儀館的情況每天都在變得更糟糕,火葬場也不堪重負,墓地也不知道夠不夠用。美國疾控中心最新發布指導意見,建議人們「普遍佩戴口罩」。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2月5日16時15分,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450萬例,達14502143例,死亡病例為280581例 。
  • 火葬場的靈車是什麼樣的?能免費使用嗎?
    火葬場的車是什麼樣的?可以免費使用嗎?關於火葬場靈車的問題,筆者結合東郊火葬場、石家莊火葬場的靈車規格及費用,給大家談一下火葬場靈車收費的問題。東郊火葬場靈車北京市東郊火葬場有靈車20餘輛,靈車品牌有凱迪拉克、奔馳、豐田等多個品牌,其中凱迪拉克、奔馳為火葬場的豪華殯儀車,市區內接運遺體是按次收費的;豐田、海獅、福田殯儀車是按照北京市遺體免費接運政策提供遺體接運服務的。
  • 23歲姑娘在火葬場上班,與逝者打交道讓她更懂得生的遼闊美好
    日本電影《入殮師》劇照身高近1米80、畢業於中世紀歷史專業的凱特琳·道蒂,是別人眼中又酷又怪的女孩,當同齡人都在為戀愛、護膚,變美和追星而瘋狂時,她卻一股腦扎進殯葬業,當起了一名殯葬工,每天去火葬場上班,和死者打交道。
  • 殯葬改革專題:響應殯改號召 五保戶要求死後遺體火化
    殯葬改革專題:響應殯改號召 五保戶要求死後遺體火化2007年12月06日 16:40:19來源:洞頭網核心提示:   昨天上午9時許,洞頭縣北岙鎮五保戶老人王牽娣在平陽縣殯儀館進行了遺體火化,這是洞頭縣民政局為五保戶老人辦理的第二例遺體火化
  • 浙江80後女入殮師在火葬場學到的生命學
    王媛媛來自江蘇徐州一座小村莊,按照當地習俗,未出嫁的女性不被允許進入火葬場。當她的爺爺過世,即便她哭著哀求家人,她還是沒有辦法親自送老人最後一程。「所以我在高考填報志願時,看到殯葬專業就毅然選擇了它。」王媛媛說。
  • 邵逸夫今日出殯 遺體到達火葬場火化[高清大圖]
    邵逸夫今日出殯 遺體到達火葬場火化[高清大圖] (/7) 2014-01-10 12:34 0條評論 2014年1月10日,影視大亨、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逸夫爵士日前在家中離世,享年107歲,昨日在北角香港殯儀館設靈,今天出殯,遺體運送往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
  • 上海殯葬服務中心副主任餘忠明:3D列印遺體修復受歡迎
    在第四屆中國當代生死學研討會上,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副主任餘忠明做了相關發言餘忠明表示,開展生命文化教育,是民政部等9部委從堅定「文化自信」的高度,推進中國殯葬事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上海建設「人文之城」的應有之義,是新時代殯葬行業的新使命。
  • 殯葬制度由土葬改為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麼說?
    一直到現在,為去世之人舉辦的殯葬制度則更加文明,不過相比起過去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古人講究「入土為安」,因此,對去世的人實行的是土葬,除此之外,為了彰顯墓主的尊貴身份,除了活人殉葬外,還會放置很多珍貴的珠寶財物。但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土葬的方式也漸漸發生變化。由於土地資源的珍貴,墓地價格飛速上漲,火葬這一新的殯葬制度逐漸流行開來。
  • 患者排隊、殯儀館拒收 美國加州疫情「震中」醫院不堪重負
    當地時間3日,加州衛生官員宣布,當天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住院的患者人數又創歷史新高。作為加州疫情的「震中」——洛杉磯縣,當地醫療系統早已不堪重負。 加州衛生官員當地時間3日宣布,當天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住院的患者人數突破2萬,達到21510人,再創歷史新高。更糟糕的是,當地醫療系統已不堪重負,無力處理源源不斷送來的病患。
  • 火葬場某員工的真實心聲,冷酷卻真實!
    火葬場某員工的真實心聲,冷酷卻真實! 除了死亡之外,人這輩子最怕去的地方應該就是火葬場吧,很多人甚至對此避而不談。但有那麼一小部分人卻每日都要在這個人人敬而遠之的地方靜默工作,在這個壓抑沉悶的空間,為每一個離世的人做最後一場告別儀式。而他們對這份特殊工作的認知,看似冷酷卻也真實到骨子裡。
  • 人體面部三維數位化助力殯葬行業研究修復殘缺遺體面部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是國家民政部直屬事業單位,是目前我國殯葬領域中唯一的國家級公益性科研機構,1989年成立以來,以「研究殯葬技術、推進殯葬進步」為宗旨,主要承擔「殯葬科學技術與基礎理論研究,殯葬建築、設施設備及產品研究與開發
  • 外媒:等待火化遺體數量過多 米蘭主要火葬場關閉
    參考消息網4月3日報導據法新社4月2日報導,義大利米蘭當天關閉了該市主要的火葬場直到月底,以應對在疫情期間不斷累積的來不及處理的遺體。報導稱,義大利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該國承認「等待火化的遺體數量不斷增加」。
  • 火葬場一員工的真實心聲,冷酷卻真實!
    火葬場某員工的真實心聲,冷酷卻真實! 除了死亡之外,人這輩子最怕去的地方應該就是火葬場吧,很多人甚至對此避而不談。但有那麼一小部分人卻每日都要在這個人人敬而遠之的地方靜默工作,在這個壓抑沉悶的空間,為每一個離世的人做最後一場告別儀式。而他們對這份特殊工作的認知,看似冷酷卻也真實到骨子裡。
  • 【政策解讀】《廣州市民政局 廣州市財政局關於減免殯葬基本服務...
    為落實殯葬基本公共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殯葬基本服務需求,推進實現殯葬基本服務均等化,減輕群眾辦喪負擔,對《廣州市民政局 廣州市財政局關於免除戶籍居民殯葬基本服務費用有關問題的通知》(穗民〔2015〕268號)、《廣州市民政局 廣州市財政局關於免除非廣州市戶籍人員殯葬基本服務費用的通知》(穗民〔2016〕247號)進行合併修訂。
  • 維也納殯葬博物館推出樂高葬禮玩具 樂高:非官方授權
    新京報訊(記者 王洪春 實習生 向成之)日前,有媒體報導稱,維也納殯葬博物館與拼搭積木玩具公司樂高聯合推出一款以葬禮為主題的積木玩具。該博物館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此舉旨在幫助孩子們克服喪親之痛,但這並非樂高官方產品,而是用樂高組件製成。
  • 火葬場老員工表示:有一類遺體沒人能燒,哪怕家屬要求也不行
    一個家庭中若有親人去世,一般都會在家中停放幾天,接受親人朋友們的悼念和祭拜,然後就必須被送到火葬場進行火化處理,最後火葬場將骨灰裝入骨灰盒中,被家人埋葬在選好的公墓裡。
  • 義大利醫院患者遺體爆滿,數十輛軍車拉棺材,火葬場24小時加班
    在新冠病毒全球肆虐的當下,歐洲大陸已經變成了疫情中心,而義大利又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3月19日,義大利24小時新增病例高達5322例,總確診人數超過4.1萬例,疫情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義大利累計死亡人數達3405例,成為全球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死亡率高達8.3%,也是世界第一。據義大利安莎社19日報導,在義大利疫情嚴重北部地區,很多醫院出現了患者遺體爆滿的情況,火葬場24小時加班運作也無法滿足需要,義大利軍隊不得不出動軍車把病亡者遺體轉移到臨近城市進行處理。
  • 臺灣殯葬業洗屍水進入飲用水源 大陸殯儀館環評怎麼搞?
    近日網上傳來一則消息,中國臺灣北部的新竹頭前溪飲用水源受到汙染。該消息稱,竹東鎮的殯葬業者被爆出將未處理的洗屍水,直接就排入頭前溪,臺灣70萬同胞的飲用水恐要喝洗屍水。由此引申,小編扒一扒大陸殯儀館的環保管理。